射天狼-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齐此时圈马跑回,眼见情势紧急,大声叫道:“大王小心。”耶律隆绪听到喊声,匆忙中回头,见到羽箭已经射至近前,当下看准来势,举起手中马鞭,啪的一下,把来箭拨落。那宋将紧追不舍,眼见一箭无功,当下三箭连发,向耶律隆绪射来。
耶律隆绪坐马此时已经跑的性发,一跃就是一丈左右,四蹄犹如不沾尘土一般。那宋将连发几箭,都是落在马屁股后面,差之毫厘,不能命中。耶律齐眼见耶律屋质被几名宋军围住,当即上前救助。龙飞见皇帝脱险,打点精神,帮助元帅大战宋兵。这群宋兵本是出来巡视,人数不多,与耶律隆绪等相遇实属意外。此刻自己人死伤不少,见头领只顾自己冲杀,对手却又个个舍死忘生,心里先自有了几分胆怯。
见耶律齐浑身是血,圆睁双眼冲过来,宋兵一下散开。耶律齐见耶律屋质抖做一团,顾不得礼仪,伸手将他提起,横放在自己马背之上,随即又向来路冲回。宋兵大声呼喊,四下包抄,奈何没有坐骑,仅凭双腿无法追上,只能眼睁睁看耶律齐救了人去。
耶律齐打马飞奔,龙飞紧随其后,马蹄踏起地上尘土,把随后追来的人远远抛在后面。又奔出二里地左右,已经看见那名宋将正在苦追耶律隆绪。耶律隆绪手中没有兵器可以御敌,只能打马向前。怎奈那宋将坐骑脚力也很是雄健,一时间不能甩开,两边距离始终在十几丈左右。
奔跑时间长了,耶律隆绪坐骑忽然马蹄发软,跪倒在地。马虽倒地,前冲之势还存,在沙土地上打了几个翻滚,把耶律隆绪扔了出去,耶律隆绪想要摘镫下马,急切之间,一只脚卡在马镫里面,不能抽出。那宋将此时趁机赶上,举起手中长枪,向耶律隆绪当头刺下。耶律隆绪右脚好不容易挣脱马镫,眼见对手长枪刺到,危及之间来不及起身,就势向旁边一滚,躲开了这一枪。
那宋将见双方距离较近,长枪不起作用,当下提起战马,马蹄向耶律隆绪身上踏下来。耶律隆绪被逼无奈,又在地上滚了一滚。耶律齐此时已经赶到,来不及放下耶律屋质,挥刀向那宋将后背砍到。那宋将圈马绕开。回刺了耶律齐一枪。龙飞飞马赶到,不等战马停稳,纵身飞离马背,在地上一个翻滚,扶起耶律隆绪。
耶律齐本就不是那宋将敌手,他此时身上有伤,马背上又多了一个耶律屋质,挥刀对阵之时,就多了很多掣肘之处。打斗不多时,耶律齐身上又有了几处伤口。
龙飞拉起战马,扶耶律隆绪骑上。转身见元帅情势危险,挥起长刀,上前助战。他此时弃马不用,一心一意应对那宋将战马。耶律齐压力稍减,当下乘机将耶律屋质放到龙飞马背之上,见到耶律屋质纵马跑开,心中牵挂之事去了大半,精神振奋,受伤之下,一柄大刀竟然也舞得虎虎生风。
那宋将并不害怕耶律齐的大刀,倒是地上挥舞着长刀砍马腿的龙飞,让他感到很别扭。激斗之中,猛然一马三枪,向龙飞刺到。龙飞手忙脚乱,挥舞长刀招架,奈何对手枪法巧妙,又是突施偷袭,终于没有完全躲开,被敌手在手臂上刺了一枪,鲜血淋漓,剧痛之下,胳膊动转不灵,长刀也不能举起了。
龙飞咬牙忍住手臂上伤痛,左手持刀,继续攻上。那宋将枪法很快,与耶律齐对阵之间,一枪反背回抽,这一下由上而下,势猛枪沉,重重打在龙飞后背之上,龙飞只觉背上犹如被人用重锤砸了一般,啊的一声。翻身倒地。那宋将毫不犹豫,一只手在马的后臀上重重击下,那战马如同通灵一般,单足向龙飞踏了过来。龙飞见到马蹄铁闪闪发亮,不由自主翻滚闪避,马蹄一脚踏空,踩住龙飞衣襟,一挣之下,嗤嗤拉拉作响,袍子撕烂了一大片。
耶律齐眼见情势紧急,纵马挥刀向那宋将兜头砍下,那宋将分神迎敌,龙飞接连几个翻滚,方才站起身来。后背火辣辣的疼痛,当时却是如何也顾不上,眼见那宋将一杆钢枪虎虎生风,相比之下,耶律齐的大刀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当下重新爬上战马,手中长刀挥舞,向那宋将身后攻去,那宋将果真了得,听到身后风声响亮,圈马闪开,同时一枪回刺。龙飞挥刀隔开对方来枪,感觉到手臂一阵大震,长刀几乎要脱手飞出。正感到无法应付。耶律齐又是一刀砍到。
两人轮番进攻,这才勉强跟那宋将打成平手。那宋将很是骁勇,孤身面对两人,毫不示弱。完全没有理会自己的士卒并没有跟来。
激斗之中,龙飞后背伤口隐隐发痛,渐渐牵连到手臂,长刀已经不能举起,当下换到左手,又是几个回合,左手也被那宋将用枪刺伤,两马相错,那宋将抬脚一腿,重新将龙飞踢到马下。这一下倒地的地方好巧,几块突起的尖石恰恰撞在龙飞伤口之上。龙飞下落之势很猛,相撞之下,伤口立时破开,就在这时,龙飞隐约见到前方尘头大起,无数只马蹄踩踏着地面,来不及分辨是谁的人马,龙飞已经昏了过去。
迷迷糊糊之中,感觉到有人擦洗自己的身子,嘴里面被人灌进了各种各样的液体,有的辛辣,有的却又苦涩至极。眼前那宋将的长枪还在晃动,枪尖晃得自己头晕目眩,大声叫道:“大王、元帅,赶紧走啊。”双手乱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三章 是战是和
感觉到有人握住自己双手,龙飞猛地一惊,睁开了眼睛。自己所处的位置,却是在一座牛皮帐中。手臂上伤口已经包扎起来,后背上火辣辣的疼。握住自己双手的,正是耶律齐。
那一天遭遇宋军激战,耶律隆绪先行回营,半路上遇到巡逻马队,一声令下,马队倾巢而出,增援耶律齐。那宋将见对手援军来到,自己却是孤身一人,知道今日不能得手,当下回逃。辽兵志在救人,追了一段,也就算了。
耶律齐回营之后,命令医官调治龙飞伤口,每日有了闲暇,就过来看望,这一日正握着龙飞双手,见到龙飞醒来,自然欣喜。安慰几句,因还有要事处理,匆匆的去了。耶律隆绪听到龙飞醒来,命人送来一枝百年山参,为龙飞滋养身体。
龙飞伤势本就是皮肉之伤,并未伤及筋骨。仰仗着自己原本身体强健,又将养了几日,已经能下地行走。
这一天传下令来,大军绕过瀛洲,继续南下。一路之上,攻城掠地,势如破竹,不出一月,到达澶州城下。
澶州在今河南境内,距离宋朝都城开封已经不远。此时辽国军队上下士气鼓舞,均想一鼓作气,攻占澶州,转而南下,直捣开封。
宋室此时正值真宗在位。闻听辽军就要攻到卧榻之侧,全朝上下一片哗然。真宗急忙升殿,向众人询问退敌之计。
真宗尚未开口,已经有丞相寇准出班。寇准并不说话,将手上一叠厚厚的东西呈上。真宗展卷看时,却是河北边关报急文书,粗略计算,竟有五份之多,细问之下,竟然全部都是在昨夜一夜之间飞马送达。
真宗将战报向旁边一推,道:“强敌侵我边界,寇爱卿有何高见?”寇准道:“微臣已经想过,万岁大可不必慌张,想了此事,不过五天。”真宗还未说话,参知政事王钦若上前道:“我虽不知道寇宰相究竟有什么妙策,但以微臣之见,辽寇北来,一路攻城拔寨,士气正旺,为今之计,应当避其锋芒,待其锋芒尽失,再图恢复。”寇准道:“不知道什么地方才是避难之所?”
王钦若道:“近日夜观天象,见金陵方向紫薇星光芒大盛,这分明是上天降下福瑞,陛下应移驾金陵,才是大宋王朝幸事。”寇准道:“请问王大人,京都在什么地方?” 王钦若一愣,道:“我朝开国皇帝定都开封,这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寇大人难道不知道么?”
寇准道:“我自然知道,我还知道,自三皇五帝至今,还没有哪位皇帝因外敌入侵而离京。皇帝若因此离京,又与承认亡国何异?”王钦若向上叩头,道:“陛下,微臣并没有此意,刚才那一番话,都是臣的肺腑之言,我全都是为大宋基业考虑,适才寇宰相一面之词,完全是曲解了我的本意。”
寇准道:“你身为重臣,面临如此关乎国家存亡大事,不思御敌良策,却怂恿陛下出逃,是何道理?身为臣子,应当为陛下分忧,解百姓疾苦,你今日之所为,与费仲、尤浑何异?”王钦若面色发红,道:“你血口喷人,我对陛下忠心,苍天可鉴,所有的一切,我只是为陛下龙体着想。”寇准嘿嘿冷笑,道:“我看到的。并非一片忠心,只有王大人顶上的乌纱。”王钦若道:“你,你强词夺理!”
真宗挥手道:“现在外敌近在眉睫,你们就不要再做这种口舌之争。寇爱卿,以你之见,有什么妙策?”寇准道:“陛下若是移驾金陵,势必弄得人心惶惶,影响戍边将士士气。辽军若乘此时机深入,宋室江山难保。若想将山永固,只能是陛下御驾亲征,驾临澶州。”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
王钦若上前道:“寇大人此计,分明是将陛下推到风口浪尖,居心叵测,哪里顾及到陛下的安危?这哪里是臣子之道?陛下万万不要被他巧言骗了。”寇准伸手指着王钦若,骂道:“住口!你心里想的什么,你自己知道,你要想逃命,我们自然不管,但大宋的江山,无论如何也不能舍弃!”
寇准说道此处,垂下泪来,向真宗道:“先主成事,全在人心二字,若不是人心相向,这黄袍又怎能披在先祖身上?陛下若真的移驾金陵,做来自然是容易,但是陛下须知,这民心如同散沙,散掉容易,聚集起来,可真正的是万难了。”说到此处,寇准跪倒在地,以头触地,前额上滴出血来。
真宗颇受感动,命左右上前搀扶。传来御医,为寇准治伤。寇准一把推开,任由鲜血在额头上流下,跪奏道:“臣只想以这一腔热血,换取大宋千秋永安。”真宗神情激动,道:“你能为宋室江山如此,我又有何顾虑。”传下旨意,再有敢言迁都者,杀无赦。皇帝亲统大军,即日奔赴澶州。
澶州城倚黄河而筑,分为南北二城,两城交相呼应,所有交通,全仗中间一座铁浮桥联系。浮桥铺设简单,两边拉起两道巨大的锁链,中间是纵横的锁链相连,铺上几寸厚的木板,就是过车载人的通道。
真宗尚未赶到南城,战报已经连连报到车辇之上。真宗皇帝一一展读,却全都是辽军迫近,宋军请求朝廷速发援军的。看到后来,他索性不再观看,只是让全部呈送到寇准处。寇准丝毫不着急,并不多问,只是悉数收了,顺手放在一边,也不翻看,待到一行人众到达澶州南城时,随从所带的战报,足足已经有数十斤重,载了满满一车。
到达南城,进到行宫住下。真宗急召随行大臣商议战事。许多人主张刚到战场,情况尚未明了,不应贸然出兵,而是应该暂住下来,以便进一步观察形势。寇准道:“陛下应该立即渡过黄河,若不过河,我军将士军心恐怕更加涣散,辽国也不能感到大宋天子的威严。来澶州途中,臣已接到战报,王超已经领兵囤于中山,扼辽国军队深入之咽喉;李继隆、石宝吉等率大军掣敌左右肘,其他四方援军还在赶到,此时若是陛下能渡过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