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日记-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佳贝,关窗睡觉。”黄秋月突然说,转身放下书,闭了灯。
陈佳贝一脸迷茫地看着黄秋月。
“强强还在学习?”正在卫生间洗脸的金主任拧干毛巾,擦了把脸,问妻子。
“嗯,还在看书呢!”妻子接过毛巾,点点头。
“我看看去。”金主任走进儿子的房间。
“注意保护眼睛,别太累了。”金主任对儿子说。
见儿子没有反应,金主任伸手拍拍他的肩膀。正在伏案看书的儿子连忙回头,见是爸爸,无声地笑了一下,忙拿起助听器插入耳中。
金主任一边用手比画着做动作,一边又放慢速度,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儿子笑着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又口齿不清地说:“爸爸放心,你先去睡。”
金主任用手做了个再见的姿势,回头走出儿子房间。
“唉,眼看着儿子就要从聋哑学校毕业了,今后该怎么办呀?我们也不能照顾他一辈了呀。”妻子发愁地说。
“咱儿子是个要强的孩子,放心吧,他会自食其力的。”金主任充满信心地说。
“一晃儿都14年了,一想起来,就觉得对不起孩子。”妻子声音有些哽咽。
“别这样,要说也是我对不起你们。记得那年,我还是指导员,儿子才三岁。你刚走一星期,大雪就封了山。那天半夜,孩子说头疼、身上冷。我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喝点姜汤,出点汗就好了。我是怕半夜下山不安全,就没告诉卫生员。谁知这一烧就是一宿儿。第二天,卫生员他们一看孩子烧得不行了,急忙连滚带爬地到团部取药。等输完液,烧是退了,可我发现他已经听不见动静了。”金主任痛苦的回忆。
“要是我当时不急着回老家办户口迁移手续,要是我带着孩子回去,要是我早点赶回来,要是……”妻子后悔地说。
“别说了,这事儿都怪我。是我让连长回家过年,硬要留下担任战备值班的。我对不起你们。幸运的是,眼下儿子的治疗不是有点效果了嘛,毕竟用助听器还能听到微弱的声音,比其他聋哑儿强多了。”金主任搂过妻子安慰道,为她抹去伤心的泪水。
室外,月高云淡、群星闪耀,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摇得垂柳不停地摆动。窗户上,映出两人紧紧相偎的剪影。
萨克斯在继续,且声音更加凄迷、清晰。
一缕月光斜映在床前。黄秋月睁着眼睛,并没有睡着,心事重重的样子。
“秋月姐,你睡着了吗?咱们说说话吧。”陈佳贝试探地问。
“怎么,想家了?”黄秋月问。
“嗯,是有点想,我从小就习惯和妈妈一起睡了。现在,她也肯定在想我。”陈佳贝有点伤心。
“没事,要是不习惯,明天你还是回家住吧。”黄秋月安慰道。
“楼下吹萨克斯那人是谁?你认识他吗?”陈佳贝又好奇的问道。
“一个非常讨厌的人。”黄秋月恨恨地说道,“以后有空再跟你说吧。天不早了,咱们还是早点儿睡吧。”黄秋月又补充道。
张梦龙边用心吹奏,边用目光在女生宿舍楼上亮灯的窗户上找寻着什么。周围的宿舍楼上,有几盏灯先后亮起,不断有人推开窗户。
“这是谁呀,半夜三更让不让人睡啦!讲点公德好不好?神经病!”一些同学不满的大声喊。
萨克斯声骤停,张梦龙向着广场边的树丛里慌乱地跑去。
第二章(1)
第二章(1)
还没来得及看清大学校园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就要到部队进行封闭训练了。登车的时候,我不知该用什么言语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有一些兴奋,有一些期待,有一些紧张,甚至还有一些不知所措。看着那些送行的家长,我突然有点儿想哭。
——摘自《黄秋月日记》
清晨,阳光透过树荫洒满静寂的校园。几棵高大的榆树旁,是一幢小别墅造型的米黄色办公楼。
楼门上悬挂着两块醒目的铜牌,一块上书:“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冰城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另一块上书:“冰城大学国防教育学院”。
楼前广场上,整齐的停放着三台大客车,几乎一宿没有怎么合眼的家长们拉着自己的孩子,不厌其烦地叮嘱着什么。
这时,独自一人的张梦龙看到了远处正在与陈佳贝告别的黄秋月。他兴奋地朝黄秋月摆摆手,跑了过去。
“时间差不多了,开始吧。”台阶上的金主任看了一下手表,对李干事说道。
李干事点了一下头,快步走到台阶中央,厉声下达口令:“全体国防生新生注意,在我面前成四路纵队,集合。”
正沉浸在离别愁绪中的家长和国防生们闻声一震,顿时安静下来。
愣了一下,国防生们开始向李干事面前集中。
张梦龙无奈,只好停止向黄秋月的靠拢,连忙回头跑向队列。
“我说是四路纵队,你们是怎么站的,高中时候没搞过军训呀?动作快点。”李干事调整着队伍。
一旁,满脸关切的家长们,眼巴巴盯着自己走入队列的孩子。如果不是被临时设置的警戒线和戴有值勤臂章的高年级国防生拦着,他们可能又要冲上去了。
“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一连串干净利落的口令下达后,李干事转身向金主任敬礼报告。
“主任同志,国防生新生到部队进行军事技能培训集合完毕,请指示。”
“开始。”金主任还礼后下达指示。
李干事打开手中的文件,说道:“下面,按照我点名的顺序,开始登车。被点到的同学,要答到。”
“葛文军”,“到”。“张梦龙”,“到”……
尽管知道这一刻早晚要来,警戒线外的家长们还是一阵骚动,有一些家长们甚至开始试图冲破阻拦。
大客车发动起来,马达有节奏地轰鸣着。国防生们有秩序的在登车。有些妈妈们已经开始擦起眼泪。
金主任和李干事上车后,车子缓缓启动了。
紧邻车窗的位置上,一些国防生笑着向自己的家长挥手告别,家长们却哭了。
一位妈妈边擦眼泪边喃喃地说道:“这哪里是上大学,怎么感觉像是去当兵呀。”
郊外僻静的公路上,车子在一个拐弯处停下。
这里是座军营,门前两个荷枪实弹的值勤哨兵威严地走过来,李干事连忙下车掏出自己的证件。
车内的国防生好奇的伸出脑袋,到处左顾右盼。
只见营区门前,左右各卧着一只威风凛凛的铜铸老虎,注视着所有进出的人们。
正门上方,是一个硕大的军徽,两侧影壁上有镏金体的国家领导人亲笔题词。
左侧是:老一辈驰骋华东,堪称劲旅。右侧是:新一代驻守北疆,誓作雄师。
毋庸置疑,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战功卓著的部队。
正对营门,是一条笔直的大道。透过两边浓密的绿荫,能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平房。
路的尽头,是一面巨大的影壁墙,通体被做成一面鲜红的奖状。
上书白色大字:授予三旅七团,老虎团。落款:新四军,一九四二年十月廿日。
车子沿着这条笔直的大道,停在团办公楼前。楼前的哨兵旁边,一块写有“国防生军政素质培训基地”的牌匾非常醒目。
在官兵们喧天的锣鼓声中,下车集合的国防生们更是觉得眼睛不够使唤,不断用惊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新鲜而陌生的一切,想象着即将开始的军训生活。
队列前,李干事讲道:“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在这里接受为期两周的军事技能培训了。考虑到大家的承受能力,今天暂不训练,回到各自班排后,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发放军装,这是由学校统一为大家购买的,是免费的;二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教大家学习整理内务卫生,尤其是物品摆放;三是按照规定,头发长的同学要理发。明天早操后检查内务和头发。”
队列中,一些同学听到要发军装,面露喜色。有些同学则紧张地摸了摸自己的头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2)
第二章(2)
洁白的墙壁,干净的玻璃,锃亮的地面,整齐的桌椅。向窗外望去,远处还有综合训练场。营区里,有整齐的队伍走过。“一、二、三、四”的口号声,不时传来。
“同学们,欢迎你们。我叫王涛,将在军训中担任你们的班长。”连队宿舍内,一位中等身材、精明干练的士官自我介绍道。
“班长好。”大家齐声喊着。
班长挠挠头,笑了。
“以后,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来,我们先整理内务吧。大家先按照我的铺位自行整理,一会儿我再逐个检查纠正。”王班长布置道。
大家朝门口王班长住的下铺看去。
雪白的床单上,被子是横平竖直的“豆腐块”,前面一拳的位置上是一条对折的军用外腰带,腰带中间位置上端正的摆放着一顶军徽向外的军帽。
床头一侧的横梁上,一条雪白的毛巾对折后整齐地搭在上面,没有一丝皱折。
床下,从一侧到中间,依次摆放着胶鞋、拖鞋、脸盆。脸盆里,左侧一个香皂盒,右侧一个军用牙具缸,牙膏和牙刷头一律向右呈45°角。
同学们“啧啧”地赞叹着,一边按照名签找着自己的铺位。罗笑言的名字在班长的上铺,葛文军则在一旁的下铺。
大家一边开始整理内务,一边兴奋的打量着一切。
今天,我领到了崭新的军装。当我穿在身上,站在镜子前的时候,真有点不认识自己了。从小,我都是穿爸爸的旧军装,现在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我真想就这么永远穿着,不再脱下来。等这两天有空,就照张像邮回家,让爷爷和爹也高兴高兴。
——摘自《葛文军日记》
团军需股屋内,李干事正拿着名册核对着服装型号,新生们在有秩序的领取军装。
罗笑言戴上新发的大檐帽,兴奋的问葛文军:“哥们儿,帅不帅。”说完,又故作潇洒地敬了一个美式军礼。
葛文军也兴奋地说:“真好,都是新的。”
罗笑言不以为然地说:“这算什么呀。你看人家美军,那军装比咱们的漂亮的多啦。品种也比咱们的全。”
“美军怎么了,穿得好管什么用啊。朝鲜战场上不照样被我们打败了。”葛文军不高兴地反驳道。
“可人家是军事强国,武器装备先进,这也是事实呀。再说,人家的军装就是漂亮。”罗笑言辩解道。
“反正我就是觉得我们的军装好看。另外,管他先进不先进,只要他敢欺负人,我们就照样狠狠打他,而且一定还会打赢。”葛文军坚定地说。
“佩服、佩服,到底是军人后代。我就是随便说说,谁不想穿得精神点啊。”罗笑言主动认了输。
“刚才听排长说,明天就开始训练了。”罗笑言说。
“好啊,我们要开始军人的生活了。我早就盼着这一天了。”葛文军充满了期盼。
葛文军和罗笑言正在宿舍内忙碌地整理卫生。张梦龙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