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文化名人自述:穿越美与不美-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人家看了说这小说写得好,马上就要找她到《新报》工作。她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我要到《新报》工作了。”我说:“《新报》不是一张高级的报纸,你到那里去没有什么前途。”她说:“那我到哪里工作好?”我说:“《明报》。”
我就给金庸写了一封信:“舍妹亦舒,颇有志于新闻事业,已谋就《新报》职位。夫《新报》者,垃圾报也,不如贵报高尚。”亦舒拿着我的信去找金庸,金庸一看亦舒,一个讲话不知轻重的十六七岁小女孩,觉得很好玩。他们谈完了之后,亦舒问金庸:“《明报》有冷气吗?”金庸反问她:“《新报》有吗?”
就这样,亦舒开始在《明报》一边做记者,一边开始写小说,后来又去英国读书。亦舒刚出道的时候,人家说起她来,都说是倪匡的妹妹,她很恼火,跟我说:“什么时候人家说起你来,说是亦舒的哥哥就好了!”我赶紧哄她:“一定会的。”
9
说起倪震,我就更不熟悉了。我不是一个好的父亲,对小孩子没有什么关注。我相信顺其自然,他中学就到外国去念书,回来之后就忙得要死,我们平时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他介绍我玩电脑上网,电脑没有毛病的时候,我都很少找他。我们的关系完全像朋友一样。
我们的风格也完全不一样,我做什么事情不计后果,他做事情很认真。在美国的时候,他给我写信,说我的书封面设计得不好,我自己怎么不在乎。后来说得我不耐烦了,回复他:“在我看来,你的文章写得一点风格都没有,就算有封面,也不见得有多少人看。”他很委屈:“所有作家都是这样(认真)的,只有你出书,封面那么差你都不管。”我就不管,人家看你的书是看内容,内容不好,封面再好有什么用?社会有分工,人各有才能,出版社有出版社的才能,写作有写作的才能。他做出版,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你要是跟我处久了你就会明白,我这个人只会写作,其他的一点本领也没有。倪震大概写作不行,只好做出版人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倪匡:被一阵风改变的人生(9)
10
1987年,金庸第一次去北京见邓小平,叫我陪他一起去。我说:“他们不会批准的。”金庸不信:“他们要我去就得要你去。”果然,新华社和金庸讲:“我们不欢迎倪先生。”金庸:“倪先生你们不欢迎,我也不去了。”但他们又想要金庸去,结果过了两天,金庸兴冲冲地来告诉我:“他们答应让你去了。”
“好啊,那真不容易。”
“不过他们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倪先生去见首长的时候,我们要搜身。”
金庸当时很兴奋,他以为我会接受这个条件。
“你怎么这么笨,人家就是不欢迎我去嘛。”。
有很多出名的大人物,也说要帮我办回乡证。黄永玉就拍着胸口跟我说:“我北京有个地方,你看了一定会喜欢,包吃包住,愿意住多久住多久。”我说:“知道,万荷山庄嘛,我当然喜欢。”不过这也是朋友之间的说笑。
我收集贝壳是从香港开始的,我对于同一类下有很多种类的东西有很大的兴趣。我收集过邮票、贝壳、蝴蝶标本,甚至还收集各种鱼类。这些东西当中,我对两类东西的研究最专业,一类是海洋软体动物贝壳分类,还有就是中国早期邮票。收集邮票要花很多钱,否则的话收集不到。不过我已经好久不收集了,以前收集的那些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刻章也好久不刻了,手的力道不够。我刻章是无师自通,想到哪里就刻到哪里。我现在用的图章是蔡澜刻的,一个是余有四好:“酒色财气”,我看了,说:“现在都没有了,我看不如改为四大皆空好了。”结果他就刻了一个,上面没有一个字,只有四个空框。
11
我有些大男子主义,觉得女人就应该听话,结果我老婆强悍得要命。年轻的时候我在风流韵事方面很出名。不过我这个人性子急,懒得去追女人,嫖妓行为多一些,不算是谈恋爱。我以为女人作为妻子,丈夫嫖妓有什么关系,但是女人也会生气,真奇怪。我和太太曾经为这些事情闹得非常不愉快,我移民到美国主要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一段时间,我们非常不愉快,我跟她说:“我知道大概是因为我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她说:“是啊。我们刚结婚的时候,穷得要死,但是两个人在一起,多愉快!”我说:“你要两个人生活的话那太容易了,我们移民到美国去,到那里没有人认识你,谁来理你?”她说:“你肯去吗?”我说:“那有什么不可以?”
于是,我们就移民去了美国。对外宣称是为了躲避酒气,其实我哪里怕什么酒气!
到了美国,我种花养鱼,自得其乐,十四年没有回过一次香港。黄霑知道我去美国的原因是什么,他说:“真是好笑,倪匡到了美国,不知道有多自在,倒是倪太,闷得要死。”我太太在这十四年里,回香港不下四五十次。
我回到香港其实也是为了她,可是她不肯承认。在我七十岁之后,她突然打定了主意,不肯一个人回香港来了,她说我不能一个人在美国生活,要陪着我。女人一有主意,随便你怎么说都改不过来。结果她十个月没有回来,闷得整个人像脱相了一样。我说:“你一个人回去好了。”但是她不放心我一个人待在美国。我没有办法:“你一个人不肯回去,我陪你回去好了。”她问我:“你肯回去?”
“那有什么不肯?我当然可以回去。”
就这样,我们在2005年又回到了香港 。回来的时候,我以为一个老头子回来,已经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了,没想到一出机场就让记者包围了,闪光灯乱闪。第二天,各大报纸的头条都是:七十岁倪匡回来了!标题处理得那么大。
回来之后,有些记者一直跟着我,我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我问他们:“是不是你们一定要跟?”他们以为我要骂他们:“对不起,匡叔,我们也是有任务的。”我说:“太好了,你们谁的车子漂亮,我坐你们的车子。”我从来不怕记者拍照,我不明白电影界的那些人为什么那么怕被记者拍照,要是怕拍照的话,怎么会躲不开嘛。
他们不但跟我,还跟我太太,但是他们不敢问我太太,觉得我随和,就都来问我。比如说看到我太太去药房,就跑来问我:“你太太去药房啦?”我说:“是啊。”
“去买什么?”
“避孕药!”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你越躲躲闪闪,他们才越会跟着你。
12
我从美国回来两年多了,不断有人请吃饭。朋友对我真是好得不得了,每个月三十天,至少有二十天是赴约和新老朋友吃饭。昨天我就跑了三场。前几天有个大老板要请我吃饭,结果只能排到中午,他见到我:“知道请你吃饭难,没想到这么难,排到中午,我下午还要开会,中午还得陪你吃饭。”我说:“你不要陪好了嘛,我自己来吃。”
朋友们不知道我现在没有了酒量,每次吃饭还都是准备上好的白兰地。其实我现在都喝不了多少的。有一个朋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叫我一起吃一次饭,第一次,他拿出一瓶酒,我一看就说:“唉呀,这个酒你不要开了!”他说:“为什么?酒不好?”我说不是,这个酒很难买到。他听了,才很放心地把酒打开:“我有一箱,十二瓶呢,再说我认识很多酒商,一定买得到。”
第二次他又带了一瓶,结果不到半年,一箱酒喝完了。后来他又请我吃饭,又拿了一瓶出来,我说:“不是已经喝完了吗?”他说:“我找朋友啊,朋友送了一箱给我。”我说:“我知道这酒要是拿到酒店去卖,大概可以卖到两万到三万一瓶。”他大吃一惊:“你真厉害,我是两万八一瓶买来的。”因为他第一次请我吃饭就喝这种酒,之后觉得把酒的质量降下来不好意思,我打趣:“以后吃饭不要带酒,兑现好了,直接给我酒钱。”
蔡澜:邵逸夫先生教我做就做到最好(1)
蔡澜
蔡澜,祖籍广东潮州,新加坡出生,留学日本,移居香港。蔡澜多才多艺,曾任电影制片人,监制过一系列成龙电影;作为作家出版过上百种著作;主持多个饮食节目,是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交游甚广,被喻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口述:蔡澜
1
我的经历就像是我父亲经历的翻版,确实是这样。我父亲也是一个作家,同时还是书法家,并且还是电影工作者。(蔡澜的父亲蔡文玄早年从潮州潮安县照门蔡村移居至南洋,是一位诗人,后来在邵氏片场的一个分行做干事。)
说起来,我当然是受了父亲很大的影响。我和他关系一直很亲密,我在外国念书的时候,我们一直通信不断,后来我在香港,他在新加坡,联系也从来没有断过。
我们小的时候,父亲常常买一大堆书回来,给我们兄弟几个自己选,看看我们喜欢哪一类的,以后他就专门给我们哪一类的。姐姐喜欢教育类的,哥哥喜欢做生意的书,而我则喜欢看希腊神话、天方夜谭这些古古怪怪的书。这些阅读对于我日后的写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14岁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投给《南洋商报》,结果报纸给发表了,当然很兴奋,但后来这种感觉也就消失了,那篇文章好像是一篇影评。大概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我那么小的年纪,怎么就想到去投稿?但是这对我来说,好像是很自然的事情,我看了那么多的书,看到别人能够写,就觉得我也能写。看了电影和别人写的影评,我和他们的感受不一样,我只是把我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而已。
2
1957年,我在日本读书的时候,就担任了邵氏电影公司的驻日经理。
这样的经历让别人看起来也比较奇特,但是对于我来说也很自然:父亲就在邵氏公司任职,我可以说是邵逸夫先生看着长大的。我去日本读书的时候,他说:“那边刚好有一个经理要退休了,你正好可以接任。”我想大概是他觉得我可以的。
小时候,邵逸夫先生就很喜欢我,我小时候留了胡子,他看了就跟我开玩笑:“我都没有留胡子,你小小年纪,留什么胡子。”小时候我和邵先生见面倒是不少,像父亲的生日,或者是我去父亲公司那里玩,都会见到他。不过那时候我和邵先生的关系,也说不上是“忘年交”,一定要说一种关系,也只能说我是邵先生雇员的儿子。那时候我也没有跟他做事情,只是觉得他很随和。
后来跟他做事情,才发现他很严格,做什么都要求我们做到最好。他每年都会来日本召开公司的集会,这时候我跟邵先生的接触才多了起来。邵先生喜欢到日本吃东西,他觉得东京是一个最好的休闲四五天的场所,那时候让我奇怪的是:他每次到了日本,不单吃日本菜,还去吃中国菜。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