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人爱说谎女人爱哭-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丹,这个礼拜你都很晚回来,可是都没打电话告诉我一声(行为)。你是想避开我吗?还是你去找别人了(想法)?我开始觉得你不再爱我了,觉得我失去吸引力了。我真的很难过(感觉)。再这样下去,我会胡思乱想,会很担心你(影响)。”
丹尼尔:“哦,苏,对不起。我没想到你有那种感觉。我不是要躲避你,我也不是不爱你了。亲爱的,我也没有去找别人。只是公司太忙了,我被工作绊住了,不得不加班,而且压力很大。回到家我已经累坏了,所以需要独处一下。我不是故意要给你那种感觉。我答应你,今后要加班的话,我一定会打电话告诉你。”
“我”的技巧很实用,因为能降低防备,每个人都能诚实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觉。这个技巧很难让人觉得自己被攻击了。
上面的例子中,所表达的讯息能让丹尼尔和苏好好沟通,进而解决问题。语调正确、时间点抓对,“我”的陈述句最能正确无误地表达意思。所以在开口之前记得先停一会儿,确定对方在听你说话。
解决唠叨的办法:让男人发呆30分钟
工作了一整天之后,男人需要大约30分钟的发呆时间,这样他才会恢复说话的力气。然而大多数女性在这时候却是很想讲话,而且是早就准备好了。下面是几个可以运用的技巧:
丹尼尔:“亲爱的,今天公司很忙,我很累了,你能让我休息30分钟,放松一下吗?我保证休息完后,我会和你聊聊的。”
苏:“亲爱的,我得和你谈谈今天发生的事。你觉得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讨论呢?”
如果丹尼尔说好时间,并确实遵守,而苏也给他发呆的时间,这么一来,他们就不会发生争执,也不会感到紧张,而且没有人会有遭到胁迫的感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解决唠叨的办法:让小孩做他们想做的事
为了子女的安全、幸福,以及日后的成就,做父母的有部分的责任就是要提醒自己的小孩,并且要给予忠告,有时甚至还要管束他们的行为。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的关心变成了唠叨?!可是,家里有叨念不停的父母,该怪谁呢?是怪不听话的孩子吗?还是怪唠叨的父母呢?答案是:父母。
父母使得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有那些反应。小孩学到的是他没有必要在你一提出要求时,就立刻做出反应;而是你所提出的要求,等你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耳提面命之后再去做就行了。小孩已经把你训练成老是在复述你的要求,而且他们认为你并不是真的想要他们有所行动。
这样的话,当父母的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父母越唠叨,越抱怨,子女的反抗就越大。孩子不听话让父母难过,这种情绪积蓄久了就会变成愤怒,说话的嗓门也跟着变大。父母的愤怒让孩子心生怨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事。孩子也感到困惑、觉得很沮
丧,一句单纯的要求,像是“过来吃晚饭了”,结果却引爆一场大战。
要让伴侣不再唠叨,让孩子听话,其实很简单,只要能自我克制以及下定决心即可。
不过是指你,而不是孩子。
要有决心的人是你,不是孩子。
对某些问题,你必须下定决心,30天之内绝不可动摇。跟孩子解释,你若有什么事想请他做,应该只要跟他说一次就够了;但是如果他没有行动,这就是他自己的选择。然后跟他讲,他不听话的后果是什么。
例如:“杰德,我跟你说过,把你房间地板上的脏衣服拿出来,放到洗衣篮里。你再不拿出来,我就不帮你洗了。”
这是需要自我克制和决心的时候。谁应该先屈服呢?如果你先屈服,进房间帮他把衣服拿出来洗,那么就回到原点了。如果你能克制自己,让脏衣服继续堆下去,让孩子去抱怨没衣服可穿,你就装作没听到。也许很难做到,但是你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负责的行为,而且也会让家里的气氛转好,孩子未来的伴侣也不会因为他有坏习惯而怪你没教好。
孩子习惯的好坏和父母的教导有直接关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孩子需要的是训练,不是唠叨
如果你觉得自己一直在念叨某个人,这表示这个人在训练你,让你做他想叫你做的事。换句话说,他定下了规则,而你要遵守这些规则。比如,有人习惯把湿毛巾丢在浴室地板
上,你总是叫他不要这样,可是不管你怎么抗议,他就是不听。最后你不得不自己收拾这些用过的毛巾,因为你不喜欢浴室里乱七八糟。而且你想,如果你不收拾,没有人会去做,这么一来就没有干毛巾可以用了。事实上,另一个人知道你会收拾,只要忍耐你小小的唠叨就好,这也许是小小的代价。所以呢,你是被他训练了。
现在来教你怎么扭转这个情形:将干净的毛巾分给家里的每个小孩(或是大人),告诉他们,这是他们自己的毛巾,所以毛巾的状况如何就由他们自己负责。如果他们把湿毛巾或脏毛巾扔在浴室地板上,你就会把毛巾丢掉。因为你不喜欢乱七八糟的浴室,而且这侵犯了你保持家里整洁的权力。告诉他们,你会把这些乱丢的毛巾放在后院,或是旁边的栏杆上、狗屋上,不然就是塞在他们的枕头底下。你不在乎你放在什么地方,做出选择的人是他们。第一次执行这个策略时,会让爱乱丢毛巾的人大笑,让他们困惑并反对。可是,你必须坚持下去,要不然被训练的人还是你。
比如说你把湿毛巾放在扫帚柜底层,当乱丢的人洗澡时,会要求你给他毛巾,你就把他扔着不管的湿毛巾递给他。他会发现,用又湿又有味道的毛巾擦身体有多不舒服。只要两三次,他们就会养成把毛巾挂起来的习惯,不会再丢在浴室地板上。同样的技巧也能应用在脏袜子、内衣,或是任何你不愿意被乱扔的东西上。运用好这个技巧,你就会成为训练者,不再是个被训练的人,也不用再唠唠叨叨的。但如果你选择跟在每个人背后收拾,就是选择成为被训练的人,这么一来,你只能任由家人把东西扔在地板上,而且还没有叨念他们的权力。
解决唠叨的方法:一个让孩子得到教训的实例
13岁的卡麦隆被赋予一个任务,就是每个星期三晚上倒垃圾。他每次都说,等吃完晚饭就去,不然就是等看完他想看的电影,再不就是等洗完澡后,可是他总是忘记。几个星期过去了,垃圾越堆越多,屋子里都是食物腐坏的味道。卡麦隆的母亲从要求他变成念叨他。念到全家人都听烦了,也受不了垃圾的味道了。可是卡麦隆依然很自我,他还是忘记要倒垃圾,也做好了被妈妈念叨的心理准备。
后来卡麦隆的妈妈明白,儿子让她变得唠叨,因此她决定要扭转这个局面。他跟儿子说,倒垃圾是他负责的工作,由于他没有做好,使得全家人都要闻垃圾的臭味。如果他再忘记倒垃圾,那么就把垃圾放在他的房间里。要是他不介意闻食物烂掉的臭味,那也应该不介意和垃圾一起睡。她用开玩笑的方式,轻松,有趣,没有指责,但是却很直接。
全家人等着星期三晚上的来临,卡麦隆和平常一样,还是忘了倒垃圾。隔天晚上他要上床睡觉时,掀开床单一看,发现床上摆满了垃圾。他的房间臭死人了!这个教训的代价是得到一张又脏又臭的床单(卡麦隆还必须自己洗它,这让他了解了不倒垃圾的后果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会忘记倒垃圾了。
怎么了解爱唠叨的人
如果被念叨的人能诚实地面对自己,并承认被念叨的原因,同时了解唠叨通常是想要取得认同的呐喊,他可以很快地扭转乾坤,反败为胜。想要有被人尊重的感觉是人的天性。研究显示,常唠叨的人通常长时间待在家中,很少和其他成年人接触。相对之下,整天在外工作的人很少唠叨。有工作的人觉得自己对公司有贡献,认为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同样,那些喜欢待在家中的家庭主妇,觉得维持一个整齐、清洁、舒适的家,以及为家人煮出美味健康的三餐就是她们的骄傲,这样的人也不会唠叨,因为她们和上班的人一样,有人肯定、感谢她们所做的一切。
那些不喜欢无聊且单调工作的人,或是憎恶待在家里的人,才会变得爱唠叨。有些女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味,每天就是洗衣服、扫地毯、清厨房、铺床、买菜,几年下来整个人都麻木了。孩子放学回家后,你辛苦的清扫结果付诸流水,加上孩子不愿去做你指定他们做的事,为了让家人注意你所做的事,你开始唠叨,想要让所有人都和你一样,觉得自己很悲惨。
人之所以会唠叨,其实都是有原因的,也因为如此,被念叨的人也有忍受的义务。唠叨是沟通不良的结果。
被念叨的人所面临的挑战
想要有双赢的结果,双方就必须改变,分担彼此的责任。被念叨的人一定要了解到,问题是他造成的,因此他得接受。
被念叨的人会想办法逃避,但这样会使情况更复杂。他们不是充耳不闻,就是想办法让她闭嘴,要不然就是离开房间或是干脆出门,再不然就是找借口逃避唠叨者要他们做的事。对被念叨的人而言,这些很容易做到,因为他们把错归咎在了唠叨者身上。可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被念叨的人需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他们应该把唠叨者的碎碎念当做是一种求救的方式。
被念叨的人应该问自己:
?对方在讲话时,自己在认真听吗?
?自己能体会对方心中的沮丧吗?
?自己是不是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让他们觉得自己毫无用处呢?
?自己肯定对方的成就吗?
?因为自己是赚钱养家的人,回家该好好休息,而拒绝分担家事吗?
?自己又懒惰又不体贴吗?
?自己是不是心存怨气,以致不愿意去了解对方的问题呢?
?自己想要快乐的生活吗?
如果你真的想要快乐的生活,你已经准备好要坐下来和对方好好谈谈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唠叨者面临的挑战
如果你是唠叨者,你认为对方无法做到你的要求吗?面对他时,你是不是一副母亲对孩子的样子呢?你会无视对方是否需要缓冲时间,就坚持要立即行动吗?你是不是不断地重复你的要求呢?
如果上述问题你的答案是“是”,那么你就要坐下来和另一个人利用“我”的技巧好好谈谈:
?告诉他什么事会令你沮丧。
?关于对你所要求的事,同意给他一段时间做准备。
?你不要一直重复。
?说出你的需要,然后停下来听伴侣说些什么。
?听听伴侣的想法,也许他会有较好的点子。
?尽量避免“你”的句子,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对方的反抗。
?让他知道,如果他再不注意自己轻率的行为,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或是会造成什么后果。
?你要怎么改善自己的形象?
?做完每天的例行家事,完成自己的目标后,你有没有奖赏自己?
?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吗?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可能和唠叨脱不了关系,由于沟通不良,使得唠叨者生气,怨恨那位让她的生活变得悲惨的人。而这个人原本应该是每天让人心情愉快、温暖的泉源,也是提供鼓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