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者-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朴丽华与安贞子之间有什么关联的话,把朴丽华也是高丽人,与安贞子住在同一个片区,甚至冒用安贞子之名与章怀雨谈恋爱等等因素,全都算上的话,这些所谓的关联还是说明不了什么。
没有确切的嫌疑对象之前,费尽心思都要找到一个,可真等有了这么一个对象之后,却因现实处处受到掣肘,又不得不陷入所谓的叶公好龙的怪圈之中。
严凤堂感觉有些头疼了!
若是按照军统惯常的手段,秉承蒋委员长“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钧训。直接将嫌疑人拘押入狱,外加严刑拷打,取得嫌疑人的口供,那是再简单不过了!
理论上说来,军统可以本着对领袖负责的态度,抓捕一切有危害*利益的嫌疑人等。但现实是,对待朴丽华这样的嫌疑对象,却不能按照惯常的手段处理,不是朴丽华本人碰不得,而是她的丈夫军委会次长陶明生碰不得。
蒋委员长特别地强调过,军统要动少将级别以上的官员,必须要报蒋委员长批示,才能采取行动。
能担任军委会次长这个职务的人,少说也是一个二级陆军上将,而且不是蒋委员长的亲信,一般人很难据此高位。在名义上,军委会次长还是戴笠的上司,虽不能插手戴笠主政的军统之一切日常事务,却能直接打着为蒋委员长负责的旗号对军统行监督之权。
这样的人,连戴笠都不会轻易得罪,更何况于无论是职务,还是地位不知比陶明生差了好几级的严凤堂了。
攥紧了拳头,关键时刻,却无发挥出去,这种无力感,让严凤堂胸中一时间好不气闷。
……
伏案一夜,期望中的蛛丝马迹依然一无所获,严凤堂感觉有些累了,颓然地将手中的卷宗往桌上一扔,疲惫地将身子靠向了椅背。
在不经意之间,一张照片从卷宗里落了出来,飘在了地上。严凤堂弯下腰去捡,这一捡,瞬间就将他之前的萎靡不振一扫而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九章 死而复生(2)
捡起照片,轻轻拭去上面的灰尘,拿起手边的放大镜,对着照片。他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一个他熟得不能再熟的脸。
照片上的人确系熟人,不过,在他的印象里,照片上的人应该是个死人了。
死人还好好地活在人世间,任谁都会感到毛骨悚然。
……
1937年,国军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付出重大牺牲之后,在敌强我弱的现实态势之下,奉命实施了“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撤退。
国军刚一撤退,国民政府战前在上海的实际控制地,闸北、南市、沪西和浦东四部分组成的华界,就相继沦入了日寇之手。
上海沦陷之初,严凤堂就奉戴笠之命,借道香港潜入上海,并以军统上海工作区区长的身份,收拢未及时撤离、被迫潜伏下来的军统上海站特务,重组了军统上海站。根据戴笠“长期潜伏,伺机行动”的指示,严凤堂将上海区的一切活动都从公开转入了地下,活动地点也从华界转移到了租界。
不过,上海区是重组了,活动方式也改变了,军统特务的活动能力却是大不如从前了。
上海沦陷之前,军统特务的注意力都放在*地下党组织上,对日的情报工作压根就没接触过。秘密世界就是这样,你不先了解别人,别人就会先了解你。早在尚未开战前,军统上海区的组织成员情况,基本上被日军情报机关摸了个一清二楚。
因此,军统特务只要一露面活动,就无奈地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
具有讽刺意味地是,抗战前,在上海地头上,是军统特务天天追得*地下党员整天东躲西藏。而上海沦陷后,却换了番景象:军统特务天天被日军情报机关追得上天入地无路。
从“猫捉老鼠”游戏中的“猫”变成“老鼠”,老天爷跟军统上海站的特务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那是一段举步维艰的日子,出于个人安全上的考虑,上海区的军统特务们不得不三天两头更换住处,过起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即使小心了又小心,他们的生命还是时刻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戴笠交代下来的各种针对日寇的行动命令,都是诸如暗杀、破坏等非九死一生不能完成的任务!在秘密世界里,日军情报机关的实力并不弱,并非是会被动挨打的木头靶子,其不单会防御,还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手段之血腥比起军统来有过犹不及。
戴笠每向上海站发出一个行动命令,就是中日特务双方进行一场血腥杀戮的开始。
其结果是,本就处于被动挨打状态下的军统上海站特务,总是在付出极为惨重的伤亡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戴笠交付下来的任务,也会在其后很长的时间里,应对日军情报机关的报复,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究其原因——行动有一定的伤亡还可接受,要是有人被捕,那损失就不可估量了。一个人被捕不一定会贪生怕死乃至变节,那仅仅是停留在假定情况下的“不一定”,现实情况是,人都是凡胎肉体,不是铜身铁臂,酷刑之下,能不能保持节操,那才叫不一定!
多次的经验表明,一个人被捕,就很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变节者。而一人又认识十人,十人又认识上百人,其最终结果是,当有一个变节者出现时,往往是拉开更多人被捕的帷幕的开始。
而在这些“更多人”中,有些人并非是职业特务,仅是凭满腔的报国热情,而参与协助行动的人。甚至,有些人干脆就是被捕人的亲人朋友,完全和行动没有关系,也会受到牵连,因为日军情报机关总会把那些无辜的人作为报复的对象。
第九章 死而复生(3)
因此,严凤堂每次执行戴笠交代下来的行动命令时,总是思虑再三,在慎之又慎地情况下,才敢最后敲定行动方案。因为他知道,远在重庆的戴笠可以只问结果,不顾牺牲,他却不能不顾虑手下特务及他们亲人朋友的安危,以及那些行动协助人的安危。
可以这样说,每一次行动,严凤堂都感觉像是带着手下的人从鬼门关上走了一个来回。
这日,严凤堂接到了戴笠的密杀令。一个国民政府要员,在上海公开投敌,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对这样的汉奸必须暗杀掉,以震慑其他蠢蠢欲动的人。
出乎所有人意料,暗杀行动很成功,所有参与暗杀的军统特务都全身而退。
这在历次的行动中,是少有的漂亮仗。这让戴笠感觉非常地提气,连发三封电报嘉奖参与暗杀的执行人员,还特地托人带来了小黄鱼奖励有功人员。
还未等人喘上一口气,戴笠又发来了新的密杀令,这次是要暗杀一个老牌政客。
作了周密的侦察之后,严凤堂获悉老牌政客手下豢养了一些江湖杀手,个个武艺高强。同时日军特高课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小队的武装特务对外围进行安保。
针对如此严密的安保,为了保证暗杀行动成功,并考虑到可能的伤亡,严凤堂向戴笠请示后,从其他沦陷区军统工作站紧急调用了大批人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行动当晚,全部暗杀行动人员按计划进入了预定位置,等待严凤堂下达行动命令。
当时,老牌政客的家周围却静悄悄地,连平日里豢养在院子里狂吠不休的狼犬,都出奇地安静了下来。这种安静令严凤堂感到有些诡异,不但心绪不宁,眼皮也跟着一阵狂跳。
好几次,严凤堂都想放弃行动,每每举起手要发出放弃的信号,却又犹豫不决地放下了手。当他的思绪徘徊于果断与犹豫之间时,预定的时间到了,观察哨发出了一切正常的信号。
就是这个信号,促使他下了最后的决心。
再没有丝毫迟疑,他手一挥,向第一批行动人员发出了命令。
第一批先遣行动人员越墙而过,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院内。刚打开老汉奸家的大门,别墅屋顶上的探照灯却突然亮了起来,跟着就是日本人的歪脖子机枪的声音响起,枪声过后,院内一片死寂,无疑首批行动人员无一人生还,其中就包括照片上的人。
事起仓促,损失是如此惨重,严凤堂只得忍痛命令手下人暂时撤离,在那种情况下硬拼个鱼死网破,达不到任何效果不说,反会把所有人的命都葬送掉。
有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待以后再徐徐图之吧!
照片上的人,是北平沦陷后,逃到上海投靠严凤堂的马立平。
在严凤堂进入黄埔军校前,曾在保定军校就读,与马立平是不仅是同学,还是私交甚好的朋友。之后,严凤堂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前往广州投考黄埔军校,马立平亦如影相随。然而,马立平文化水平实在太差,第一轮笔试就给涮了下来,无处可去的马立平,就在广州投了北伐军。
还没严凤堂毕业,北伐战争开始了,严凤堂与黄埔六期的其他学员,被编入了现役。根据平日里在军校的表现,严凤堂被分配到了国民党党军第一师。
北伐一路下来,两个老同学在上海再次见面。此时,严凤堂已成为第一军的上尉情报参谋,马立平则成了第二军的上尉侦察参谋。
都是参谋,不过,参谋不带长,说话都不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九章 死而复生(4)
蒋委员长在宁汉合流之后,被迫通电下野了一段时间,于重新大权在握后,倍感情报人员的稀缺,就授命戴笠筹备组建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
有过人的军事情报分析能力,在军界情报圈子里颇有声誉的严凤堂,自然引起了当时正踌躇满志的戴笠注意。在考察了其能力和知悉其具有黄埔军校生资历,这两个必要条件后,戴笠将严凤堂延揽进了复兴社特务处,并委以重任。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春风得意的严凤堂,自然会照顾自己的老同学,在复兴社特务处成立之初,亟需人手时,他把马立平拉进了复兴社。马立平在待人接物时颇有侠义风范,具体做事时又心狠手辣,这种双重性格甚得戴笠欣赏,就让他到军统北平站执行总队担任了总队长,这让马立平一时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
大权在握的马立平,并未因地位变化,而忘记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严凤堂,平日里有什么好处,总是不忘为严凤堂预备一份。如此好意,不爱财的严凤堂,只是心领而不笑纳。严凤堂清廉,凸显了马立平的贪婪,但这并未影响二人的关系,反倒令二人关系更加拉近了。
两人关系好到这个份上,马立平为国舍生取义,慷慨赴国难,严凤堂自然而然地少不了掬一把伤心泪。
伤心之余,严凤堂没忘致电戴笠,发出请求,以抚恤马立平的家人。
再然后,在接下来的几次暗杀行动中,严凤堂都指挥得出色,顺利地立下大功。有感于严凤堂的精明能干,戴笠在欣赏之余,直接把严凤堂调回了重庆军统总部,再不用过那种提心吊胆的生活。
回到军统总部之后,严凤堂每月都从薪水里,拿出一部分,去周济马立平的家人。
在平日里,严凤堂教训部下时,更是张口马立平,闭口马立平,要求部下以马立平被楷模,兢兢业业工作。为了配合这种训诫,严凤堂还特意向请示戴笠,为马立平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会。
此番作为,让严凤堂招致了很多非议,但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