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十谈养生-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二,天之变要躲避,要防护自身免受其伤害。南怀瑾大师说:“人是盗,天地呢?万物之盗。”所以,在自然界面前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开自然界中一切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或者把危险降至最低。“动作以驱寒,阴居以避暑”,比如强烈的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是很厉害的,要学会躲避。会保养的女人到老皮肤还很好,秘诀之一就是少晒。再比如中医说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天气炎热的时候开窗户睡觉要小心,特别是不能在只开一点缝的地方或者在有“过堂风”的地方、空调直接吹的地方睡觉。
其三,有问题要想到“天”,想到周围的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一切因素。身体不舒服了或有病症,患者自己、亲属、医生、养生调理人员首先都应该想到患者周围的因素,比如气候问题、环境问题、职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衣食住行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不可忽视。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人合一的观念渗透到了中医学的方方面面。《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意思就是说,要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人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很多人都知道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天人合一就是第一个整体观念,也可以称为大整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天人合一是中医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根本指导思想。
第一讲 天人合一是养生之本(2)
天人合一中的“天”就是“自然”的代表。风土人情、昼夜、四季、气候,这里都包含着天的概念。比如,地域不同,南北方的气候不一样,广东地区湿热、多雨,北京地区干燥、多风,成都、重庆湿气则比较大,不同地域的气候各不相同,生活在其中的人就要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衣食住行自然都有相应的注意事项。比如,生活在炎热地方的人要少吃热性的食物和药物,多吃养阴生津的食品,像百合、乌梅、枸杞子等;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要少吃凉性的食物和药物,多吃温热性的食品,像猪肉、牛羊肉、鸡肉等。这也正是《黄帝内经》里所说的“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的意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为地域不同、气候不同、饮食习惯不同,对健康的影响也就各异。听过一位很风趣的专家的讲座,他说重庆女孩皮肤好、身材好,为什么呢?因为重庆平坦的路很少,来回要上下坡,逼着人们多做有氧运动,而且那里多雾,湿气大,不干燥,对皮肤保养非常有好处。另外,因为重庆上下坡路多,人们的有氧运动多,所以重庆人的心脏病发病率要比其他地方的人低很多。
同样,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夫妻关系等都是我们所说的天。在单位里,有的人可以如鱼得水,赢得大家的喜欢;有的人就始终搞不好跟领导、下属或其他同事的关系,不能适应环境,从而使自己身心疲惫,时间长了就会得病。
天人合一的“合”就是合于道,合于自然规律。很多疾病的产生是因为不符合自然规律。以前我们反复强调的“人定胜天”这句话,现在引起了大家的反思,一些哲学家、科学家也逐渐不赞同了——我们要顺应自然,而不是试图去战胜它、改变它。关于“抗震救灾”这句话,有的教授提出来不应该叫“抗震救灾”,应叫“震后减灾”。地球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地震要发生我们是抗拒不了的,我们只能思考怎样减灾,怎样把灾害减到最小。
《黄帝内经》里面有一句话:“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意思是说,阴阳四时是万物的根本,是决定一个人生与死的根本。这里的阴阳四时就是指大的自然界。“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意思是不要和自然界逆着来,要顺应自然,要和它合拍一致,这个叫“得道”。是顺从自然界的规律办事还是非要逆着来,这就是“从”和“逆”的关系。
中医明确地说“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顺从自然规律生存,人尽天年,人体功能就能正常,逆着来就会出乱子,社会发生动荡,人际关系不和谐,身体就会出现状况,人就容易得病。说得夸张点,顺道者昌,逆道者亡。为什么东北烧火炕?因为东北是严寒地带,这是顺应自然的做法,是人们在几千年的生活规律中总结出来的。
再比如饮食药膳的差异: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的差异,人们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也不尽相同,所以施膳亦应有差别。东南部地区潮湿炎热,病多湿热,宜选清化之品;西北部地区地高气寒,时多燥寒,宜用辛润之物。同样采用温里补阳药膳,在西北严寒地区,药量宜重,而在东南温热地带,其药量就应该轻一些。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灵枢》的核心内容重在阐述经络和针灸理论,《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素问》中有的篇章叫“论”,有的叫做“大论”。《素问》共有九篇大论,除了“四气调神大论”、“阴阳应象大论”外,其他七篇分别叫做“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这七篇都是立足于天人之气的相感、相召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从这一角度来探讨天人相应的,特别阐述了环境气候对人身体和健康的影响。可见,中医学对天人合一这一理论自古就是相当重视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讲 天人合一是养生之本(3)
最近几年,山西灵石县一位叫李可的中医在全国很有名气,因为他擅长用大热有毒的中药治疗危急重症,救活了很多被西医宣判死刑的患者。一般的中医大夫用附子不敢超过10克,而他动不动就用几百克。我在这里不讨论李大夫的医术特点,咱们看看记者采访他时的一段话:
记者田原:您那两年看的书,最深的理解是什么,您把什么东西看懂了?
李可:对病的理解呀,跟大环境联系起来了。我出生那时是1957年,1958年就是大跃进了,大炼钢铁;紧接着就是自然灾害,苏联对我们掐脖子,撤销援助。当时的老百姓呀,普遍都吃不饱。所以我那时候有个什么考虑呀?在整个大环境中所有人都中气不足,他吃不饱啊,所以凡是病,你用补中益气汤这个很简单的方子,都可以调理过来,所以中医这个辨证啊,一个是看这个大环境,一个是看具体的人,在这个大环境中哪一点有问题了,我们就调他这点。
(摘自《人体阳气与疾病》,P140—14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大家看看,李可大夫说,一个是看大环境(大整体),一个是看具体的人,“在这个大环境中哪一点有问题了,我们就调他这点”。也就是说,先看见森林,再看树木,千万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台湾佛教宗师星云大师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独立存在的东西,一切都必须在各种因缘的和合之下,才能存在。”所以佛学、道学、医学,都是相通的。
全国著名的中医方剂学老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教授在谈到中医学时说:“它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它治的不是机械的人,或者说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大家看这个名词——社会人,说得多好,其实就是强调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社会上的一个个体。一个人养生好不好,要先看他顺应自然是否做到位了,先看他周围环境怎么样,先看他的社会关系处理得怎么样。作为医生,在给患者看病的时候,也不要只是把眼睛直勾勾地盯在患者身体本身上,或者只盯在检查的各种报告单上,千万不要忘记从患者周围找找原因,要先多考虑大整体。
我曾经参加一个会议,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位退休老领导在讲话时反复强调天人合一,还说现在中医的教材打开就是大讲特讲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要么不提,要么寥寥数语。他强烈呼吁应该把天人合一列为第一篇章,让学中医的人先知道天人合一的重要性。
2009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登载研究论文称,21世纪对人类健康最大的危害就是气候变化。中医学历史上最著名的经典之一《伤寒论》恐怕就是因为气候变化、瘟疫流行而写就的。近年的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发生恐怕和气候环境的变化也不无关系。
总而言之,我们要用天人合一的大整体思想来启发思维,这将对治病养生有很大意义。
循天时之变,四季养生
一年四季,自然规律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规律。从中医学传统的理论来看,季节不同,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也明显不同。四季养生强调人必须遵循天时变化,调养精神、饮食与起居,来适应四时的变化,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避免病邪侵害、健康长寿的目的。简单地说,四季养生就是根据季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四季养生是天人合一大整体原则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具体的实践内容之一。
第一讲 天人合一是养生之本(4)
《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应”,具体说就是“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五脏各有对应的季节,肝对应春天,心对应夏天,肺对应秋天,肾对应冬天。所以,根据季节的不同,每一个脏器的养生调理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
春生,早睡早起精神好
春应肝而养生。《黄帝内经》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既然肝脏对应的是春天,春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肝为主。“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无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是阳气初生且逐渐转旺的时节。在五行上春季属于“木”,此季多风。
春季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人体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增加,各器官负担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镇定催眠的作用,从而使人倦懒嗜睡,这就是民间说的“春困”。但是睡觉不利于阳气升发,因此,应当控制睡眠时间,早睡早起,到户外活动锻炼,使春困消除。
春季里要保持心情愉快、舒畅,胸怀开朗,要喜爱大自然,使自己的情志与春季万物生发之气相和谐,这样人体的肝气就会调和畅达,使周身气血和畅、五脏和平。
夏长,晚睡早起多运动
夏应心而养长。《黄帝内经》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既然心对应的是夏天,夏天养生自然应该以养心为主。“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