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记忆-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我们看到的《家园记忆》,叙述如歌似叹,文字浅白直接;各章独立成篇、章节间又榫铆穿鬦、整体构合如一,正是他所赞叹的老木屋“合”字结构模样。因此,这部长篇纪实散文,就成为关于家园的立体的记忆。
我从小生长在黔北,刚来的时候,对于黔西南乡村的记忆是这样的:
豌豆花开的时候
我头戴柳条编织的凉帽
斜过一拱小桥
到这方浓浓的风情里来
豌豆花开遍濛濛的田野
紫蓝的边,粉红的萼
青青的叶,柔风漫起
一片羞涩的承诺
每一口井都有相异的风俗
每一株树都有优美的传说
家家门框贴着褪色的春联
石板路响着牧童哒哒的马蹄
炊烟起了,农人荷锄而归
于是豌豆花开出清纯的向晚
在晚霞雨中
在我这异乡人的惆怅里
——《大自然的微笑﹒豌豆花开》
今天,黔西南也是我的家园。愿将这样一首诗歌,予以沾云《家园记忆》序的一个诗性田园的结尾。
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作者系贵州省黔西南州政协副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
跋:记忆碎片
跋:记忆碎片
王沾云
一
在故乡生活的时候,对故乡的一切都熟视无睹,总觉得故乡是那样的平淡无奇,是那样的单调无味。
离开故乡到外地工作并走访过若干类似故乡一样的山村后,才发现故乡其实也很独特,也很有品味。只是,在慢慢回味故乡的独特与品味时,却发现故乡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正在一点一点地消失。虽然现在的故乡依然很美,但是比起记忆中的故乡来说,那些与众不同的特色已经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
于是,我便萌发了写一本关于故乡过去的书的念头。我想用自己拙劣的文字,把记忆中的故乡的那些值得令人留念的东西记载下来,让故乡的父老乡亲们,能够从我的叙述中,勾起对那些曾经美好但现在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东西的回忆,一点一滴地把那些已经淡出或正在渐渐淡出记忆的往昔挖出来。让他们通过阅读我写下的文字,觉得自己仿佛就在品尝一坛理藏在地下多年的几乎被遗忘了的陈香馥郁的苞谷酒,在细细的回味中豁然明白,应该及时把那些正在消失的美好的东西留下来,把那虽然还存在但已经被人们忽略了的美好的东西重新捡拾起来好好保存,让这些美好的东西在今后的岁月里发出其固有的独特的光芒。
二
对我来说,故乡就像脐带一样让我无法割舍。身体上的脐带自哇哇坠地那一时刻起就被害割断了,但精神上的脐带却永远都还存在于我的灵魂深处,故乡就是这根无法割断的依附在我灵魂深处的脐带。我国当代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的世界级作家莫言,曾在一篇名为《超越故乡》的文章中说:“遍翻文学史,上下五千年,英雄豪杰、浪子骚客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留下的和没留下的诗篇里,故乡始终是一个主题,一个忧伤而甜蜜的情结,一个命定的归宿,一个渴望中的、或现实中的最后的表演舞台。”“英雄豪杰的故乡情融铸成历史,文人墨客的故乡情吟诵成诗篇。千秋万代,此劫难逃。”我不是英雄豪杰,无能将故乡情融铸成历史,也不是文人墨客,无法把故乡情吟诵成诗篇。我只是一个凡夫俗子,我的故乡情只是缘于对亲人的牵挂和怀念,因为想念亲人,才会想念亲人生活的那个被称为故乡的地方,我就是这样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人。
正因为如此,我的怀乡之情注定走不出儿女情长,注定只能平淡如水,注定只能细微如尘埃。但我的怀乡之情却是真诚而炽热的,是对故乡永远也不能割舍的那种感情。因为,我的祖先们的骨骸还埋在故乡的山坡上,我没有理由不思念故乡;因为,我父亲的遗体还埋在故乡的山坡上,我没有理由割舍故乡;因为,我母亲还生活在故乡的那栋老木屋里,我没有理由不经常回故乡。即便我们已经把母亲接进了城里,我也无法不怀念故乡。因为,老家的那栋老木屋始终让我难以割舍。因为,那里有父母孕育我时耕播云雨的幸福,有母亲分娩我时血溅被褥的痛苦,有我降生坠地时发出的第一声啼哭,有我长大走出山村到外地工作后每年过春节时父母期盼我早日归家团聚的瘦长的目光,有父亲走在生命的尽头时那撕心裂肺般的咳嗽,有母亲独守老木屋时孤寂的身影……。
因为亲人难舍,因为亲人居住的老木屋难舍。所以,当我思念亲人的时候,就会不由地思念起故乡,就会不由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故乡与亲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乡亲,就会不由地想起那些发生在故乡与亲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众多的往事。是的,在故乡,除了我的亲人,除了我的亲人们居住的老木屋,还有很多让我难以放下的牵挂:故乡的山林、故乡的水源、故乡的老树、故乡的木房子、故乡的织布机、故乡的小学校、故乡的石板路及石板路上的那座石拱桥……。是的,故乡值得我牵挂和怀念的东西确实太多,甚至于在我所做的梦,情景有绝大部分都是发生在故乡的那个山村里。是的,当我静下心来细细回味故乡的一切时,常常会泪流满面,除了怀念已经逝去的亲人,更怀念故乡那些已经逝去的东西。
三
正因为故乡有很多让我难以放下的牵挂,所以,尽管故乡只是一个小小的布依族寨子,但在我心里,故乡却是一个极大极重要的世界,值得让我书写的的东西太多太多。
故乡的小山村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她的发展与变化,能够折射一个地方社会发展与变化的印痕。从这一点上讲,故乡的那个小山村,尽管很小,却显得相当繁杂。她里面有很多美好的、令人感到振奋、值得令人怀念的东西,也有很多丑恶的、令人感到厌恶、让人一想起就会伤心的东西。正因为如此,故乡才会显得真实,才会具有多面性,才会变得立体起来,才会让我既想离开她却又永远也不能割舍她。
我所要书写的故乡,就是这样的真实。在书写故乡的时候,我就要在自己的文章里把故乡的真实体现出来,既要展现她的美丽的一面,也要披露她丑陋的一面。让故乡的父老乡亲们,能够从我的叙述中看到真实的家园,让外界的人们,能够从我的叙述中看到我那个真实的故乡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我要通过自己的叙述和描绘,让人们既看到一个美丽的布依族寨子,也看到一个令人心痛的布依族寨子,让人们既看到这个布依族寨子里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观,也看到这个布依族寨子神秘莫测的风情习俗,让人们既看到生活在这个布依族寨子里的大部分人的善良与纯朴,又看到这个布依族寨子里少部分人的丑陋与可恶,把一个真实的、多面性的、立体化的故乡展现出来。
但故乡的往昔在我的记忆里,却又是零碎而杂乱的。我无法把这些零碎而杂乱的记忆整理成一个有序的完整的情景。如何把这些零碎而杂乱的记忆串联成为一个真实、立体和具有多面性的故乡呢?文章的内容需要有合适的文体来展现,需要有合适的视角来引领,需要有合适的结构来承载,需要有适合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来叙述。我需要马上就动手做的,就是用合适我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文体、适合我描绘故乡的视角、适合内容需要的结构、适合表达需要的叙述方式,把我脑海中那些杂乱而零碎的记忆整理出来,使之成为我向故乡的父老乡亲和外界的人们展现我记忆中的故乡的最恰当的载体。
经过思考,我决定用长篇散文的文体形式,把我记忆中的故乡表现出来。之所以要用“长篇”,主要是因为故乡值得让我书写的东西太多,而且又是杂乱面零碎的,必须有一个具有一定容量的载体来装载;之所以要用“散文”,是因为我笔下的故乡是真实的,但故乡发生的很多事,却又已经在故乡人的记忆中变得模糊,我书写故乡的时候,既要做到真实反映,但又不能太具体,更不可能像写村志那样过分拘泥于事实的真实性,所以,只能够运用“散文”这种文体,把我所感知的真实融入到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之中,让我的思想能够在自己尽情的描绘和叙述中得以表现出来。我个人觉得,散文写作既不能像写通讯报道那样,要求内容完全做到真实,但也不能象写小说那样,任由作者天马行空地进行虚构,只要基本的事实是真实的,作者就可以进行必要的想象,把那些可以感知但又不可能再现的事实合理地描绘出来,在一种似是而非的情景中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性,这样处理下来的散文,艺术的真实与思想的真实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读来就会更加令人可信。
在视角引领上,我决定以自己的“记忆”为切入点,通过把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曾经看到的和曾经听到的,与现在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结合起来,叙写曾经发生的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实,在虚虚实实的更替中,让自己在文章中时而成为故事的转述者、时而成为事件的见闻者,时而成为事实的经历者。采取这样的视角,既便于应用“散文”这种文体表现文章内容,又能增加内容的真实性,同时也使表现手法变得灵活多样。而且,以“记忆”为切入点,能够更好地避开那些既值得书写但自己却又不够了解和掌握的人和事,可以把自己能够记得而且也能够回忆起来的人和事大写特写,有效避免写作过程中陷入无从着笔的困境。
在文章结构形式上,我决定用“碎片联缀”的方式来编排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结构。因为我脑海里的关于故乡的记忆都是零碎的,我只能通过一定的线索,将这些“记忆碎片”有机地联缀起来,使之构成一篇有故事、有情景、有事物、有思想的文章。在文章的整体结构中,各章节围绕一个较为鲜明的思想展开叙述,争取能够独立成篇,但各章节之间在内容上又或多或少地有一些联系。通过主线条的串联,把各章节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篇长篇幅的整体文章。在各章节的写作上,围绕思想表达的需要,用一条或几条或明或暗的线索,把一些内容相近或相关联的“记忆碎片”串联起来组成基本框架。然后,通过细节描写,把最能体现自己思想感情的那些“记忆碎片”拓展成为一幅幅有情有景的图片,或一个个有景物有人活动的场景,并尽量把这些图片或场景描绘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读者顺着原先设定的那些或明或暗、或隐或现的线索,把一幅图片接一幅图片看下去,或把一个场景接一个场景地读下去,就会觉得文中所描给或叙述的那些景物和场景,正一幕接一幕地浮现在眼前,似乎可以伸手可触。
趋于这样的构思,我将自己所要写的这本以故乡者要寨子为写作背景的长篇散文定名为《家园记忆》。因为这本书主要描写的是一个布依族寨子,有很浓郁的乡土味,所以,我又把这本书的文体类型定归为“长篇乡土散文”。
四
构思结束后,我就开始动手描写记忆中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