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6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睿也接过来:“再也不去了,母亲要是知道了,只管打就是。”接过来也数一数,比毅将军的要多出几百两,也是高高兴兴的收起来。
沈玉妙只是好笑,表哥下午才说出来,在书房里把睿儿赢得惨,没有想到朱宣会用这种方法来教训儿子的妙姐儿,听过以后觉得比打两下子还要伤儿子的小颜面。也亏了表哥能想出来这种办法来。
只是不说破的妙姐儿和儿子们又说了一会儿话,不过是百般交待自己的慈母心肠,家里已经有一位严父,妙姐儿只能又是慈母,她作这种角色也最合适。
看着两个儿子千保证万保证,妙姐儿再看看沙漏,这才交待一声:“早睡,”在丫头们簇拥下从世子院子里走出来,看一看天上的繁星,自己似乎以后不用再为担心儿子惹表哥生气,总是忧心忡忡,表哥管儿子,也有他的分寸。
朱宣直言不讳:“要是不在父母亲面前,早就打过了。”踩着星光回房的妙姐儿微微含笑,和朱宣在一起日久,表哥要是嘴硬起来,从来是不让人。
过了水上石桥,借着月光看一回水里倒影,思量着这月下游鱼可数,明天还要再放些鱼苗进来,白天有小鱼儿可看,针一样大小粗细,在日头影子下面仔细分辨出来,也是有趣之极。
有声音传过来,是在桥下的柳树下面,挑灯笼的丰年先喝问一声:“谁在这里?”柳树后转出来的是朱寿和一个白净的丫头,妙姐儿认识是方氏院子里后进的丫头小锦儿。
这个朱寿,站在石桥上的妙姐儿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发落朱寿才是,此时月色清清风儿悠悠,不要让他扫了自己的兴才是:“回房去吧,我在这里赏月亮呢。”
从战场上走过一回,妙姐儿更加体贴朱宣,对于朱寿的憎恶之心早就没有了,跟着表哥出生入死,难怪表哥也是另眼看待,看着天上明月月边明星突然微笑的妙姐儿心想,回去对表哥说一声儿,表哥的人,让表哥自己去处置他吧。
正文 第五百七十四章,温情(九)
第五百七十四章,温情(九)
池边月色朦胧照下来,人物景致都仿佛披上一层光晕,妙姐儿在这池边流连一时,这才回房里去。
一进房门就被朱宣取笑一句:“表哥这里等你,妙姐儿只是在池子边上站着,淘气抓鱼去弄湿衣服,表哥不心疼你。”叫你撇下表哥。
“才没有抓鱼去,只是看鱼呢。”妙姐儿解去衣服,里面只得一件玉色绣蝴蝶的薄薄衫子,这房里不怎么热,白天摇惯了,依然是手里摇着一把玉柄团扇走到床边来坐下,坐在床沿上和朱宣说话。
想想还是要笑:“儿子们,表哥教训得好,白天还怕表哥打他们,这一会儿想想打几下才好。”妙姐儿看着朱宣笑,调皮地问一句:“表哥赢了儿子,想来是心里高兴才是?”
朱宣对于这件事情颇为得意:“没点儿本事也外面去惹祸去,有件事情你也许还不知道,去年和鄱阳侯的世子一起在外面打了人,回来一个字也不说,这小混蛋不教训还行。”然后再说毅将军:“还是毛孩子,也跟着去了。”真是兄弟齐心。
儿子们外面惹祸打人出点儿事情,在南平王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哪一家的孩子到长大成人不惹事情,规矩大不过天性,没惹祸中规中矩那是个成熟的大老人,就不叫孩子了。
“比起来别人家,还算事情少些。”朱宣直到今天才对妙姐儿说这句话,妙姐儿把手里的扇子移到朱宣面前去买好儿:“表哥我给你扇扇,以后我放心了,原来表哥还是表哥。”
房里传出来笑声,朱宣把妙姐儿手里绣猫扑蝴蝶的团扇接到手上,看一看妙姐儿身上玉色的绣花衫子上,也是蝴蝶姗姗,正好配在一起。
“原来表哥还是表哥,”朱宣手里慢慢打着扇子打趣一句,拉过妙姐儿依在身旁,看她身上衫子,再给妙姐儿看手里的团扇,不再提表哥是不是表哥的话:“看这扇子画得不错吧?”
白玉为柄的团扇上,是绢绣的白猫扑一双大蝴蝶,这猫儿扑蝶也是南平王的手笔,画好了交给绣匠去绣的。
看那白猫绣得纤毫必现,一双黑亮的眼睛只是盯着那蝶儿,朱宣让妙姐儿看这眼睛:“跟妙姐儿眼睛一样,表哥画这眼睛的时候,就想到妙姐儿要是扑蝶,也必定是扑不到可怜兮兮地盯着这蝴蝶。”
窗外花香阵阵袭来,妙姐儿倚着朱宣,只是拉着他衣袖不依:“送上来十几把团扇,不是猫扑蝶儿,就是猫在花架子下面站着,今年我只是用这个不成,表哥重新画一个来。”
对着团扇细细看过来,朱宣还是觉得不错,再打两下团扇,自己先笑着道:“妙姐儿这个猫倌,就用这个不错,表哥看着喜欢。”夫妻两个逗乐子,什么事情都能找得出来。
“我也喜欢,”妙姐儿扑哧一笑,到锦帐里来重新倚在朱宣身边笑:“三弟妹来看我,说这扇子好,看她的意思,想讨一把走,我给了她一把别的,看着她象是还眼馋我这样的团扇。”这十几把团扇,是猫倌行乐图,从懒猫伸懒腰开始一直到妙姐儿懒觉,最后一把团扇就是一只肥嘟嘟的白猫睡得呼呼的,妙姐儿当然是不会给申氏。
朱宣听了道:“让三弟给她画去,她可以在你手下当一个小猫倌,三弟的画也还可以。”回到房里只是休息说说房里的话,朱明朱辉在书房里闲余的时间也是找着玩,就不知道方氏申氏是不是知道。
“她是来说二弟妹的事情,”妙姐儿在朱宣面颊上亲一下,重新坐好才道:“二弟妹要给二弟房里再添两个人,二弟还没有孩子。”
自己决定一心一意的朱宣听过这个倒是高兴,唇边有一丝淡淡笑容,手里继续轻摇着团扇对妙姐儿道:“自她进门,我第一次觉得她想的是件正经事情。”
妙姐儿含笑听着朱宣对方氏的正经评论,认真想起来方氏不过是对着自己使了几次性子,就象是刚进入一家大公司,对领导脾性还没有摸熟的时候使性子,又正好撞到朱宣的眼前,是以朱宣一直就不喜欢方氏,但是工资奖金也不少一分就是。
难得朱宣因为这件事情对方氏有点儿好印象,妙姐儿还是帮着方氏多说一句:“说二弟过了年要出门游历去,是不是让二弟妹一起跟去。”出去走走方氏会不会也开朗不少。
朱宣不同意:“老2老三都没有出过门,我让他们明年出门去走走,也看看外面的风土人情,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不要当书呆子才是。带着女人只会添累赘。”往后在枕头上靠下来的朱宣,看看妙姐儿晶莹的小脸儿上还是在思索着什么。
“你又在想主意帮着二房的说话呢,”朱宣用手里的团扇在妙姐儿头上敲一下:“人的际遇不一样,她安生呆着,孝敬母亲,把二弟房里管好就行了。”
不要说弟妹们不能同妙姐儿相比,就是京里太多的贵夫人也不能同妙姐儿比,朱宣要不是心思改变,也不会让妙姐儿和自己一同上殿,又赶上了一起上了战场。
含笑看着妙姐儿还是在若有所思,朱宣是觉得称心如意,他也花了太多的心血,得到回报也是应当,不指望这个孩子怎么样有作为,只要四平八稳的就行,必竟在南平王心里,女人还只是女人。
“二房里来对你说,进十个八个你也要同意才是,有孩子现在是二房的头等事情。”人人都有,就他们没有,太夫人也担心,老侯爷也是对着朱宣说过:“世子都这么大了,二房没有孩子,倒是再进几个人的好。”
就是太夫人只生下朱宣一个儿子,不也是给老侯爷又找了姨娘。妙姐儿听过朱宣的话,把眼睛移到朱宣脸上看一看,虽然没有端倪,可是心知肚明,表哥或是父亲,或是同明哥儿已经说过这件事情,方氏弟妹不知道是明哥儿说过,还是自己的主意才提出来的。
由自己的趁心想一想方氏的心情,妙姐儿低低叹一口气,然后展颜笑道:“看我只是关心他们,人家是想关心一下表哥。”
朱宣就知道妙姐儿是提起来新的事情了,一本新的奏折参南平王,前天出现在宫里,说南平王在战场上有叛逃的心思,放走左贤王是私相授与。。。。。。
“这折子署名是方国正大人,他正在家里养病,一看到这折子,人立即就晕过去了。”身处在漩涡其中的朱宣好笑,我还没晕呢,他先晕过去。
妙姐儿也是含笑:“说这是假冒的不是,笔迹是模仿的象,却不是方大人写的。”朱宣知道以后回来就对妙姐儿感叹一声:“前面打仗,后面营私,哪一回打过胜仗,就要有事情,打败仗的也一样有事情。”
“我让军中严查,信今天才发走,正好咱们到西山避暑去,”妙姐儿点头应是,朱宣看起来是不放在心上,当然妙姐儿只能表示关心。
但是妙姐儿含笑再道:“表哥?”朱宣淡淡的笑容在嘴角边:“没有事情,你不用担心。”空穴来风,最是无边无际,老子也给他空穴来风,军中借此整顿,把晋王也好,别的人也好,安排在我军中的这些人都踢出去。
面对稳如大山一样的这个人,妙姐儿忍不住贴紧朱宣,枕在他肩膀上,呢喃地低低喊一声:“表哥。”
朱宣微笑伸出手来抚摸一下妙姐儿的小脑袋,柔声道:“还记得妙姐儿要陪着去奈何桥的那个晚上吗?”
“记得,”就是自己回来以后,妙姐儿也是多次想到那天晚上,天上飘着雪花,帐篷里没有火炭,却还是觉得温暖如春,温情如水,让人温暖不已。
朱宣的声音在耳边传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是我铲除这些人的机会,”第一次听到奏折,朱宣就想笑,是哪个不长眼睛的写这种折子出来。还嫌京里不够乱。
“咱们西山去,让他们在京里好好乱吧。”朱宣说到这里的时候,才是一丝冷笑从唇边闪过,然后重新换上微笑,继续打着手里的扇子:“要是在封地上,妙姐儿在玉石小楼里,咱们倒要盖着被子才行。”
夫妻两个人有一时没有说话,朱宣看着几上新摆的一盆花儿出一会儿神,才问出来:“在想什么?”
“在想二弟妹要是跟去西山,应该会有孕吧。”妙姐儿心里还在想着那封奏折,猛然听到一问,匆忙回答一句出来,朱宣看上去是不放在心上,妙姐儿也只能放在心里。
朱宣呵呵笑了两声,夸奖道:“看看你这个大嫂,不知道能得多少谢礼,心里就想着二房。”大嫂如此关心,大哥当然也要表示一下,朱宣也从奏折上收回心思来,对妙姐儿欣然道:“你对二房的说,不管十个八个丫头,钱由公中出吧。”
“二弟妹让三弟妹来对我说,就是自己不好意思开口,我回了三弟妹,想来二弟妹自己会来对我说的,我要是这么急巴巴地对她说,不是象我们心里都一直嫌弃着她。”象是大家背后一起觉得方氏没孩子似的。
这样的心思朱宣觉得大可不必:“这是她的正经事情,帮着上心她应该感激才是。”这是作为男人的心思,妙姐儿只是答应下来,心里浮现出来陶秀珠白天说:“我家里有孩子,要回去吃饭呢,现在倒不如雪慧,还能在外面作客一天。”
不就是没有儿子,天天就拿着妾生的儿子上心过头。沈玉妙心里叹息,不知道是为方氏,还是为陶秀珠,还是为这样的制度,这样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