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权-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而各省督抚之中假借维新变法之名扩充自身实力,对清政府阳奉阴违的大有人在,因此清政府所面临的局面并不比历史上好上多少。
不过不管怎么说,没有被人打得丢下首都仓惶外逃,没有被迫让外国人在首都驻军,没有把自己的海防工事都拆掉,没有让外国人成为满清朝廷的太上皇,清政府的颜面还是保存了下来。
也许这会导致辛亥革命的推迟或者失败,导致中国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的困难,不过这都与远在欧洲的德国没有任何关系。
海靖因为在对清协调一事上的办事得力,处理妥当,腓特烈三世封他为子爵,继续留任驻清公使,处理与清国交涉事务,以他和载漪之间的关系,德国在清国的各项事务将更加顺利。
远东没闹腾起来,索尔兹伯里侯爵终于能在巴黎会议上好好谈谈非洲问题了。侯爵阁下也有了一点底气了,罗伯茨将军单人南非远征军司令后,英国人终于不再死板的和布尔人硬杠了。
而布尔人此前强攻据点,却不懂得机动游击终于付出了代价,奥兰治自由邦最先被英国灭亡,而德兰士瓦在英国人的眼中也成了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因此一改原本的态度,开始强硬了起来,甚至开始对寻求德国支持的积极性都大幅降低了。
德国这边早有了心理准备,拖着呗,反正我们也不急。不过德国方面也向英国提出,希望英国方面开放从奥兰治自由邦到纳米比亚的通道,让布尔人难民可以进入德属西南非洲。
此时英国人还没吃到布尔人的大苦头,也没想着搞什么三光政策,远征军司令罗伯茨甚至宽大的许诺布尔人民团只要放下武器,就可以自由返回自己的农场,英国将会不予追究。
不过战争造成的难民也的确让英国人难以管理,如果不妥善处理,这些难民又很有可能加入抵抗势力来攻击大英帝国的军队,所以也相当棘手。
德国人这么提出来倒是帮英国人解决了大麻烦,不过英国人也对德国人的这个举动的背后深意十分警惕,德国佬这是想干嘛?难道是想以此为借口向布尔人提供支援?
德国方面的解释是战争开始到现在,已经已经有不少布尔人开始越过英国势力范围逃入德国殖民地了,这样零零散散的偷偷进入我们的势力分为我们也很难管理。既然如此,你英国人还不如干脆开放通道把这些想要逃离战乱的人直接送过来,也方便我们安排。
我们没有对布尔人的抵抗提供任何支援,不过我们提供一下对难民的帮助总可以吧,再说这事本来就是你们做的不对。
英国人当然绝对不相信德国人现在丝毫没有支援布尔人,但是没有把柄的情况下也无从指责。尤其是在英国人自认为已经没有必要答应英德国人修建3b铁路,甚至连赫尔戈兰岛都不用还的情况下也没必要为这些小事和德国人过不去的情况下,同意了这个请求。(未完待续)
第224章 废立密谋
海靖特意选在夜里拜会端郡王,轻装简从,只带了1个随从就乘着轿子秘密前往端郡王府,前来打探载漪的口风。
海靖作为在任4年多的驻德公使,德国又是清**事上的最大合作伙伴,海靖本人和原北洋大臣,现调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交情颇深,而且海靖这个汉文名字还是恭亲王奕?所取。
李鸿章虽然已经远离京师,奕?业已去世,不过海靖在京城中还是颇有人脉,因此海靖上门夜访,载漪虽然不知来意,但是也不敢怠慢,亲自将其迎入屋内,并且吩咐下人准备茶水点心。
海靖则送上了自己准备的小礼物,载漪则推让了一番,两人相互寒暄一番后,载漪示意,屏退左右。
“不知海靖大人深夜前来所为何事?现在只有你我二人,不妨直言。”载漪开门见山的问到。
海靖在中国多年,一口汉话讲的颇为流利,见载漪开门见山,当下也不隐瞒:“我此番深夜来访,是来和王爷传达我国皇帝陛下的旨意的。”
“贵国的皇帝陛下?两国邦交之事,海靖大人应该去找总理衙门啊?”载漪此时大概也猜到了对方的来意,不过依然揣着明白装糊涂。
“贵国义和团暴民屡屡杀害各国公民,各国公使纷纷要求贵国政府予以镇压,然后时至今日,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糟糕。各国公使对贵国的态度表示不满,此事王爷可知?”
果然是为义和团之事,不过载漪本身就希望借义和团之力来排除外洋势力,因此依然推三阻四:“此事我略有耳闻,我对各国公民被杀害一事深表歉意。不过公使阁下也应该清楚,我大清并非没有对义和团进行清剿。只不过这乱民势大,我大清几次都未能将其剿灭,这怎么能说是我国的态度的问题呢?”
“王爷可知几日前。英国宰相索尔兹伯里侯爵阁下照会德、俄、法、意、美5国政府,6国代表齐聚法国首都巴黎。共同商讨如何处理现在越演越烈的义和团暴民杀害各国公民,损毁各国教堂的情况,而各国公使也要求各国派军舰集结渤海湾,如果此事不能妥善处理,各国将会付诸于武力。”
“你们这些洋人,又想来我大清横行无忌吗?若要宣战,我大清何惧之有?!”载漪虽然本身极其排外,但是一听6国联手开战。多少还是有些惊异未定的。
“王爷请息怒,如若只是为了战争,我又何必深夜前来?我此次前来自然是为了化解一桩祸事的。”海靖不紧不慢的说到。
“啊啊,本王失礼了,海靖大人赎罪。”载漪一冷静下来就立刻道歉:“不知大人所说的化解是为何意?”
“这正是我国腓特烈三世陛下的旨意,清国与德国是友邦,两国关系紧密合作密切,我国陛下宅心仁厚,自然不愿看两国交兵,生灵涂炭。因此一边让我国宰相与各国代表周旋,一边派我来与贵国协商。”
“那海靖大人也应该去找总理衙门,此等军国大事。非我一人可决。”载漪还是不愿表明自己的态度。
“王爷,本国发来的电报中说,英、法、俄三国已经联手向我国施压,要求我国驻吕宋的10万陆军前来清国,贵国定武军所用武器,所学操典皆出自我国,定武军之强盛王爷应该清楚,我德意志陆军实力王爷也应该有所了解,若我国政府为了避免与三国交恶。迫于压力派遣大军前来,王爷可想过后果?”海靖直接把出兵的借口推给了别人。自己来装好人。
“而北方罗刹国也蠢蠢欲动,9万大军蓄势待发。如果开战,英国水师护送我国陆军登陆北上,而罗刹国挥师南下,王爷,大清虽然强盛,不过恐怕也难以力敌吧?正是为了避免此种局面,我过皇帝陛下才居中周旋。王爷若想要大阿哥继承大统,万万不可轻起战端啊。”
一句继承大统立刻戳破的载漪的心思,一时间载漪方寸大乱:“大人何出此言?妄谈此事可是大忌!”
“王爷,我可是德国人,贵国的大忌王爷您不能妄谈,我还是可以谈一谈的。我国只是希望能够消除刀兵,并且与贵国更好的合作而已,如果大阿哥继承大统之后,两国关系能够更加紧密,那么我国还是非常欢迎大阿哥可以成为清国的皇帝陛下呢。”海靖毫不掩饰德国试图插手清国皇帝更迭的野心。
“可是……”载漪张口刚想说当初各国公使都反对光绪退位,德国准备怎么办,但是这么说又会暴露自己巴不得自己的儿子立刻登基的野心,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海靖又怎么不明白载漪的顾虑,接着说到:“王爷应该知道,当初太后想要大阿哥继位,我国是没有反对的。所以王爷应该明白我国对大阿哥的善意。其他几国反对也并不是大阿哥登基这件事,而是反对新君登基后实施与光绪皇帝陛下相反的政策而已。”
“请大人明言,这个相反的政策是指?”载漪问到。
“王爷,光绪陛下实施的新政当中开采矿藏、改革财政、重视西学、派遣留学生等政策都是各国所重视,并且欢迎的政策,而光绪陛下如果突然退位,那么难保这些政策还能继续,贵国不也有句话叫人走政息吗,因此各国希望光绪陛下可以将这些政策延续下去,所以反对退位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吗?”
“就因为这?”载漪惊讶的问到?
“就因为这。”海靖点点了头。
“各国公使一起反对,向我国抗议,最后老佛爷不得不更改自己的旨意,闹得双方都十分不快,只是因为这个原因?”载漪有些无法理解。
“光绪陛下的维新变法仅仅百日便宣告终结,之后贵国的一系列举动实在让各国担心贵国准备全盘否定光绪陛下的政策,毕竟当时贵国闹出来的动静可不小。”海靖当然不好直接说你们几乎把维新派全给杀光了。
“那大人您的意思是,如果我国能继续推行这些政策,那么各国就不会对此表示不满?那么……”
“那么王爷您就能心想事成了。”海靖蛊惑到。
“多谢大人明言!载漪茅塞顿开!还请大人明示,载漪自当遵从。事成之后,大人之恩,载漪铭感五内,必定重重报答。”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九五之尊,而不是现在这样不上不下,甚至在各国压力下有可能朝不保夕,载漪豁出去了。
“王爷言重了,一切都是我国陛下希望两国友谊长存,出于一片善意,才愿意从中周旋。”海靖还特意双手抱拳,举到头边,拱手示意,向万里之遥的腓特烈三世致意。
“载漪将铭记贵国皇帝陛下的善意,必将为两国友好尽一份绵薄之力,那么亲大人教我,该如何去做呢?”载漪也有样学样,抱拳拱手示意。
“其实不难,首先自然是坚决剿灭义和团的暴民,并且多各国承诺严禁任何对各国公民的暴力行为,这是大前提,万万不可更改。”海靖强调到。
“这是自然,载漪明白,各国百姓在我国的安全都不能保障,又何谈与各国交好?”载漪你个点头称是,丝毫不见那个以往称义和团为“义民”的态度。
见载漪愿意剿灭义和团,那么海靖的任务就算完成大半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谈了:“然后只要太后下旨,向各国公使表明,新君登基,不仅不会终止新政,反而会执行的更加彻底,如此一来,各国就不用担心政策的变化了。
最后,如果能实施扩大通商,增开口岸,允许各国在口岸建厂,允许进入内地勘探开采矿产等等一系列于各国有利的政策。我国在居中周旋,进行调解,让各国支持大阿哥登基也并非难事。”
“载漪明白该如何做了,请公使大人放心,载漪必会将此事办妥,必不负贵国皇帝陛下的一番好意,大人请静候佳音。他日事成,载漪必定重谢。”载漪激动的站起来向海靖行礼到。
作为配合,两天后海靖向总理衙门提交照会,再次要求清政府消灭义和团匪患,措辞严厉。
而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