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柒零人三部曲 >

第4部分

柒零人三部曲-第4部分

小说: 柒零人三部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二是打玻璃球要爬在地上,裤子也被我磨坏了好几条。我当然不能说阳台上的洞是用来练打玻璃球的,只好说是在练“弹指神通”。家里一想好歹是正派功夫,居然也不管了。
  有志者事竟成。似我这般练法,周围的小孩当然不是对手,不久我便渐渐在附近小有名气。
  因为热爱这项运动的小孩大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较重,而且老师的家长制作风严重,大家只好在中午放学或是晚上放学的时候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玩。时间是有限的,而学习和娱乐是无限的,为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和娱乐的统一,我们这些小学生使出了浑身解数。
  胆小不敢旷课的就不吃午饭,不午睡,以一种类似修行的姿态加入到这项运动中来;胆大的就不上课,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其中;也有结合得好的,端着饭碗来打弹子,既不耽误吃也不耽误娱乐。每次打弹子游戏开始后这类朋友就会猛扒拉两口饭,然后把筷子垂直插在碗里放在一旁,一边嚼着一边打。后来这种方式渐渐流行起来,不但住得近的小孩端着饭碗来,连一些住得较远的小孩也端着饭碗走个小一里地来参加。一时间楼前的空地上一到中午或晚上,就会摆一溜插着筷子的碗,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个比较怪异的场景,好像有人在祭神。不过这种方法虽然节约时间,却不利于消化。主要是时不时有些沙子混在饭里,而且当时虽然住楼房,但是某户人家放养一两只鸡也还是默许的生活习惯,所以很多小孩的肠胃都出现了问题,集中表现在上课跑肚上。现在看来勉强可以算作小学生“弹子迷”的职业病。
  当时的小学不像现在的小学,出了校门就各走各路。那时的小学势力范围很广,并且势力渗透到学生家中。消息传递得非常快,比时下的短消息快多了。有一段时间,大致是在街边电子游戏厅风行之前。学校突然禁止玩弹子,家长积极配合,那真是一段黑暗的时期。不过有次寒假,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我和几个执迷不悔的“弹友”在雪地里过瘾。正当情到酣处,恰巧班主任路过,当年的班主任多是文学愤青,多愁善感,一看见这情景顿时被感动了。后来学校打弹子解禁,一半是因为电子游戏风行,老师普遍认为学生玩电子游戏不如打弹子;另一半原因却是这位班主任的努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弹指神通(2)
打弹子重新风行后,自己作为“###级”人物,不但家里的跳子棋旧的换新,有些花色还多出好些来,盒子都盖不上了。不过,家里时不时有些输不起的小孩来闹,哭着要我还赢的玻璃球,事情便闹大了,家里也知道了,但觉得打玻璃球总比玩什么电子游戏好,况且我几乎没怎么输过,也就随我。时间长了,慢慢地住在附近的自觉技术不错的小孩便慕名来挑战,我自是每战必胜,可惜打玻璃球没有武林盟主一说。作了一阵独孤求败,觉得没意思便收手了。偶尔,爸爸觉的跳子棋里哪颗玻璃球成色不好了,我才会下楼去玩几局。
  弹指一挥间,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城市里再难见裸露的土地,打玻璃球的游戏也就无从玩起。时常会想起过去在地上爬来爬去和一群伙伴打玻璃球的日子,也会为现在的小孩不能玩这样的游戏而惋惜。但是每个时代都有着独特的烙印,而每个时代的儿童也有代表性的游戏。那一颗颗小小的,五彩缤纷的玻璃球里,浓缩着的就是我难以忘怀的童年,也是我们那一代人无法磨灭的童年回忆。
   。。

变形,出发(1)
童年与玩具总是紧密相连。
  那时候,我们心爱的玩具,不像现在这么花样繁多,每一种新玩具的出现,都能引起长时间的狂热。像女孩子晚上睡觉也不忍释手的洋娃娃,男孩子不知疲倦地打来打去的玩具枪。而无数次出现在我童年梦中的玩具,就是变形金刚。
  提起变形金刚,相信那一代人都还记得擎天柱大哥,记得友善亲切的大黄蜂、自以为是的红蜘蛛;都会瓮声瓮气地说一句:“激光鸟……轰隆隆……”都忘不了那最经典的两句台词:“汽车人,变形,出发!”“霸天虎,撤退!”可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是,它对我的影响竟然持续至今,而且还将一直继续下去。
  记得动画片播放最热那阵子,各大商场(其实那时候大商场还没几家)都有金刚玩具销售,但我却很少去柜台边眼巴巴地望着那一个个标价如天文数字般的庞然大物。要知道,当时班里还很少有人一个月的零花钱能达到5元“巨款”,而一个机器恐龙就要几十元,擎天柱将近百元,天哪!
  我常去的,是离我们学校大约四、五站路的另一所小学校门口,那儿每天下午会有一个老太太(模样记不得了,因为从来不曾把注意力放在她的身上),蹬着一辆旧三轮,准时出现。三轮里满载着我们的梦想,18元一个的可以组合的金刚和更小的9元一个的迷你金刚,像大黄蜂和各种磁带,全是纸板包装(就是一张硬纸板上订着一个塑料壳子)。
  那三轮的人气真叫一个旺,绝不比现在明星遇着追星族差,几分钟内肯定被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有掏钱买的,但更多是像我这样看着过干瘾的,反正老太太不管,只要挤得进去,可以每一个都拿起来仔细端详半天,还可以透过塑料外壳的轮廓,摸摸这个,捏捏那个。现在想来,那车上也许其实并没有多少玩具,因为,我几乎能记得住里面每一个的名字,甚至纸板背后的说明。
  那时候我三天两头往那儿跑,心里总是选定一个目标,一边和同学一块儿攒钱,一边经常去“确认”还没被别人买走。几个月攒够了就买一个,掏完钱,把垂涎以久的宝贝拿在手里扬长而去,背后充满了羡慕的目光,那种感觉,真是怎一个爽字了得!
  同学们一起“融资”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用有限的资金玩到最多的玩具。无论谁的金刚,大家都会放在一起,然后今天你家,明天我家,巡回展出。那时候凡是轮到我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好不容易熬到放学回家,大的小的往床上一摊,分出双方阵营,一幕好戏就开演喽!
  那时候变形金刚在我们眼中是纯纯粹粹的玩具,根本没有收藏的概念,虽然玩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但一个个金刚还是在不厌其烦的掰来掰去中遭到残肢短腿的命运。
  当时谁也不曾预料到的是,10年后的我,竟由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成了一名变形金刚玩具收藏者,还和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样,成了“变形金刚中国联盟”光荣的一分子,我的生活,也由此发生了有趣的转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的收藏中早已不乏价值不菲的,主角级的大家伙,可不知怎的,我的主要兴趣却还是那些很少有人问津的,最小的小东西。最喜欢的是一辆连中文名字都没有的红色小车,只因为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这是我曾经拥有的第一个变形金刚。
  那时我才上初一,刚做完扁桃腺切除手术出院,嗓子火辣辣地疼着,吃冰棍也不顶用。恰好路边也是一辆三轮,里面花花绿绿的有好多小车、小飞机,当时动画片还没开播,我还不知道这就是变形金刚,就觉得好玩极了,缠着妈妈央求了半天,终于答应给我买了一辆红色小车和一架紫色小飞机。当时才明白什么叫做“爱不释手”,从买了我就紧紧攥在手里,一直玩了好长时间,疼痛真的像消失了一样。
  长大后才知道,那时候家里父母一个月工资加起来才不过百来块,这两个小东西一下子就花去了妈妈将近半个月的工资!而妈妈当时好像一点也没有显露出心疼的样子,而是似乎比我还要开心,其实到现在她也很难把“变形金刚”和“机器人”做出准确的区分。而10年之后的我才慢慢地意识到这一切。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变形,出发(2)
遗憾的是,后来我把这两个最早拥有的变形金刚借给同学玩,从此就留在了别人家里,当我工作之后千方百计找到这位多年没有音信的同学时,它们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永远遗失了。
  现在这辆小红车,是我在另一个迷友(变形金刚收藏者相互的称呼)家里看到的,在一大箱金刚玩具中躲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当时看到它,我的目光就再也移不开了。迷友问我怎么回事,我就把情况讲给他听,他听完说:“今天这个金刚我无论如何都得送给你,这个意义太不一般了!”当时我感动得鼻子都发酸了。这个金刚对我来说就是无价之宝啊!从此以后,我一直把他当做最好的朋友,尽管后来有些迷友指责他靠倒金刚赚钱,我始终觉得,他是性情中人,不会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情;而且能够那么执着地追寻自己的童年梦想,还能帮别人圆梦的人,心一定红,血也一定热。
  现在我这类小小金刚的收藏,可以说在迷友中也算颇具特色。随着岁数渐渐大了,我也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今后的收集活动难免会逐渐收敛,也许有一天,我会和很多迷友一样,金盆洗手,不再增加我的藏品;对金刚的热爱,将仅仅存在于我的脑海中。但变形金刚给我带来的每一份快乐的回忆,每一件甜蜜的往事,凝聚在它身上的点点滴滴的亲情与友情,我都永远难以忘怀。
   。。

露天电影
很小的时候,看电影都是村里包电影,然后找一块开阔的地方拉起大大的白色“电影布”放的。
  那时候,一听说晚上有电影看,整个白天都是兴奋异常的。到了傍晚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都无一例外的早早回家,或者狼吞虎咽草草塞饱小肚皮,性急的索性就抓了吃的,然后带齐了大小高矮的板凳,一溜烟地跑去放电影的场地占地方了。
  那时无论刮风下雪,都阻挡不了人们看电影的热情。因为看电影的人群太过庞大,几乎全村的人,甚至附近一些地方的村民,都会出现在屏幕的周围。为了占得一席看电影的好角度是要早早去占地方的。那些去得匆忙的孩子,就在地上划个圈表示已经有人占下了,或者呢就摆几块石头。可是,常常的,这些石头或者划的圈圈很容易被旁边的人挤得挪了位置。于是经常就会有孩子们为了这一席之地吵吵闹闹。好容易等到在田间作完农活的家人带着板凳来了,可是人太多,大人就只好在外面远远地喊,“孩儿啊…你在哪里…娘来了”。久等的孩子赶紧站起小小的身形,挥着胳膊大声回应,“娘…这里这里,赶紧过来呀”。于是,那带齐大小板凳连带小儿晚餐的父母们就艰难地拨开拥挤的人群一路杀将过去直至自家小儿身旁。不时地,因为黑暗和拥挤,还会踩着那些早已坐好的甲乙丙丁的小脚,于是“哎哟哎哟”的叫声紧跟过去,那正冲杀的大人们只好一边拨拉出一条出路一边不停地跟人说着,不好意思,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这时,电影通常早已开演,黑暗中明晃晃的放映机光线就不时晃动出几颗大脑袋,屏幕上的影片图像也时常被几颗脑袋的阴影蚕食。
  我对电影最初的印象似乎是关于唐山大地震的。那时我只有六七岁或是更小一些,依稀只记得电影里那些倒塌楼房之间横七竖八的人体,露出的腿或者胳膊,这使我非常害怕,确切点说应该是恐惧。于是,我不停地大哭,很大声地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