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曾经、似水、盼何年 >

第3部分

曾经、似水、盼何年-第3部分

小说: 曾经、似水、盼何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南土际绲隆:刂潘暝垂皇住段誓凇返氖档氖钦允显谙娜照羰钐炖铮涂挤龊刂摹鞍俳狒谩贝虿苟×恕J裁词恰鞍俳狒谩保烤褪怯泻芏嗖棺旱钠ひ隆刂钛健:刂收允衔稳绱诵约保允纤迪啻攀焙蛴懈鋈肆俚脚斐黾蘖耍偶泵θデ氪蠓蛞街闻弊由系闹琢觥6煲┑氖焙蛟俨梗皇呛驼夤湃艘谎丈德穑空庋萝扒诶偷钠拮樱刂赡懿恢杖栈诚耄《惨馊缋淅涞囊痪洌桶押刂飧鲇懈鲂浴⒊さ某笕纯砂哪凶哟蛳峦蛘缮钤ǎ欠窆诓腥塘耍

  贺铸家藏书万余卷。晚年退居在家,他更是整日埋头书海,潜心读书,并不辞辛劳,亲自将整理、校雠这些古籍,“无一字误,以是杜门将遂其老”。虽然晚年生活窘迫, 他也不肯转卖这些藏书。但在他死后一年多,“靖康之难”发生,朝廷在战乱中丢失了大量 图书;待到南宋建立后,贺铸的孩子们都主动站出来,将大部分贺铸精心整理的珍贵藏书,无偿地捐给了国家。

  后人对贺铸的评价很高。况周颐评道:“按填词以厚为要恉。苏、辛词皆极厚,然不易学,或不能得其万一,而转滋流弊,如粗率、叫嚣、澜浪之类。东山词亦极厚,学之却无流弊。信能得其神似,进而窥苏、辛堂奥,何难矣。厚之一字,关系性情。“解道江南断肠句”,方回之深于情也。企鸿轩蓄书万余卷,得力于酝酿者又可知。张叔夏作词源,于方回但许其善炼字面,讵深知方回者耶?”但是王国维的评价最为气人,他说“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赡,惜少真味”。王国维这个死老头子,我是有时喜欢有时厌。他整天没事就知道说人的不好,好像他多厉害。谁知道他是不是酒后胡言,或是羡慕别人的成就,自叹不如才出言诋毁。我也是瞎说而已,只是看不惯王国维的四处批评罢了。

  贺铸的一生,似乎也恰如“一川烟草,满城飘絮,梅子黄时雨”,虽是充满仇怨,但也辉煌善良,在愁绪中,给我们展现了独特的风景。犹如那飘絮,在梅子黄时雨的季节,随风飞舞,*情思。 txt小说上传分享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的词我不喜欢。 

  在我看来,词,是用来抒情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婉约派的词人们将词的这一个性展现的淋漓尽致。豪放派的词人们,苏轼和辛弃疾最是著名。但是我并不讨厌苏轼,因为苏轼的词中表达的是他的旷达的人生态度,也算是一种抒情。而辛弃疾的诗,不是叹自己不能建功立业,就是讽刺宋王朝亦或是表达对宋王朝的失望。虽然用于豪放有气魄,如“醉里挑灯看剑”“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是说好听点是表达了作者什么什么的情感,直接地说,他就是在发牢骚!发几句牢骚就算了,何必写那么多词?谁不曾有牢骚?像苏轼,牢骚过后是旷达;柳永的牢骚过后是*欲才情。他们皆已看透,只有辛弃疾,依然固执,顽冥不化。虽说他的志向是收复失地,但是隆隆的历史车轮的前进方向怎是他一人可以改变的?不觉得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诗,“牢骚太盛防肠断”。这么说貌似有点过分,但也确实符合。

  可是,幼安的《青玉案 元夕》我却甚是喜欢。这首词是辛幼安难得一见的非牢骚之作,它的艺术成就足以和柳永和晏殊等婉约派大家相媲美。更有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流传千古。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又是与女子有关!看来,古代的女子们对推动宋词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满城游人,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天”。幼安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比作东风吹开了千棵树的花,和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又像是吹落了满天的星星,像雨一样落下来,使我想起了《一起来看流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不是BMW,呵呵)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如凤箫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上阕极言元宵节的热闹,展现了一片繁华。这种繁华,在当时可是很难见的。金主完颜亮入侵,宋朝早已“山河破碎风飘絮”了,这种热闹安宁的景象确实难见。

  说到金兵南下,不得不说,辛弃疾还是很令人佩服的。当年张国安叛变杀死耿京,辛弃疾带着五十骑冲入五万敌军中,给他活捉了,颇有点甘宁百骑劫营的风范。不过辛弃疾自从南归后,就没有得到重用。又0年时间,都是赋闲在家。而且官当得也不踏实,经常换地方。在梦中,辛老都挑灯看剑,他的爱国情怀确实值得我们敬佩。他和陆游算是同道中人了,因为陆游也有一句“铁马冰河入梦来”,但他和陆游不同,陆游不能上阵杀敌,而辛弃疾能,但是没有机会。他们也同是天涯沦落人吧。只不过后来韩佗胄当了宰相,借口北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辛弃疾高高兴兴地去了镇江,训练了一支万人的军队,为北伐做准备,最后,还是没有实现他的愿望。韩侂胄草率出兵,被打的丢盔卸甲,也正应了辛弃疾的那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就是由于不被重用,辛弃疾借词,来发发自己的牢骚。他居然留下了600多首词!虽然这些不都是牢骚词,但我还是有些无语,有些晕。

  回来接着说这首《青玉案》。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那人千百次,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稀疏的地方。”

  幼安寻找的女子却是独特。她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高贵,这种女子,必定不会穿金戴银,浓抹艳妆,而应是一身素衣,天生丽质,一种自然的美。孤灯,美人,造就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虽然有些凄凉。不过,这种凄凉定会被幼安的喜悦驱散,他是幸运的,上天没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却给了他今夜。与其他词人的“未见之”相比,辛弃疾又是幸运的。今夜,注定是他生命中的美好。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我不禁笑道他的愚笨与酸腐。本来很美的一句,被他一评论,反而失去了魅力,成为了庸俗的功业的代表。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绝对可以称之为爱的经典,当孤独的幼安看尽那繁华,当世俗的喧嚣已经不堪入耳,孤独的他在转身的一刹那发现了温暖的灯火,和灯火中的她。曾经的那些有情人,苦苦追寻着,有多少人连那微微的一瞥都没有求得。幼安绝对是幸运的,至少在此时此刻此地。这种情感,多么令人神往,既温暖的心,又保持着距离,让爱更加神秘美好。虽然我不喜欢幼安的词,但这首《青玉案》,我却十分喜欢,或者说,我不喜欢豪放的、爱发牢骚的幼安,而我喜欢的是一个多情的、细腻的、有爱的幼安。这些品行,我认为才是一个词人最应该具有的,所以我才会更倾向于婉约的词人。

  这种女子,以“仙子”称之都不足为过。毫无世俗沾染,一身素衣,也是超凡脱俗的表现。这种女子,我也是喜欢的。就冲这点,辛幼安也有可爱的一面。(哈哈哈,这是夸他呢还是夸我呢?)

  对于这首词,梁启超说过,“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个评价确实好,不愧是大家,比王国维的假正经强多了。

  彭孙遹《金粟词话》: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

  谭献《谭评词辨》:稼轩心胸发其才气,改之而下则扩。起二句赋色瑰异,收处和婉。

  可见各代的文学家都对这首词很有好感。

  其实,幼安还有其他的几首词我还是挺喜欢的。比如说那些很有田园生活气息的小词,至今记得的还是小学时学的那首《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也是很温暖的,贴近生活。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云:“这首词环境和人物的搭配是一幅极匀称自然的画图。老和小写得最生动。‘卧剥莲蓬’正是‘无赖’的形象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辛弃疾词选》云:“这首词可以说是一幅农村素描。它写得清新活泼,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动情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云:“本篇客观地写农村景象,老人们有点醉了,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笔意清新,似不费力。”上引诸家之说有一共同特点,即认为这首词对农村景象是在进行客观描述。而也有人比如吴小如认为,词中也反映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基于这个出发点,对词的文句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比如上片第三、四两句,吴小如就认为“醉里”是作者自己带有醉意而不是指农村中的“翁媪”。吴小如在《读词散札》第十二则中说:“辛弃疾《清平乐&;#8226;村居》上片云:……胡《选》及俞平伯师《唐宋词选释》本皆以‘醉’属诸翁媪,疑非是。此‘醉’乃作者自醉,犹之‘醉里挑灯看剑’之‘醉里’,皆作者自醉也。若谓翁媪俱醉,作者何由知之?且醉而作吴音,使不醉,即不作吴音乎?‘相媚好’者,谓吴音使作者生媚好之感觉,非翁媪自相媚好也。盖作者醉中闻吴语而悦之,然后细视谛听,始知为农家翁媪对话也。此惟夏承焘先生《唐宋词选》初版本注文得其解。”(《学林漫录》初集,页一八七)吴小如认为,从含醉意的作者眼中来看农村的一个生活侧面,比清醒的旁观者在听醉人说吴语要更富有诗意。此词下片“最喜”二字的主语也该指作者,而不会是指白发翁媪。可见这首词中作者的心情是开朗喜悦的。(以上来自百度知道)。可见这首词也是受到一致好评的。

  另外,像《丑奴儿》那样的小令我也很喜欢,不看主旨,只看形势,觉得轻快。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还记得幼安词中的典故吧?好似神来之笔,张口就来,毫无牵强,反而更有意味。这也是我们可以从幼安身上学到的。正如清人刘熙载所说:“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

  总的来说,我不喜欢幼安的词,但是并不影响我对他的看法。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将领,他是文武全才,他是政治上的失意者,他的影响不可估量……只能用一个“好人”形容他吧,“好人”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太多。我喜欢文学上的幼安,不喜欢那个满腹牢骚的幼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