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天空中下着比风雪更骤的沙 >

第3部分

天空中下着比风雪更骤的沙-第3部分

小说: 天空中下着比风雪更骤的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日被云层所遮挡,一蹦一跳,升起海平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之巅,吟咏杜甫的诗句,释放自己的情怀。

  重返济南,翌日清早。

  我是晚间的火车,同学赶早返校。

  等车的时间,逛趟济南府。

  在大明湖,我用镜头记录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

  在趵土泉,我用相机留下了“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的景致。

  提个网兜,光顾着玩,泰山,济南城,沿途拍摄的几个胶卷,在赶公交的过程中,掉的不知去向,待我发觉后,返回寻找,早已为时已晚,那里见的着踪影。

  这,成为我第一次山东之旅的终身遗憾,也成为我摄影史上永远的痛!

  1985年,年轻气盛的我,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的理念中,收获着假期驴行天下的快乐。

  这一年,我独坐列车遇到了乘警抓获销售假德州扒鸡的骗子。

  这一年,我独闯山东赴东营、登泰山、逛济南总共花销50元。

  这一年,我在五一广场被同乡骗取2元而不再可怜沿街乞讨者。

  这一年,我10月曾与82级系友游历五台山夜宿老百姓的土炕上。

  5。 1987年,走出象牙塔的日子

  每年的7月,不仅是年份的临界点,也是季节的分水岭,更是人生的转折点。 

  从当年的大学生到当年的中专教师。

  我的人生角色,在1987年的7月完成了第二次转换。

  大学期间,尽管入学成绩很像样,但毕业成绩却不很理想。毕业分配时,因为排队处在班级倒数的位置,我没能留在省城,而是被派遣到外地。

  造成如此狼狈不堪的局面,缘起本人平素养成的兴趣爱好,而那个年代又绝不允许调换专业。

  原本指望那篇论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管理与成才》,发表在《人才研究》(1987年第3期)上可在毕业成绩加上30分,岂知那本邮寄的样刊7月13日才姗姗报到,而此时距7月20日拿到派遣证只有一周,看来挽回一切已不复存在。

  7月25日,曾经既和睦相处又利益纷争同窗四年的学友们,开始收拾自己的衣物,打包各家的书籍,见面问声好,分手道句别,纷纷踏上了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

  我也不例外。被分配到“山西省行政管理学校”的我,领取毕业证,揣上派遣证,托运完行李,已是华灯初上,踏上征程,挥手作别,携同大学好友刘建国,连夜前往单位报到。他的老家就在尧都——龙祠乡,而我的老家却在河东——临猗县。

  7月26日,报到完毕,安顿住下。

  那年,我们同批分去的大学生加起来共有13人,主要来自两所高校,一所是省城的山西大学,另一所是位于当地的山西师范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地区干校,文革期间称作“五七干校”,位于临汾市郊的汕淇村附近,后由于归属省人事厅,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始更名为“山西省行政管理学校”。时值政治体制改革热火朝天,配合政治体制改革重大调整,学校设置了较为热门的四个专业:人事管理、民政管理、劳动管理和档案管理。后有增设一个更为烫手的文秘专业。

  在我被分配到那所学校之前,学校于1986年招生二个班:人事一班、民政一班。生源来自省内各地、市,全部为初中毕业生。据我讲课的感受,素质是顶呱呱的。

  由于是新建学校,急需大批专业教师,早在我们到来前一年,就分来一批大学生,于是,我们这批大学生被派上了大用场,而与上届分配的那批大学生,共同组成了学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

  试讲的时候,由于有大三暑假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娄烦县天池店乡孔河沟村小学当了半个月老师的经历,我的讲课效果在同批大学生中是出类拔萃的。

  为此,我被学校列为年轻大学生中的重点培养对象,主攻即将开设的四个专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课程——《行政管理学》。

  在讲授了一年的《形式逻辑》之后,我的课程也被调整为《行政管理学》,而那时的《国家公务员条例》正处于讨论阶段,学校使用的教材更是凤毛麟角。

  9月份,新生入学,活力凸现,那年与我们前后脚到校的学生有四个班级,除人事二班和民政二班外,又增加了劳动一班和档案一班。

  同年,我被校学生科委任为档案一班班主任。

  至此,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长大6年的教书生涯从这里起锚。。。。。。

  1987年,我从校园人的大学生到校园人的新教师,地点发生了变化,身份发生了改变,但一起都是从新开始。

  这一年,我辗转跑两地,前半年在大省城,后半年在花果城。

  这一年,我曾到校外庄稼地夜偷玉米棒,煮食以解晚间饥饿。

  这一年,我成立了“行远文学社”,自刻自印《行远文学》会刊。

  这一年,我在校西楼西边侧门的陋室里写出了我的《24岁宣言》!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我的温馨家园
6。 1990年,奇遇结良缘的日子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满三年的我,眼看就到了谈婚论娶的年龄。

  我知道——这始终是我生活中的一道难题,也是年迈父母双亲的一桩心事。因为小我四岁的弟弟,女儿已经半岁了,而我的另一半还难觅踪影。

  小时候,记得看过一部电影叫《巴士奇遇结良缘》,我幻想着自己也能象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出现艳遇。

  6月20日,在五台山返回忻州市的长途汽车上,在台山路边一个叫天峰宾馆的地方,司机突然停下车,一个穿红色连衣裙的貌美女子飘过我的眼前。。。。。。

  或许是我在五台山的虔诚感动了五爷,或许是我的善言善行惊动了上苍。我开始胡思乱想,回味这几年的相亲经历。

  我的先天条件属三等残废,相貌也不很帅气,搞对象更谈不上老手,我不知道这是父母的错还是自己的错?!看到和我同岁的村里人都抱上了孩子,尽管嘴上不说,但父母的焦急等待是可想而知的。于是乎,在村里好心人的撮合下,我在寒暑假里,先后相过二次亲,但都因为没有感觉而不了了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相亲习俗,分为明见和暗见。暗见是通过媒人指认,躲在远处张望,看能否看上眼。而明见是通过媒人介绍,将两个年轻人唤到一间屋内,见面随便聊聊,看对不对脾气。

  座位上滚落的健力宝,打破了车厢的宁静。一手提着宝剑,一手捡起递还,就是这么一个细微的动作,和善的眼神,让我和她有了聊天儿的机会。

  看我和她聊的正欢,与我同座的同事杨峰,急忙起身,将他的座位让给了我,这样,我和她形成了零距离的促膝交谈。。。。。。

  当时,我们一行4人,3男1女,此行的目的,是指导本届毕业生的实习和考察上届毕业生的工作。

  汽车在山间公路上颠簸行走,我们在车内忘情的聊天,谈话的内容无非是我擅长的文学和我精通的哲学,还有半路出家的摄影。

  她是在半道上下的车,临下车的时候,她给我留下了联系地址:定襄县神山乡镇安寨村。

  漫长的五、六小时车程,我一点也不觉得困,到达城里的终点站,我还沉浸在车上的亢奋中。。。。。。

  6月22日,辗转返回学校,我连夜草拟了一封书信,信的看头是这样写的:“读你千遍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23日一早,我以最快的速度,按她所留的通讯地址,寄了出去。。。。。。

  信皮上的字,是我在校期间最要好的医生乡友黄耀南写的。

  一天又一天的苦等。时间和我较上了劲。

  终于,6月27日,我收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回信,看到她那再熟悉不过的笔体,还没有撕开信封,我的心都快要蹦出来啦!

  鸿雁飞书,两地传情。

  相约7月10日,省城北宫见。

  放假了。自由啦。

  我在约定的时间,抵达约定的地点。。

  远远看见她从解放路1路电车后飞了出来,还是那一袭得体的红色连衣裙,像团火。

  临近中午,在路边的一家活动房的小饭店,我们相约吃了顿便饭,二道热菜,二桶健力宝,二碗蛋炒面,不怎么富足的我,工资里破费了14元。

  饭没吃下去多少,话却聊了不少。

  在儿童公园的文瀛湖畔,我们渡过了浪漫而温馨的一天。

  在来省城之前,我没有告诉那位大学同学昝剑森我此行的目的,而是在他任教的一所中专学校的学生集体宿舍借宿了一宿。

  那时,正值学生放暑假,而他也在春节时刚完婚。

  学校。运城我老家。学校。忻州她老家。

  8月初,我借用学校安排大连培训学习的机会,怀揣从学校财务上领取的数百元差旅费,带着她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婚前贫穷但却甜蜜的旅行。

  临汾-太原—北京-秦皇岛-大连;

  大连-烟台-济南-太原—临汾。

  15天的旅行,留在了我现在还保存完好的相册里。

  15天的旅行,留在了我一生都难以忘却的记忆里。

  9月22日,亚运会开幕式那一天,我们在雨中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结婚的时候,每月一百多元的工资更谈不上积攒。

  结婚的时候,500百元的借款定制了一张双人床。

  结婚的时候,洞房设在学校东楼二层的一间小屋。

  结婚的时候,城里的朋友因下雨而没能赶上婚宴。

  1990年,中国体育史册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一年;1990年,我的人生历史上值得永久纪念的一年。

  这一年,26岁的我,南征北战;23岁的妻子,东奔西跑。

  这一年,第三个年头毕业的我,亲手送走了两届毕业生。

  这一年,我奇遇感谢一生的妻子,了却了父母双亲的夙愿。

  这一年,大南大北的一对年轻人,唱响了一曲江湖人生歌。

  7。 1992年,初为人父的日子

  儿子的出生,尽管改变不了我们的经济状况,但却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平添了一份生活的乐趣。

  妻子在学英语报社的工作,也一直坚持到春节前夕。

  那年,我们的春节是在学校度过的,因为妻子怀有身孕而不便旅途奔波,整个东楼空荡荡就剩下我们一家子。

  那年,我们的春节并不感到孤苦伶仃,因为岳母特地在年前就将小舅子派了过来,陪伴我们一起欢度春节。

  妻子的预产期是3月25日左右,而住院生产期间肯定是要有一大笔开销。而这笔数目不菲的钱,我必须在儿子出生前搞到手。

  于是,我强迫自己在年前就暗暗拟定了一份赚钱计划。

  初一那天,我们刚刚起床,校领导就专程过来给我们拜年。足见我这五年和妻这二年在学校里积攒起的人脉关系还不赖。

  吃过早饭,我背起照相机,推出自行车,开始走村串巷,利用大三时练就的摄影技术和近几年提高的摄影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