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云一锤定音。
四保1947年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性反攻,在长春至沈阳段和沈阳至吉林段铁路两侧地区发动了夏季攻势,歼国民党军8万余人。
8…9月间,以12个独立师(旅)编成第7,第8,第9,第10纵队,并成立了南满,冀察热辽两个军区前方指挥所。
接着展开。
第七十七章.爱情与战争
一.
梦梅与黎国维正式相爱结婚了。
回忆他们的相爱过程,梦梅说,他们的爱情极为简单又极为纯洁。
这对年轻人腼腆地一问一答,没说什么浪漫的话语,却诚挚地默默相许了。
由于两人工作都很繁忙,加之工作地点相距很远,他们只能通过书信寄托情思。
黎国维让人给梦梅捎去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周司令等人强作主张,硬下决心,让我们在明天举行婚礼,而且多方面安排好了。
他们的深情隆谊不可却,希望你明天更大方些,更镇静些,对每个同志的态度更和蔼些,更亲密些。”
当天晚上,梦梅便赶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纵队第四师的司令部所在地靠山屯,这是他们抗战胜利后的第一次单独约会。
黎国维不无歉意地说:“战争还正在进行,结婚也没有准备什么东西,连被子也是破旧的,真有点对不起你。”
梦梅深情地说:“只要有你在,我还需要什么呢?
虽然没有什么东西,但我的心里却很充实。”
就这么简单,迅速,如同一颗射出去的子弹。
几句话就敲定了二人的婚事。
那被爱情滋润过的地方总是显得生机勃发,连每一丛杂草都娇艳欲滴,每一棵树苗都显得婷婷玉立。
当春天来了,爱情的雨滴就像珍珠,总是串起又散落,当春天走了,爱情的小花不是结果就是凋落。
当爱情走了的时候,就像风沙吹过原野,到处一片枯黄,留下的只有萧瑟和惨淡,还有满目的苍凉。
秋风扫走的是已经枯黄的枝叶,留下的是坚强的生命枝芽。
在下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当春雨滴落,当春风拂过,世界便又重新苏醒,生命的嫩芽又将重新挂上绿色的枝梢。
其实,爱情说穿了,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就是男人和女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搀扶,互相关爱。
互相取长补短,安慰体贴。
故事的主角,永远是饮食男女,故事的场景,永远是家庭与社会。
故事的情节,永远不外乎一个男人喜欢上了一个女人或一个女人喜欢上了一个男人。
故事的结局,不是悲剧就是喜剧,永远没有中间的道路。
其实,爱情最需要忠贞,就和战争最需要忠心一样。爱情里,谁一旦爱上了谁,那他就输了,战争里,谁一旦同情谁,那他就败了。
也许爱情不分谁对谁错,因为伤害是双方的,战争同样分不出谁输谁赢,因为胜负皆由血泪堆积。
总爱把爱情和战争交织在同一时空里是因为这两者可以作出太多的文章。
二.
9月24日,梦梅听到远方传来阵阵锣鼓声,以为有什么热闹的事情,正要准备去看热闹,却不料被几个战友抓住就往屋里拽,然后她们帮她换上新娘装,簇拥着她到了一个被收拾的很漂亮的房子里,说是她的新房,她今天就成了新娘子了。
梦梅被眼前的情景给搞懵了,她还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就成了新娘子了。
当耳边听到首长在乐呵呵的给她主持婚礼,她茫然地按照司仪的程序,往下进行着,最后听到“祝愿他们白头到老”等等的祝愿词。
她满脑子昏昏沉沉的被战友热热闹闹的送到了新房。
黎国维和梦梅在战火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当装饰着鲜花的新人乘坐的车子和数辆部队亲友们迎送的马车组成的车队在屯边驶过时,留下了战士们的一路欢笑。
婚礼上回荡着欢快的鼓乐声,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部队加菜,举办晚会以示庆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晚上,新婚夫妻以当地小学校的课堂为“洞房”,以书桌为婚床度过了“新婚之夜”。
那时结婚很简单,没有一件新衣,没有一床新被,甚至连个枕头都没有。
新郎官把和尚头交给剃头匠理了理,把满脸的胡茬子刮了刮;新娘子打来一盆温水洗洗头,抹抹脸,就举行了简短的婚礼。
热闹一阵子后,两个人被大家往屋里一关,就算了结了。
第二天,两人便重返各自岗位,投入紧张的战斗。
这一天,距黎国维给梦梅送去正式求爱的第一封信只有20来天。
婚后第二天,梦梅告别新婚的爱人,回到了牡丹江。
不久,梦梅被组织安排到哈尔滨工作,两人相距虽只有几十里,但依旧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
1946年10月,东北国民党军被歼和起义者已达3个师,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仍调集兵力向临江地区大举进攻,企图消灭南满民主联军,尔后再转兵北上,完成其“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
为粉碎国民党军这一计划,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林彪决定采取坚持南满,巩固北满的方针和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密切配合的战法,打破国民党军的进攻。
1946年冬,国民党军继续向南满东北民主联军第 3,第 4纵队等部进攻,将其逼到长白山下的临江,抚松,长白等县的狭小区域内,企图在消灭南满东北民主联军以后,再集中兵力大举向松花江以北推进。
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心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密切配合,粉碎国民党军进攻。
12月17日, 国民党军以新l军,新6军,第71,第60,第52军各一部共6个师的部队,向临江发起进攻,企图将民主联军第3,第4纵队困绝于冰天雪地的长白山中。
正当国民党军步步进逼时,1947年 1月5日,民主联军北满部队第 l,第 2,第6纵队另3个独立师共 12个师。
冒着…40℃的严寒,从松花江冰封的江面上横越南下,向长春,吉林以北要点进攻,出其不意地歼灭国民党军一部。
迫使国民党军停止对临江的进攻,抽出两个师北援。
民主联军北满部队在达到调动国民党军的目的后,于1月19日返回江北。
第七十八章.争夺保卫四平
一.
四平,东北平原中部著名的粮食集散地,南至沈阳,北达长春。
从1946年至1948年,国共双方在这座当时总人口只有10万的城市,先后投入兵力40余万,四次争夺方分胜负。
四平位于多条铁路的交汇点,为东北的交通枢纽,是东北的工业重镇。
其东北郊山峦重叠,西南郊河流纵横,形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日本投降后,驻扎在东北的苏联红军,到了不得不走的时候了。
1946年3月,苏联政府照会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王文杰,“宣布四月底即自满洲撤退完毕,开始陆续撤出中国。”
国共两党都将东北看得极为重要,东北内战一触即发。
为了避免内战的爆发,国共两党就东北问题举行过数次谈判,但毫无进展。
3 月中旬,进入沈阳一带的国民党军队达20 余万人。他们以沈阳为基地,同时分两路向本溪,四平方向大举进攻,沿途占领了许多城镇。
国共两党摩拳擦掌,东北成为争夺的第一块阵地,包括四平在内的各大中城市,成为国共争夺的重点。
蒋军的多路进攻,给东北民主联军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对阵东北民主联军的是深受蒋介石器重的学生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
这位闯王李自成的同乡从黄埔一期毕业后,从见习官兼军需上士一直晋升到陆军上将,在抗日的烽火中已成大器。
此时,杜聿明麾下还有一期同学陈明仁,郑洞国扶持,六期师弟廖耀湘撑腰,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和西点军校的孙立人也率在印度兰加接受全副美式装备的新1军赶到助阵,其势汹汹,志在必得。
1946年3月,借着苏联红军撤退的空隙,东北民主联军仅用时10个小时,便迅速占领了四平,俘敌4000人。
慢了半步的蒋介石大为恼火,他致电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代理保安司令官郑洞国,命令他们由沈阳派重兵向四平发动进攻,并限令在4 月2 日前夺取四平。
熊式辉,郑洞国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立即召集幕僚进行研究。
他们认为,四平的###不多,很快就会攻下来,遂决定由战斗力甚强的新一军,第七十一军担任攻打任务,并派长官部副司令长官梁华盛到铁岭设立攻打四平的指挥所。
电令务必夺回四平,重新打通从沈阳到长春的交通。
解放军占领四平以后一个月,四平保卫战打响。
“保卫四平,变四平为中国的马德里!”一向主张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毛主席在这次改变了思路。
“四平难就难在没有城墙,地势又很平,是个易攻难守的城市。”
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四师十旅的副政委徐万华回忆说。
战事一开,拥有美式重装的国民党军利用其远远强于东北民主联军的优势炮火,向四平进行了持续地火力急袭,四平城区硝烟弥漫。
尽管民主联军在四平城内用钢板构成了大量空心堡垒工事,但由于敌人的炮火太密集,很多工事被炮火直接命中而被摧毁,敌人集中全部炮火再次猛轰塔子山阵地。
在这块只有百余平方米的小山头上,每分钟落下30 余发炮弹。
山上树木,杂草全部被炸飞,工事大多被炸塌,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民主联军的伤亡不断增加,阵地很难坚持。
东北民主联军在给进犯的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后主动撤出坚守了一个月的四平,向松花江以东和东满,西满转移。由于组织严密,而国民党军队对东北民主联军的行动毫无察觉。
二.
首先,我军以寡敌众,以劣势装备对抗国民党军队的美式武器,先进装备而能消耗大量敌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最后能够从容地主动转移,真正取得了四平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这是什么原因呢了这原因除了指挥的正确外,主要的是由于我们的战士懂得为谁而战,高度的政治觉晤产生了高度的勇气和战斗力,再加上人民的支持,所以才能打胜仗。
四平保卫战牵制了敌人,把敌军的精锐部队吸引到四平周围,阻延了敌军的北进,使我军司令部得以从容部署东北战场其他地区的兵力。
我军完成阻击任务后,主动撤离四平,这体现了我军战略上和战术上的灵活性。
毛主席历来不赞成死守一个城市,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
尤其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1946 年,蒋介石拒绝马歇尔和民盟及中共提出的在东北停战的方案,决定迅即占领长春。
蒋介石的这一态度,使毛主席对与国民党进行的谈判彻底失望。他分析了东北局势和蒋介石的心态后,感到今后一个时期国共两党在东北的斗争肯定是以军事为主,而且谁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