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被催眠-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章 教育中的催眠(4)
催眠状态下,矫正不良习惯的方法主要是在调适不良情绪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和语言习惯,从而形成新的习惯。运用语言的技巧对不良习惯进行分析、解释,然后针对不良习惯造成的信息反馈逐一剖析,使被催眠者充分认识不良习惯所导致的后果,最后嫁接对这种习惯的痛苦情绪,使其改掉该不良习惯。
事实上,改变一个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养成的习惯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人们常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监督才能够逐步矫正。然而在催眠状态下,矫正的效果大大提高,甚至部分人可以通过催眠立刻改变。个别矫正效果不好的人,可以首先在专业的催眠治疗下改变认知,然后通过自我催眠,逐步建立新的、良好的行为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催眠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一般由训练有素的催眠师负责施行,个性倾向改善后,重点是自我催眠巩固和稳定获得的效果。一般来说,催眠矫正不良个性有以下步骤:
第一,全面了解被催眠者不良个性形成的基础和原因。
第二,测试被催眠者的个性特征。
第三,在催眠状态下对被催眠者的个性进行分析。
第四,找到双方共同认知的地方,提出指导性意见。
第五,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视觉化,让被催眠者有切身的体会。
第六,提出建议,让被催眠者选择可以改变的方法,将认定的方法变成行为,在感觉中重复,让它变成习惯。
第七,语言暗示被催眠者这些行为已经伴随他很久,帮他确认。
第八,唤醒被催眠者,给这些行为一个名称。
第九,告诉被催眠者在觉醒状态下自我催眠的技巧:有意识地重复这个名称,每当说出这个名称时,新的行为就会启动,在重复中形成新的习惯。
下面是我处理过的一个真实案例:
有一个男孩,讲述了他为之痛苦不已的一个坏习惯:衣服脏了他不马上清洗,总习惯把脏衣服堆在一起,等到没有衣服可换的时候,就在脏衣服里挑出比较干净的来穿。每隔一个月,男生不得已才洗一次衣服。这样的坏习惯一直困扰着他,他自己也觉得非常痛苦,但就是无法摆脱。
当时是在上课,他的感受性很好,我现场将他导入了催眠状态。催眠状态下,他告诉我这其实是一个让他痛苦的习惯。第一步,我认同了这种感觉,并从另一个角度扩大他的这种痛苦。首先,我告诉他脏衣服里有人身上脱落的皮屑,是螨虫滋生的最佳营养品——这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螨虫的形态;接着,我告诉他螨虫在搁置的脏衣服里以几何级数的速度生长繁殖,一天之内就会有几千万个螨虫活动在脏衣服里——这时,他已经不说话,脸上是惊异的表情。第二步,我问他:“这时你又把脏衣服穿在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男孩不回答,撇着嘴表现出恶心的样子。第三步,看到他的表现,我马上告诉他:“这些螨虫将在你的身上爬来爬去,爬来爬去……”此时,场下的学生发出受不了的声音,男孩脸上表情复杂,手还偷偷伸向后背抓了抓。前面的效果已经达到,于是第四步我问他:“那么,你接下来怎么办呢?”他立刻回答:“马上洗衣服,老师,我下课之后就回去洗!”第五步,我告诉他:“对啊,你洗了衣服之后,下次穿在身上会感觉到太阳的味道。想一想,自己全身都是太阳的味道,是多么爽的感觉!”此时,男孩脸上放松,露出享受的表情。第六步,我暗示他:“非常好,你一定会在下课之后马上把衣服洗掉,无论遇到其他什么事情,因为你要享受太阳的味道,太阳的味道……”后来这个男孩告诉我,他已经改掉了那个坏习惯,每次洗衣服时都会想起我说的“太阳的味道”,觉得洗衣服其实是件快乐的事。
第八章 教育中的催眠(5)
在这个案例中,我通过上述六个步骤,成功地帮助男孩改掉了不良习惯。在面对不同的案例时,这六步的操作需因情况而异。催眠本无定法,达到效果即为最佳方法。
视野拓展:什么是“过去…现在…未来”技巧?
“过去…现在…未来”法是得觉催眠中一个重要的工具,经常用来帮助来访者改变处境,摆脱痛苦。这个技巧将来访者的状态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三者的关系是:人活在“现在”,“过去”虽然已经结束但决定了“现在”,而“未来”是在“现在”的决定里。
我们知道,当感受到痛苦的时候,痛苦的事件已经发生了,成为了“过去”——人之所以痛苦就是还处在“过去”的角色中。此时,“过去”的角色覆盖了“现在”的角色,我们要做的就是增加新的角色看点,“得觉”通常会使来访者进入到“未来”的角色里,因为人总是愿意“明天比今天更好”,所以“未来”的角色可以带给来访者快乐、成功的画面,用这样的画面来引领来访者,他就会从伤痛、无助的状态中走出来,为“未来”的角色做好“现在”的角色。因此,应用这个技巧有以下步骤:
第一,帮助来访者确认他是处于“现在”的状态里,使来访者认识到“现在”的他需要为“未来”的快乐而做出改变,此时已经将来访者导入浅催眠状态。
第二,将来访者带到“过去”的位置,再次体验痛苦。
第三,将来访者带到“现在”的位置,引导他做出改变的计划。
第四,将来访者带到“未来”的位置,引导他想象改变后的好处,不断确认改变。
第五,回到“现在”,再次确认。
4.如何利用催眠医治失眠?
在现代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很多人感到时间不够用,熬夜几乎是家常便饭。加上压力引起的焦躁等负面情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受失眠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多么希望有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在短时间里获得最好的休息。
心理学家经过探讨与研究,发现应用催眠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失眠的问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催眠在治疗失眠方面的实用技巧。
失眠的大部分原因来自于情绪,而催眠很容易处理情绪。失眠的人在睡觉前的自我对话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而消极的模式:每当要睡觉前,失眠的人总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诸如“今晚上又没办法睡着了”、“今天晚上该怎么办呢”,这样的思维习惯相当于在不断地暗示自己“睡不着”。有时候,失眠的人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告诉自己:“不要这样想了,不会睡不着的……”但往往没有用,因为这样的思维习惯是没有办法阻断的,唯有将这种思维习惯加以引导,用新的思维模式代替旧的模式才能根治失眠。在治疗失眠时,我通常用以下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接受患者的思维模式,引导他带着自己的思维往前走。“今天晚上,你已经无法睡着了,但是你睡不着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 顺着患者的思维,进一步引导患者进入放松状态。“想什么事情可以让你在睡不着的这段时间里感到放松呢?”
★ 然后按照通常的暗示引导患者放松,直至进入睡眠状态。
整个的治疗过程可以由专业的催眠师来引导,也可以进行自我催眠。
下面是我处理过的一个案例:
第八章 教育中的催眠(6)
某医院院长,因为工作原因每天生活在焦虑的情绪中:担心病人的情况,害怕医院陷入医疗纠纷,忧虑医院的人员管理情况……这些忧虑的事情一直折磨着他。在找到我之前,他患失眠症已经九年,痛苦不已,记忆力减退,没有精神,医院的工作几乎没办法做下去。
我对这位院长前后进行了三次催眠。第一次,我对他的认知进行了处理。将他导入催眠状态后:首先,我告诉他情绪来自于个人的看点,也就是暗示他了解自己的处境——他其实一直在为没有发生的事情焦虑;接着,我引导他把注意集中在如何应对这些令他担忧的事情上而不是事情本身,给出“建立危机干预系统”的建议,他欣然认同了这一建议,渐渐开始放松;然后,我引导他思考这样的应对给他带来的好处,在反复引导后,他认为从此以后医院将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次催眠后,由于认知的改变,焦虑的情绪已经消除,于是进行了第二次催眠。在第二次催眠中,我用上面所说的步骤,很快将他导入催眠状态中,醒来之后他告诉我:“我九年来第一次睡得这么舒服!”第三次催眠就是对他新的认知与良好睡眠感觉的巩固。经过这三次催眠治疗,那位院长把医院管理得井井有条,晚上倒头就能一觉睡到天亮。
视野拓展:催眠补偿睡眠时间
许多人觉得只有睡眠才能叫做休息,这是对“休息”的误解。对人体来说,休息分为大脑休息与身体休息。大脑其实一直在工作的,哪怕是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停止工作的也只是主意识部分,潜意识一直在工作。而身体在工作一定时间之后需要通过睡眠来休息,也就是说通过睡眠休息的主要是我们的身体。很多人在几个小时的睡眠后有头晕的感觉,我们通常会觉得没有睡好,但研究发现身体累了,只需要休息3~5个小时就已经足够,头晕是大脑没有休息好所致,此时需要的是运动——这就是晨跑之后人的精神特别好的原因。而那些没有睡好而感到疲惫的人,是因为身体用情绪在狭小的床上做了一晚上的造型,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当然第二天觉得累。
因为对睡眠的认知误区,我们往往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前提:“我一定要睡够××小时,否则精神就不会好。”在这样一种认知之下,我们醒来后,自己假设的认知对身体的感觉进行评判,带给我们相应的情绪。催眠补偿睡眠时间的作用首先还是对我们认知的改变。针对这种情况的暗示方法有多种,下面举一例说明:
★ 在睡觉前,躺下来用前述技巧放松自己的身体。可以让自己的四肢先紧张十秒再放松。
★ 给自己一个暗示:“我会休息得特别好,我睡三个小时体力就会完全恢复,我睡三个小时比别人睡八个小时的效果都好……”可以用嘴念出声来,让自己的耳朵听到。
★ 调整自己的呼吸,让呼吸配合某个单调的节奏,如雨滴声、风声,或三步舞节奏。例如:(蹦擦擦)—吸气—(蹦擦擦)—吐气,反复体验身体的感觉,只要身体放松3~5个小时身体就休息好了。
★ 用自己能听到的声音不断重复上面的暗示,身体享受呼吸舒服的感觉,渐渐进入睡眠。
第十章 自我保健中的催眠(1)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觉得自己是在靠自身的能力(如掌握的知识、技能等)或者其他一些资源生活。仔细想一下却不难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是在体验内在的一种感觉,比如成功、聪明、灵活、幽默等。这些都是发自我们内部的感觉,也正是这些感觉,带给我们做事的动力。只不过,有些感觉让我们扬着头看世界,充满了快乐与喜悦;而有些感觉则让我们低着头缩成一团,体验痛苦与悲伤。从我们自身的感受来讲,这些体验可以分成“积极”的与“消极”的。大多数情况下“消极”的感受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