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无则加勉”心态对待他人的评价。
3.让孩子体会反省后的心安
当孩子犯错之后,在没有反省之前都会有一段心理煎熬期,但父母引导孩子反省、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之后,孩子会感到心灵的轻松。父母可以让孩子感受反省前后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这样,孩子渐渐会在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反省才会轻松。
『教育名言』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中国)孟子
能够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
——(英国)布朗宁
9.谦逊谨慎才能成事
有一位名人说过:“向上级谦恭,是本分;向平辈谦虚,是和善;向下级谦逊,是高贵;向所有的人谦恭是安全。”谦逊谨慎是一个人对自己深入了解之后所表现出的深厚内涵。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谦虚。谦虚的人,常常受到欢迎和尊重,办事顺利而无阻碍。父母和孩子要想获得顺利的人生,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
『经典事例』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曾被誉为“世纪伟人”的他直到老年都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
有一次,一个人问爱因斯坦:“您老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物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然后,他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略懂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就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而感受到自己未知的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周长长,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教育感悟』
爱因斯坦的一席话道出了谦虚的本意。越是不断进取的人,越是感到未知领域的广阔和自己的不足。因为他每取得一个成绩,都知道这只是阶段性的成果,还有更多更深的东西等待被发现和挖掘。正因为如此,才会更加谦虚,更加努力。
在学习领域如此,在生活中亦是如此。一个傲慢的人大多固执己见,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甚至习惯说讽刺、批评、命令的言语。因为傲慢的人有一个思想就是:只有自己是对的。
其实,每个人的思维和见解都是有局限性,没有一个人完全对,也没有一个人完全错。而傲慢的人只看到自己的对和别人的错,谦虚的人却始终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自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也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身体力行』
我们如果想成为受欢迎的人,就一定要学会谦虚:
1.全面地了解自己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傲慢心。比如:当我们用自己的优势去衡量别人的劣势时,当我们一定要跟他人争个你对我错时,甚至当我们又买了一件昂贵的衣服时……心里都会有隐隐的傲慢,而傲慢会让自己很累,让他人烦恼。
所以,无论我们多么了不起,请理智地了解自己。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肯定有缺点,当我们真正理智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时,不会因为他人赞叹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他人批评而萎靡不振,因为我们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
2.学会肯定他人
肯定他人不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是由衷地发现对方的优点,我们可以在心里暗暗想:“这人真不错!”也可以表达出来:“你真是个好人!”无论那种方式,只要我们不断发现他人身上的优势,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谦虚下来,谦虚之后的行为一定是谨慎的。
3.增长自己的见识
容易傲慢的人一般都是集体的佼佼者,但是我们要明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井底下的青蛙之所以以为天空就那么大,是因为它没有到井外看一看。所以,当我们已经觉得自己无处容身时,请出去走走或博览群书。在这个增长见识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如果想成为一条河流,就必须不断进取。
『教子参考』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的生活是蒸蒸日上,请帮助孩子学会谦虚谨慎。
1。 谨慎使用对孩子赞扬的言语
当孩子没有信心时,我们应该鼓励。当孩子的品德提升时,我们应该给与肯定。但是,千万不要一味地表扬,这不仅会让孩子不知不觉陷入傲慢中。孩子动不动被表扬,之后做什么事可能是为了得到表扬才去做。这样的赞扬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反而误导了孩子。
2.不害怕孩子受挫
孩子之所以会傲慢,可能因为很聪明、某一方面很突出、家境很好等等。此时,父母的言语已经很难使孩子懂得谦虚,那么父母的身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不用喋喋不休地告诉孩子不能傲慢,而是等待,等待孩子自己感受挫败。因为傲慢一定会招来别人的嫉妒和障碍,受挫是必然要经历的。而孩子的受挫经历正好可以提醒孩子的不足之处,此时,也正是父母引导孩子的时候,也是孩子改正缺点的最佳时机。
3.帮助孩子全面认识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优缺点,但孩子不断地看到自己的优点的时候,就很难谦虚下来。而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全面认识自己,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差异性不同,优劣势也在不同方面表现。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就像蒙蔽一只眼睛一样,无法看到全貌,而且还会在自己蒙蔽自己的过程中,越走越远,最终蒙蔽双眼。所以,只有让孩子全面了解自己,孩子才能谦虚下来。
『教育名言』
一个人在受到责备而不是受到赞扬之后仍能保持谦虚,那才是真正的谦虚。
——(美国)里克特
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不谦虚则成反比。
——(俄国)普列汉诺夫
1.教育观念符合时代需要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所以也会带有时代的特征。而今,什么是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观念?父母的教育如何利用时代优势帮助孩子,又怎样避免时代劣势污染孩子?而我们教育出的孩子不但要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素质决定了下一个时代的特色。所以,请父母明确教育观念,培养出能推动时代发展的接班人。
『经典事例』
“80后”——一个时代产物的代名词,他们的父辈们大都出生在建国初期,当时由于科技经济发展的约束,物质条件不丰厚,家中兄弟姐妹多,致使他们的成长中物质和精神需要相对比较匮乏。而“80后”的父辈成家生子的时候,正赶上改革开放、独生子女、恢复高考的时代,为了让自己的遗憾别在孩子身上重演,这一代父母大部分的教育观念是,“提供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只要学习好就万事大吉了”。
而在这种观念下被教育出的“80后”学习压力大、思维灵活、胆识过人、有一定技能,但相对比较自私、责任感不强、耐性不足、心理承受力差、生活幸福感较低等等。
『教育感悟』
暂不说“80后”的父辈的教育观念符不符合时代需要,但是大部分父母都是感到自己在物质上受了很多苦,同龄人里只要有文化的都有稳定的工作,所以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确,在那个时代可能是这样。而今这个科技、经济迅速发展,人才互动交流开放的时代,恐怕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了,而是需要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而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高尚的品德和不断提升的能力。如果把教育出来的孩子比作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话,那么有德有才是“合格品”,有德没才是“次品”,没德有才是“毒品”,没德没才是“废品”。恐怕,最危险的不是废品或次品,而是毒品。所以,新时代的教育观念应该是:“打好孩子德行基础,培养孩子一技之长。”有德行有技能的孩子不但是符合时代需要,更是推动时代发展的社会接班人。
『身体力行』
作为父母,请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孩子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推动时代的发展。
1.了解时代利弊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也充满诱惑和陷阱的时代。或许我们可以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或许我们会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容易迷失自己。物质条件的富足,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享乐主义也十分盛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科技犯罪;异性间的开放交流,促进了互相了解的机会,更带来了像早孕、流产、性骚扰等空前的社会隐患。到底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任何一把剑都是双刃剑,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关键在于舞剑者的动机。
2.明确教育观念
作为父母,应该清醒而理智地认清时代的背景,才能利用时代优势,而避免时代污染。
如果孩子有能力成为富人,父母可喜,但如果孩子可以用金钱帮助劳苦大众,他得到的将是爱戴而不是恐慌;如果孩子有一技之长,并能明确个人利益不能损害社会利益,才不会走入高科技犯罪的误区;孩子虽然喜好社交,但如何避免异性的伤害?只有稳重、自爱、懂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孝顺孩子才能保护自己。而这些,就要由父母来教给孩子了。
3.突破时代约束的教育
坚实的道德基础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的教育观念,而且这个时代迫切需要。因为这个时代创造财富容易,守住财富难;学会一技之长容易,发挥作用难;与人交往容易,洁身自好难!只有父母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保住孩子所拥有的一切。父母从哪教起?从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开始。
『教子参考』
面对现在的时代,我们应如何引导孩子?
1.利用时代优势,帮助孩子
现在是网络、交通、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父母可以利用这种便捷来帮助孩子。比如:很多地方都在举办《弟子规》的公益讲座、夏令营,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而且父母也可以给爱看电视的孩子买一些关于《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华德育的动画片来看;网络上也有很多家庭教育网、德行教育网等,父母可以经常浏览、学习提升。
2.对于时代的污染,应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孩子除了家庭,肯定要接触学校和社会,当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孩子的时候,父母应给予正确引导,比如:孩子之间比吃穿、探讨谁家有钱、大学生荒废学业投身于恋爱中……,这些都不能责怪孩子,时代如此,父母亦如此。
要想让孩子避免污染,父母首先要避免被污染。一位教育家讲过:“如果想把地里的杂草清除掉,不是把杂草都割掉,而是种上庄稼,割掉的杂草会重新长,而种上庄稼的地里自然不长杂草。”这个原理就是培养孩子的某个兴趣,转移孩子的关注力。而父母应在孩子初中和高中时期,帮助孩子确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