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清朝醉游记 >

第123部分

清朝醉游记-第123部分

小说: 清朝醉游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中状元了还是捡着金元宝了?竟乐得跟个傻子似的。”
  永福立刻伸手拍了弘春的后背一记,大咧咧地说道:“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弘春仔细瞅了瞅永福的表情,脸上露出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气说道:“一定是我姑夫叔叔答应让你当侍卫了吧?还是姑夫叔叔说得对,宫里头有什么好的?你进去了,也不过做一个磕头虫,哪有宫外头来得自在!”
  永福这回倒是听住了,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半晌后方才叹了口气说道:“罢了。你阿玛是大将军王,你又怎么会明白我的难处?”
  弘春把脑袋伸到跟永福胸前,扭着脖子一脸取笑地说道:“不就是担心配不上我九伯家的璎珞妹妹么?”
  永福被弘春说得臊红了脸,便不肯再搭理他,转过头自顾自地跟锡若说话。弘春自小与永福玩笑打闹惯了,哪肯放过这个调侃他的大好机会?见状便又硬挤进永福和锡若中间,佯装发怒地说道:“你和小璎子好,有多少回是打着我的旗号递的话儿?这会儿有我姑夫叔叔给你撑腰了,就把我撇在一边儿了?”
  永福知道这个十四霸王的接班人不好惹,只得打躬作揖地给弘春陪不是。锡若却在一旁看得连连摇头,暗想道看来永福还未得自己真传。弘春已经不如他老子当年霸道了,可永福却还是降他不住。自己回头得多教永福两手儿,免得让他堕了纳兰家的名头……
  第二天回到乾清宫里,锡若果然向老康提了永福想进宫当侍卫的事儿。结果老康略一思忖就反应了过来,笑道:“这本来就是朕答应过的事,事情一忙就耽搁到了现在。永福……你这个侄子今年得有十八了吧?回头先领过来让朕见见。朕都有好些年没见过他了,只记得他长得很像你小时候的模样儿。不知道书念得怎么样?”
  锡若知道老康是要考考永福,连忙笑道:“不怕皇上见笑。永福的书,念得可比奴才当年强多了。”
  老康点点头说道:“这个朕相信。明珠的这几个儿子里,最不会念书的一个就是你了。”
  锡若听得哭笑不得,心道自己可真给这壳子原来的主人丢脸呀!明明这个纳兰家的老四,原本应该是个很有前途的文学青年,只可惜一时想不开跳了池塘。但愿他也和自己一样,并没有在池塘里淹死,而是穿越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这时老康居然又说道:“说来也奇怪。朕明明记得当年明珠还一脸喜色地跟朕说过,四郎聪慧好学,入上书房读书之后学问更是大有进益,他日有望赶上他大哥的文采,就是性格内向了些。怎么等到朕看见你的时候,你却是这样一副粗疏顽皮的性子呢?”
  锡若听得冷汗在后背上纵横流淌,连忙在心里翻出老婆那句“除非他们能找出那个更真的来”的话来安慰自己,定了定神之后方才笑道:“奴才小时候书念得确实不差,只是后来觉得世间学问不限于书本,那个那个,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锡若越说越觉得底气不足,声音也不觉小了下去。不想老康却咀嚼着他那句又是从当年爷爷的大字帖里看来的话,末了居然点了点头说道:“你能想到这层道理,倒也不容易。好在这些年你知道自己的不足,发奋读了些书,如今总算是不会动不动就给朕丢人了。”
  锡若听得一阵讪笑,心里却大呼“张廷玉是个好先生!”隔天他就领了永福到老康身前,老康看了两眼、又问了几句话之后,居然直接钦点了永福当三等侍卫,让当年从蓝翎侍卫熬起的锡若不禁一阵小嫉妒。
  不想出了乾清宫之后,永福却凑到锡若身前说道:“皇上可真给小叔叔面子。”
  锡若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便拍了拍永福的后背说道:“以后大半时候要靠你自己了。我虽然也在宫里当差,但是恐怕分不出多少心神来照看你。”
  永福笑嘻嘻地说道:“小叔叔放心。我一定不给你和纳兰家丢人。”
  锡若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又拉着永福叮嘱了半天,这才放他去领侍卫内大臣那儿报道去了。

  八字

  永福入宫了以后,锡若一开始还担心这个一直在纳兰家备受宠爱的小少爷会吃不了当侍卫的苦,没想到一个多月下来,永福的这个三等侍卫居然当得有声有色。老康有一次还当众夸奖永福“书念得好,弓马骑射也很不错”,再加上他和锡若的关系,因此也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这天锡若刚从内阁的值房出来,就被九阿哥叫住了。锡若一看见这个财神九,立马想起了永福的婚事,正想着怎么跟九阿哥提起这茬儿的时候,不想胤禟却主动地问道:“你的那个侄子永福,娶妻了没有?”
  锡若心中微讶,便按下了方才准备提起的话题,看着财神九笑道:“怎么?九爷要替我这个侄子做媒?”胤禟瞟了他一眼,又哼了一声方才说道:“这小子隔三差五地总往我府上跑,我还想问你这个做叔叔的是怎么回事呢!”
  锡若心道,这财神爷果然厉害,立马儿就把一顶“勾引未婚少女”的大帽子给我扣回来了,只得放弃了原本准备敲胤禟一笔竹杆的打算,又摸出这几天一直揣在怀里的那只白玉镯子来。
  胤禟一瞥见那只镯子,眼中顿时闪过一抹“交易成功”的得意之色。锡若看得恨不能踢他一脚,却故意做出满脸的愁容说道:“九爷原本将这镯子托付给我,是让我给你物色一个好女婿。眼下我倒是替九爷看中了一个,就不知道九爷看不看得上了。”
  胤禟一挑眉毛问道:“是什么样的人?你不妨说来听听。”
  锡若摩挲着下巴说道:“这个人么,模样儿、性情都过得去,岁数跟九爷府上的三格格也差不多。他的亲生额娘是和硕亲王家的郡主,就是眼下自己的职衔还不高,才刚混了个三等侍卫。”
  胤禟听得眼珠子滴溜溜一转,紧盯着锡若手上的白玉镯子笑道:“既然还这么年轻,前程还有的是机会挣么。你要是真觉得他好,就替我把这镯子给出去吧。”
  锡若听得心里一松,随即又有些哭笑不得地暗想道,要是早几年知道自己要跟财神爷做亲家,也不用怕他怕成那样了。这人跟人之间的缘分,也真有些不可思议……
  胤禟见锡若举着镯子又陷入沉思,以为他还有什么犹豫之处,便不满地说道:“怎么?难得你觉得跟九爷我做亲家,还是件费思量的事?”
  锡若在心里苦笑了一下,暗道正是如此。眼下你虽然看着家财万贯,富得流油,人前人后这“九贝子”也是风光得很,却不知这些风光富贵日后都要离你远去,带累你的家人都要跟着遭殃,我又怎么能不多思量几下呢?唉!
  胤禟见状益发不满,作势就要上来抢锡若手里的镯子,嘴里嚷嚷道:“不乐意就把镯子还给我!九爷我还怕给不出去吗?哼!”
  锡若连忙一侧身让胤禟扑了个空,脸上却又恢复成了平日里那种不怎么正经的笑容,对着胤禟晃了晃那只白玉镯子,说道:“那我可就真给出去了。九爷赶紧回去置办嫁妆吧。我这头也会加紧办理的。”
  胤禟闻言倒是怔了一下,反问道:“这么着急?”
  锡若不由得苦笑道:“九爷不急,我这头儿可是天天被人吵着要娶媳妇儿呢!”
  胤禟闻言也不禁失笑,又连连点头地说道:“这几年,都快那小子把我们家的后门槛儿跟后院墙头磨平了!得得得,还是趁着他没干出什么丢脸的事儿来,赶紧把婚事办了吧。他们两个的八字我已经找人算过了,也合得上。”
  锡若故作惊讶地说道:“原来我侄子的好身手是这么练出来的。回头倒要向九爷请教请教门槛跟墙头的修法儿!”
  胤禟闻言忍不住抽出一把纸扇来,狠命地敲了锡若的脑门一记,又笑骂道:“教子无方,还敢在九爷面前耍贫嘴。回头我向皇上告个御状,看你还有没有心思犯贫!”
  锡若却用胳膊肘拐了胤禟一下,一脸皮笑地说道:“九爷,咱俩谁跟谁呀?都快成亲家了……”
  胤禟被锡若说得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又想起十阿哥一度对自己跟这人关系的误会,忙不迭地抽回纸扇,又走远了几步,方才回过头说道:“我女儿嫁过去,可是不能受一星半点儿委屈的。要不然九爷唯你是问!”说罢便不等锡若回答,就飞一样地跑开了。
  锡若看着胤禟的背影苦笑道:“又来一个‘唯你是问’的……”
  “还有谁要‘唯你是问’?”身后突兀地响起一个锡若如今越听越敏感的声音。锡若在心里叹了口气,连忙回过身朝来人打下千去,嘴里说道:“请四爷安。四爷吉祥。”
  雍亲王瞥着胤禟刚才离去的方向,低头朝锡若问道:“是我九弟?”
  锡若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莫非这爱新觉罗家的老四方才又躲在哪里偷听了?他这个癖好还真是……真是不怎么地道……他心里这么想,嘴上却打死也不敢说,便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我方才是在向九爷提亲。”
  雍亲王露出奇怪的表情问道:“我十六妹准许你纳妾了?”
  锡若差点没听得一头磕在了大柱子上,心里却乐道,原来自己刚才误会雍亲王了,看样子他没偷听,嘿嘿……连忙又摸了摸鼻子说道:“四爷误会了。我是替我侄子永福求九爷府上三格格的亲。方才九爷也答应了。”
  “哦?你要和我九弟结成亲家了?”雍亲王神色不变地反问了一句。
  锡若心知这事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雍亲王迟早要知道自己跟财神九结亲的事,便一咬牙说道:“两个孩子是真的要好,所以我才厚着脸皮高攀了九爷。四爷要笑话我就笑吧。我……我做好心理准备了!”
  雍亲王淡淡地扫了锡若一眼,说道:“既是情投意合,又有什么好取笑的?再说你侄子也是康亲王杰书的外孙、和硕额附的儿子,也不算辱没老九的女儿了。”
  锡若听得心里一松,暗道这冷面王心情好的时候,说话还很挺中听的,脸上不觉带出了笑意来。雍亲王看着他,突然语带调侃地说道:“如今这纳兰府的家长竟变成你这么个不正经的家伙了。我看你还未必有你的侄子们老成吧?”
  锡若听得一扁嘴,颇有几分不服气地反驳道:“现在他们有什么要紧的事情都会找我来商量。我怎么不老成了?”
  雍亲王抬手指了指锡若手里的白玉镯子,不动声色地说道:“老成的人会举着这么个东西,在内阁的门口晃来晃去?”
  锡若闻言连忙把镯子揣回了怀里,心里却暗想道,为什么我出洋相的时候怎么总是被他抓包?难道果真是八字不合吗?不由得兴起了去给自己和雍亲王算一卦的想法。只可惜记载着皇子生辰八字的玉牒都是宗人府里的绝密文档,要拿出来算命那是绝无可能的了,也只能放在心里头瞎想想。
  雍亲王看了锡若两眼,突然又问道:“皇上下令十四弟指挥几路大军进兵入藏,你怎么看?”
  锡若微微一惊,他隐约记得历史上胤祯在雍正朝获罪,多少就与这次西征有关,连忙打叠起十二万分的小心说道:“入藏路途艰险,军需粮饷运送上去也很费劲,加上沿途有当地人抢掠马匹,此外还有瘴疠相阻(即高原反应,当时人称之为瘴疠),兵士病卒者也不少。再加上青海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