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伟大-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于旧。这部典律是本着宽政、施薄罚的原则编写的,故而它延续了《开皇律》宽刑的理念。但是该典律的最大特点在于与历代不同的株连制度,历代王朝均规定,犯谋反等大罪,父子兄弟均斩,家口没官为奴。而杨广认为这条法律太不人道,他说:“罪不及嗣,既弘于孝之道,恩由义断,以劝事君之节。”因而在《大业律》中杨广断然取消了连坐之罪,开创了中国法律史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先河:废除了对谋反大罪的连坐。这是中国法制史走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可惜这一步到了唐代又退了回去。仅此一点,就可以说这部《大业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宽大的法律。
新法典的宽大加上由于杨坚晚年的时候律法变得比实际上的《开皇律》更为严厉,所以这部新的典律颁布之后,受到普通民众的广大欢迎。
对于这样一部超前宽大的典律,为什么还会在后世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呢?这就与下令制定它的杨广有莫大的关系了,因为杨广制定这部典律不久后大隋便陷入了动荡的处境,这部典律就没有执行多久了,而且由于杨广亡国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对于这部《大业律》历史没有给予多大的肯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却对于杨广为什么制定这部典律这一问题很感兴趣,后世学者更是众说纷纭,看法不一。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收买人心”、“好大喜功”、“
补偏救弊”三种观点。
。!!!!!!!!!!!!!!评价收藏推荐啊!!!!!!!!!!!!!!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五十三章 新律质疑
如果仔细地看看这三种观点的字面意思,就会发现其实这三种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否认了杨广制定这部典律的本意和否认了杨广欲施仁政、宽刑罚的初衷,然而他们的这三种贬低杨广的观点却同时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杨广的这部典律确实好、确实超越了前人,否则就成不了收买人心和好大喜功、补偏救弊的工具了。
还是来看看这三种观点的牵强与可笑理由吧。其“收买(笼络)人心”说,这种观点见于当代治法史者所编或著的各种书籍中。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杨广即位后,一方面目睹了杨坚晚年法令严酷产生的种种弊病,深知百姓“久厌严刻,喜于刑宽”;另一方面,为了掩盖自己杀兄弑父,谋得帝位的丑行,欲通过新律标榜自己‘宽刑’来笼络人心。”此观点将杨广制定《大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归为掩饰自己弑父杀兄、谋夺帝位的丑行。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是认定杨广弑父篡位的、然后才会认为杨广即位之后有太多的心理阴影和心理负担。但是在杨广即位的时候我已论述杨广是正常即位的,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弑父篡位心理阴影,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但是从《资治通鉴》:“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藉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这段记载中杨广的一句话就可以知道杨广做皇帝时是没有所谓的隐性压力,而且他很自信地认为自己做皇帝是天经地义的,根本没有那可笑而莫须有的心理负担。故而说杨广为掩饰其夺嫡弑父、谋得帝位的丑行,欲通过标榜自己“宽刑”来笼络人心的观点站不住脚,理由也很是很可笑的。
如果说“收买(笼络)人心”这一观点的理由上有点可笑的话,那“好大喜功”之说的理由就是牵强了点。“好大喜功”这一见解来自民国时期法史学者程树德。他在《九朝律考·隋律考》中指出:“考《隋志》言《大业律》五刑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其枷杖决罚讯囚之制,并轻于旧……且《大业律》出于牛弘之手,然《隋志》谓弘即《开皇律》中修律之一人,则二律同出一手……且是律之颁行,在大业三年,仓猝而成。盖隋炀帝好大喜功,特欲袭制礼作乐之名,本无补弊救偏之意。弘窥见其旨,故篇目虽增于旧,而刑典则降从轻。
程树德先生认为杨广制定新律乃是“盖隋炀帝好大喜功,特欲袭制礼作乐之名,本无补弊救偏之意。”其依据是“且是律之颁行,在大业三年,仓猝而成。”认为《大业律》从酝酿到制定颁行的时间间隔太短,缺乏缜密和审慎的思考从而否定这部新律的价值。从杨广下令修订新律到颁布是只有六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不能就此认为《大业律》缺乏应有的慎重与缜密。要知道《大业律》是在《开皇律》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而形成的,而《开皇律》是一部中国古代史上比较完美的典律;且《大业律》修订的总负责人牛弘是《开皇律》的主要编纂者之一,有丰富的修律经验;所以在一部好的典律的基础上用一个修律经验丰富的人主持改进需要的时间是不要太多的,更重要的是以杨广修一座洛阳新城尚且只要十个月的时间的急进性格来说,改良一部典律用了六个月不能不说已经很久了。故以《大业律》从编纂到颁布的时间之短来否认杨广制定它的本意是有点牵强的,而这种“好大喜功”的观点也就显得牵强了。
至于“补偏救弊”说,这一见解来自隋以后历代文献典籍之中,认为杨广颁行新律的原因是为了缓和因杨坚晚年禁网深刻、刑罚滥用而激化的社会矛盾,以维护政权的稳定。有记载杨坚的晚年:“仁寿中,用法益峻。帝既喜怒不恒,不复依准科律。……大理寺丞杨远、刘子通等,**深文,每随牙奏狱,能承顺帝旨。帝大悦,并遣于殿廷三品行中供奉,每有诏狱,专使主之,候帝所不快,则案以重抵,无殊罪而死者,不可胜原。远又能附杨素,每于途中接候,而以囚名白之,皆随素所为轻重。其临终赴市者,莫不途中呼枉,仰天而哭。”由上述史实可知,杨坚晚年法制败坏的局面确实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因此《隋书》魏征等人将《大业律》的颁行归因于“补偏救弊”,这种见解应是合情合理的。
相对于前面的两种观点,“补偏救弊”说我个人也觉得是三种观点中最为持正的,而且也是三种观点中带有感**彩最弱的。但是这种观点还是忽略了杨广施仁政、宽刑罚的“大业”政治理念,如果“补偏救弊”的现实需要是《大业律》制定的缘起,如果杨广编订《大业律》的原因只是杨坚晚年“帝既喜怒不恒,不复依准科律”而已,那么杨广只需拨乱反正,恢复不错的《开皇律》在国家管理中的应有地位即可,没必要再去制定一部新律。由此看来,“补偏救弊”只是《大业律》制定缘起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个因素就是杨广本人的施政理念和政治梦想。这从杨广在大业元年春正月戊申和大业元年春三月戊申发布的诏书(前文有)就可以了解到杨广是希望自己的帝国在自己的统治下是行宽政、施薄罚的政治理念,从这些诏书中也知晓杨广早在即位之初即确立了行宽政、施薄罚的治国梦想。
作为一个有着成就圣王之业梦想的杨广,因时定制、宽缓刑罚的立法思想在《大业律》的整个条文中得到了体现,实现了自己行宽政、施薄罚的政治梦想。
不管后世怎么质疑,杨广一步一步的为自己伟大的梦想在努力。大业三年(607)五月,杨广征调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驰道。此可谓在修建洛阳新城时掘长堑之后,杨广下令修筑的第二项国防工程。据《隋书?地理志》,黄河参与劳役的估计有恒山、赵、信都、武安、博陵、魏、汲、襄国、雁门、武阳、河间、平原、清河、离石等十几个郡的人,按照记载当时各郡合计190余万户,若平均每两户抽1丁,参加劳役的人就在100万人左右,费时大约在3个月。
驰道的开辟有利于杨广巡视天下大队人马的通过,但是更大的作用是有利于战事调兵北上应对来自突厥的隐患,这与秦始皇当初大力修开到北方边境的驰道的目的是一样的。
另外,在晋东南加上前述穿越太行山通河内的90里直道,及洛阳与长安之间开栅道,以及修大运河时在运河岸边筑御道,还有受杨广之令启民可汗所修西起榆林、北至突厥牙帐,东达于蓟(今北京市西南)的3000里御道,杨广在修筑道路方面的工程量也是很大的。结合大运河工程,其总体思想是搞网状分布天下的交通线,在适应幵凿运河的东南地区幵运河,在不宜开河的西北地区则开驰道,交通四通八达,畅通无阻,以适应国家统一后的形势。而且
这些工程都是同步进行、可以认为是杨广“大业梦”规划中的统一举措。
大业三年(607)六月杨广的车驾北巡,越过长城,停驻榆林郡。因随行人员太多,车队对路过的当地有着很大影响,为此杨广特地下诏“敕百司不得践暴禾稼,其有须开为路者,有司计地所收,即以近仓酬赐,务从优厚”。因杨广有计划“顺访”突厥后再去涿郡,所以杨广车驾到达驻榆林郡前,**的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就派儿子阿史那拓到赤岸泽(今陕西大荔境内)觐见。十天后,再派侄子阿史那吡犁觐见。又过5天,阿史那染干派使者觐见,甚至请求准许自己进入隋境长城内接驾,杨广虽然拒绝了他这一请求,但是杨广还是派突厥的老朋友武卫将军长孙晟先去宣抚。看了请不要忘了收藏啊
第五十四章 巡视突厥
启民可汗闻听天朝圣人皇帝杨广派长孙晟来后,便召自己所统辖的奚、室韦等数十个部落的酋长齐集听宣。作为杨广的宣抚使,同时也是杨广到达突厥营地的先行人员,长孙晟就先行视察了一下启民可汗的金帐营地,见金帐内外杂草丛生,便想叫启民可汗亲除之。于是长孙晟手指帐前之草含蓄地说:“此根大香”。启民可汗闻后实在地说道:“殊不香也”。长孙晟只好解释地说:“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启民可汗这才悟其本意,说:“奴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遂二话不说拔出佩刀亲自除草,其余各部族长见后,争相效之。启民可汗又发命举国就役开御道,西起榆林,东达于蓟,长3000里,宽百步,以供杨广的车驾通行。
6月20日,启民可汗和妻子义成公主还是一起到杨广行宫朝见,第二天,吐谷浑、高昌等一起遣使入贡。7月7日,杨广在榆林城东大宴启民可汗和他的随从,所有人坐在一个可以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里,突厥进贡牛羊和驼马数以千万头,而杨广则赏赐启民可汗绸缎二千万匹。8月6日,杨广从榆林出发,随行护卫的士兵多达50万,浩浩荡荡进入突厥境内。一开始宇文恺为杨广建造了移动宫殿,由人力推动,上面可以容纳数百人。然而杨广却认为还不够威风,命令建造可以移动的城堡,周长达两千步,城楼、了望台一应俱全。杨广的派头确实让突厥人十分震惊,据说在十里之外看见杨广的御营,都要下马跪地磕头。9日,杨广到达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