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拿破仑大传 >

第69部分

拿破仑大传-第69部分

小说: 拿破仑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规模突然袭击的消息打破了拿破仑的冬营计划。
  
第二十六章 走上不归路(3)
早在1月2日,沙皇亲自主持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决定将法军赶出波兰,赶过奥德河。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法将本尼格森的军队加以合围歼灭。拿破仑命令法军急速行动,顶着鹅毛大雪飞速行军,为2月1日的行动做好一切准备。
  可是,贝尔蒂埃派去给贝纳多特下命令的信使被哥萨克骑兵抓获,拿破仑的作战计划落入俄军之手。本尼格森立即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法军布下的陷阱,处境十分危险,于是当机立断,迅速率领部队朝北方的哥尼斯堡撤退。2月3日,拿破仑意识到计划暴露,取消了前一计划,下令内伊、奥热罗、苏尔特和达武的部队向北追击本尼格森。贝纳多特因两天后才接到拿破仑的命令,留在原地未动,这给法国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2月7日下午,缪拉的骑兵和苏尔特的部队组成的前卫在艾劳城追上了俄军后卫。奥热罗军和近卫军也赶到参战,人数达45;000人。拿破仑命令内伊在北面的15;000人也赶到艾劳。达武的15;000人在艾劳南面,也奉命赶到艾劳。达武是法军中最富有一往无前精神的将领,也是拿破仑最得力的骁将。法军面对的67;000名俄军在艾劳西北的山冈上火炮也已经部署就绪。拿破仑有200门火炮,而本尼格森有260门火炮,而且本尼格森的部队占据了有利的地形。
  2月7日下午2点,拿破仑匆匆赶到现场,他的行李车遭到了俄军前哨的袭击,他的随从和行李车差点被俄军一网打尽。随后,双方在艾劳城内展开了巷战。战斗持续到晚上10点,双方伤亡十分惨重。俄军抵挡不住,趁黑放弃了艾劳城。这不是一个好的开端。
  次日清晨,鹅毛大雪阻挡着军队的视线,也阻碍着军队的行动。在大风雪中双方只能看到前面1;200码开外的情况。法军士兵几乎睁不开眼,根本找不到射击目标。拿破仑打算在部队全部赶到后,包围俄军。8点,天大亮后,双方展开了全面的炮战,处于顺风位置的俄军居高临下对大风雪中迷失方向的法军实施猛烈的轰击。法军和艾劳城的石头城墙一样崩塌下来。
  炮击后,俄军开始向在深雪中和冰冻的沼泽上艰难前进的法军展开进攻。双方进行往来的厮杀。俄军占了优势,拿破仑命令奥热罗的七军团向俄军阵地冲击,结果败下阵来,奥热罗也身负重伤。奥热罗的14;600人的部队打得只剩下了2;000人。俄军在拿破仑的中线打开了一个大的缺口。
  与此同时,拿破仑自己在艾劳城的钟楼附近,差点被数千俄国步兵抓获;经过卫队的奋勇冲杀才逃过一劫。
  11点30分,形势更加严峻,原来由奥热罗防守的中线暴露在敌人面前,拿破仑命令缪拉的骑兵向俄军的步兵展开进攻。勇敢的缪拉元帅一如既往地带领着他的骑兵在大风雪中向前冲锋。接着,俄法两军在艾劳展开拉锯战。本尼格森本来已经胜券在握,现在又失去了机会。俄军进行了顽强的反扑,俄军的增援部队不断赶到参战。晚上7点,内伊的14;000人也兼程赶到,双方激烈搏斗,尸横遍野。
  当晚,本尼格森决定撤退。但是由于大风雪,法国人没有察觉对方的动向。拿破仑在同时也下令他的军队在夜幕掩护下从这个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场上撤退。直到一两个小时之后,达武的后卫才发现俄军撤退,拿破仑立即命令部队停止撤退,返回原地。俄国人和法国人打了个地地道道的平手。
  伤亡是惊人的。拿破仑将艾劳战役视为法军的胜利,在“胜利公告”中他称法军死伤7;600人,可是仅奥热罗一个军团就损失了12;000人。真实的数字未公布过,但估计应有25;000法军伤亡,俄军的伤亡人数估计在15;000人。至于贝纳多特元帅,如同在奥尔斯塔特和耶拿战役中一样,他没有及时参加战斗,不过这次他有充分的借口——他比别人晚两天接到命令。这是拿破仑第一次不能带回敌人的俘虏、军旗和大炮,因为这一天在艾劳,法国人根本没有什么胜利可言。尽管如此,拿破仑仍然在给约瑟芬的信中说:“你想必十分挂念吧,但我在这个难忘的一天里击败了敌人,虽然我的许多勇敢的士兵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内伊元帅对这次血战的看法不同:“好一场大屠杀,可我们得到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有!”
  战役之后,本尼格森和拿破仑都撤离了尸横遍野的艾劳城。法军元气大伤,已经无力实施追击。回到华沙,拿破仑做了他以前的事业中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他撤销了在艾劳战役中损失严重的第七军团。身负重伤的奥热罗被送回法国养伤,拿破仑将奥热罗第七军团剩下的2;000多人补充到其他军团。接着他给巴黎发去指示,提前征召1808年度的80;000名新兵。由新兵和外国援军,包括波兰师、意大利师组成了由勒费弗指挥的第十军团,总人数为27;000人。马塞纳被从意大利调到波兰补充指挥力量。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六章 走上不归路(4)
拿破仑的下一个动作就是派遣勒费弗的新军团前去攻占格但斯克。这个任务十分艰巨,从3月18日开始出发,直到5月29日格但斯克的守军才投降。

()
  沙皇亚历山大拥兵万人继续对付法国侵略军,俄国和普鲁士于1807年4月26日秘密签订的俄普防御条约加强了俄国的防御力量。而在波兰的菲肯斯坦城堡,拿破仑眼下将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彻底消灭本尼格森的难以捉摸的军队,二是攻占哥尼斯堡。他决定将这个漫长而痛苦的战役尽快结束。因此,当拿破仑得知本尼格森的军队在华沙北面离开哥尼斯堡不远的海尔斯堡时,他立即向深沟高垒的海尔斯堡进军。6月10日,双方在海尔斯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直到晚上11点。法军死伤10;000人,俄军8;000人。海尔斯堡战役俄军虽占了上风,却主动放弃了海尔斯堡,朝哥尼斯堡战略转移,经过艾劳战场,前往多姆瑙。
  法军旋即转入追击,6月13日,法军回到艾劳附近。拿破仑决心在敌人进入哥尼斯堡要塞之前,拿下这个普鲁士的最后据点。双方军队冒着大雨行军,为抢先到达目的地进行了一场意志和耐力的较量。
  6月14日晨,法军第五军团赶到弗里德兰,这时俄军也已到达。拉纳不愧是拿破仑始终值得信赖的将领,他立即抢占了有利地形,架好火炮进行射击,阻止正准备利用阿勒河上惟一一座桥梁渡河的俄军。拉纳以10;000人的兵力顽强地抗击俄军50;000人,战斗一直打到下午5点。这时拿破仑率领第六、第八、第一军团和近卫军赶到。疲惫不堪的拉纳军顿时士气高涨。弗里德兰战役法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拿破仑一面分兵三路包围了弗里德兰阵地,一面集中炮火向集中在阿勒河湾的俄军猛烈轰击。俄军顽强抵抗,但指挥官的致命错误葬送了俄军。他们被挤在三面环水的口袋里,惟一的逃生之路——大桥被法军的大炮轰塌,俄军跳入阿勒河中,溺死者无数。幸存者朝北仓皇逃跑,法军追击到晚上11点。这次法军的损失相对较小——8;000人,而俄军死伤高达20;000人。法军还抓获少量俘虏,缴获80门大炮,本尼格森的败局已定。4天之后,俄皇亚历山大被迫求和;1807年6月23日,双方正式休战。打败了沙皇的军队,离开华沙后,拿破仑第一次有了笑容。“我的孩子们用最好的方法庆祝了马伦哥大捷的纪念日。”他在苏尔特攻占哥尼斯堡、本尼格森逃往波罗的海岸的提尔西特时,给约瑟芬的信中这样写道。
  6月14日,当弗里德兰的狼烟渐渐散去时,拿破仑从1805年秋开始发动的包括乌尔姆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耶拿和奥尔斯塔特战役、艾劳战役以及弗里德兰战役在内的漫长、血腥、毁灭和不必要的军事行动,终于告一段落,死伤总共达15万人。艾劳战役之后,连爱国的法军也不再高呼“皇帝万岁”而代之以和巴黎街头相同的“面包与和平”的呼喊了。巴黎圣母院照例举行了庆祝胜利的弥撒,但是父亲和母亲却不能不为明年的80;000名新兵的命运祷告。连久经沙场的本尼格森也对康斯坦丁大公痛心疾首地说:“这哪里是战场?这简直是名副其实的浴血屠宰……”和平已是人心所向。
  尽管沙皇手下的主战派不愿和拿破仑媾和,但沙皇的将军们,特别是其爱将本尼格森不愿意继续这场“浴血屠宰”。塔列朗于6月18日在格但斯克得知拿破仑的战况,向拿破仑报告道:
  陛下,我终于了解了一些关于弗兰德里战役的细节……但我不仅将它视为高兴的光荣时刻,而且希望它成为即将来临的和平的前兆或保障,那是陛下和您的臣民历经无数艰辛、困难和危险而受之无愧的和平……
  此时,拿破仑向俄皇表示:如果现在签署和平条约,俄国可以将它的疆界朝西一直推进到维斯杜拉河。于是,沙皇于6月22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和谈可以正式开始了。“法俄联盟始终是我的心愿。”心满意足的拿破仑在两天后给俄国皇帝写信时这样说道。
  1807年6月25日下午,沙皇亚历山大在骠骑兵的护卫下来到涅曼河边,等待了半小时之久,拿破仑才在河对岸出现。为了使亚历山大不必走到法军占领的涅曼河岸这边,拿破仑也不必到俄军占领的涅曼河岸那边,就在涅曼河的中央安置了一排大木筏,木筏上构筑了一个装饰华丽的房屋,两边各有一门通向室内。两国皇帝同时上船,但拿破仑抢先一步进入房间,打开房间的另一扇门,迎接亚历山大。
  两国皇帝进行了热情的拥抱。随后双方屏退左右,开始了50分钟的首轮会谈。会谈后,两国皇帝面带微笑地介绍了自己的随员,亚历山大扶着拿破仑登上了船。应沙皇的请求,拿破仑同意与丧魂落魄的普鲁士休战,协定由贝尔蒂埃和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的大臣签订——等在涅曼河岸的普鲁士国王因被排斥在会谈大门之外,心急如焚。曾经与拿破仑不共戴天的32岁的俄国皇帝,在会谈之后对拿破仑已是崇拜不已,这使他的随从们大为惊异。“人们爱我、恨我,”拿破仑有一次这样说道,“捧我、踩我,然后再捧我。”亚历山大就是一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六章 走上不归路(5)
第二天的木筏会议上,拿破仑允许普鲁士国王陪同亚历山大皇帝一起参加,拿破仑对普鲁士仍然采取强硬和傲慢的态度,而且对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十分鄙视。分别时,拿破仑背对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只邀请亚历山大在提尔西特共进午餐——拿破仑有意对普鲁士表示了公开的藐视。
  此后,直到提尔西特和约签订,拿破仑和亚历山大几乎天天见面,轮番举行豪华宴会。每天晚上拿破仑和亚历山大一起喝俄国茶,并一起骑马巡游和狩猎,纵论天下大事,根本不去理睬倒霉的普鲁士国王。亚历山大的总部也过河移到了提尔西特。每天,两个皇帝都在拿破仑的小村舍里会面。6月29日,当塔列朗来到时,拿破仑没有邀请他直接参加会谈就已经做出了大部分重要决定。“如果两星期内不能达成和平条约,”萨瓦里在塔列朗来到时告诉他,“拿破仑会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