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自古英雄出少林 >

第2部分

自古英雄出少林-第2部分

小说: 自古英雄出少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最流行的是互联网上流行的网络小说,现写现发,更新快,形式宽松,题材多变。网络小说就像是快餐一样,读者就是食客。
    即便是快餐,我们也可以将它做的味美一点,营养一点。那么,即便是网络作品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将它写得更营养丰富一点呢?挑剔的食客总是抱怨快餐都是些垃圾食品。不知道高品位的读者有没有抱怨读到的网络作品是垃圾东西呢?
    让读者消遣之余还要从中有所获益,这是每个网络写手的责任,也是我的目标,我正在努力做“营养快餐”,我知道自己做的远远不够。
    作品相关 关于情节
     更新时间:2009…12…25 10:33:48 本章字数:176
    关注本书的不少朋友对本书的一些情节安排提出了不同建议。首先在此对朋友们的关爱支持表示感谢!
    众说纷纭,众口不一,色香味俱全的才能称得上好菜,我这个蹩脚厨子该怎么下手做这道称不上美味的菜呢?
    书中的故事情节是一个人脑子编出来的,未必能让所有的人满意,本人只能尽量努力满足大家。有不到之处,请大家见谅。敬请朋友们多多支持赐教,继续关注。
    作品相关 关于少林(有图片)
     更新时间:2009…12…25 10:33:49 本章字数:2067
    少林寺的历史久远,位于中岳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来洛阳,他性爱幽栖,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诏于少室山阴,筑少林寺而居之”,因寺院建于少室山麓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正如《说嵩》中所说:“少林者,少室之林”。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留影于石,首传禅宗。因此,中国嵩山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界统称为“禅宗祖庭”。
    达摩修禅之余与徒众初创了一些武术动作,为少林武功的雏形。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术,达一百多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唐初,少林寺志坚、昙宗等十三棍僧,在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立下汉马功劳,得到了李唐统治者的赞誉和封赏,敕命建立了专一修武的僧兵,使少林寺的武学之名进一步传扬天下。在此期间,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极快,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称。今天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实用的少林武功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观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是对少林功夫美称。
    少林寺建筑较多,分布较广。现在少林寺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千佛殿(毗卢阁)和地藏殿等,周围还有塔林、初祖庵、南园、二祖庵、三祖庵等。山门上悬挂“少林寺”黑漆方匾,为清康熙皇帝御书。
    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门派中向以少林派为尊,虽然是杜撰的,但是少林尚武精神不虚,天下武学之士心向往之,无形之中促进了少林武术的交流和发展,壮大了少林声威,少林寺更是成为武学圣地,武林中的泰山北斗,以致江湖上盛传“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少林功夫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凝结了千百万人民的心积血。少林武术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中华民族无数武林高手发展流传下来,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少林后来又分成五大流派,有河南(嵩山)少林、福建少林、广东少林、峨嵋少林和武当少林,每派中又分许多小派和门别。从地域上大体又可分为北少林和南少林两大流派。如今,在少林寺的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武术院校,承担着传承和弘扬少林武学的重任,每年培养出数不胜数的文武双修的人才。少林寺旅游景点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东距河南省会郑州95公里,西距古城洛阳110公里。
    河南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认定为我国目前最高级别的“AAAAA”级旅游区。少林寺旅游的景点主要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武术馆、禅宗—音乐大典、三皇寨等。(资料图片均摘自少林寺旅游有关网站)
    (图一:少林寺正门)
    山门雄伟,气势磅礴,山门上悬挂“少林寺”黑漆方匾,为清康熙皇帝御书。
    (图二:塔林)
    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坟墓,现有232座塔,占地面积l。4万多平方米。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个古塔建筑群。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三皇寨
    三皇寨景点位于少林寺旅游景点常住院的南面,它是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少林旅游景区。
    三皇寨生态自然环境、地质地貌独具一格。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而著称天下。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诗云: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三皇寨林木茂盛,品类繁多;地质类型齐全,岩龄古老,构型奇特,发育完整,裸露良好,在有限的范围内能看到太古、远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个地质年代的多种地貌,被地质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图三: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之三皇寨)
    (图四:三皇寨铁索桥)
    自然景观雄伟壮丽,有少室晴雪、少室落日、猴子观天、云峰虎啸等40余处;人文景观有三皇宫、安阳宫、清微宫、清凉寺、玉皇庙、少室阕、莲花寺等以及486级好汉坡石阶‘长50余米的“连天索桥”,长500余米的“三皇栈道”等。
    三皇寨主峰海拔1512米,险胜华岳、难似蜀道、秀如峨嵋、雄比泰山,尚有5平方公里的山顶原始森林绝少有人涉足。
    深秋该景区20多平方公里的红叶林逐次绽放。金风送爽,天朗气清;山道弯弯,溪水淙淙;层林尽染,红霞灿灿;隆冬,白雪皑皑,整个景区银装素裹。
    三皇寨属于嵩山少室山系,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东距太室山约10千米。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
    少室山山势陡峭峻拔,含有三十六峰。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逶迤延绵,有的象猛虎蹲坐、有的似雄狮起舞,有的若巨龙睡眠,有的如乌龟爬行,峰峦参差,峡谷纵横,颇为壮观。
    (图五;三皇寨之铁索横空)
    (资料图片均摘自少林寺旅游有关网站)
    抱歉,图片怎么传不上呢?
    作品相关 泰国拳王挑战少林寺!
     更新时间:2009…12…25 10:33:49 本章字数:656
    这几天,最吸引国人眼球,最吸引江湖人注意的事情就是泰国拳王挑战少林一事。少林寺不应战可能让国人大大不满,而且在江湖上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咱们江湖上的小人物也就只能空发议论罢了。如果咱们学成了少林神功,那么再也不用在这儿喷口水了,早他妈的去把泰国人妖揍的让他们分不清自己的性别了。
    少林寺不应战也有说得通的理由,毕竟是禅宗圣地,礼佛的搞打打杀杀不是事,你今天接了泰国人妖的挑战书,明天可能会有小日本的空手道,美国的金腰带拳王。。。。。。一股脑来挑战。谁让你少林功夫甲天下呢?挑战少林是扬名江湖的捷径啊。挑战者今天败于少林,明天说不定就会卷土重来找回面子,少林寺只怕真的应接不暇了,那少林寺就不是佛门而成了格斗场了。所以我们同情少林寺的高僧们,人怕出名猪怕壮,呵呵,这个比喻不恰当。
    可能是江湖人士一直以来对少林寺和少林派有些误解,以愚见,在武学上,凡是习练少林功夫的都可视作少林一派,像少林附近那些武校,各地教授少林功夫的武校,以及习练少林功夫的高手,都应视作少林一派范畴。那么,这时候接下挑战书的应该是他们,而不是少林寺的那些和尚。少林派保持了沉默,让峨嵋派出了一次风头。我不知道国内是否成立有少林功夫协会之类的组织,这样的组织才能代表少林派,才能做少林派的掌门,如果没有就要尽快成立。当然要成立组织,那个方丈不能担任领导职务,老老实实念经礼佛才是他的职责。
    另外,希望兄弟们不要因为对少林寺有意见而影响对本书的支持!一码归一码。本书不是为少林寺歌功颂德,本书弘扬的是东方的侠义精神!
    正文 第一章 中岳少年行
     更新时间:2009…12…25 10:33:50 本章字数:4630
    旭日初升,漫天的瑰丽霞光映红了巍巍的中岳嵩山,层林尽染,仿佛涂了一层艳丽的盛装。嵩山北麓少室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犹自在晨曦中酣睡未醒,只有村落里的雄鸡在此起彼伏地高唱。
    一个十四五岁的壮硕少年挑着一担豆腐走出了村子,那担豆腐只怕有百多斤重,但少年却不感到吃力,显见的日复一日的劳作早已习以为常了。少年憨厚的脸上洋溢着勃勃的朝气,浓眉下那双灵动大眼如同草叶上的露珠一样明亮。一只乌黑精壮的狗不声不响地跟在后面。
    一人一狗出了村子,跨过小溪上那座吱吱呀呀的独木桥,就走进一片茂密的山林。林子里的静谧被闯入者打破了,被惊醒的宿鸟唧唧喳喳的叫着扑翅飞进了密林深处。那只黑狗警觉地耸起两只耳朵,似乎准备着在瞬间扑向猎物。穿过林子踏上了一条比较平缓的山路,人和狗都已被露水弄得湿漉漉地像是刚洗过澡一样。
    少年回头冲狗摆了摆了手:“老黑,回去吧。”
    老黑汪汪叫了两声,然后回头一溜小跑走了。
    这时,从十多里外传来了千年古刹少林寺的晨钟声,悠扬的钟声在山野间回荡。少林寺的僧众又开始了每一天必修的早课,晨练之后就开始诵经。
    这个少年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卖豆腐,这也成了他每天必修的功课。两年来他挑着豆腐担子穿乡走村踏遍了嵩山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这个卖豆腐的少年挑着担子奔波在他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走得很稳,也走得很快乐。
    少年挑着最后剩的一点儿豆腐赶到中岳武校的时候太阳已升得老高了,差不多临近中午了,他感觉饥肠辘辘,肚子里咕噜噜仿佛在打鼓。他就在武校大门外放下挑子,从箩筐里掏出一块冷面饼子啃起来,啃完饼子,又掏出塑料瓶子灌的山泉咕咚咕咚一饮而尽。肚子里有东西垫底就有了精神,连脚步也轻捷多了,他挑着豆腐走进了中岳武校。
    这是一所比较大也比较有名的武术学校,依山而建,校园的环境非常优美,苍松如盖翠柏如伞,藤萝茎蔓繁花点缀。雄伟的教学楼就坐落在绿荫间,校园里还有占地极广的训练场地。这个少年虽然经常到学校来送豆腐,早已熟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但现在依然将羡慕的目光四处逡巡。
    训练场上有许多武校学生在自由训练,有的在独自练套路,拳脚如行云流水;有的在扎马步,稳如盘根老松;有的在练器械,刀来枪往疾如狂风暴雨。训练场那边围住一圈人正发出震天的助威喝彩声,原来是两个少年正在对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