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枢一木匠-第4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李元琛事先嘱咐大管家的说辞,见了蒋杰,先是客套一下,然后问起来意,只要蒋杰提到自己,那大管家马上就要表态,说自己昨天回来了,再行通传。这样一来,任谁的脸上就都好看了。
蒋杰当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马上微笑地说道:“原来李公子回来了呀,那是最好不过,还请通传一声,我亲口将喜事告诉于他。”
“好、好、好……蒋先生请稍等。”当下,李大管家就派人到后院通知李元琛。
这都是安排好的,没过一会,下人回到堂屋,说公子有情。于是,大管家带同蒋杰前往后院书房,去见李元琛。
书房之外,大管家先行躬身说道:“公子爷,蒋先生到了。”
“啊……蒋先生大驾光临,实在令寒舍蓬荜生辉……”李元琛一边说着,一边迎出书房。
蒋杰是岳肃的幕僚,李元琛是岳肃的小舅子,二人的身份摆在一起,说白了也是一主一仆。但李元琛明白,岳肃从来没把蒋杰当普通的幕僚来看待,蒋杰来此,其实就是不便出川,蒋杰是他的全权代表。所以,一出书房,李元琛直接拉住蒋杰的手,一脸热情地说道:“先生快快里面请,准备最好的龙井茶。”
“蒋杰不过总督府上的一介幕僚,公子可是总督大人的妻弟,公子如此相待,实在令杰受宠若惊呀。”蒋杰连忙客气,跟在李元琛进了书房。
“先生说的哪里话,何人不知,先生乃是当时奇才,我姐夫的腹心之人,见到先生,如同见到我那姐夫。快请坐、快请坐……”
二人分宾主坐下,很快有书童将茶水端上,接着李元琛将人都打发出去,然后才道:“昨日小弟刚刚回府,听府上的人,我姐夫前日曾派人来,两下错过,实在可惜。不想今日,蒋先生就来了,适才管家派人通禀,说先生有喜事要通知小弟,不知是什么喜事呀?”
“这可是一桩天大的喜事,眼下四川流寇被平定,岳大人正在安抚流民,这其中缺少一些粮食,所以大人有意,谁能为朝廷捐献些粮食,解此燃眉之急,便保他一个爵位。些许粮食,对天下富商,皆不算什么,可是一个伯爵,确是天下商人无一人能有幸得到的,商人封爵,自大明开国,还是没有的事情呢。若是李家能够得到这个爵位,你说是不是一件大喜事呀?”蒋杰微笑地说道。
许个伯爵!李元琛听了这话,心头不由得一紧,他原本料到,岳肃会派蒋杰和他谈判,然后退上一步,将老爹风风光光的放了,也就可以。粮食、银子什么的,李家都不缺,只要数目可以,大家都有的谈。现在没有想到,岳肃一下子扔出个伯爵来,士农工商,商人是不可能封爵的,虽然只是一个空头爵位,当时对于商人来说,那是花多少钱也不可能换来的。
可是,商人封爵,可能吗?李家做梦都没想过这件事情。就像是蒋杰所说,明朝士农工商,等级森严,尤其是早年,商人的子弟都不允许参加科举,也就是中后期,才允许参加科举,进而为官。这其中的代表,当属晋商子弟张四维。可考试当官可以,封爵就休想了,要知道岳大人混了这么久,还没有弄个爵位呢,估计等到退休那天,才能给个爵位。这爵位,是你岳大人说给,就能给的吗?
李元琛试探地说道:“这件事是我姐夫上本朝廷,朝廷批准的吗?”
“我家大人原本是要上折子的,无奈鞑子绕道入关,朝廷正调兵勤王,这等事情,若在这个时候上折子,实在是不合时宜。所以,我家大人是打算事情安定下来,再行上折子。不过公子放心,在朝廷举足轻重,他上的折子,估计一定会通过。”蒋杰慢条斯理地说道。
鞑子绕道入关,李家当然知道,而且李家在山西就有买卖,消息自然早就来了。岳肃的折子还没上,但看意思,这是要让自己家先把粮食送过去。
李元琛不仅腹有锦绣,而且还是个合格的商人,他知道什么叫做投资。蒋杰的话,就是代表岳肃,这一点毋庸置疑,哪怕是个空头支票,你岳肃都不好意思去赖,你是什么为人,我还不清楚么。把粮食给你,这个爵位你若讨来,自然两不相欠,皆大欢喜,可若是讨不来,也是你岳肃欠了我们李家一个天大的人情,要知道,我们家的粮食不是借给朝廷的,而是借给你岳肃的,这一点,想来你心中也该有数。
“蒋先生说的极是,我姐夫的奏折到了北京,想来自会通过。其实爵位么,我们李家也不是特别在乎,但就如先生所说,商人封爵,在大明开国还没有呢,感受一把,或许也是不错。只是家父,现尚流放云南,虽然吃喝不愁,但家父毕竟年纪大了,一旦有那么一天,岂不是客死他乡,实在令人难过呀。”李元琛说到最后,摇头叹息一声。
“公子一片孝心,杰甚是敬佩。事情也确是如此,李老爷上了年纪,漂流在外,实在也不妥当。不过还请公子放心,李家捐了粮食,不仅可以因功封爵,李老爷也可因此折罪,返回家园。这不正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么。”蒋杰笑呵呵地说道。
因功封爵,折罪还乡,这不仅仅是两全其美,而且是无比的风光,毕竟老爷子顶着个伯爵回来,这在朋友圈里,也是无比的荣耀。造反当皇帝,风险太大,自己不是光脚的,这么大的家业,也算是个土皇帝,冒着倾家荡产,外加满门抄斩的危险去做这桩买卖,实在不划算。他们可不像洪森那样,有着深仇大恨,也不像王嘉胤、高迎祥这帮人,饿的吃不上饭,本来就一无所有,拼就拼了。如此家业,犯不上呀。得个伯爵,风风光光,还维持了与岳肃的关系,日后照旧无人敢惹,多好的事情呀。哪怕不得这个伯爵,岳肃把老爷子风光的请回来,再赚岳肃一个人情,不也挺好么。
李元琛心中满意了,点头说道:“不想我姐夫考虑的这般周到,大家自己人,其实有些事情,也用不着这么见外。对了,蒋先生,不知我姐夫需要我家捐多少粮米呀?”
#c。
………【第二十八章 顺平之战】………
功能暂停使用!预计需要到下周完成!
第二十八章顺平之战
顺平县!
鞑子军队没有直接去攻打保定府,一般的府城,城墙的高度都县城高出许多,尤其是直隶这些,靠近北京城的,比别处的府城,还要高上一些。
皇太极知道,想要攻击这样的城池,付出的代价,一定很大,而且还未必能够取得收获,就好比当初攻打太原,所以他的计划是,只攻打小城,一路杀到北京城外。其实,对于攻打北京城,皇太极并没有这个想法,但他却有另外一个目的,只是现在,暂且不表。
前锋三万人马,由阿敏以及几名蒙古将领率领,一路所过,烧杀抢掠,所获颇丰。阿敏这个人,并不是特别聪明,但对于抢劫这件事情,仿佛有天生的本事,而且极度热衷。
这一日,阿敏率领前部人马,杀到顺平县,一路所过,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太原城的挫折,早就随着这一连串的,而烟消云散。当阿敏的军队,来到顺平县城前时,正打算派人将劝降的箭书射进城去,却意外的发现,顺平县的城门是敞开的。
看到如此情况,阿敏心中大喜,当即大声说道:“明军见到我军势如破竹,连守城的勇气也没有了,现在已经弃城而逃。咱们现在还等什么,跟着我向前冲!”
女真将领,基本上都是身先士卒,带头冲锋,这是他们一贯的传统。想当年,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都是领头冲锋,后来年纪大了,自己不冲了,儿子往前冲。现在皇太极继位,这个惯例也没有打破,似乎女真带兵的将领,已经习惯了这种形式。如果是攻城,或许先指挥一下,可现在城门是敞开着的,城上一个士兵也看不到,这个时候不冲,还等什么时候冲,平原冲锋,女真的贝勒们,是从来不畏惧的,因为他们都是一到一枪拼出来的。
阿敏带领满蒙勇士向顺平县城内杀去,他们全是骑兵,一口气冲进了城内,不过也不是三万人都冲进去,也就五千来人吧。后面的队伍,押解着一路抢来的财物以及俘虏,平日攻城,还驱赶俘虏在前,可城门开着,这就不需要了。
当阿敏和他的勇士们冲进顺平城内时,突然间,城墙之上,旌旗招展,喊杀声惊天动地,伴随这喊杀声,还有“砰砰砰”火枪声。火枪声响罢,便是满蒙勇气的惨叫声。
现在交代一下顺平县城内的情况。和其他的县城一样,县城是没有内外城之分的,不过进城之后,会有一块很大很大的空地,这是预防有人攻打城池,在这里可以集结兵马。在空地对面,以一条条的街道,一般都是市场。满蒙骑兵杀进来,正来到这片空地之前,还没等冲去街道,城上的枪声就响了。
可以说,在城上枪声响的同时,对面的房舍之上,也冒出一排排的士兵,这些人张弓搭箭,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将手松开。“嗖嗖嗖……”一连串的弓箭,好似雨点一般,向下面的满蒙骑兵设区,下面的人,毫无准备,哪里能够挡得住,何况,即便有所准备,面对这前后夹击,也是难以抵挡。
“啊啊啊”……
“蓬蓬蓬”……。
惨叫声与士兵坠马跌倒的声音,连续响起。紧跟着,城上再次响起火铳的声音,“砰砰砰”……
不用多说,女真骑兵这是中了埋伏。
原来,卢象升早已到达这里,他知道,鞑子不愿攻打大城,只喜欢攻打小县城,所以他便屯兵于顺平县。卢象升不仅知道,鞑子喜欢攻打小城,还喜欢驱赶俘虏攻城,他才想出一个这样的法子,不给你驱民攻城的机会,直接把城打开,请君入瓮。这要是皇太极在的话,或许会谨慎一点,当时阿敏,岂会多想。
城上和对面的房顶,不是弓箭就是火铳,阿敏当然会意识到自己中计了,现在鞑子骑兵已经冲进来不少,想要掉头撤退,哪有那么容易,这前队突然掉头,势必会撞到后面的骑兵。没有办法,阿敏只能咬牙,下令继续往前冲,冲到前面的街道上。等有了喘息机会,再行还手。
阿敏双脚一磕马腹,胯下马儿迅速向前窜去,大喊一声,“跟我冲!”
后面的骑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多同伴都摔落马下,本来都有些懵了,也就仗着阿敏这一嗓子,大家伙才一起向前冲去。
前面的马队,随着阿敏一起向前,冲到街道之内,可当他们跑到第一个街口的时候,马儿就立刻停了下来。这倒不是有意想挺,而是走不了了。前面道上,摆放着一排拒鹿角,在拒鹿角的后面,则是一层层的沙包,如此障碍,在想向前,简直就是休想。
在马队被迫停下的那一刻,沙包之后,射来一连串的箭雨,在房顶之上,又冒出一排排官兵,将箭射了下来。
鞑子骑兵是厉害,但也分什么时候,在这种情况下,马匹全都受限,那就相当于有劲使不出来。他们射箭也厉害,但眼下的局势,哪有他们射箭的机会。鞑子们密密麻麻聚在一团,前无进路,想往后退,后面也挤得严实。
“嗖嗖嗖”……
房上的弓箭再次射下,沙包后的官兵,也继续放箭,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