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列传-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大势不妙,慌不择路的跑回了秦国。
李信本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出名的是他的后代……李广、李陵。
秦王没有杀掉败军之将李信,毕竟是他同意李信出发打仗的,他不好意思把责任全部都推到李信身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秦始皇的脸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章 收官之战(下)
现在怎么办?秦王的心里都快后悔死了。
他不但驳回了王翦“必须派六十万军队才能攻楚”的说法,而且还同意了人家气愤之下的辞职报告,现在可好了,李信惨败而回,剩下的将领谁也不敢轻言带兵攻楚!秦王想来想去,决定不顾自己的老板身份,去王翦家走一趟。
王翦一听说李信兵败的消息就已想到秦王早晚会找自己聊天。可是他没想到秦王不但找自己了,而且还亲自找到家里来了,这可让王翦受宠若惊。他急忙把孙子扔到他奶奶怀里,自己几个箭步就冲到了秦王面前,“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哎呀大王!王翦何德何能竟然让您亲自来看我,我真是太不像话了!”
秦王有些尴尬的扶起了王翦:“老王,你可别这么说!以前朕做了错事,没听你的话,以致于我秦军二十万之众遭到惨败,这都是我的错啊!今天我到你家里来,一是表示歉意,二是还要麻烦你老人家亲自上阵,给我把楚国打下来,你不会不答应我吧?”
王翦被秦王诚恳的话感动的哇哇大哭,他不顾老伴一个劲的扯他的袖子,抹着眼泪答应了秦王的请求。
秦王给了王翦六十万军队,并且亲自率领朝中所有的官员来给王翦壮行,当时官员排着三里长的队等待和王翦握手话别,王翦花了整整一个时辰才握完大大小小的手,在大家充满期待的目光中再次披挂上马,征伐楚国。
公元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军进入楚国。
楚国的将领还是项燕,双方闻名已久,英雄见英雄,惺惺不相惜,都想把对方放倒。
做为应战的一方,项燕心情比较急迫,他多次挑战王翦,王翦老谋深算,就是不搭理他,项燕没本法,带来的粮食不够吃了,只好退兵回去拿吃的。
王翦动了,他就是在等待这个时机。等项燕的军队刚一开始后撤,他就鸣锣击鼓命令手下的士兵追上去砍人,不但砍人,而且还不让人家跑,楚军跑得有多快,王翦追的就有多快。
双方你追我赶,一直来到了蕲(今安徽宿州市)这个地方,项燕决定不跑了,他停下了脚步,回过了头,他认为敌人追击了这么久,一定已经疲倦,这时候就是反击的最好时候,他率军反击了。
没想到王翦远比项燕想象的更加狡诈凶狠,他一直都是以骑兵追击,等到项燕开始反击的时候,他和蒙武恰好率领精锐的步兵赶到,而且立刻就把跑红了眼的步兵投入到了战场上。
我不知道项燕当时带领了多少军队,按照秦军的出兵数额来看,他起码也得带上四五十万人才有把握和秦军对垒才行啊,但是他的军队却没能有效地发起反击……秦军的六十万人马全部都赶到了战场上,他们就像潮水扑击海岸一样汹涌而来,以莫大的信心和勇气攻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楚军士兵,蕲地尸横遍野,黄土变作了暗红色,到了最后,秦军士兵就像在泥泞里和楚军士兵打仗一样,几乎提不起脚来,因为无数的鲜血浸湿了泥土!
楚国士兵的抵抗是极为勇猛顽强的,在这样的劣势下,几乎没有人放弃战斗,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想要多杀几个秦军,不管作战条件多么艰苦,他们直到自己的头颅被秦军砍下才猝然倒下,双目依旧圆睁,遥视着蔚蓝的天空。
此役,楚军全部阵亡,项燕也在战斗中失去了生命,竭力杀敌而死。
楚国人的反抗是剧烈而且无畏的,他们面对强悍的敌人拼死抵抗,宁可覆灭,也绝不投降。
此役,秦军士兵损伤惨重,六十万大军伤亡四十万余,由此可见楚军的战斗力也是相当惊人的。
因为楚国从上到下奋力抵抗,王翦和蒙武的六十万大军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打到楚国的首都寿春附近。
公元前223年,王翦攻破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
楚国灭亡了。
在整个大秦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楚国的抵抗是最激烈也是最彻底的,他们利用一切可以杀敌的武器和条件对秦军进行了宁死不屈的抵抗,这导致秦军对楚国用了极为凶狠的高压政策,常常采用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来对付楚人,白骨千里,全城尽灭的惨剧在楚国辽阔的大地上不断上演着。
因此才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和仇恨。
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根据有年月可查的史料,我们把它从公元前1043年算起,截止到公元前223年,立国逾七个世纪,最终被强秦所灭。
好了,战国时最帅的老大秦王政现在可以放眼天下大声咆哮了:“还有谁?”
“还有我!”齐国在遥远的东方怒吼。
齐国?对,齐国。齐国已经成为最后一颗苹果。
对于这最后的苹果,秦王雄才大略的心中并没有打算把它留下,他知道这颗苹果一定会是自己的。
只不过他要先收拾燕赵的残余势力,因为这残余势力还在兴风作浪,幻想着有一天会出现奇迹,再次立国于苍茫大地。
秦王体恤王翦年老,决定让他的儿子王贲代父出征。王贲愉快的接受了任务,他自己也不愿老爷子再冒着风险奔波在战场上。
公元前222年,王贲率军远处辽东,找到了那个杀掉自己亲生儿子来保住自己王位的燕王喜,经过一番恶战之后,五花大绑了燕王喜,打算把他带回秦国,让大家认识一下这个人。
回师途中,他忽然想起赵国还有余部比较嚣张,所以他经过请示汇报以后,决定顺便把残赵也灭了。于是他找了找,在代北(今山西代县)找到赵国的代王嘉,没费什么事就俘获了他。
这时候新的命令又来了,秦王命令他直接在燕地南下,进攻齐国。
齐国没有想到秦军说来就来,慌忙组织军队抵抗,他们在秦军必经之地集结了大部队,准备抵抗。
但是齐国军队等啊等啊,等了好久也没有等来王贲的军队。就在齐国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秦军突然从齐国北面杀了出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
原来王贲根本就没有打算和齐国的西线主力交战,对于他来说,只要攻下了齐国的首都,齐国就算是灭亡了,他才懒得和那些主力打架呢,办事嘛,就要办的灵活多变,只要达到目的就好。
齐国君臣懵了,他们当然没有想到秦军来得这么快,这么猛,远方的军队根本来不及调回来,现在他们掰完了所有的手指头也想不出还有什么抵抗的方法。
怎么办?齐王建仰天长叹,两行清泪流下他的脸颊,宣布无条件投降。
你看,王贲等于是没打什么仗,轻轻松松地就拿下了齐国,不像有的将领,打了一辈子仗,别说灭一个国家,连一整支军队都没有灭过,同人不同命啊!
公元前221年,秦灭燕赵残部,最终灭亡齐国,天下一统于秦。
按照惯例,我也简述一下齐国的历史。
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侯爵。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其先祖姜子牙立国于公元前1046年,姜姓王享国至公元前379年,后来田齐确立,仍然以齐为国号(秦国灭掉的就是姓田的国君),自公元前386年始,于前221年亡。
好了,就这样了,王翦的军事生涯就结束了。
他灭五国是他雄才大略的表现,其实我觉得他最应为人称道的是他的智。
王翦平定五国,功劳滔天,免不了会引起秦王的猜忌,他为了打消秦王眼中不时闪过的寒光,经常问秦王要东西,就算在*楚国的那一次,他还故意当着所有官员的面“贪婪”的向秦王要豪宅美池,他表示自己攻取楚国以后应该获得丰厚的赏赐,他想要很多很多的钱财,让自己的儿子孙子都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然后秦王还要让自己敲锣打鼓的回老家去光宗耀祖。
秦王一听这老小子手握六十万大军,一点都没有想到造反,不由得满心欢喜,张着大嘴哈哈笑着答应了王翦的请求。从此,秦王发现王翦是一个“贪财”的家伙,除了打仗就只知道搂钱,所以就放下对王翦的猜忌,眼里的寒光也消失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翦还真是老谋深算啊!他把贪财的面目展示给秦王,目的就是在告诉秦王:“老秦啊,你看我这么幸苦,不就是为了一点钱么?别的东西我又不感兴趣,你就从了老衲吧!”
这其实就是智慧,就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之后得来的教训。功高,绝不能震主!这一点在单位里也是一样,要时时想着领导害不害怕你夺他的位置,尽量表现的没有野心才好。
作为当时最杰出的将领,他的智慧和谋略在当时是无人能出其右的,可惜史料记载不详,没有写明他到底运用了那些计谋打垮了燕赵齐楚魏(他儿子的功劳也算在他头上),但是我们可以从史实上判断出,一个平庸的将领是不会有他那么大的成就的。
王翦退隐之后,老死床上,自然死亡,善终。
王翦生卒年均不详,可这掩盖不了他做为杰出军事家的光辉。
第十一章 杀神临世
在中国的战争史上(解放战争除外),还没有那位将军能达到白起的杀人成就。
白起,生于哪一年咱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死于公元前258年,而且还死得很不舒服。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公孙起,他有一个很猛的外号……“人屠”!
我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的名字可以起错,但外号绝不会起错。一个人的外号往往是根据他的行为来起的,而一个人的外号恰好就是一个人性格的写照。白起被人们叫做人屠,绝不是浪得虚名,而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白起是秦国人,是名将、猛将、悍将,号为战神,是继孙武以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杰出到不知如何评定他的军事家、统帅。
读者诸君,大家知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战功最为辉煌的将军是谁?知不知道打了三十多年仗,没有败过一次的是谁?知不知道只要是他带兵打仗,所有的国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避战,能尽快和家人告别就别耽误,要不遗言都来不及说仗就打完了,打败了,人死光了。
《史记&;#8226;范睢蔡泽列传》上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此将军!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少见得不得了!
大家一定会想,白起有这么厉害吗?不是吹的吧?
是不是吹的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白起出生在郿(今陕西郿县东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陕西娃子,小的时候家里也很穷,吃不饱穿不暖,等长到二十岁,正好赶上战国后期,他扔下手里的羊肉泡馍,嘴巴用袖子一擦,告别了老爹老娘就去投军。
他和王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