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谁的初衷有问题。大家都是为了公司和工作,存在问题的地方只可能是思路或方法、技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沟通不到位,事前不能达成共识。出现了问题,如果相互否定对方的初衷,抱以不友好的措辞予以质疑,不仅会伤害对方,更严重的是,还会使原本就不稳定的关系雪上加霜。
合作和共事,最可怕的莫过于怀疑,怀疑别人的初衷和动机。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怀疑的。怀疑对方的初衷将破坏所有的努力,问题因为怀疑而变得复杂。所以,当我们在合作中遇到问题或纠纷的时候,第一反应:请不要首先怀疑对方的初衷;而要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用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对别人
当你希望别人对你更好些的时候,第一反应: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他
职场就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集合体,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跟其他人发生各种关系。既然有关系,就会存在一个以怎样的姿态和方式对待别人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非常微妙的。在这些关系的处理上,我们总是习惯于把“我”当作句子的主语,例如:
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更好些,能够对我们更宽容;
我们总是别人能够更体谅我们的难处,多承担些;
我们总是希望别人更职业些,而少些情绪化的动作;
我们总是希望别人更积极主动些,能够多来沟通、交流;
……
我们总是希望别人能够做得更多些,而我们自己做得更少些。于是,我们总是会听到有些人抱怨:“我不能忍受了,怎么总是我多做工作”,“他们太不职业了,搞得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合作”,“真没办法,我都被搞得筋疲力尽了”。职场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
我们是工作的主导者,都希望把所负责的事项做好,甚至要做到完美和圆满。但是如果怀着挑剔的、批评的、被动的、期待的方式去跟同事合作,就很容易导致不良的后果,正如上面提到的抱怨。
其实,我们总是对自己更宽容而对别人更挑剔;我们也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更好些,却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别人。
人际关系具有强烈的反作用力,如果我们采用不友好的、挑剔的、苛刻的方式去对待同事,那么他们也会反过来这样对我们,会在沉默中或者表面上予以反击。而如果我们是以别人所喜欢的方式对待他们,那么对方也就会非常乐于与我们沟通和协作,那么合作将变成完全不同的一种氛围,和谐而融洽,没有人不喜欢在这种氛围下共事。
用希望别人对我们的方式对待别人,是成熟职场人士的必然选择。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想想:“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可以把所希望的方式都列举出来,就这些方式再反思,在我们的合作中,哪些是已经在操作的,哪些又是被忽略的。特别是那些我们经常忽略的方式、方法,特别需要提高警惕,因为可能恰恰是这些在导致着、蕴藏着合作风险,甚至这些点已经或者正在伤害着跟我们亲密合作的人。而这种伤害,日积月累,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如果我们希望同事能够对我们好些,那么笔者建议的第一反应:用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对待你的同事。从自己出发,改变对待别人的方式。你的动作和变化,将使得别人也会发出同样的变化;主要看你是否能主动采取措施。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做不成朋友也绝不要做敌人
与同事合作过程中遇到严重冲突,第一反应:做不成朋友也绝不要做敌人
日常工作接触和合作中,同事之间难免会因为个性、习惯、经验、利益等各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分歧或矛盾。如何看待这些分歧或矛盾,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能以成熟的心态和方式,来面对和解决同事之间的矛盾。但不可否认的是,或是由于年轻气盛,或是由于自尊心受挫等原因,在问题或矛盾出现的时候,却经常会发生下列情况:
在日常争论中,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使用激烈的词语,以伤害、打击对方为快感;
由于某件存在歧义的事,双方便争得面红耳赤,甚至相互攻击;
某部门的两个人由于摩擦,而造成彼此疏远,形同陌路;
由于矛盾累积,双方成为敌人,不再有合作;
……
这些演化为冲突的矛盾,经常会不期而遇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也总是能听说某某跟某某关系很差,矛盾很深。
职场是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职场是同仁之间彼此合作的工作舞台,请求同事提供协助,或者应同事的需求提供帮助,是职场中最经常的工作方法。提供自己的资源,与同事进行资源互补,使得双方都能够在合作中受益。
但是,凡合作就难免会有矛盾发生。应当如何面对这些矛盾呢?工作中发生的矛盾,应当仅限于工作层面,采用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态度予以解决;也就是说,要用职业化的方式解决。而绝对不能动辄上升到人身攻击,把原本限于工作层面的矛盾升格为私人斗争。
因职场而形成的工作关系,原本就比较脆弱;这就要求我们在彼此的合作过程中,更要高度注意这种易破碎的关系架构。稍不加注意就容易造成摩擦和裂痕,而通常,这些摩擦或裂痕,由于缺乏必要的感情基础,很难弥合和原谅。而无法弥合的矛盾,对我们的工作和进步都将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不要把职场当作角斗场,即便是有矛盾,也绝无必要演变成冲突。来公司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些理想,谋求一个好的发展机会,而绝对不是来树敌的。而一旦树敌,即会在心理上形成隔阂,进而更容易因为沟通障碍而影响工作。
作为职场人,其实,
你可以不喜欢某个同事为人处世的风格;
你可以不喜欢某个人颐指气使、指手画脚的作风;
你可以不喜欢他跟你说话的语气、语调;
你可以不喜欢某些人所形成的小团体。
但,必须知道这样一个规则:职场中即便是做不了朋友,也绝对不要成为敌人。职场中打拼的我们,本来就面临着各种无法预知的风险甚至挫折,假若再加上这些“敌人”的威胁,则处境更加艰难。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不要期望你的“敌人”会在你危难的时候,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不要树敌。
当与同事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时候,第一反应:做不成朋友也绝不要做敌人。
跟谁沟通用谁的语言
如果希望别人跟你和谐地沟通,第一反应:跟谁沟通用谁的语言
工作沟通的目的是什么?说简单点,是为了达成某种共识,而共识达成的道路,是荆棘丛生、沟壑纵横、泥泞不堪的。沟通中,人们的利益关注点不同,结果导向各异,加之语言习惯不同,沟通方式不同,甚至还可能持有完全不同的价值观,这些都构成了现实或潜在的障碍。
于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能遇到类似的情景:
听了大半天,我根本没搞懂你在说什么,要表达什么?
你为什么就不能站在我们的立场,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呢?
你为什么不能听完我要说的,再发表你的看法呢?
能否关注一下大家的意见和利益?
……
如果沟通者始终站在自己的立场,使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沟通;而对方也以同样的方式,那么就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可能会引发冲突。沟通需要共同的语境、相同的语言、相似的表达方式,以及共同的利益追求。
《圣经》里有关于通天塔的故事,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人们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城池,建造了繁华的巴比伦城。后来,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他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非常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
上帝得知此事非常害怕,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人们各自建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就难免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通天塔的工程也就失败了。
跟谁沟通就用谁的语言,是最优秀的沟通策略,不仅包括在沟通中使用相同的语气、语调、口头禅、方言等,而且还要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和需求。由此所创造的共同语境、共同心态和利益,将使得我们大幅度节约磨合的时间和成本。
跟谁沟通用谁的语言,代表你的心态,你真诚的态度。只有这样才是更好的沟通方式,也才可能得到更有效的沟通效果。跟谁沟通用谁的语言,另一层意思就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所沟通的问题。所以,如果想跟别人能够顺利、和谐地沟通,笔者建议的第一反应:跟谁沟通就用谁的语言。
用协商的方式进行沟通
如果你希望别人都喜欢跟你相处共事,第一反应:用协商的心态和方式与同事沟通
态度决定沟通方式,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去跟别人沟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例如,如果我们持有强硬的、蛮横的态度去跟同事沟通,结果必然是遭到同事的当面对质或者其他方式的对抗;但是,如果我们用平和的心态,采用协商的方式去跟同事沟通,对方也会以礼相待,很快找到共识点。
但是,在日常与同事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发现类似的现象:
有些人在沟通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强势,态度强硬,毫无退让;
有些人在沟通过程中,总是站在责难或挑剔的立场,把沟通气氛搞得非常差;
有些人则利用沟通机会,相互抱怨,互相推卸责任;
更有甚者,会发生在沟通中吵架的现象;
……
沟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达成某种共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任何一方都应该站在解决问题的立场,抱着平和的心态,怀有诚意地进行沟通,以寻求共识,达到共同期待的结果。
假如不是以协商的方式进行沟通,那么结果将可能变得非常糟。有个顾客与驴子的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一顾客雇了一头驴子,骑着它到远处去。那天天气很热,赤日炎炎。他停下来休息,躲避在驴子的影子下,求个阴凉,避免暴晒。驴子的影子仅够遮蔽一个人,于是旅客和驴子的主人为了乘凉激烈地争起来,谁都认为自己才有这个权利。驴子的主人坚持说他仅出租驴子本身,不出租驴子的影子。那旅客说他雇的驴子包括驴子本身和影子。他们争论不休,以至互相打了起来。他们打架时,驴子逃跑了。
上面的寓言中,驴子的主人和旅客相互争论影子的归属问题,态度都非常强硬,互不相让。结果,不是谁的态度更强硬,谁就果真能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