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必读的榜样传奇-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庆龄送走了小妹美龄后,就回到了生病的母亲倪桂珍身旁,终日照料母亲,过一种普通人的生活,尽一份孝子之心。母亲病情稍好,她便陪母亲去苏州,逛杭州,尽享天伦之乐。
1929年8月上旬,国际反帝大同盟会议要在柏林召开,并向宋庆龄发出了邀请。作为名誉主席的她,刚刚回国难以参加,于是她在寓所拟定了电报全文,声明自己不参加的理由,同时也以激烈的言辞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内屠杀工农、对外亲帝反苏的罪行,指出“反革命的国民党领导人背信弃义的本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耻地*于世人面前。在背叛国民革命后,他们已不可避免地*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电文尖锐深刻,像柄利剑直刺蒋政权的心脏。蒋介石怕得要命,直接封锁了这一消息,大报小报概不登载。所以电文也成了秘密传单,在大街小巷传递。
直面白色恐怖
尽管蒋介石用心良苦,花样翻新,用各种手法对宋庆龄进行讨好和拉拢,但宋庆龄从未在其软化和利诱下动过心。
面对蒋介石的威迫和暴力,宋庆龄表现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大无畏精神,和蒋介石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挫而弥坚,斗而弥勇。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宋庆龄也没有后退一步,正像法国著名文豪罗曼·罗兰指出的:宋庆龄不但是“一朵香满全球的鲜艳花朵”,而且是“一头名符其实的力图冲破一切罗网的雄狮”。
随后,蒋介石制造了一幕幕白色恐怖。
1931年8月17日夜,宋庆龄最为亲密的朋友邓演达被蒋介石政府抓捕。
宋庆龄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是在上海莫里哀路29号的住宅里。
宋庆龄视邓演达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大革命失败后,他们曾流亡苏联,一同总结经验教训,又一同扯起了革命的旗帜,他是位干起工作不要命的好同志;回国后,他又积极地投身到反蒋的洪流中……这一切,都在促使宋庆龄要下决心营救邓演达。
可是话说过来,此事谈何容易!要知道,营救邓演达,必须亲自向蒋介石求情。特别是这次求情,不是求同志而是自己的敌人。她曾发表过谴责蒋介石,不与其同流合污的“七·一四”声明;孙中山南京“奉安”时,她又反复重复这个声明,致使蒋介石要对她下毒手。眼下真的要求情,还真为难了宋庆龄。
宋庆龄经过一段痛苦的斗争后,决定开始营救邓演达的行动。尽管事情艰难,但她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9月的南京,宋庆龄见到了蒋介石。
蒋介石闻听宋庆龄求见,心里一怔。为笼络宋庆龄,他绞尽了脑汁,包括中山陵工程的修建,耗资百万,都没有感化宋庆龄。如今宋庆龄自己找上门来,他还以为她受了感化,降服于他呢!结果是出乎蒋的意料。最后,宋庆龄一定要见邓演达,蒋便耍一个花招道:“我还不知道此事哟……”。宋庆龄愤愤然地离开总统府。
第三章 孙中山离去后的日子(4)
后来宋庆龄得知邓演达被关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受尽了皮肉之苦时,于是又登上了南京的列车看望邓演达。
孙夫人来看,使邓演达深受感动,他垂泪痛哭,并说:“夫人来看,我也死而无怨啦!”
就在宋庆龄离开牢狱之后,早有人把邓演达与宋庆龄秘密会见一事报到蒋介石处。蒋介石大怒,宋庆龄与邓演达的会见,又缩短了邓演达的生命时间。紧接着,蒋介石便下了处决的密令。
宋庆龄闻此消息,立即乘车去南京,找蒋介石质问,蒋介石道:“你已经见不到他了。”宋庆龄听后勃然大怒:“你们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说完,一抬手把茶几掀翻在地,蒋介石急急逃上楼去,宋庆龄愤然离南京返沪,含泪写出了《纪念邓演达》的文章,呼唤人民不畏强暴。
此时的宋庆龄深深知道,身为“国母”,她必须挺身而出,为民请命,把这些被扣上各种可怕罪名的正直的爱国人士营救出来。想到自己的使命,一股浩然之气在宋庆龄胸中激荡奔突……她又开始在南京奔走,开始了营救国际友人牛兰夫妇(牛兰夫妇是两位持有瑞士护照的美国人——是共产国际的代表,任务是专门协助中国地下革命者的)等人的斗争。
宋庆龄在南京奔走呼号,游说鼓动。她提议组织一个专门的委员会,统一处理*问题。不久,平地一声惊雷,以宋庆龄为临时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民保盟的成立宣言称:“这个同盟不是一个政党”,是无党派性的,决不专为一党一派的人效力,不论哪国人,一视同仁。宋庆龄向新闻界发表谈话宣传民保盟的宗旨是,营救一切爱国的革命*,争取人民的言论、出版、*、结社等项自由。
主持正义,无党无派,一视同仁,这个极具号召力的宗旨使民保盟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顶着南京政府的高压,宋庆龄专门从瑞士请来律师,为牛兰夫妇辩护。她一次次到监狱看望牛兰夫妇,公开发表声明对南京政府**的行为进行抗议并要求保释。但是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要对这两人判处死刑。由于宋庆龄救援活动的广泛影响,国民党当局并不敢执行死刑,又改为无期徒刑,二人被关进南京的江苏第一监狱单人牢房服刑。直到抗战爆发后,牛兰夫妇才最终出狱。
在这期间,在宋庆龄的积极奔走、营救之下,很多革命党人都幸免于难。
宋庆龄不屈不挠的斗争使蒋介石恨之入骨,欲下毒手,可一看到宋庆龄不仅在全国,而且在全世界享有的崇高威望,蒋介石又十分害怕,生怕触动宋庆龄引起自身的危机。但拖下去眼看民保盟运动声势愈大,又心有不甘。想来想去,蒋介石想到了三十六计中的“旁敲侧击”。
蒋介石在宋庆龄身边的人中,选中民保盟总干事杨杏佛做第一个下手的对象,想起到“杀杨儆宋”的作用。
杨杏佛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孙中山逝世后,又任治丧委员会总干事。自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就一直开展反蒋斗争。尤其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后,杨杏佛以其杰出的才干,代表宋庆龄四处奔波,救出许多同志,是同盟实际工作的主持者。人们曾说,邓演达是宋庆龄的左膀,杨杏佛是宋庆龄的右臂。
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带儿子小佛从中央研究院出来,没走多远,丧心病狂的特务就朝他们乘坐的汽车开枪了。杨杏佛知道自己不能幸免,极力用身体护住儿子。所以小佛的腿部中了一弹,幸免于难。杨杏佛连中数枪,壮烈牺牲,年仅40岁。司机也同时遇害。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孙中山离去后的日子(5)
听到杨杏佛的噩耗,宋庆龄只觉得天旋地转,她眼前发黑重重地摔倒在地板上。
她太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了。蒋介石背地里暗杀她的计划、制造车祸致她重残的阴谋,她并不知道。原来她总以为,蒋介石即便要动手,也得捏造个名目,把人先抓起来,那样总还有个营救的机会。她万万想不到蒋介石执政多年以后,竟然还会使出当年上海滩流氓的手法,进行如此卑劣的暗杀!
宋庆龄坐到了打字机前。随着键盘噼啪作响,一篇战斗的檄文清晰地出现在雪白的纸上……
20日下午,杨杏佛的入殓仪式在上海殡仪馆举行。宋庆龄通知民权保障同盟的成员前往参加,这将是同盟对敌人白色恐怖的一次示威。特务们借杨杏佛的死继续威胁其他成员,他们故意泄露出新的暗杀名单,上面赫然有宋庆龄的名字。他们以为这些人将不敢出面,那样他们的阴谋就得逞了。
宋庆龄的勇气由于她外表的纤弱和美丽而更加百倍地显现出来。她顶风冒雨,准时出现在殡仪馆门口。
入殓仪式由于宋庆龄的出席而提高了规格,也由于宋庆龄的出席震慑了特务而变得相对平安了,整个仪式显得庄严隆重。
知识点: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指反动统治者大规模逮捕﹑屠杀革命人民﹐破坏革命组织﹐残酷*人民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恐怖行为。
在革命战争中,红色代表的是一切进步热情、阶级解放的符号。与此相对,代表反动、保守的势力,便是“白色”,一切恐怖*行动,就是所谓“白色恐怖”。
与中国共产党在一起
蒋介石一贯把共产党看成心腹大患,必欲先除之而后快,但宋庆龄却把共产党人看成中华民族“生命的根苗”、“生命的根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无敌的力量〃”,“没有这种力量中国不能解放自己,中国不能生存”。
正因为当时她把共产党看成中国的希望所在,她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在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在当时的中国看一本红色封面的书籍,或者妇女剪短头发都可能被怀疑为赤色分子、革命者而被逮捕的情况下,她给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斗争以各种有力的支援。她在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中,办了其他人难以办、不敢办的事情。
一次*上海地下党需要去取一箱手枪和子弹,转交给红军,宋庆龄亲自出马,把箱子放在人力车上自己的脚前,顺利通过公共租界所有的卡哨。巡捕让她的车子停下来检查,她扬一扬她的名片,他们就放行了。
在白色恐怖中,上海*地下党的电台被侦破了,失去了与中央的联系,宋庆龄立刻帮助地下党设置了一部秘密电台,恢复了地下党与*中央的联系。
1936年红军攻入山西时,缴获了巨额的山西省银行发行的钞票。但当时军阀割据下的中国,出了山西这些钞票就是一堆废纸。*急需把这些山西钞票换成国民党中央政府发行的法币。经过宋庆龄的安排,顺利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苏区非常缺乏印刷技术力量,又是宋庆龄亲自派人到上海一些印刷厂去物色人才,经过慎重挑选,最后委派了好几位同志去苏区,有的还担任了苏区印刷厂厂长,为革命的宣传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苏区缺乏医药和医疗器械,她筹措一批又一批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送到根据地。
……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蒋介石不抗日被扣,生死不明,一下震惊了南京政府和宋美龄。南京乱成了一锅粥,谣言满天飞。宋美龄在情急之中,想到二姐庆龄能帮助自己,直接挂通了电话,美龄是哭着求二姐帮忙,请求协助解危释放蒋。 庆龄答应帮忙,只有一个条件:蒋要顺应潮流抗日。美龄也当场做了保证。
宋庆龄说办即办,她与*及时进行了联系,说明了自己的意愿。*立刻派出代表去了南京。
西安兵变的和平解决,有力地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为抗日三姐妹摒弃政见重新走到了一起提供了契机。
日本攻占上海后,宋庆龄转移到一个新的地点——香港去继续她的工作。
在转移出去之前,她要摆脱日本特务的监视。她的寓所在法租界(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归外国人管辖,是中立地带),为了麻痹这些家伙,在动身的那一天,她在家中安排了一种使人不可能产生任何怀疑的安详景象。两位外国女友到家里来喝茶。她和贴身女佣从后门登上雇来的出租汽车,然后开往公共租界的外滩码头,登上一艘挂外国旗的客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