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1894-1927:北伐军兴始末 >

第1部分

1894-1927:北伐军兴始末-第1部分

小说: 1894-1927:北伐军兴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朝的叛逆(1)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
  香山县位于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的南部,滨临南海,南通澳门、香港,北通广州,交通便利,属于亚热带气候。相传“香山”二字,是由于该县山中盛产“沉香”而得名。翠亨村是香山县南部的一个小小村落,濒临于波澜壮阔的珠江和南海,群山环抱,峰峦挺秀,清溪潺潺,绿树成荫,虽非风景胜区,景色也相当宜人。
  珠江三角洲,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840年反抗英国侵略的鸦片战争,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具有爱国思想的钦差大臣林则徐曾亲自率兵进驻香山县城,壮烈牺牲的清水师提督关天培也曾在香山辖属的磨刀洋面率师英勇地抗击英国海军。香山县的人民群众也武装起来,多次打击入侵的英国侵略军。有名的广州北郊三元里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统治的坚强意志。香山县的水勇在广州白鹅潭抗英的水上作战中,表现了英勇不屈的气概。由于清王朝的腐朽,外国侵略者在这里用鸦片和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由于首当其冲,这片土地也最早成为外国侵略者的受害者,深受外国侵略者的欺侮和奴役,因此也最早成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发源地之一,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志士仁人的集中地之一。1854年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等在南海县佛山镇起义,响应太平天国革命,率领义军围攻广州城达半年之久,连克附近几个县城。同年,以卢灵飞、黄福等为首的香山县群众,也曾组织红巾军,积极投入太平天国的革命洪流,给予清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1864年,香山县又发生了袁亚兴等领导的武装反清暴动。在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流传着很多关于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反抗清朝统治的革命故事。有位参加过太平天国革命的老战士叫冯爽观的,时常在翠亨村孙中山住屋门前的大榕树下,为孩子们讲述震撼清王朝的洪秀全、杨秀清的故事。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义军的金田起义,定都南京,打破江北、江南清军大营和逼得曾国藩投水自杀,孩子们个个听得眉飞色舞。童年的孙中山对洪、杨等农民起义的革命故事,产生了极大兴趣,久听不倦,每每听得入神。太平天国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清王朝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在孙中山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埋下了革命思想的种子。
  孙中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因家贫而没鞋穿,常赤脚走路;家中以番薯为主要食粮,很难吃到米饭,过着半饥半寒的穷苦生活。1871年,他5岁时,给村里地主做长工的哥哥孙眉被迫离乡背井,跟随着亲戚漂洋过海到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即檀香山)谋生。孙眉先在菜园里当工人,在农牧场当雇工,旋往夏威夷五大岛之一的茂宜岛艰苦地开垦荒地,开办牧场,经营商店,还兼营酿酒、伐木等业。到1885年前后,孙眉有了6000英亩的大牧场,雇佣工人1000多人,畜养牛、马、猪数万头,一跃而成为了茂宜岛的首富,被称为“茂宜王”。孙眉的经济富裕起来,他寄给家里的侨汇成为孙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孙家也逐渐从贫苦农民家庭转化为资产阶级家庭。对孙中山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是他13岁时随母亲去檀香山投靠哥哥生活。此时的孙中山,“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他的哥哥孙眉原本打算叫弟弟在他的商店里当学徒,但他发现孙中山聪明好学,便毅然将他送进当地英国基督教监理会办的意奥兰泥中学上学。不懂英语的孙中山进入全用英语教学的学校,只用10天时间突击学习英语便能基本跟上教学课程。自此,他开始接触西方社会政治学说、自然科学等基础知识。孙中山当年的同学唐雄后来追忆说:孙中山“好读史乘,对于华盛顿、林肯诸伟人勋业,尤深景仰。因为他喜读西方传记,故进步甚速”。孙中山后来也追忆说:“至檀香山,就读西校,见其教法之善,远胜吾乡,故每课暇,辄与同国同学诸人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当时所怀,一若必使我国人人皆免苦难,皆享福乐而后快。”这就是当时孙中山在接触西方文明后所立下的志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王朝的叛逆(2)
孙中山17岁时归国回乡,帮助家庭务农。同村的陆皓东是孙中山在村里上私塾时的同窗好友,常爱与他交往讨论社会政治问题。孙中山称陆皓东为“道友”,陆皓东称赞孙中山是“再世的拿破仑”。这位“再世的拿破仑”确也有见地,他见故乡凋敝不堪,乡亲们衣衫褴褛,唯独村中北极殿神庙中的香火旺盛,泥塑神像金光闪闪,装饰一新,拜神的人们往来不断,心里十分生气,于是就在村里四处宣称泥塑木雕毫无知觉,劝人们勿妄信神。他认为迷信是愚昧的表现,中华民族要进步,非毁神像不可。见自己的宣传不起作用,他就决心毁掉神像,他说干就干,同陆皓东在中秋节赏月时分来到北极殿,当时,人们在供桌上摆满了月饼、水果之类,香炉里烟雾腾腾,烛台上烛光闪闪,有十几个人在那里跪着叩头求神保佑,一片乌烟瘴气。孙中山先是劝告人们不要信神,接着便跳上正殿,握着“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的手,用力一扯,神像的手和身体顷刻分离,泥塑中的稻草和木头裸露出来。孙中山和陆皓东又走到左廊的金花殿,将专司生育的“金花娘娘”的脸涂成了大花脸,还把一只耳朵扯了下来,然后他们两人哈哈大笑,尽兴而去。
  孙中山和陆皓东的作为,对于小小的翠亨村来说,不亚于一场社会革命,遭到乡人的责难。他俩在村里呆不下去了,只好出走香港。
  孙中山在香港进了英基督教圣公会办的中等学校拔翠书室读书。1883年底,他和陆皓东一起,由美公理会传教士喜嘉理主持,在必列者士街纲纪慎会堂受礼,加入了基督教。第二年4月,孙中山转入香港殖民当局办的中等学校中央学院继续求学。由于他爱读诸子百家的著作,涉猎群书,知识较广,同学们送他“通天晓”的绰号。
  孙中山在翠亨村毁神像,在香港受洗入基督教的事,引起他哥哥孙眉的不满,孙眉认为他干的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写信对他严辞责备,并要他立刻辍学去檀香山。
  孙中山去檀香山勉强呆了几个月,便设法离开檀香山经日本归国,后回香港中央书院复学,1886年夏毕业,经喜嘉理介绍,进入英基督教长老会办的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院读书。孙中山在班里是高材生,他给同学们的印象是“聪明过人,记忆力极强,无事不言不笑,有事则议论滔滔,九流三教,皆共语。竹床瓦枕,安然就寝,珍馐藜藿,甘之如饴”。据孙中山当年同学追忆:“孙中山在学医期间,非常关切政治问题。他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常对人抒发爱国情怀,阐述革命新政治的抱负,用‘中国现状之危,我人当起而自救’一类言词来提高同学们的觉悟。还常常谈起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尊称他为‘反清第一英雄’,对太平天国起义没有成功表示惋惜,自诩为‘洪秀全第二’,以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直接继承者自任,广交社会人士,他有余钱,便不论教师、学生、工人、商贩,都纳为朋友,在外聚餐,茶饭完毕,必议论国事。他若两袋空空,便不出校门,或伏案读书,或与同学议论时事。”
  有一位同学郑士良认为孙中山是位奇人,同他结交。
  郑士良,广东归善县(现为惠阳县)淡水墟人,少有大志,常从乡中父老练习拳技,频与邻近绿林豪侠及洪门会党相往还,渐具反清复明思想。他十分钦佩孙中山,每当孙中山发表言论,他都细心倾听,听到会心处,不禁哈哈大笑。一天,孙中山问他:“你为什么不读书、不看报,整天游游荡荡?”郑士良爽朗地答道:“我近来想,非有新思想的人才能成大事,所以我想找一个这样的人。我觉得你就是这样的人。”
  从此,这对同窗成了莫逆之交。
  1887年,孙中山转入香港西医书院读书。他在香港不到一二年,又得友人三人。这三人是陈少白、尤列、杨鹤龄。他们四个常聚会,时常通宵达旦畅谈,纵论天下大事,筹磋中国前途,抨击清朝的黑暗统治,他们一致提出“勿敬朝廷”的口号。孙中山说:“洪秀全未成而败,清人贬之为寇,而我们四人的志向如洪秀全一样,那么,我们四人倒成了清廷的‘四大寇’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王朝的叛逆(3)
“四大寇”的称号由此传播开来。
  孙中山于1892年7月以全校之冠的优秀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英国籍教务长康德黎发给他西医学院第一名毕业执照,并授予他医学硕士学位。
  心怀大志的孙中山“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前往澳门镜湖医院任医师。几个月后,他自己开设了一间中西药局,单独行医。一些葡籍医生借口孙中山没有葡萄牙文凭,禁止他为葡人治病,不许各药房为其处方配药。孙中山便离开澳门,改赴广州行医。孙中山在广州西关开设中西药局和医务分所,同时还在他的家乡香山石岐镇与人合股开设中西药局的分店。孙中山的医术精明,尤其擅长外科和肺病治疗,对贫者实行赠医赠药,他行医“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就诊者户限为穿”,孙中山已成为一位有国手之称的知名良医了。他一年除去赠医赠药费用外,仍然有1万多元的收入,但他在金钱面前丝毫没有动摇改造中国的决心。他时时思考改造中国之策:要救国救民,就非要锄去恶劣的清朝政府不可。他开始物色同志,并把目光投向军队。在这期间,他与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除和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尤烈、杨鹤龄等旧友来往外,又先后结交了基督教徒左斗山、传教士王质甫、教员魏友琴、海军军官程壁光、程奎光等一批具有爱国思想的新朋友,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在广州圣教书楼后座的礼拜堂及广雅书局内的南园抗风轩(今文德路中心图书馆南馆)等处谈论时事和政治,谋求救国办法。1893年冬季,孙中山邀集陆皓东、郑士良、魏友琴、程壁光等8人聚会抗风轩,在推心置腹的秘密议论中,酝酿筹备成立一个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的革命团体,准备反清起事。
  会后,他们就开始行动。陆皓东、尤烈、周昭岳合资在顺德县北水乡创办兴利蚕子公司,作为联络会党的场所。会党是封建性的旧式秘密结社,成分相当复杂,其成员主要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失业的手工业工人,有的会党具有反清封建王朝的政治要求。与“会党”久有往来的郑士良四处奔走,结纳会党,联络防营,门径既通,端倪略备。但此时孙中山对起事之念却犹豫起来了,他考虑到组织、推翻清廷依靠的仅仅只有这么几个朋友,而这些朋友除程壁光、程奎光是海军军官外,其他人都是手无寸铁的书生。他反躬自问:“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此路不通。于是,他把目光投向清朝政府中“识时务”的大臣李鸿章,心想如果李鸿章能够接受自己的主张,也未尝不可挽救贫弱的中国。
  李鸿章当时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