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经济危机时期,比如20世纪30年代,道德沦丧是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空前数量的人吃不饱肚子,失去工作,如果税收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那么,维系社会所需要的一些美德,如慈善、诚实和正直等是否也会随之消散呢?要回答这个问题,《美国历史统计》是有帮助的。在30年代,杀人案件的数量上升了,1900年至1960年间,每年的谋杀案数量超过10 000件的,只有七年,这七年都在30年代。在20世纪30年代的十年间,被逮捕的人数大约翻了一番,仅在1932年就逮捕了300 000人。这个数字不断攀升,到1939年达到了创纪录的600 000人。离婚率也提高了,尤其是在30年代末期。医院收治的梅毒病人也几乎翻了一番,尽管淋病患者的数量没有变化。
我们可以藉由统计数字看出30年代人们道德水准变化的总体情况。大萧条期间,许多人公开声称要去偷窃,以便补贴家用。失业使逃票的人数增加了,因为人们要到别的地方去找工作,或者是去随便走走。密苏里州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米切尔在参议院作证说,逃票蹭坐火车的年轻人常常会遇到惯犯,这些惯犯对年轻人来说会有“坏的影响”。
罗斯福与历史学家
那么,能不能说新政不仅没有把美国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反而在实际上延长了大萧条的时间?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提出来认真思考。几乎所有研究新政的历史学家,都认为罗斯福是一位非常好的,甚至是伟大的总统,都认为新政的方向是对的。历史学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赞扬罗斯福是能干的发明家,赞扬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所迫切需要且极有益处的一套政策方案。
亨利·斯蒂勒·康马杰和理查德·B。莫里斯,这两位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就是上述看法的代表者。康马杰在哥伦比亚大学和阿姆赫斯特学院任教期间,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撰写了40多本书,并成了20世纪畅销历史读物作者。从罗斯福任总统的第一天起,康马杰就通过演讲和写作拥护新政。理查德·莫里斯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年轻合作者,也是个多产的作家,曾经担任美国历史学会的主席。下面是他们两个人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评价:
20年代共和党的得势在性质上完全是消极的,新政的性质全然是积极的。“这个国家需要的是行动,行动,立即行动”,罗斯福在其第一次就职演说中这么说,他还要求获得“与紧急事态作斗争的权力”……
第一章 神话的形成:罗斯福与“新政”(4)
这些都是很好的历史素材……一个雄心勃勃而充满活力的领导人;一个庞大的、旨在使政府加快发展步伐,并得以解决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的计划;一个有决断力和自信心的民族;一个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潜能的国家。多么波澜壮阔的画面!太阳在贫瘠的土地上冉冉升起;新的领导人高举旗帜,朝着敌人无畏地挥舞;他的追随者聚集在他的周围,四面八方还不断地涌现出新的力量,加入他的队伍;军乐队在演奏,旗帜在飞扬,军队在前进,很快,战斗就要打响,胜利的欢呼声就会在不远处响起。实际说来,情形并非如此,但当时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康马杰和莫里斯的上述评价,提出了为罗斯福及其新政辩护的四个主要论据(这些论据在过去70年里为绝大多数历史学家所认同):一,从经济角度来看,20世纪20年代也是灾难;二,新政计划是对20年代的拨乱反正,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大步;三,罗斯福(还有新政)是很得人心的;四,罗斯福是个好总统,也是道德楷模。
这四点构成了许多历史学家口中所谓的“罗斯福传奇”。由于小阿瑟·M。施莱辛格和威廉·洛伊希腾贝格的著作,在人们关于罗斯福的这种认识之形成和发展上起过主要的作用,因此我将逐字逐句地引述他们的话。施莱辛格两度荣获普利策奖,可能是美国最知名的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关于罗斯福之崛起及其新政的三卷本著作,成了里程碑式的经典。洛伊希腾贝格是哥伦比亚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教授,写过一卷有关新政的历史书。洛伊希腾贝格博士论文的研究和写作都是在康马杰的指导下完成的。因为康马杰让洛伊希腾贝格为其著名的《新美国》丛书撰写有关新政历史的部分,所以洛伊希腾贝格决定投身于罗斯福研究,对此康马杰非常高兴。洛伊希腾贝格在其职业生涯中培养了不少专攻新政的历史学家,这些人后来都出版了有关新政的著作和论文,但过去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谁能超过威廉·洛伊希腾贝格的成就。这里只举了洛伊希腾贝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他的《罗斯福岁月:罗斯福及其遗产研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5)一书中,洛伊希腾贝格将该书献给“我的那些写过有关新政时期的研究文章并且给我颇多教益的学生们。”光这份学生名单就让人印象深刻,其中列举了89个人的名字,他们都写过研究新政的书或者论文。
第一个神话是,如康马杰和莫里斯所说,“20年代共和党的得势在性质上完全是消极的,新政的性质全然是积极的”。换句话说,20世纪20年代在经济上是个大灾难,导致了大萧条的发生,而罗斯福用他的新政提供了缓解、部分复苏和改革经济的有效手段,从而摆脱了大萧条。
为宣扬这一观点,施莱辛格和洛伊希腾贝格支持所谓消费不足的说法,认为大萧条之所以加剧,是由于工人们在20年代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去购买美国的工业品。施莱辛格说:“(20世纪20年代)管理层维持价格水平的措施……意味着不允许工人和农场主享受他们自己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实惠,其结果是大众购买力的相对下降。”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和他的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对富人减税的政策,更进一步加大了贫富差距。施莱辛格说:“梅隆税收政策的重点是要救济富人,而不是救济消费者,这使得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和过度储蓄变得更严重了。”洛伊希腾贝格也用同样的口吻说过:“如果你跟我一样,认可消费不足就是大萧条的罪魁祸首,那么你会同意,在20世纪20年代当过总统的那些人难辞其咎。”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神话的形成:罗斯福与“新政”(5)
第二个神话是,“新政的性质全然是积极的”。新政的意图是美好的,因此其结果也是积极的。历史学家援引统计数字来支持这一观点: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头一年,即1933年,失业率是25%,到1937年初他卸任的时候,失业率已稳步下降到15%左右。所以说,新政虽然没有在根本上消除大萧条,却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威廉·洛伊希腾贝格写道:“通过承认那些以前多半被忽视的群体……农业工人、工业工人、特定的少数民族群体和新兴的知识分子即行政管理阶层,新政的施行使社会更加公平了。”长期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也同意这个说法:“新政恰如其名……它是旧牌新洗,不再为欺骗普通人而作弊了。”教科书的作者们经常会提到这个说法。历史学家约瑟夫·科林总结说:“新政最重大的积极成果,是缓解了上百万美国人所处的经济困境……”
第三个神话是,罗斯福乃深得人心并且受人爱戴的总统。他收到过数量空前的支持者的来信,在大选时,以压倒性的523票对8票赢得了连任……之后还赢得了两次连任。他在电台里做的炉边谈话使美国人感到振奋,并积极支持新政。施莱辛格写道:“他赢得了民心,因为人民能够感觉到,他喜欢他们,惦记着他们。”科林写道:“如果说特迪(罗斯福)受人喜欢和喜爱的话,那么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受人爱戴和敬仰的。”当然,反对罗斯福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那些厌恶新政的管制措施和税收政策的自私而贪婪的企业家们。洛伊希腾贝格写道:“罗斯福还决心要管制金融高层的做法,不可避免地使他失去了企业界的支持。”但是绝大多数美国人都高高兴兴地支持罗斯福。实际上,在1934年举行的第一个届中选举中,*党在众参两院都赢得了席位……自1902年至1998年,只有罗斯福做到了这一点。到1936年,*党牢牢地控制了国会,为过去150年来所仅见。
第四个神话是,罗斯福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首长和优秀的道德领袖。跟所有历史学家一样,施莱辛格承认罗斯福“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政策上都犯过错误”,但罗斯福仍然是一位伟大的总统。“罗斯福拥有超人的领导才干,对时代面临的问题有着超人的直觉,在选择和管理下属方面具有超人的能力,在教育公众方面有着非凡的技巧,在激扬国民士气、鼓动民族的战斗力方面具有高超的艺术。”莫里斯说,“罗斯福恢复了其三位前任所丧失的总统的领导地位,强化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举步维艰的联邦政府权力。”洛伊希腾贝格得出结论说:“如果评价一个好政府的标准不是完美无缺的组织机构图,而是创新精神,那么罗斯福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行政首长,而且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富兰克林·罗斯福还重塑了现代的总统。他就任的时候,总统这一职位在过去的12年里已经失去往日的荣耀和权力,是罗斯福使它……重发光芒。”道德领袖的地位是重要的,洛伊希腾贝格也写道:“本质上讲,罗斯福是个道德家,他想实现人性的改良,并按照政府的原则去教导公众。”罗斯福自己也说:“总统职位不仅仅是个行政首脑……它首先应该是个道德领袖。”
罗斯福传奇的这四个方面的累积效应很强,历史学家们也习惯于认罗斯福为美国历史上三位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施莱辛格最近的民意调查结果(1996)把罗斯福和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总统。他跟他的新政一道,成了美国人崇拜的对象。正如科林所说:“在罗斯福发表其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那一刻,华盛顿上空的乌云就立时开始消散,三月的阳光普照大地。显然,他是个天然的领袖。”还在罗斯福去世之前,科林就说:“历史学家们视他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行政首脑之一……没有人能贬低他的地位。”洛伊希腾贝格总结说:“几乎没有人否认,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现在并将一直为其所有继任者的一个标杆。”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神话的形成:罗斯福与“新政”(6)
当然,历史学家常常爱找茬子,所有研究罗斯福及其作为总统之功过的学生对他也啧有烦言。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牢骚和抱怨,都是说罗斯福本该做得更多,而没有人说他本该做得再少点。洛伊希腾贝格争辩说:“罗斯福前任留下的烂摊子是如此不堪收拾,以至于用新政这样前所未有的措施都不足以修复。”因此,在洛伊希腾贝格和其他人看来,新政只是个“半截子革命”,它本应该走得更远。一些历史学家说,在1937年衰退期间,罗斯福本该实施更大胆的赤字支出;有一些人则责怪他对民权运动的支持力度不够;还有些人指出了新政的某些项目中存在着不正之风和*现象;更有人说他本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去缩小贫富差距。许多历史学家得出结论说,新政是一场保守的革命,它挽救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