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生活的意义 >

第10部分

生活的意义-第10部分

小说: 生活的意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暗示了对于痛苦的感觉并不那么神秘。
  2。 植物的生命重要吗?本讲的主旨意在阐明,既然吃肉导致了动物的并非必然的痛苦,那么吃肉在道德上就是错误的。迄今为止,尚未有观点认为植物的生命不重要。即使植物生命并未被视为不重要,人类应该食用植物性食物而非动物性食物的观点也将通过接下来的讨论得到证明。既然人类需要从其他形式的生命(主要是动植物)中获取食物来延续生命,那么做出选择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可以说选择植物生命而非动物生命(如猪和鸡)在道德上更可接受,因为杀死植物所带来的痛苦小于杀死动物。
  3。 如果素食主义被证明并非一个道德上理想的选择,会怎么样呢?一个持支持食肉观点的人可能会提出,既然素食主义在实践上也并非在道德上完美,那么食肉就不是错误的。但是这种推理是错误的:如果素食主义有道德上的缺陷,而食肉也有道德上的缺陷,那么可推出的合理的结论是素食主义和肉食主义在道德上都是不可容许的。就像在其他的情况下一样,“两件错误的事情中无法选择出正确者”。所以,如果吃肉应该被证明其道德合理性,就必须证明吃肉本身在道德意义上是可允许的。
  “动物吃动物。”

吃肉有什么不对(4)
论点:野生动物互相捕食。如果它们这样做,对我们来说吃它们就是可容许的。
  相反的论点:为什么人类应该模仿野生状态下动物的行为?这一点远非显而易见。正如以上所指出的,反对吃肉是基于一个有关不必要的痛苦的道德观点。那些动物不能进行道德思考,对于我们自己的道德论证没有任何影响。
  “动物缺乏智力和教养。”
  论点:动物不能思考,它们甚至不能说话。相比之下,人类却能够进行多种复杂活动。因此,食用动物没有错。
  相反的论点:动物的智力水平和成就在很多方面都无法与人类相比,然而,这是否应该在我们对待动物的方式上产生影响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或许我们中的大多数确实会更多地照顾那些有智力和自我意识的动物,即像我们一样将自己视为会占有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生物。尽管智力、复杂性和自我意识在我们对待动物的方式中是相关的因素,缺乏这些能力也不能成为我们虐待它们的决定性理由。一个缺乏思维能力的生物不能要求我们尊重它的自由和自主权,因为它从未被描述为自由的和独立自主的。不过,如果动物能够感受到痛苦,那么坚持初步认定的理由即人不能给它们带来痛苦,至少是有必要的。
  所有动物都能感受到痛苦吗?“高等”和“低等”动物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自然的奇迹:我们能够感知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现在如果我们认为对痛苦的敏感性具有道德上的重要性,那么了解是否所有动物都能够感知痛苦就是重要的。尽管我们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高等”动物如狗和猪是能够感知痛苦的,结构较简单的生物是否能够感知痛苦依然是个问题。一只牡蛎能够感觉到痛吗?阿米巴变形虫呢?珊瑚虫呢?蠕虫呢?昆虫呢?鱿鱼呢?有时候我们无法知晓一些动物,比如说昆虫是否能够感觉到痛这一事实,会被用于支持我们难以了解一头牛或一只羊是否会感到痛苦的观点。然而,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因为有不能确定的事例存在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情况都是不明确的。就像颜色,要在光谱上清楚地划分出黄色、橙色和红色并不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我们而言红色和黄色难以分辨。幸运的是,要判断一种动物是否有痛感,我们并非没有办法。比如说,那些为了保护身体免受伤害而发出的动作就可以作为判断动物是否有痛感的指标:一只被夹住的老鼠为了把它的尾巴从捕鼠夹中扯出而挣扎,这让我们能够推断它是可以感觉到痛苦的。
  “我与牛、鸡和鱼又没有关系,为什么我应该关心这些?”
  论点:人类在任何重要方面都与动物没有关联:人和动物属于不同的物种。
  所以,人类不需要关心动物福利问题。
  相反的论点:当人们思考他们的义务时,他们会考虑到他们彼此之间建立起
  的各种关系。同时他们认为那些特殊的关系,如家庭联系和友谊,会产生出特殊
  的义务:一个人应当对一个朋友的需求做出反应,但是他没有回应陌生人的要求
  的必要。尽管我们确实重视特殊关系,但是这一论点并未击中要害。特殊的义务
  可以由特殊的关系衍生出来,但是没有特殊义务以及特殊关系并不意味着也没有
  任何道德义务。我养了一只猫作为宠物,这可能会在我们之间建立起特殊的联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吃肉有什么不对(5)
我有责任喂养并照顾它。然而,不存在宠物和主人的关系并不是说我能够随心所
  欲地对待动物。
  “适者生存。”
  论点:对动物来说,“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支配一切。因此,弱肉强食没
  有什么不对的。
  相反的论点: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仅仅因为某种行为是自然发生的就去遵
  循它是没有道理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发生在前道德层次上的现象,而
  具有道德思考能力的人类可以不再完全受自然需求驱使。如果人群真的认为弱肉
  强食是可以允许的,那么对他们来说,对较低阶层的人群的压迫也会是可取的。
  还可以想象一下另一场景:如果具有极高智慧和科技水平的外星人为了奴役人类
  而来到地球,我们也会心甘情愿地承认他们这样做是道德的吗?
  “食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论点:食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饮食在几千年里不断改善与提高。如果食肉从我们的文化中消失,这将是巨大的文化损失。
  相反的论点:传统习俗的消逝并非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然而,我们不应放
  弃关于食肉的道德意义的视角。当大量的动物正在可怕的境况下生活,我们应当
  中止考虑我们的部分传统习俗是否还应继续。从一种更加平衡的角度出发,我们
  应当注意到人类并不总是会为抛弃一些传统习俗而惋惜。这意味着不是所有传统
  风俗都具有道德上的可取性。这方面的例子包括殉葬、君主专制以及缠足。
  “肉类是美味的。”
  论点:肉类是美味的,我不想改变我喜好肉类的口味。因此我不能停止吃肉。
  相反的论点:道德判断的力量必然在个人口味的偏好面前被削弱,这一点应
  值得怀疑。应当重申的是:此时重要的是动物们的生命与它们所遭受的痛苦,并
  且其中的一部分动物在生物层面上与人类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高等动物如猪和
  牛,能够感受痛苦和体验恐惧。让个人对肉类的口味偏好凌驾于动物的良好的生
  活状况之上,这是违反伦理、冷酷无情的。另一个在此经常被提及的论点是这种
  口味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如果吃肉在我们的社会里不是一个如此
  广泛的习惯,人们还会养成对肉类的偏好吗?此外,这里暗含着一个人无法改变
  口味的观点,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举个例子,对某些酒和奶酪的口味偏好就被认
  为是后天习得的。如果人们对此做出足够努力,通过告诉自己“吃肉是残忍而且
  错误的”,改变对肉类的口味偏好是可能的。
  “人类天生就是肉食性的。”
  论点:人类是肉食性的。这意味着他们天生是肉食性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吃
  肉并没有错。
  相反的论点:人是肉食性动物这一论断就是可质疑的。在全素饮食和含肉饮
  食哪个对人的身体健康最好这一问题上,人类学家和营养学家相持不下。所以,
  这个问题可留待进一步的经验调查。然而,即使肉类被证明对人类更有益,吃肉
  是否道德仍然是一个严肃问题。首先,我们不能将自然行为和道德上正确的行为
  等同起来,因为并非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所有的“自然”行为在道德上都是可容许
  的和可取的。一些男性据说具有*的自然倾向,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必须承认
  *是道德的和可以允许的。其次,对于什么对人类是有益的事物的慎重考虑并

吃肉有什么不对(6)
不等于什么事物应该被认为是道德的。应该提醒人们这样一个事实,尽管纳粹对
  欧洲犹太人的压迫是有益于纳粹的,这也远不能说在道德上是可允许的。
  “我有吃肉的权利!”
  论点:我有吃肉的权利!
  相反的论点:如果这被认为是一个论点,那么我们应该看看它到底意味着什
  么。当人们说他们有权利做什么,有时他们的意思不过是还不能在自己的能力范
  围内有把握地做某事。一个人说他有吃肉的权利,意思就是他或她能够吃肉(像
  大多数其他人一样)。既然这一争论的焦点在于吃肉是否在道德上是可允许的行
  为,那么提出人有吃肉的权利这一点与我们的问题无关。
  无残酷之嫌的肉类
  论点:迄今为止,支持吃肉不道德这一结论的论据是建立在肉类加工业导致
  了不必要的痛苦的基础上的。如果动物能够被无痛苦地养殖和屠宰,那么吃肉将
  不再是不道德的。类似的一些事情已经被付诸实践:比如,鸡蛋被指出是由痛苦
  地生活在无法自由活动的局限空间里的笼养鸡生产出来的,作为对此的回应,一
  些养鸡场主已经采用一种更加人道的方式来养鸡,给它们更多的活动空间。而超
  市里已经可以见到这种方法生产出的“散养鸡蛋”。
  相反的论点:生产无残酷之嫌的肉类仍然只是一种可能性。既然目前由于我
  们吃肉的习惯而有数量巨大的动物被残忍地对待,那么至少目前吃肉食就是不道
  德的。这一论点的另一个潜在的问题是,在我们出于将动物用作食物或其它目的
  而使用动物时,怎样才能根除长期以来的残酷:一些人会认为在限制空间中养殖
  动物已经是对动物的一种伤害。即使假设动物可以被完全无痛苦地屠宰,依然难
  以想象为生产食物的动物养殖产业的整个过程都会是无痛苦的。然而,我们所持
  的关于动物的观点,即将它们用作达到我们目标的手段的观点,是否是我们所应
  当采取的,在考虑了各方面因素之后,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我们自
  身的利益而榨取自然,这种做法是道德的吗?自然,包括所有的生物有机体及其
  栖息地,是否应当得到我们的尊重呢?
  《小猪巴比》:同情和道德一贯性
  1995 年的澳大利亚电影《小猪巴比》,讲述了一只可爱善良的能够说话的小猪的故事。关于人与动物的关系和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的重要的道德论题,以一种创新和娱乐的方式得到了提出和处理。由于电影的主角是一只小猪,这部电影的成功引起了澳大利亚猪肉销量的锐减:聪明可爱的小猪形象唤醒了人们对于猪类动物的同情。尽管应当承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