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微不至:5分钟玩转微信营销-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总是差强人意。但是,微信所具有的独特的人际关系链却给了转介绍更多的成功机会。
对于微信用户来说,微信不仅仅是一个一对一联系的通讯工具,更是通过一对一的关系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平台。很多企业和品牌虽然是用公众账号来做营销,但人们还是会因为思维惯性而对它们产生信赖感。无论从品牌好感上,还是从商务转化上,都是其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渠道所无法比拟的。
对于众多微信用户来说,微信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频繁使用微信,并愿意接受微信公众账号推荐的商品信息。目前微博的营销模式已经有所乏力,受微博营销内容的限制,目前微博营销更多地停留在信息的传播上,对于互动性感知较差。微博的网状关系更适合企业品牌的传播,而微信的一对一关系模式更适合深入的交流,而这种深度互动才是实现营销目标的基础。做为一个自媒体平台,微博的天然特性更适合品牌传播,微博的传播广度和速度惊人,但传播深度及互动深度不及微信。我们可以把微博平台试想成一个演讲场所,一人在上面讲,其他人在下面听,只不过偶尔有人应答而已。而微信更像两个好友在冬日下午的茶楼泡上一壶普洱席地而坐,彼此交流内心世界,这种效果的深度和广度不言而喻。所以对商家、品牌来说,若要更深入地与客户产生交互、转化,微信是最好的选择,微信好友间的信赖是实现高转化率的基础。
随着微信不断的壮大,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大金矿,微信的一对一关系型目标消费者群体,以及微信本身所具备的LBS定位功能,都让微信成为点对点营销的利器。利用好微信用户的关系和细分市场,借助点对点营销的精准特性,实现营销信息向购买行为的转化,这是企业微信营销需要驾驭的方向。
在移动社交应用风靡全球的时代,我们能从热门的微信中看到什么营销商机呢?某位互联网资深投资人就公开表明,他今后再也不投资互联网,而只投资移动互联网。并且,在微博营销和微信营销之间,他更看好微信营销。移动互联网就像互联网的出现一样,都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企业的营销模式。在未来谁抓住的了发展的趋势,谁就抓住了市场,而微信营销的出现和发展恰恰就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三节 微信是微博2。0版本吗(1)
▌米▌花▌书▌库▌ ;__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Twitter。中国最早的微博平台是2007年4月上线的叽歪,随后饭否、做啥、腾讯滔滔和Plurk等类微博网站纷纷上线。直至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也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
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新浪微博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各路英豪,成为微博中的翘楚,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互联网世界,成为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伴随着新浪微博的快速发展,搜狐微博、人民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等纷纷上线,一场微博争夺战随之打响。大批名人志士被各大网站招揽至麾下,各路名人也以微博为平台,在网络世界里聚集人气,树立个人品牌和网络号召力。同样,微博作为新的传播工具也造就了无数的草根明星,从默默无闻到新的话语传播者,往往只在一夜之间、寥寥数语,竟然被无数屌丝疯狂追随。2009年7月中旬开始,国内大批老牌微博产品受制于其他微博平台的快速发展而停止运营。与此同时,一批新的微博产品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像叽歪、Follow5、9911,以及2009年8月开放的新浪微博,其中Follow5在2009年7月19日孙楠大连演唱会上首次亮相,是国内第一次将微博直播引入大型演艺活动的微博平台,这与Twitter当年的崛起和发展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2010年,国内微博产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各微博平台犹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崛起。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微博,以迎接微博兴起的大潮。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从6331万增至1。95亿,增长约2倍。该报告还指出,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增至,较2010年增加。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增至。从2010年底至今,手机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上升到34%。
2012年,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中指出,微博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工具,其传播和发展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其负面效应也很显著,各类虚假信息迅速泛滥。同时,中国微博发展快,用户增长迅速,自然也容易滋生一些新的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和有关微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政府积极开启微博,开启了中国新媒体政治和社会治理新时代。
2012年2月28日,新浪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根据财报显示,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突破3亿大关,用户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日活跃用户比例为9%。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表示,2011年,新浪微博用户总量、每日发博量、日活跃用户总数等同比上一年增长了约300%。他表示,2012年新浪将继续向微博投资约1。6亿美元,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用户关系和门户的领先地位来提升中国的数字媒体用户体验。“希望通过进一步投资,建立更为强大的微博社交媒体平台,并围绕这一平台产生一个强大的微博生态系统,以在长期获得更大的回报。”新浪微博得益于抢占了先机,而且在整体的战略执行上也比较彻底,所以获得了微博的领导地位。仅仅两年时间,新浪微博就为新浪创造了几十亿美金的价值。
第三节 微信是微博2。0版本吗(2)
而另一个微博巨头是腾讯微博,也呈现出发展迅猛的态势,借力于腾讯所拥有的近5亿QQ注册用户、2亿左右的活跃用户。腾讯微博借助其产品的巨大粘性,迅速发展其微博注册会员。这部分人群很容易受潮流趋势的影响而开通腾讯微博。同时,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可以通过腾讯微博与QQ好友和腾讯微博上的其他用户进行信息分享。另外,微博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推广渠道。企业用户通过注册腾讯官方微博,得到认证后,能够迅速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以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个人用户通过腾讯微博,也能在微博平台进行个人的推广。
微博作为可以快速传播的社会化媒体,也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很多社会事件的揭露都来自于微博平台。2013年2月,有微博曝光,格力集团的总裁周少强,因1月在华发会馆主持的银企合作交流座谈会工作晚餐消费高达37517元,因为此事件,当事人周少强于2月5日被珠海市纪委停职。︰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微博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信息量大,传播快,但由于受微博本身功能的限制,微博营销本身的曝光率是极低的。微博用户发布的信息,很容易被海量的微博信息所淹没,除非微博用户刷屏发广告或者刷屏看自己的微博,或者用户发布的信息被某些大V转发或者评论,否则信息的到达率会非常低。作为营销信息传播,其最为关键的指标就是信息的到达率,在这一点上,微博的到达率明显偏低,这是微博营销的死穴,同时也是准备开展微博营销的用户最需要关注的地方。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
微信与微博不同,微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强制了信息的曝光,信息可以完全抵达预订的客户那里,当然前提是你们之间已经建立了必然的联系。微信不仅能够实现微信好友之间的信息传递,更重要的是微信作为公众平台信息的到达率是100%,微信还可以实现用户分组、地域控制在内的精准消息推送。这也正是营销人士欢呼雀跃的地方,时至今日,在营销领域,很难有哪一款软件,可以真正实现对客户的精准细分,而微信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为营销人只需把精力花在更好的微信传播方案上,而不是苦于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客户上。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微信公众平台上的粉丝质量要远远远高于微博粉丝,微信平台只要控制好信息发送的频次与发送内容的质量,就会得到用户的很好反馈,相对于粘性较高的用户来说,一般来不会产生强烈的反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们实现了信息的送达,并有可能将微信用户转换为企业微信平台的忠诚客户。
微信是微博的2。0版本吗?微信和微博究竟有何区别,微博营销人士刘敏华曾在《广州日报》中指出,新浪微博的升级可谓是大杂烩融合,既有腾讯QQ空间的感觉,又有Facebook的影子。而对于微信而言,绝大多数观点认为,微信和微博最大的区别在于“精准”二字。微博是由微博用户在自己的微博主页上发布一条微博,然后粉丝通过看自己微博主页就能看到所关注的博主发的内容,但是现在一般的微博用户同时关注的人太多,所以能看到所关注微博发出的微博内容是随机的。而微信在这一点上就有所不同,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群发一条消息,所有关注这个平台的人都会收到。我们可以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正在路上寻找住宿的酒店的时候,微信突然弹出一个消息,告诉你附近某酒店符合你的标准,并且,正在打折促销,同时,你的微信上还有酒店的促销券和打折卡。或者我们正在逛街想要购买某个品牌的服装,当你出现在商场的时候,你的微信就会收到,你关注的某个品牌服装发布的促销信息,想必这样的服务,一定会让我们耳目一新。
第三节 微信是微博2。0版本吗(3)
在微信上,用户与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信的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才构成一个对等关系。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不对等,而是一对多的多重对应关系。同时,微信是一个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微博则是一个更为开放的扩散传播平台。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关系,一个注重关注;一个注重单向,一个注重互动;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