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57部分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57部分

小说: 中世纪千年史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趁两次得胜之势,博希蒙德一路高唱凯歌,又占了不少地盘,逼近拉里萨(Larissa)。

  阿历克塞是个不屈不挠的人,他第三次聚集军队,终于在拉里萨击败博希蒙德。

  吉斯卡听说儿子有难,急忙率领舰队前来增援。 阿历克塞似乎买通了瘟神,诺曼军在打了几个胜仗后,又遭疫病袭击。 

  1085年7月,七十岁高龄的吉斯卡以及五百名诺曼骑士得病而死,士气大落又缺少给养的诺曼军只得退回南意大利。 

  阿历克塞终于松了口气,为了感谢威尼斯的“无私奉献”,他没有食言,授予威尼斯不少通商特权。威尼斯总督大喜过望,他好人做到底,帮助拜占庭收复了迪尔拉奇乌姆和克基拉。 

  这些胜利标志着诺曼人的东进战略化为泡影,拜占庭收复了吉斯卡入侵以来的所有领土,恢复了版图,它们也同时标志着“科穆宁中兴”(Komnenian restoration;1081—1180;指科穆宁王朝时期,拜占庭帝国在军事、经济和版图上的复兴)的开始……

41 克莱蒙会议!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阿历克塞的一生注定要在内忧外患中度过,他刚摆平诺曼人,北方又出了乱子。

  尽管阿历克塞致力于恢复国力,但是苛捐杂税、贪官污吏已经成了传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纠正的,深受压迫的保加利亚人对拜占庭依旧怒目而视,所有这些都使保罗派在色雷斯和保加利亚有了更多信徒。

  在对付诺曼人的军队里,有两千八百名保罗派信徒,他们在增援迪尔拉奇乌姆途中做鸟兽散,没向皇上请示就各自回家。阿历克塞大怒,决定惩罚这些叛徒。他诱骗保罗派首领和教派代表到君士坦丁堡开会,趁机统统关入大牢,还抄了他们的家。

  保罗派可不是吃素的,当年就曾和巴西尔一世叫过板,虽然惨遭*,不过他们那种和非草根抗争的精神世代传承,起义就这样爆发了;数千保加利亚人在保罗派信徒赖克和鲍格米勒率领下揭竿而起。

  更糟的是,暴动的保加利亚人不再担负驻守巴尔干通道的任务,反而把虎视眈眈的佩切涅格人引进巴尔干。整个多瑙河流域全部脱离政府,拜占庭领土瞬间缩水。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拜占庭才阻止佩切涅格人的铁蹄涌入色雷斯。翻越巴尔干山脉,准备和佩切涅格人一决公母的阿历克塞被打得稀里哗啦,拜占庭很长时间内再不敢和佩切涅格人正面冲突,只得施展游击战聊以骚扰。

  【罗姆苏丹国】

  在诸多敌人中,最令阿历克塞头疼的就是塞尔柱土耳其人。阿历克塞最不愿打开的就是皇宫东面的窗户,只要举头从东窗望出去,就能看到属于土耳其人的高山,敌人已经杀到家门口啦!

  塞尔柱苏丹马立克肖一世(Malik Shah I;阿尔普&;#8226;阿斯兰之子)的堂(表)兄弟苏黎曼(俩人是远亲)因争夺苏丹位置失败,一气之下带领部众进入小亚细亚西部,借拜占庭在曼奇科特惨败后的软弱无力,建立罗姆苏丹国(东方人称拜占庭统治下的小亚细亚为“罗姆”,意为“罗马”,故而得名),首都是原拜占庭东部重镇——尼西亚。

  虽然兄弟二人不和,但是罗姆苏丹国一直依附于大塞尔柱帝国,它是最接近拜占庭的塞尔柱国家,那座阿历克塞最不愿看到的高山就是罗姆苏丹国的地盘。

  苏黎曼这人前面介绍过,他曾派兵帮阿历克塞增援迪尔拉奇乌姆。苏黎曼死后,其子基利杰&;#8226;阿斯兰一世(Kilij Arslan I)被堂(表)大爷马立克肖一世关进大牢,后来刑满释放,就是这位阿斯兰把罗姆苏丹国从拜占庭的联盟变成最头疼的敌人。

  【东方皇帝】

  放下罗姆苏丹国和阿斯兰暂且不表,咱先表一表这一时期土耳其的典型人物:查哈&;#8226;贝(Chaka Bey)。

  查哈是土耳其将领,曾被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鲁斯三世俘虏过。当时查哈是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精力充沛、聪明能干,尼基弗鲁斯三世对他欣赏有嘉,就让他住在皇宫里,并授予拜占庭贵族的最高荣誉称号。

  后来,查哈回到小亚细亚,他对阿历克塞抢了尼基弗鲁斯三世的宝座怀恨在心,又对君士坦丁堡的富庶垂涎三尺,从此与拜占庭为敌。

  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查哈的能力那是没的说,他先后攻占包括重镇士麦拿(Smyma)在内的小亚细亚沿海城市,建立自己的国家。

  要攻占君士坦丁堡,没有海军是绝对不行的,查哈又筹建一支舰队,包括33艘帆船和17艘桨船,规模不大,却是土耳其在小亚细亚的第一支海上力量。

  这支舰队为查哈带来无数胜利,查哈相继占领莱斯博斯岛、希俄斯岛(Chios;希腊群岛中的第五大岛,靠近小亚细亚)。在希俄斯岛附近击败增援的拜占庭海军以后,萨摩斯岛(Samos;希腊群岛中的一座,靠近小亚细亚)和罗得岛(Rhodes; 希腊群岛中的一座,位于今土耳其西南18公里处)也落入查哈手中。

  查哈的势力在地中海东岸海域形成岛链,他的目标是切断君士坦丁堡同拜占庭其他各行省的联系,分而治之。他企图越过海峡,与在西面作战的同族佩切涅格人来个胜利大会师。他派人秘密联络佩切涅格人,请他们来年春天攻占加里波利半岛,这样两家就可以直接联络,还可以统一作战行动。

  1091年,拜占庭再度落入久违的四面楚歌,不过没关系,君士坦丁堡的金库再次派上用场,阿历克塞故技重施,花大把金币收买与佩切涅格人合作的波罗人。这个住在第聂伯河、顿河下游的游牧民族与拜占庭结成同盟,给佩切涅格人致命一击。幸存的佩切涅格人被安置在上马其顿,这个不安分数百年的民族终于安分地过日子去也。

  查哈痛失一臂,但是他对拜占庭的狂热迷恋战胜了他的理智,查哈自封 “东方皇帝”,还穿上皇帝的长袍。可惜他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更别说像皇帝了。没过多久,查哈的舰队就被拜占庭击败,领土也丢了不少。

  【塞尔柱帝国解体】

  1092年,马立克肖一世死后,王室诸子争位,内讧不断,大塞尔柱帝国解体,废墟上陡然出现一些小的塞尔柱王朝。注意,这并不标志大塞尔柱帝国灭亡,只是在其境内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而已。(实际上,大塞尔柱帝国坚挺到1194年才灭亡,领土被埃及阿尤布王朝和花剌子模帝国等瓜分,仅剩生命力顽强的罗姆苏丹国一个塞尔柱国家存在)

  马立克肖一世这么一死,国家大乱,可乐坏两个人:

  一个是阿历克塞,混水摸鱼是这位老哥的看家本领,落井下石是这位老哥的风格(没这种风格拜占庭早完蛋了),他使出凭生所学,施展各种计谋火上浇油,令土耳其人的内部矛盾更加激化。

  另一个就是阿斯兰,他趁机带领人马进入故都尼西亚,撵跑堂(表)大爷任命的总督,重新掌握罗姆苏丹国政权。

  阿斯兰和老爹苏黎曼不同,他视拜占庭为死敌。为了对付拜占庭的海上力量,阿斯兰看上查哈的舰队,便当了“东方皇帝”的东床快婿。

  大塞尔柱帝国解体,林林总总的小王朝各自为政,阿历克塞本可以高兴地听听音乐跳跳舞啥的,罗姆苏丹国和“东方皇帝”联手却给阿历克塞当头一棒。

  《君主论》中说:“作为君主,应当同时具备最勇敢的狮子和最狡猾的狐狸的素质”,阿历克塞显然具备这两种素质,他把狐狸的狡猾完全用到阿斯兰身上,偷偷给阿斯兰写信“警告”说,你要注意你的老丈人啊,他看上你的尼西亚啦。

  阿斯兰越看老丈人越觉得不对劲,于是乎,他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下手再说,无论如何,弄死老丈人、吞并他的土地和舰队总是没错的,这也是他娶查哈之女的初衷嘛。

  阿斯兰带着人马前往士麦拿,在自己的大帐里排摆酒宴,请老丈人喝酒。查哈不知是计,欣然应允。酒席宴上,查哈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听着*风格的乐曲,醉眼朦胧地看着婀娜多姿的舞姬,不多时就酩酊大醉,人事不省。阿斯兰笑了,“见真主去吧。”这位以智勇多谋著称的“东方皇帝”被驸马爷送去极乐。

  “东方皇帝”的死非但没让阿历克塞高兴,反而令他大失所望。阿历克塞报着看电影的心情,本来想看一部战争片,血淋淋的那种,结果演的是阴谋片,毫无打斗场面。他的反间计适得其反,实力大增的罗姆苏丹国成为拜占庭的劲敌,失算啊。

  以拜占庭目前的军事力量,根本无法与控制小亚细亚大部分领土的罗姆苏丹国抗衡。怎么办呢?阿历克塞把目光投向西方,由此引发浩浩荡荡的十字军东征(crusade)。

  【十字军东征】

  说到十字军东征,就不得不提“乌尔班”这个名字。

  乌尔班这个名字似乎与拜占庭五行相克,历史上有两个叫乌尔班的人让拜占庭百受蹂躏。两个人既不是英勇善战的骑士,也不是统领一方的领主,更可能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俩的威力却抵得上一万名骑士。

  一个是教皇乌尔班二世(Pope Urban II),十字军东征的始作俑者。自他做了一场精彩的宣讲以后,拜占庭算是惨啦,还差点亡国。

  另一个乌尔班是匈牙利火炮专家,由他设计的乌尔班大炮给君士坦丁堡城墙致命打击,帮助奥斯曼帝国最终灭亡了拜占庭。

  咱来说说乌尔班二世发动的十字军东征吧,至于它的起因,和耶路撒冷有着密切关系。

  能够成为基督教、*教、犹太教三教圣地,是耶路撒冷的荣耀,可是乱世之中,荣耀不再是荣耀,而是撒旦的诅咒,这种诅咒甚至延续到了今天。

  话说636年,*帝国控制耶路撒冷,哈里发们仍然允许基督徒来此朝圣,三百七十年间相安无事。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占领耶路撒冷(1010年)以后,当地的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惨遭摧毁,法蒂玛王朝还封锁朝圣的道路,残酷*基督徒。

  除宗教以外,经济利益也是驱使十字军东征的重要因素。11世纪时期,西欧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与东方的贸易地位开始逆转,从被动变为主动,不仅向东方输出原材料,还输出劳动产品。商队一波又一波抵达东方,骑士和商人们亲眼目睹了东方的繁荣富庶,知道了什么叫高科技,什么叫高文化。然而,土耳其人的出现阻碍了东西的正常贸易,商队不仅被课以重税,还屡遭抢劫。

  自1096至1291年,罗马教会数次下达收复圣地的命令,在教皇们准许下,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打着宗教旗号先后发动九次东征。

  每次东征时,都有布道、宣誓以及授予十字架、任命每个参加者为教会将士的仪式。士兵们身着绘有十字架的战袍,装备画有十字架的盾牌和旗帜,“十字军”(crusader)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十字军东征被形象地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弯月”,这场声势浩大的东征运动,先后动员近两百多万人。不过,与其说它是运动,不如说是浩劫,不论是对掠夺者,还是被掠夺者,都是如此。

  一开始,东征还是以捍卫宗教、光复圣地为目的,到后来却变了味儿,演变成一场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