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千年史话-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54年的大分裂更加深了西欧国家和拜占庭之间的敌对关系,这种敌对很快便会在实际中表现出来。
【马其顿王朝末代皇帝们的结局】
下面来看看马其顿王朝最后几位皇帝的结局吧:
佐伊死于宗教大分裂之前,即1050年;素有“单独战斗者”之称的君士坦丁九世死于宗教大分裂之后,即1055年。
三姑娘狄奥多拉终于在姐夫死后独掌大权,她把被压抑已久的政治手腕全部爆发出来,挫败了一起宫廷政变。在她统治之下,贵族们飞扬跋扈的行为受到约束,*之风有所收敛。
牧首米海尔劝狄奥多拉通过结婚选定皇位继承人,狄奥多拉当时都七十多岁了,而且重病缠身、卧床不起,根本没时间,也没心情谈婚论嫁。
在牧首的一再劝说以及满朝文武的压力下,狄奥多拉从自己的宠臣中选择了一位担任下一届皇帝,他就是军需大臣米海尔&;#8226;布林加斯(Michael Bringas),是为米海尔六世(Michael VI;1056—1057年在位;又译作迈克尔六世)。
1056年9月初,狄奥多拉女皇去世,马其顿王朝因为断了香火宣告结束。
愚兄不让女儿们结婚的愚蠢行为断送了马其顿王朝,他在九泉之下肯定无颜面对开国皇帝巴西尔一世,也无颜面对打造王朝鼎盛的哥哥巴西尔二世,这两位巴西尔一定、肯定以及确定会掐死他的。
【科穆宁王朝】
米海尔六世只坐了一年皇帝,就被贵族推翻。
1057年,伊萨克&;#8226;科穆宁(Isaac Komnenos)受贵族拥戴登基坐殿,是为伊萨克一世(Isaac I;1057—1059年在位),开创科穆宁王朝(Komnenos dynasty;1057—1059年,1081年复辟,统治到1185年)。
伊萨克是军事贵族发动叛乱推举的皇帝,故而他是军事派的代表性人物。伊萨克在位虽然只有两年,但他是个很勤奋的皇帝,堪比雍正皇帝。
刚一登基,他就开始实行军事派的政治纲领,削弱大官僚以及教会的势力。这一做法遭到牧首米海尔的反对,伊萨克也不是吃软饭的,立刻把这位牧首大人打入天牢。
他着手恢复国家经济,把前几位皇帝给那些庸庸无能的朝臣分发的养老金全部撤销。
他还把沿用自罗马帝国的单头鹰徽章改为双头鹰,以示拜占庭领土的地理特性,即拜占庭继承了罗马帝国在欧亚两部分的领土,同时也表明拜占庭的使命不仅仅是要维护东方的领土,更要夺回西方原属罗马帝国的版图。
要让日趋没落的拜占庭完成这一光荣使命相当不现实,能保住拜占庭现有的土地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我们还是应该为伊萨克的雄心壮志拍手鼓掌,至少他精神可嘉。
在拜占庭灭亡以后,欧洲的两个大国——俄罗斯和奥地利把双头鹰引入国徽,以示自己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公主后,把双头鹰放进俄罗斯国徽里,以示莫斯科是第三个罗马。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把双头鹰变成自己的王徽,显示自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室的继承者。德意志地区的一些诸侯也引用双头鹰,表明自己和哈布斯堡王室的关系非同一般。另外,后来的巴尔干地区一些国家,以及东正教各支派的标志也都使用双头鹰。
伊萨克的改革措施对拜占庭颇有裨益,但是大官僚和老百姓都不买他的帐,特别是那些对养老金制度不满的朝臣们。
他们趁伊萨克得病的时候发动政变,伊萨克被迫退位,科穆宁王朝建立了仅两年就被迫中断,不过日后它还有翻盘的机会。
在修道院的日子里,伊萨克潜心研究《伊利亚特》等荷马史诗,其学术成果至今仍具影响力。
诗歌可以净化心灵,让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是政治上的失败毕竟给伊萨克很大打击,两年后他在修道院里郁郁而终。
36 黑斯廷斯战役!诺曼征服
【征服者威廉】
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1042—1066年在位)幼年时曾经流亡诺曼底,在诺曼底长大成人。
感恩戴德的爱德华向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步行者罗夫的直系后代)保证,如果自己能够击败篡夺王位的丹麦人、重新掌握英格兰政权,自己死后便将英格兰王位传给威廉。
爱德华如愿以偿地复辟了韦塞克斯王朝,离地三尺有神灵,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一许诺最终导致韦塞克斯王朝的灭亡。
幼年即位的威廉经历数次篡位的政治阴谋,好几次差点搭上小命。好在他母亲是个女强人,采取亲近法国的政策,这才保住了威廉的性命。威廉受克吕尼宗教改革的影响,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1066年1月4日,爱德华谢世,威廉却没能按当初的约定获得英格兰王位。爱德华的大舅哥,也就是王后的哥哥哈罗德&;#8226;葛温森(Harold Godwinson)谋夺英格兰王位,是为哈罗德二世。
他在国王的宝座上还没坐稳,就不得不面对诺曼军的挑战。
听说英格兰王位被哈罗德霸占,威廉岂会善罢甘休,他在向教皇讨得征伐英格兰的大义名分后,指挥军队要给哈罗德点颜色看看。哈罗德组织人马在英格兰南部布阵,准备以逸待劳,迎击诺曼军。
不巧的是,挪威人乘坐五百艘战舰趁机进攻英格兰北部,击败英格兰守军。哈罗德大惊失色,急忙挥军北进,到约克郡抵挡挪威人。
9月25日,哈罗德指挥军队在“斯坦福德桥战役”(Battle of Stamford Bridge)中击败挪威人,斩杀其国王哈拉尔德三世(Harald III)。
【渡海演小品】
1066年9月27日,诺曼军乘坐大型帆船,乘风破浪驶向海峡对岸。威廉肩披斗篷,手按佩剑,威风凛凛地站在甲板之上,凝视着远方。
威廉对英格兰王位势在必得,他在渡海之前就向各位盟友和诺曼贵族们许下重诺,只要你们支持我,事成之后,你们在英格兰都会得到土地和封号。
威廉从此开始了风风火火地征服英格兰的工作,他“征服者”的绰号也由此而来。
翌日,诺曼军在英格兰南部成功登陆,登陆地点并无半点英格兰士兵抵抗,威廉心中暗喜,他高兴地踏出了在英格兰的第一步。
没想到,走了没两步,他一脚没踩稳,摔倒在沙滩上。
周围的骑士慌了神,纷纷过来搀扶。威廉不愧是大风大浪里闯过来的,他顺势双手捧起沙子,仰天大喊道:“我现在拥有英格兰的土地了!”
听了领导的感慨后,士兵们都以为公爵是为了捧沙才伏下身子,各个欢欣鼓舞。威廉暗自庆幸,总算没在士兵面前丢人现眼。
很多人怀疑这个狗吃屎的小品故事是威廉的传记作者瞎编的,因为凯撒入侵不列颠岛的时候也有个相似的传说,编造这个故事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表示威廉是凯撒那样的英雄豪杰罢了。
登陆后,诺曼军毫不怠慢,一举攻占附近的黑斯廷斯(Hastings)。
沉浸在大破挪威人喜悦之中的哈罗德很快得到诺曼军入寇的消息,便急忙率军南撤;回到伦敦。
哈罗德召集文武群臣,动员全部军队,挥师继续南下。
一场决定英格兰命运的战斗——黑斯廷斯战役(Battle of Hastings)拉开序幕,同时它也是中世纪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英军在距离黑斯廷斯6英里外的森拉克山丘(Senlac Hill;位于今英国东部的萨塞克斯郡)布防,阵前的壕沟和一道栅栏与英军士兵组成坚固的防御体系。
该地区的前方是一个山谷,后方则是安德里达森林。
英军总兵力约七千五百人,绝大部分是步兵,还有少量下马骑士,军队中除了包括皇家卫队在内的正规军外,还有临时招募的农兵。他们各个身穿锁子甲,手持宝剑、长矛和硕大的斧子,圆形的盾牌护住身体,两眼闪出股股杀气,等待着敌军的到来。
诺曼军总兵力超过八千四百人,威廉除了带来自己麾下的诺曼军团外,还找了不少外援,其中包括布列塔尼雇佣军、法国…佛莱明军团,以及占据意大利南部的诺曼海盗,兵种包括超过两千两百名骑兵、四千五百名步兵和一千五百名弓弩手。
威廉先礼后兵,要求哈罗德接受教皇的旨意,让出王位,哈罗德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的要求。
【黑斯廷斯战役】
1066年10月14日,星期六清晨九点,威廉率军在英军前展开阵势。
威廉把诺曼军团布置在中央,布列塔尼雇佣军、法国…佛莱明军团分布两翼。诺曼军把步兵排在最前列,以保护身后的弓箭手,骑兵则布于最后一排。
担任指挥官的除威廉本人外,还有巴约主教厄德(Odo of Bayeux)。
厄德是威廉同母异父弟弟,自幼便受威廉指派,担任巴约主教一职。但是厄德的身份更多的还是表现为一名骑士,而不是神职人员。在这次进攻英格兰的军事行动中,他表现得尤为活跃,载乘军队的船只便是由他负责建造的。
两军初一对阵,威廉身边就闪出一名骑士,请求担任先锋。威廉举目观瞧,只见他身披重甲,头戴硬盔,手端长矛,原来是自己的御用诗人、骑士泰勒佛。威廉满意地点点头,答应了他的请求,还对他鼓励一番。
泰勒佛心花怒放,高唱古代版本的罗兰之歌,催动坐骑冲出阵去,身后扬起一阵尘土。
英军阵中也飞出一名骑士,与之迎面而来。双方借助战马的冲击力,用长矛互相扎刺。马打盘旋之际,二将拔出佩剑互相砍杀起来,阵中的士兵摇旗呐喊,为自己的将领助威。
威廉和哈罗德都定睛凝神,观看这场恶斗。不久,哈罗德倒吸一口冷气,大叫一声“唉呀不好!”威廉反而哈哈大笑,直夸泰勒佛文武双全。
泰勒佛瞅准英格兰骑士的破绽,举剑将之斩首,死尸扑哧一声栽倒在地,战马落荒逃出战场。
泰勒佛纵马返回本阵,将首级高高举起,让敌我双方看看上帝是站在诺曼底一边的。(另有一说,泰勒佛孤身冲入英军阵中,斩杀数名英格兰士兵后阵亡)
诺曼军开始以弩弓射击,虽然弓弩射程很远,但威力欠佳,箭簇都被英军的盾牌挡住,不能伤敌分毫。英军由于仓促应战,军队里没配弓箭手,只得任由对方射击。
弓箭齐射后,诺曼军的骑兵、步兵发动冲锋,两军开始正面交战。战场上人喊马嘶,兵器的撞击声响彻四野,不时出现人仰马翻的景象,黑斯廷斯一带顿成修罗杀场。
英军前排使用坚硬的盾牌做防御,又用威力无比的大斧给入侵者以迎头痛击,再加上英军布防在山丘上,以及阵前的壕沟和栅栏,抵消了诺曼骑兵的冲击力,第一轮攻击以诺曼军弃尸一片而告终。(此战的地理形势和图尔战役相似,结果却与之相反)
布阵于诺曼军团左翼的布列塔尼军团又发起冲锋,与威廉的直属部队一样,这轮攻击很快败在英军的盾牌和大斧之下。
英军士气高涨,他们高声呐喊:“滚出去,滚出去。”
威廉毫不慌张,他再次下令开弓放箭,进行狂射。这次弓箭手们调整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