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42部分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42部分

小说: 中世纪千年史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他闹起窝里斗。

  奥托虽然只有二十几岁,在政治上却相当成熟,他给这些反叛者迎头痛击,唐克马尔战败,自杀身亡。

  路易四世和奥托大帝有几分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那种内心一团火的人,都在对国内的反对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两个性格倔强的人做邻居,有矛盾是在所难免的,更何况中间还夹着一个说不清到底该归谁所有的聚宝盆——洛林。

  由于洛林的归属问题,西法兰克王国和德国发生武装冲突。打了没多久,两家就讲和了。路易四世娶了奥托的妹妹,放弃洛林。夫妻二人恩恩爱爱,如胶似漆,男娃女娃一共生了七个。

  946年,西法兰克发生内讧,“伟大的”于格和路易四世之间爆发战争。他俩都是奥托的妹夫,奥托正可以插手西边王国的内政,他首先帮着于格打路易,后来又帮着路易打于格,忙得不亦乐乎。

  当时,德意志国内已是乌烟瘴气、刀兵四起,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洛林等公爵纷纷举旗造反,企图混水摸鱼。

  奥托的一项伟大功绩就是平定国内各公国的叛乱,他利用中等贵族和大贵族之间的矛盾,很快瓦解了敌对联盟。法兰克尼亚公爵被迫求和,巴伐利亚公爵被赶走,洛林公爵也缴械投降。

  几年工夫,奥托便控制了大部分德意志: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归自己统治,巴伐利亚、士瓦本、洛林分别由他的弟弟、儿子和女婿统治。

  奥托是既捕鸟者亨利之后,又一个侵略斯拉夫人的日耳曼君主。他迫使波希米亚公爵投降,臣服在德意志的大旗之下。

  翌年,奥托攻入意大利,与原意大利国王的遗孀结婚,顺利地把意大利王冠戴在自己头上。征服了意大利,奥托本来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他却愁容不展。

  原来,儿子和女婿对他分配意大利的权力感到不满,便联合美因茨大主教一齐反对奥托。

  奥托是水里火里历练出来的,面对这些小辈岂会束手无策。当时,马扎尔人已经在西欧肆虐了近半个世纪,德意志贵族对这些来去如风的敌人心存恐惧。奥托正好利用他们的这种心态,将之笼络在自己麾下。

  这要感谢捕鸟者亨利,他给儿子留下一支精锐骑兵,这支骑兵让那些被马扎尔人吓破胆的贵族们有了依靠,这支骑兵也将在不久后的“奥格斯堡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

  笼络住人心,反叛者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很快,儿子和女婿们被打败,奥托从这次叛乱中得到教训,也总结出经验:血缘关系并不一定可靠。

  954年,奥托重新分配国土,任命亲信担任公爵,统治各公国。从那以后,德国安定下来,奥托的地位和权威再没受到挑战。

  奥托之子曾这样评论老爸:“他像一头狮子抓住他所占领的各个国家,而对我,他的儿子,却一点也不给。”

  【奥格斯堡战役】

  国内安定了,国外的强大势力却狂风般刮来。凶悍的马扎尔人是长期困扰德意志的心腹大患,他们自从被赶到这块土地上,就对西欧进行了一系列毁灭性侵袭,令德意志贵族们闻风丧胆、谈之色变。

  955年,嚣张至极的马扎尔竟然派出万余骑兵侵入巴伐利亚、士瓦本,此来的目的和以前一样,是来打劫的。当地军队抵挡不住,被杀得溃不成军,奥格斯堡(Augsburg)被包围。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奥格斯堡战役(Battle of Augsburg;也称作Battle of Lechfeld,莱希费尔德战役)的序曲。

  告急的消息很快送到奥托面前,奥托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刚刚安定国内,现在又来了外敌。

  庆幸的是,此时的德国已经不是捕鸟者亨在位时可比了。捕鸟者亨利时期,国家并不统一,他只能依靠自己的领地和兵力对付马扎尔人。为了抵挡马扎尔人,他在边境地区修筑了大量城堡,并训练了一支精锐骑兵。

  一个意外的收获是,这支骑兵帮助奥托平定了德意志内乱,使那些目空一切的公爵们俯首称臣,王权集中在奥托手中。

  正是这些前期工作,使原本四分五裂的德国空前壮大,也使它能够抵挡住这次马扎尔人发动的疯狂侵袭。

  当时斯拉夫人在德国边境蠢蠢欲动,奥托必须留下大部分兵力看家护院。会兵的命令立刻下发到各个公国,就连藩属波希米亚也得到相同的命令。不久,包括王室在内,巴伐利亚、波希米亚等八支军队一万人马集合在一起。

  德军的兵力和马扎尔相当,差别在于德军是清一色重骑兵,而马扎尔的是清一色轻骑兵。

  955年8月10日,奥托指挥德军接近奥格斯堡时,与马扎尔人遭遇。波西米亚军队守护营地,其他军队排成一字长蛇。

  马扎尔人素以凶猛、骠悍著称,但是自从入侵德国以来,他们连续作战,身心已经十分疲惫。此时正值酷夏,烈日炎炎,马扎尔骑兵们口干舌燥,他们下意识地用舌头舔着干裂的嘴唇,抬起头看看太阳,被刺眼的阳光照得又低下了头。他们本就累乏的身体在骄阳曝晒下,感觉更加沉重。

  德军中一些部队都曾是马扎尔人的手下败将,可是奥托麾下的骑兵却是精锐之极,在长期与马扎尔人作战中百般磨练,对敌军相当熟悉,而且德军的士气不俗,誓有将敌人赶出国门之心,胜负在布阵的时候就已经初见分晓。

  奥托两眼似电,目光锐利,他轻轻挥了挥手,身边竖起一面大旗,德军骑兵看到信号,如下山猛虎般冲向敌阵。霎时间,战场上万马奔腾,尘土飞扬,喊杀声直冲九霄。

  马扎尔骑兵也闯出阵地,和生龙活虎的德军厮杀在一起。德军骑兵的攻势的确太猛,马扎尔骑兵死伤无数,人仰马翻,血肉横飞。德军骑兵越战越勇,一番恶战,马扎尔人不敌,败下阵来。德军大获全胜,并且夺回了奥格斯堡。

  这次失利只是马扎尔人厄运的开始,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死神已经开始抚摸他们的灵魂了。

  马扎尔人撤退了,可是他们还会卷土重来,这是五十年来他们的一贯作法,不定期、不分时间的想来就来,拿西欧当成超市和电影院。

  为了彻底歼灭这支马扎尔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奥托决定一鼓作气,乘胜追击。那么下面的战术该是什么呢——切断敌军的退路。

  第二天,当马扎尔人撤退到距奥格斯堡约6公里的莱希河(Lech)上游,正准备渡河的时候,他们发现德军已经在河右岸布开阵势,刀枪耀眼,盔明甲亮,旌旗随风扑喽喽作响。德军骑兵一个个目露凶光,为首一人头戴王冠,不是奥托,又是何人,他那炯炯放光的眼神似乎在说:“尔等还往哪里逃?”

  马扎尔统帅大吃一惊,情急之下,他违反常规地命令军队渡河强攻,企图冲到右岸,撕开一道缺口。马扎尔骑兵一个个挥着马刀,呐喊着冲入河中,马蹄在水中舞着步子,溅起无数水花。

  骑兵作战靠的是机动性和冲击力,可是河水抵消了这两个优势,冲到右岸的马扎尔骑兵面临的只有两个字——死亡。

  严阵以待的德军骑兵奋起抵抗,马扎尔骑兵损失惨重,在岸边和河里留下无数死尸,河水早已被染成红色,载着尸体漂向远方。

  死神扳着手指头、脚趾头数着不断飞起的亡灵,“一个,两个,三个……太多了,数不过来,哇呀呀。”再给他一百只手、一百只脚恐怕也数不过来,他已经开始后悔安排这次人间惨剧了。

  马扎尔统帅急得团团转,正面突击看来是没用,那就从侧翼偷袭吧。他派出一支部队,迂回渡河。

  不久,这支骑兵落荒逃了回来。统帅泻了气,知道自己的计划失败了,德军早就防着他这一手呢。他叹了口气,继续指挥军队从正面进攻,怎么着也得杀出条血路,赶紧回家呀。

  好一场厮杀,直杀到太阳落山,又从太阳落山杀至日上三竿,马扎尔人始终没能突破德军的防线。

  曹刿说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现在马扎尔人的士气该竭了,奥托怒吼一声,率领军队由防守转为反攻。马扎尔人哪能抵挡得住,迅速崩溃。再看战场上,脱缰马,落尘盔;折杆旗,残面盾;疯沙惊起漫乾坤,狂血怒飞结愁魂;十里白骨图哀怆,千万雄兵几人存。

  万余马扎尔骑兵几乎被全部歼灭,奥托粉碎了马扎尔人西进的企图,从此解除了东部边陲的威胁,捍卫了德意志的完整,并使国土向东扩展。

  奥托此役后名声大噪,威望如日中天,“奥托大帝”的称号也由此而来,他更被尊为“祖国之父”,真是了不起。

  搞笑的是,马扎尔人没有地方可以四处恣意妄为,愣是被逼得从游牧改为定居,为四十五年后匈牙利王国的建立奠定基础,中世纪历史上能把一个游牧民族逼得定居下来,恐怕也只有奥托一个人。

  奥格斯堡战役的意义还不仅于此,胜利后的奥托再无内忧外患,这使他能够腾出手来控制教皇国。

  他缔造的神圣罗马帝国将在史书中留下辉煌的一页。

  【谋局】

  我上中学的时候,世界历史课上,老师津津有味地讲德国历史:

  “德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个帝国,名字分别用一、二、三,三个数字进行编号,第三帝国各位同学应该很熟悉,就是阿道夫&;#8226;希特勒建立的纳粹德国,那么第一帝国呢,名字叫‘神圣罗马帝国’……”

  听到这里,我突然有一个疑问:“德国和罗马有什么关系呢?好像有些驴唇不对马嘴嘛。”

  作为学生,有不会的问题应该主动请教老师才对,为了显得自己的知识水平不逊于班里学习好的同学,我就忍了,没好意思多问。考试的时候,相关的题目我答对了,这应该感谢应试教育时期的制胜法宝——死记硬背,这个问题却一直让我糊涂了很多年。

  现在我就来解释一下德国和罗马究竟有什么渊源,其实这个问题在本书的前文早就有过涉及,我再来总结一下。

  罗马有着璀璨的文化和光荣的历史,作为蛮族的日耳曼人要想得到广大罗马人的承认、得到基督徒们的支持、在政治上站稳脚跟,明正言顺地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是达到这些目的的绝佳方法和捷径。

  罗马教会在“罗马帝国有限公司”崩盘以后,急需找到新靠山,以保证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所以他们必须和西欧的新统治者——日耳曼人进行联合。

  在所有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中,克洛维缔造的法兰克王国脱颖而出。就这样,两颗心碰在一起,撞出火花,久久不愿分开。

  市场营销中有一个著名策略:胜招不如求势,求势不如谋局。

  让我们看看古代欧洲人是怎么谋局的:

  早期的法兰克人虽是未开化的蛮族,在政治道路上他们却妙手频出,令人佩服。

  自从克洛维时代开始,法兰克王国就和罗马教会打得火热。到了查理曼,他更是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也被称为“神圣罗马皇帝”。

  此后的法兰克统治者都只是称做“神圣罗马皇帝”,国家却不叫“神圣罗马帝国”。

  德国脱胎于东法兰克王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