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112部分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112部分

小说: 中世纪千年史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句,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官方第一次用“大”字给王朝取名。

  大元真是名副其实,整个蒙古帝国都是元朝的,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啦。

  当初为与阿里不哥争位,忽必烈没按规矩在蒙古召开库里尔台就匆匆称汗,因此其汗位没得到西面各汗国的普遍认可。

  所以,元朝和蒙古帝国不是一码事,元朝只辖忽必烈统治下的中国地区,仅能算作蒙古帝国的一部分。

  由于内战不休,蒙古帝国四分五裂,各汗国名义上是元朝的藩属,但元朝对它们缺乏控制能力。

  另一点要注意的是,此时中国实际处于南北对峙局面,南宋仍在苟延残喘,誓死抗战。

  【大国风范】

  波罗一家三口拿着教皇的回信,返回遥远的中国,由此拉开马克&;#8226;波罗的东方之旅。

  众所周知,马克中外闻名是因为他写的《马可波罗游记》(The Tr*els of Marco Polo)向欧洲展示了遥远的东方,确切的说是远东,有一个先进得一塌糊涂的国家。

  其实,欧洲人对中国并不陌生,拜占庭老早就和唐朝有贸易往来。蒙古在东方的崛起也不是什么军事秘密,波兰、匈牙利怎么遭到蒙古军攻击的,巴格达是怎么被付之一炬的,欧洲人心里和明镜儿似的。

  除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繁荣的贸易以外,中国到底先进到什么程度,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欧洲人还真是一知半解,脑袋里只有些朦胧的概念。

  《马可波罗游记》的问世为欧洲人揭开了神秘面纱,让他们真正放眼看了回世界,使他们领略到大国风范到底是个啥子模样。

  噢,纠正一下前面的小错误,估计很多人都会犯这个错误,《马克波罗游记》的作者不只马克一个人,这本书的问世还要感谢他的朋友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准确的说是狱友,此书乃二人合力之作。

  马克蹲过监狱吗?是的,他蹲过,但他犯的罪不是杀人放火或亵渎神灵,他蹲大牢完全是因为他是个爱国青年。

  另外,马克还是个大富翁,家里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

  看来马克身上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没关系,下面咱就来说说他的故事。

  【波罗兄弟东游】

  波罗一家是怎么和忽必烈搭上钩的呢?这还要从马克的爸爸和叔叔讲起,从拉丁帝国灭亡前讲起。

  尼可罗和马菲奥哥俩是地道的威尼斯商人,业务是和中东做买卖。尼可罗很有经商头脑,哥俩精打细算,生意越做越红火,挣了不少money。尼可罗很有人缘,在同行中威信挺高。

  拉丁帝国存在不到六十年,是个短命鬼,对浩瀚历史长河而言,如昙花一现,不足道哉。毋庸置疑的是,在此期间,西欧与东方的贸易往来异常繁荣。

  在君士坦丁堡最活跃的莫过于意大利商人,地中海上往来于意大利商业城市和君士坦丁堡的船只随处可见。

  威尼斯在建立拉丁帝国过程中出了大力,所以威尼斯商人在拉丁帝国做买卖有很多优惠政策。

  波罗兄弟在君士坦丁堡置办房产,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赚了大钱。

  在世界最关心政治人群排行榜上,商人绝对会名列前三。特别是那些做跨国生意的,对国际形势特别敏感,甚至有的商人还能未卜先知,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提前有所行动。

  波罗兄弟就是这样的商人,此时的政治局势对拉丁帝国已经十分不利,鲍德温二世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借钱借兵。

  哥俩一合计,这儿是不能待了,拜占庭人不会忘记血洗君士坦丁堡的仇。于是,哥俩把房产变卖一空,换成便携的金银珠宝,悄悄溜出君士坦丁堡。

  哥俩没回老家,而是来到威尼斯人经常贸易的黑海北岸,这里是金帐汗国的地盘。为挣取更大的利益,哥俩来到金帐汗国首都——萨莱(Sarai)。

  萨莱是首都,但只不过是一片大营地。在那里住了一年多,为躲避别儿哥和旭烈兀的战争,哥俩又在更东边的不花剌住了三年,在这里遇到旭烈兀派往中国的使团。

  首领邀请两位加入使团,一起到大都面见当时还是蒙古大汗的忽必烈,哥俩本着生意人的好奇心和开拓市场的精神欣然应允。

  哥俩随使团来到大都(1266年),成为忽必烈的座上宾。

  忽必烈不愧是中世纪历史上的著名帝王,热情款待使团之余,也不忘打听欧洲的情况,询问欧洲国家的法律是怎么样的,政治系统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

  忽必烈对宗教在欧洲的影响力早有耳闻,除了政治问题外,他还特别询问哥俩关于教皇和罗马教会的情况。

  哥俩介绍完天主教的情况后,忽必烈挥毫写了一封书信,让哥俩转交教皇。忽必烈在信中请教皇派一百名熟悉七艺(语法、言辞、逻辑、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的基督徒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

  另外,忽必烈还希望教皇的回访使团能从圣墓的油灯里弄点圣油(Chri*)给他瞧瞧。

  为了书信能畅通无阻地到达教皇手里,忽必烈颁发给哥俩一张特别通行证。它可不是纸的,而是一块金牌,长1英尺、宽3英寸。拿着它,哥俩一路上吃喝不用愁,牌子一亮,沿途的蒙古驿站都得像接神一样提供方便。

  由此可见,尽管当时蒙古帝国军事力量世界排名第一,尽管元朝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忽必烈作为大国领袖,仍然能够对相对落后的地区格外注意,实在难得。

  【父子相见】

  带着忽必烈的重托,波罗兄弟踏上返乡之路。哥俩自此摇身一变,成为联络东西方世界的通信使。

  原本以为回到罗马城,把书信向教皇一递,得些赏钱就完事了。没想到,恰在这时,教皇克雷芒四世上天堂回报工作去了,新教皇人选长期没选出来。

  哥俩一商量,总不能无限制地待在罗马城,谁知道新教皇选举啥时候有个结果,出来十几年,老家变成什么样都知道,算了,先回威尼斯吧。

  哥俩回到阔别已久的威尼斯(1269或1270年),总算闻到家乡泥土的芬芳。

  令尼可罗激动的是,他终于见到未曾谋面的儿子——马克。马克的妈妈早年去世,他是在亲戚的抚养下长大的。

  马克具体的出生年月如今已不可考,据估计,他大约生在1254年,第一次见到爸爸时,差不多十五六岁。

  【重返中国】

  1271年,新教皇终于选出来,他就是格里高利十世。波罗兄弟是个厚道人,过了这么多年,他们也没忘记忽必烈的重托。

  格里高利十世写完回信,指派波罗一家三口到中国辛苦一趟,另派两名修道士随行。

  马克随父亲、叔叔踏上前往东方的旅程,向忽必烈复命,他的传奇一生从这一天开始了。

  三人长途跋涉来到阿克,准备经波斯的港口前往中国。可是天不如人愿,他们的船经不住风浪,三人只得改走陆路。

  一路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今天张家口附近的忽必烈夏宫——上都。途中,那两名修道士因为害怕,半路上撒丫子溜了。

  三年半,三人自威尼斯出发,走了整整三年半,终于再次见到忽必烈。

  忽必烈热情接见波罗一家,波罗兄弟没让大汗失望,他们带来圣油和格里高利十世的书信,以及教皇送给忽必烈的礼物。

  详谈后,忽必烈更是欣喜若狂,波罗一家的脑袋就像一块超级大硬盘,里面储存着大量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忽必烈非常感兴趣的。

  兴奋之余,忽必烈发现波罗兄弟身边有个小伙子格外引人注目。

  二十岁出头的马克的确与众不同,他受过良好教育,精通贸易,会驾驶货船,那张灵巧的嘴里能蹦出四国语言。

  忽必烈对马克十分欣赏,马克也是个故事大王,忽必烈经常把马克叫到近前,让他讲讲前来中国途中的所见所闻,这比听妈妈讲《三百六十五夜故事》有意思多了。

  几年后,忽必烈终于完成历代蒙古大汗的心愿——统一中国。

  宋朝,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把经济、科技推上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高峰,却犯了和拜占庭一样的错误——重文轻武,在军事上一败再败,败得一塌糊涂。

  南宋为抗战所作的最后一次努力是崖山海战。宋军尽没后,丞相陆秀夫背起末代皇帝、小娃娃赵昺纵身跳入滚滚波涛之中,用一朵浪花宣布宋王朝的灭亡,也让通篇以疲软为主题的《宋史》有了一个悲壮的结局。

  中国的统一让马克有机会以政府官员身份走遍大江南北,游历南方和东部各省,最南面到过缅甸,杭州西湖边至今还有马克的塑像。

  据史学家分析,马克很有可能在元朝当了官。马克多以信差大臣身份出行,所到之处,上马金下马银,地方官员迎来送往,暗地送上贿赂的大有人在。

  【马可波罗游记】

  正因为有机会畅游中国,马克才能写出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下面先讲讲这部书,至于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马克以后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咱们后文穿插介绍。

  《马可波罗游记》里不仅记录了马克及其爸爸叔叔的旅行,还有一些马克在中国听到的奇闻异事,因此里面记载的很多事情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另外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马可波罗游记》里的内容不仅涉及中国,还介绍了印度和日本。

  目前已出版的各种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要么是多种版本糅合的产物,要么就是添加了些注解,都不是最权威的,例如亨利&;#8226;玉尔(Henry Yule)翻译的英译本。

  穆尔()、保罗&;#8226;伯希特 (Paul Pelliot)联合翻译过另一个英译本,出版于1938年,它基于1932年发现于托莱多大教堂(Cathedral of Toledo)图书馆的拉丁手稿,比其他版本长50%。

  今天,全世界大约有150个不同版本,使用不同语言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因为没有严格的审查,翻译、排版等引起的错误比比皆是,这是这部世界名著的一大遗憾。

  马克吐温曾说过:“阅读保健类书籍时要小心,你可能死于错误印刷。”大家在读《马可波罗游记》时也要注意类似问题。 。 想看书来

84  联姻!哈布斯堡家族的法宝
1273年见证了两个帝王的不同命运,一个黯然离世,另一个引领家族登上历史舞台。

  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是拉丁帝国末代皇帝鲍德温二世,潇洒走一回的是德国国王鲁道夫一世(Rudolph I;1273—1291年在位)。

  【复国之梦】

  东征结束后,鲍德温二世把皮包公司推销到西西里国王查理面前。

  查理饶有兴致地和鲍德温二世制定复国计划,筹划一番未来蓝图。为加强查理的意志,鲍德温二世让儿子菲利普倒插门,娶查理之女为妻。

  看完夫妻双双入洞房,鲍德温二世在复国的梦想中闭上双眼。至于他合眼的时候是不是欣然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鲍德温二世入土为安,复国计划却烂在纸面上,从未真正实施。

  查理继续经营他的大运筹——称霸地中海,战略方针是夺取君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