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103部分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103部分

小说: 中世纪千年史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争斗。

  夜晚,好学的学生回去上自习,好动的学生则聚集在各处小酒馆里,喝醉以后把打架斗殴的“运动方式”传播到民间。

  不同学生读巴黎大学的目的不同:有的为以后从事专业用功学习、孜孜以求,为梦想插上理想的翅膀;有的目的不纯,借巴黎大学一方宝地,抬高自己身价,回家好接父母的班;还有一些“五毒俱全”,沉迷于酒色声乐。

  大学生在给父母或监护人写信时,颇有现代大学生的味道。在下读书期间,也做过类似“勾当”,呵呵:

  城市生活费用高昂,需要置办以下诸事:我必须租赁住房,购置日用品,并准备其它事项,不能一一列举。为此请求父母看在上帝的份上,给予支援,以便能完成我已经有了良好开端的事业。

  一位父亲给儿子的回信中很能说明部分学生的糜烂生活:

  我最近听说你的生活不很检点,贪图玩乐,不事攻读,别人专心致志读书的时候,你却胡乱的弹奏吉他。(上述家书记于《欧洲中世纪简史》)

  【巴黎大学生暴动事件】

  1229年3月,忏悔日(Shrove Tuesday)这天,巴黎举行斋戒狂欢(pre…Lenten carnival)。

  这个节日已经和忏悔没啥关系啦,它有点类似狂欢节(Mardi Gra;四旬斋前的最后一天),人们戴上面具,尽情地放纵自己。

  巴黎大学学生们通常喝得酒精超标,尽爆粗口。那时候要是有摇头丸,他们也会往嘴里扔两粒。

  在郊区的一个小镇上,几个酒气熏天的大学生和酒馆老板因账单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

  大学生都是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家伙,在动武方面他们只是业余爱好者。没折腾几下,哥几个就被酒馆老板撂倒,扔到大马路上。

  第二天,一大帮大学生冲进酒馆。他们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虽说不足以对付异教徒,和本国老百姓打打群架还能比划两下。

  大学生们不由分说,挥起手腕粗的木棍把老板胖揍一顿,还砸烂酒馆里的桌椅板凳。街道附近的其他酒馆店铺也没能幸免,全遭大学生黑手。

  大学生如此肆无忌惮,不是他们不懂法律,而是因为太懂了。巴黎大学学生算是教会的一份子,受教会保护,法律法规在巴黎大学等于零,这就给大学生到处惹事生非提供机会。

  社会拿这些罪犯没辙,抱怨之声统统化作诉状飘到当时的教皇格里高利九世的办公桌上。格里高利九世很明白,巴黎大学学生是太受照顾,被宠坏了,他决定慎重考虑此事。

  当时圣路易还小,太后摄政气势正盛。没等教皇做出反应,太后迫不及待地要求巴黎大学赔偿。

  巴黎大学迫于压力,授权城市治安官惩罚闹事学生。衙门里的衙役都是大老粗出身,揪出一批大学生,对这些细皮嫩肉下了死手,几个人挺刑不过死于非命。

  民警犯法一事不禁而走,谣言随之而起,说是那几个被弄死的根本就没参加打砸抢。巴黎大学学生迅速做出反应,巴黎顿时淹没在暴动中。

  事态平息后,巴黎大学被迫暂时关闭,全体教师停止授课。闹事学生去其他地方上学,如兰斯、牛津、图卢兹,有的卷铺盖卷回家,有的则找地方自谋生路。

  法国政府和法国教会之间为巴黎大学何去何从争论不休,人们把这场争执形象的比喻为“城镇和长袍”的势力斗争。

  经过两年争吵和协商,作为校友,格里高利九世发布教令,把母校——巴黎大学置于教皇直接领导之下。他还自豪地授予巴黎大学“科学之母”(Mother of Sciences)的称号。

  格里高利九世发布的这一纸教令,也被称为“巴黎大学大宪章”(Magna Carta of the University of Paris),因为它取保学校独立于地方势力,成为教皇的私有财产。

  回忆过去,巴黎暴动历历在目。

  审视现在,“勤王之师”牛气呼呼。

  展望明天,人间惨剧还会上演?

  想到这些,太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77  夺权!马木留克篡位
巴黎大学变成敏感地区,太后下令“勤王之师”不得靠近那里半步。在巴黎待着太郁闷,大师率众离开伟大首都。

  此后,“勤王之师”分成三路,一路来到鲁昂,撵跑那里的总主教,把牧师扔到塞纳河里;另一路分人在图尔袭击数座修道院,再让你们洋和尚对国王被俘袖手旁观。

  大师率领的那一路来到奥尔良(Orléans),当地主教看不惯他们打砸抢,站出来严厉批评他们两句。大师不是吃干饭的,带人攻击主教和其他神职人员。

  当地大学生看不下去,出来为修道士鸣不平,奥尔良上演一场知识分子和农民兄弟械斗的场景。

  大师见犯了众怒,立马带人逃离奥尔良。途径亚眠(Amiens)和布尔日(Bourges)时,在袭击犹太人的战斗中,大师命丧当场。

  “勤王之师”失去领导,完全变成一群失控的恐怖分子,开始在法国北部横冲直撞。

  官方根本摸不着他们的脉,不知道他们要往哪个方向运动。太后立刻命令他们停止胡闹,还将之逐出教会。

  这场闹剧终于平息下来。“勤王之师”遣散以后,一部分人来到阿基坦和英格兰,另一些则真正加入到十字军行列。

  【圣路易脱狱】

  “勤王之师”还不知道,其实圣路易早就逃脱牢狱之灾。

  权倾埃及的珊札没忘记蹲大牢的圣路易,关在曼苏尔的圣路易日子可不好过,他水土不服染上痢疾,拉稀不止,每天都“三顾茅庐”。

  珊札赶紧派郎中前去诊治,你可不能死,死了就没法收赎金啦。在穆斯林郎中的悉心照料下,圣路易总算缓了过来。

  被俘两个月后,圣路易的媳妇向圣殿骑士团借高利贷,好不容易凑齐四十万赎金(相当于法国一年半的税收)。

  珊札数完钱,对圣路易说:“小路啊,还差一半呢。”圣路易连忙表态:“剩下的等在下回到阿克再还。”珊札杏眼一番:“德米埃塔怎么办呢?”“当然得还给苏丹您啦。”“你可不要欺骗哀家吆!”“俺哪敢啊!”

  【革命尚未成功,圣路易仍在努力】

  1250年5月8日,圣路易在一万两千名获释十字军陪伴下,狼狈离开埃及,赶往阿克。

  德米埃塔回到阿尤布王朝手中,剩下的一半赎金当然变成空头支票。

  圣路易不甘心失败,他把基地设在阿克,对一些十字军城市进行重建,特别是雅法和塞伊达(Saida;今黎巴嫩西南部港市)。

  苟延残喘的十字军国家根本指望不上,圣路易扫了一眼世界地图,把目光投向更东面的蒙古大草原。

  蒙古帝国的崛起无疑是基督教势力的一根救命稻草,尽管蒙古大军曾经入侵波兰和匈牙利等基督教国家,但他们对花剌子模等*教国家的攻击更是毁灭性的。

  如果蒙古帝国皈依基督教的话,哼哼……。

  圣路易想到做到,他兴致勃勃地派方济各会士卢布鲁克(Rübrück,又译作鲁不鲁乞)出使蒙古。有趣的是,穆斯林的想法和圣路易不谋而合,他们同样认为蒙古帝国是一支可联合的力量,也派使团前往蒙古。

  【蒙哥继任汗位】

  当时的蒙古大汗是蒙哥。贵由只当了两年领导就因酗酒暴食而死,他媳妇海迷失摄政,这位大姐想把汗位传给窝阔台一脉的子嗣。

  托雷的媳妇唆鲁禾帖尼公主明智而且有远见,当贵由在蒙古搞反腐倡廉时,由于这位丽人的缘故,托雷一脉的行为始终无可指责。

  贵由一死,托雷一脉的转机来也。唆鲁禾帖尼说服拔都提名她的儿子当大汗。拔都和贵由是死对头,这个咱们说过。

  拔都作为家族的长者,在推选大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窝阔台一脉的子嗣既年幼又不受重视。

  1251年7月1日,在拔都支持下,蒙哥在几经周折后当选蒙古大汗。由此,蒙古帝国统治权从窝阔台一脉转至托雷一脉。

  窝阔台的子孙们自然心有不甘,蓄意谋反,蒙哥乃是强者的典范,岂会容忍他们造反。一场大清洗开始了。

  海迷失大姐是蒙哥最厌恶的女人,他甚至说:“她比一条*更卑贱”。 蒙哥把大姐扒得精光,让她当众受审,最后大姐被装进口袋沉了塘。窝阔台的一些孩子不是惨死就是遭放逐,下场可悲。

  合丹和海都比较聪明,主动缴械投降,总算保全性命和领地。然而,事实证明,蒙哥一时心软给其后的大汗们留下祸根。后来,海都高举窝阔台正统性的大旗,给蒙哥的后继者带来很大麻烦。

  【无功而返】

  圣路易颇有耐心地等到卢布鲁克回来,他得到的不是蒙哥同意加盟基督教的消息,蒙哥的回答是:“这是长生天的命令。天上只有一个上帝,地上只有一个君主,即天子成吉思汗。”蒙哥以长生天以及它在地上的代表“汗”的名义命令圣路易承认是他的封臣。

  蒙哥的回信让圣路易很失望。当然,圣路易也不会理解,蒙哥对摧毁宗教信仰没兴趣,自成吉思汗开始,蒙古就已经构建起一个可容纳各派信徒在内的宗教氛围,这是满山抓异教的欧洲人无法想象的。不论是基督徒,还是穆斯林都不会知道,蒙古人最终却将成为他们共同的灾难。

  在塞浦路斯岛折腾一两年,至1254年,钱花光了,圣路易的老妈归西,他必须回法国主持工作。

  圣路易恋恋不舍地离开阿克,临走前,他还修建一座标准的法国式要塞。这座要塞直到1291年阿克被马木留克攻陷之前一直屹立在那里,成为圣路易到东方旅游一圈的纪念碑。

  圣路易无功而返,第七次东征完全失败,可是他没丧失信心,还会领导第八次东征,这个后文再表。

  很多文人墨客,特别是那些穷酸诗人对东征的失利大发感慨,他们纷纷写诗抒发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这样的感想:上帝啊,你怎么能让教父圣路易吃败仗呢,我丫真想不通。

  可是他们对很多被俘基督徒转会*教这一事实不闻不问,似乎这是家常便饭,没什么可吃惊的。

  讽刺挖苦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也大有人在,怒骂他不参加东征,让教父惨遭异教徒凌辱。

  【马木留克夺政】

  十字军终于走了,埃及的内乱却进一步升级。

  土兰莎惨死、珊札搞开国大典的消息传到阿尤布王朝在叙利亚的领土,随之而来的是开罗发布的诏令:叙利亚领主必须向珊札交出人质,以示忠心。

  领主们怒不可遏,纷纷揭竿而起。阿勒颇的纳西尔&;#8226;优素福(an…Nasir Yusuf)——萨拉丁的玄孙,被拥立为新苏丹,他有幸成为阿尤布王朝的末代苏丹。

  不但叙利亚造反,就连身在巴格达的哈里发穆斯塔西姆(Al…Mustasim;1242—1258年在位)也出面指责珊札和马木留克。

  按照传统,在阿尤布王朝统治期间,只有得到哈里发认可,苏丹才具有合法性。作为*世界的领袖,哈里发仍然具有号召力,其地位就像教皇在基督教世界。

  马木留克将领们一番商议,决定让军队总司令伊兹丁担任新苏丹。迫于政治压力,珊札下嫁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