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步天歌 >

第8部分

步天歌-第8部分

小说: 步天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把生病的畜生带入京城,才改乘车。”
  提到染病的马,世子有些怏怏不乐,素盈握着他的手柔柔笑道:“前两年我的踏雪骃在平王府生了小马,平王一直好生照料,现在差不多也可供役使。既然世子恰好缺一匹坐骑,我就做主将它送给世子。”
  世子连忙跪地谢恩。素盈又说:“京郊有圣上赐给平王的猎场,世子如果想要试试马匹,尽管去那里。”
  邕王见皇后这样厚待他的儿子,连忙一起谢恩,又道:“臣此次并未打算在京中久留,四五日内就要折返。娘娘好意,只能心领。”
  “急什么呢?”素盈装作诧异,说:“难得回京一趟,多年不见的亲朋好友也该走访一趟,多住几日又何妨?”
  邕王委婉地应承了几句,忙带着世子告退。
  他们父子一路沉默地出了宫门,乘上马车邕王才指着儿子手中的纸包问:“这是什么?”世子捧给父亲看,“是皇后赐的水果糕点。父王说过,不可以随便吃宫里的东西。”邕王摸着他的头笑笑,待马车转到一个无人的角落,他径直将那包点心扔了出去。
  父子二人回到京中的邕王府,府里早已提前收拾妥当。邕王与世子迈入前庭,见院落规模尚可,却远远不及方才路过的宰相府,甚至比平王府也差得远。那两处显贵的宅邸不仅门庭堂皇,连半空的云色似乎都在倒映它们的焕然气象,自有一股不可一世的气势。相比之下,皇帝的弟弟所住的府邸,倒与最平常的公卿宅邸相差无几。邕王并不在意,低头看看儿子的反应:难得的是,世子年纪虽小,也没有攀比好胜的心,对这平凡的宅邸不置一词。
  “我的宅邸并不豪华。”邕王笑了笑,对儿子说:“不过比秀王那一抔黄土,还是强了百倍。”
  正厅中迎出来一个上年纪的女人,向邕王与世子行了礼。邕王在人前不与她交谈,走进内室才道:“今天见到那个女人了。放在人堆里,不觉得多么耀眼。放在素氏里面,倒显得很稀奇。宫里的安嫔、景嫔竟然让这样一个皇后坐稳了,是她们转性,还是皇后深藏不露,连我也蒙过去了?”
  “景嫔、安嫔在宫里的人脉早让素庶人收拾过,便宜了如今这位皇后。更何况一直谣传她们跟钦妃的皇子之死脱不开关系,钦妃整日盯着她们,就盼她们出差错呢。”那女人敛眉垂首之间已经有了老态,声音也有些拖长:“奴婢斗胆问殿下,觉得皇后与素庶人相比,如何?”
  邕王笑道:“素若星是何等人物?她很适合与皇帝一起开疆立业。如今这位素皇后太淳厚了一些,不过,大约是个养老送终的好人选——我的皇兄一向很会挑人。”
  “殿下看人的目光也一样精准。素盈大约还是老样子。这样奴婢就不知道她学了什么手段,能让圣上亲自为她哥哥断罪——京中沸沸扬扬在说这件事。”
  邕王冷笑道:“他们各有各的打算。皇后不断提到她父亲,似乎想让我领她娘家的情。至于我那皇兄……呵,他大概不想要她养老送终了,否则就不会自己当了一回带病录囚的圣人,让她成了人们眼里的红颜祸水。”
  世子在一旁静静听了好久,这时道:“父王,难道圣上的隆恩也会有诈吗?”
  邕王耸耸肩,“我这位兄长啊……对人好的时候,才该提防呢!他对秀王大仁大义,秀王死了。他对素若星款款深情,素若星也死了。我宁可他对我差一些。”他叹口气:“无论宫里还是京城,都一样无趣。幸好只逗留四五天。”说着又忽然想起什么,向女人道:“今天没有见到你妹妹,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女人欠身回答:“多谢殿下关心。落花近来负责教导真宁公主,时常不在丹茜宫。”
  邕王挑了挑眉:“你们之间的消息还是很灵通。你怎么不问问她,皇后近来打着什么算盘?”
  女人谦和地笑了,“我们崔氏与皇家的生存方式不同。有些话我们相互说,有些话不说。”说罢她转脸向世子道:“书斋已经收拾干净,请世子稍歇之后温习功课。”
  邕王叹了口气:“落霞先生,崔氏从不让学生休息吗?”
  崔落霞淡淡地笑了一下:“落花的学生常常得闲。而奴婢的学生里面,只有素若星一人休息了。其他人,是不敢休息的。”

  书生

  邕王觐见的这一天,崔落花并没有得闲。她一早就宣布,邕王觐见时她要在丹茜宫陪伴皇后。但是到了当日,她只是静静地坐在自己住处,静静地等着。
  很快一名宫女进来报告说,真宁公主偷偷溜出寝宫。
  崔落花笑笑,也动身了。为了弄明白真宁缘何频频出宫,她已经等了好几天。
  大概是因为常常得逞,真宁公主并没有十分谨慎地掩饰行迹。她换了一身普通衣装,拿着宫女印信在籍禁司记录,然后欢欢喜喜地走出宫门。
  待她走出去几十步,崔落花才不动声色地到籍禁司记名,看到自己上面那一条所记的是“丹茜宫宫女封令柔,蒙中宫恩准离宫,自卯时至午时”,出入一栏记着“卯时三刻出”。
  崔落花不知封令柔是何许人也,只知道此人绝不是皇后身边的高位女官。想不到区区一个卑微宫女,竟然敢窜通公主伪造皇后谕令。她将那名字记在心里,自己也紧随着真宁出宫。
  真宁一路脚步轻快,却不怎么彷徨,显然早已轻车熟路。崔落花难得出宫一次,也无心留意周围繁华,双眼紧盯着真宁,遥遥地跟着她来到一处幽静院落的外墙。
  真宁毫不迟疑地找到侧门,敲了敲门,与应门的人笑嘻嘻打过招呼就走了进去。崔落花等了一会儿不见她出来,又见这宅邸清静肃穆,依稀有点印象却不记得是何处,索性沿着围墙绕到正面一探究竟。
  走到大门前,她仰头一看——宏阔的大门上高挂匾额,题着“明德书院”四字,门前立着一块石碑,记明建立书院始末。与心中所想一样:这里是朝廷设立的一座公学。崔落花深深蹙眉,不知真宁公主到公学做什么。她绕着书院走了一周,见书院还有两处供杂役和访客出入的侧门。她猜真宁出入的地方与书院后宅相通,更加不明白公主与书院有何瓜葛。疑惑之中走回那旁门,在一棵老杨树后静候。
  一直等了将近两个时辰,那道旁门又“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年轻妇人送真宁走出来。崔落花忙隐身树后,偷偷看那妇人:她至多十八九岁,面目透着八分灵气,打扮却平常得很。
  周围极为僻静,崔落花稍微用心就听到她们的交谈。妇人很关切地问真宁:“一次又一次这样跑出来,迟早要被你家里的人知道。被你后母发现,不会为难你吗?”真宁笑嘻嘻回答:“不是说过了?我家里以前有个飞扬跋扈的姐姐,人人都对她敬而远之。现在我只要装出她那种样子,大家都以为我跟她小时候一样,见了我退避三舍还来不及呢。后母最不喜欢的就是我那个姐姐,看我现在也是这样子,平常根本不愿意多理我——我现在的日子清静得很。”她顿了顿又道:“再说,为了听怀英先生讲学,就算被她骂几句又能怎样?”
  崔落花听公主的口气中充满向往,心里越发好奇。又听公主继续说:“至今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已经令我深深折服。如果有朝一日能促膝长谈,可以死而无憾了!”真宁说着忽然察觉失言,拉起妇人的手笑道:“小女不知深浅,竟然在夫人面前这样议论尊夫,夫人可不要见怪。”
  年轻的妇人丝毫没有愠色,只是叮嘱真宁回家路上小心。真宁道了谢,看看时间不早,匆匆沿原路返回。
  崔落花所持令牌的时辰限制尚早,有意在这里多流连一会儿。恰好见一个年轻男子走到那妇人身边,侧身站立问:“走了?”
  这声音柔和悦耳,崔落花不禁探头看了看,见他的背影十分挺拔,又见年轻妇人与他神态亲密,寻思这就是真宁所说的“怀英先生”。然而令真宁无比心服的是一个刚刚弱冠的年轻人,实在出乎崔落花的意料。
  “女孩子在后院偷听授课,是不是有些不妥呢?”他的口气有些不确定。
  他夫人笑道:“有何不妥?如果我当初不是偷学,又怎么会认识你?我看瑞儿小姐聪明颖慧,虚心向学又有教养,如果能在我们书院里觅得佳偶,也算一段佳话。”
  “这正是我担心的。”怀英先生叹息:“这位小姐如果真像你说的气度不凡,定是名门之后。我朝门第之见极深,一般公学子弟如何能匹配名门?至今我们也不知她到底是哪户人家的小姐,不要误人才好。她这样渴求学问,我不忍拒之门外,只是……你可千万不要节外生枝,乱点鸳鸯。”
  他们夫妇二人一边说着一边掩门离去。崔落花听了这些话,从藏身处走出来一声冷笑。谁知那妇人并没有走,听到动静又开了门向外一看,一眼就看见崔落花。崔落花被她发现,爽性大方地颔首致礼。
  年轻妇人疑惑地问:“请问这位夫人有事么?”崔落花谦谦一笑:“为我家小公子而来。”年轻妇人指点道:“若是寻人,可以去西门让他们通报寻找。”她态度温和,崔落花也将表情放和缓,摇摇头说:“我家小公子一心想要入书院读书,我是代替我家夫人前来一看究竟。”
  年轻妇人仔细打量崔落花,见她气质高贵,谈吐文雅,心中不怎么戒备,大开了门道:“夫人若不嫌弃,请进来容愚妇奉一杯清茶。”这话正合崔落花心意,稍稍推辞就随她走进去。
  小门里面是书院后宅,地方十分宽敞洁净,又广植花木,空气芳香令人心旷神怡。崔落花暗暗赞叹这里环境优美,与那年轻妇人进屋坐定之后,先恭维了几句。年轻妇人十分受用,很快奉上香茗款款说道:“外子正是书院塾师,夫人若有疑惑,不妨让他来为您分解。”崔落花正有意与李怀英见一见,忙道谢。
  北国男女之防原本不是十分严苛,但李怀英入室之后态度十分谨慎,眼睛一刻也不随便乱瞟,说话也有分寸。崔落花见这年轻人不过二十出头,样貌只能说是端正清秀,可是如此沉稳令人心生敬重,由此也不难解释真宁为何对他那么叹服。随便攀谈时,她得知李怀英原来是太学当中的佼佼者。国家早在百余年前就允许各地才子入太学,结果到先帝时代太学生已经多达两千,太学子弟也难以尽数为官。李怀英没有高贵出身,去年便出了太学成亲,之后不久又到明德书院讲学。
  尽管只是片刻闲聊,崔落花已从李怀英口中抓住些许危险的苗头。她放下茶盏,面带忧色:“其实我们府中早为小公子请了塾师。那是颇有家学渊源的一位先生。但是不知为何,小公子不喜欢在家中用功,一定要来公学就读。李先生觉得,公学与家学,何者优,何者劣?”
  李怀英肃容回答:“家学常常要靠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成气候。单是这‘持之以恒’一样,已经令人钦佩。天下大乱的时候,学校也许难以维持,但家学却能够子承父业,将学问传承下去。这是对国家的贡献,又是一样令人仰重的。又或者家族胸襟博大,文人名士竞相投奔,学问又能互相促进,久而久之则成地方学派,对于学问的精进和沿袭,作用之大不可轻视。此三样足可标为伟绩。”
  崔落花也是世家出身,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