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空谷幽兰 >

第23部分

空谷幽兰-第23部分

小说: 空谷幽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台中最高的—台海拔将近2400米,被称作大顶或观音台。隋朝的时候,人们在大顶上建了一座寺庙.它是终南山这一带所建的第一批寺庙之一,被称作圆光寺。高鹤年最后一次去南五台的时候,是在1914—1915年冬春之间。他从龙桩那儿往下看,恰巧看到圆光寺着火了,那是香火太盛的结果。这个情景使高鹤年联想到生命的短暂,和我们试图建立起某种永恒的东西的努力。最好是建立起一颗空的心。

    雾太大了,几米以外就看不见东西了,我决定不去那些山上了。于是我继续向前走;翻过山岭,从另一面下去。十分钟后,我到了大茅篷的大门口。像这座山上所有其他的寺庙一样,大茅篷也是最近才重修起来的——它终于等到了好日子。它始建于6世纪,当时被称作西林寺。后来,它成了这座山上所有隐士聚会的地方,于是人们开始叫它“大茅篷”。

    我第一次来的时候,曾经见过这座寺庙的住持德三。他七十四岁,北京人。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失业了,于是请求北京广济寺的和尚照看他的儿子。德三出家的时候,才十岁。长大以后,他受了具足戒,成为一位比丘。后来,他行脚到了南方,在宁波和广东的佛学院里学习。之后,他游遍了全中国,跟各地的人师学习,自己也创建了几座佛学院。晚年的时候,也就是1985年,他来到终南山。他说他不准备再动了。我问他为什么选择了这一带。

    德三:对于一个出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精神上的修炼,为此他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这座山很安静。在中国,我们有几座山,大多数和尚都是为了修行去那里的。这儿就是其中的—座。在这里,出家人修行要靠自己。自唐朝以来.这一带就已经成为那些想致力于宗教修行的人汇集的中心。

    问:现在怎么样?

    德三:自从10年前政府宣布了新的宗教政策之后,到处都恢复了宗教活动。虽然出家人不像以前那么多.但是情况正在慢慢好转。

    问:这里怎么样?

    德三:很多出家人来这里是为了看看,真正呆下来的没有几个人。我们这里只有四个人。除了在大殿里上早晚课以外,我们都各修各的。

    问:你们怎么养活自己?

    德三:西安和上海的居士一直在帮助我们。在这方面我们没有任何问题。

    问:南五台上隐士多吗?


    德三:不像过去那么多了c。20世纪50年代,我去南五台的时候,有70多位出家人住在山这面'山南坡'的茅篷里。现在只有十几个了吧。

    问:政府介意吗?

    德三:不介意。只要他们跟西安的佛教协会登记,他们想住哪儿就可以住哪儿。

    问:他们怎么养活自己?

    德三:他们自己种菜、拾柴。其它的生活必需品;他们大多数人都靠在家人或亲戚。

    问:你们在这里受游客干扰吗?

    德三:不,来这座山的人不多。从西安到这儿花的时间太长了。等到了这儿.他们就该回去了。另外,我们也不像有些寺院那样卖门票。人们可以来这儿拜佛,但是作为游客不行。

    问:你修什么法门?

    德三:禅宗。我们遵循禅宗的教义。大部分来这里的和尚都曾经在大寺庙里住过.曾经练习过集体坐禅。在这里我们都自己坐禅。如果哪个和尚有什么问题,他就来问我,我就会尽量帮助他。就这些。

    问:任何人都可以呆在这里吗?

    德三:一般来说;他们必须有我们认识的人介绍。之后,他们还要忍受一段训练期,以便看看出家生活是否真正适合他们,然后我们才能接受他们作为弟子。

    问:新弟子的悟性比过去是不是浅多了?

    德三:是的,但是人可以学啊。真正的问题是没有多少像我这把年纪的和尚来教他们。要契人最深妙的佛法,弟子们需要一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老师。对禅宗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这一次我来大茅篷的时候,德三已经不在了。他在西安的一家医院里,估计回不来了。他的一位弟子已经接管了寺庙。他的名字叫宝胜。他四十四岁,与另外两位和尚一起住在大茅篷。那两位和尚去西安看德三,要呆几天。还有一位从浙江来的云游僧。“文革”前,大茅篷里住着五十多位和尚。

    互相介绍之后,喝了一杯茶,宝胜邀我在这里过夜。我高兴地接受了,但是说,我会在几个小时后回来。我想去看看慧圆。慧圆是我六个月以前遇见过的一位比丘尼。

    当高鹤年游览南五台的时候,他也曾经在大茅篷逗留过,白天去那些山峰和附近的茅篷参访。在一次旅途中,他走了我现在正在走的这条路;并且拜访了湘子洞、老虎窝和龙桩的隐士。

    过大茅篷几百米后,我也在湘子洞停下来。唐朝的时候,道教仙人韩湘子曾经住在这里。现在里面住着一位佛教居土,但是除了佛号,他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于是我沿着山路继续往下走。不久,我经过龙桩的遗址,然后这条路分岔了。主路通向太乙谷和翠华山。据说有六位和尚住在翠华山上的天池寺。右边这条路通向慧圆的茅篷。

    当我穿过浓雾往山下走的时候,一只鸟儿从旁飞过——它的身体像一道蓝白色的闪电,它的尾巴完全是黑色的。周围到处都是旋转着的雾气,我所能看见的只有脚下的那条路。八月份的时候,草木是如此地青翠繁茂,以至于这里几乎呈现出一派热带风光。现在却到处是枯枝败叶。大约30分钟后,我终于到了慧圆的茅篷。为了把它与大茅篷区别开来,它被称作小茅篷,也叫净土茅篷,以显示出它是一个净土道场。

史蒂芬和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大门是锁着的,我们不得不等了五分钟,直到慧圆的弟子下来把门打开。这一次,门是大敞着的,我很惊讶。六个月前,我曾经从慧圆的菜园和花园中穿过——那是我在山里所见到过的最漂亮的菜园和花园了。现在是三月下旬,浓雾弥漫,气温在零度以下。唯一的生命迹象就是苹果树上的芽苞。

当我走近茅篷的时候;我喊了一声”阿弥陀佛”。慧圆的弟子出现在门口。她叫乘波;35岁。10年前的一天;她与几个朋友来看慧圆,之后就决定出家了。几个月后,她真的出家了,慧圆同意接受她作为弟子。她微笑着,掀起挂在门口的白门帘,领我进去。我大吃一惊。六个政府官员正靠在粉刷过的大殿墙上。我进去的时候,他们差点儿把香烟扔了。还没等我们双方来得及反应,乘波迅速地带着我穿过另一道门帘.来到慧圆的卧室里。

    慧圆正盘腿坐在炕上,盖着一条毯子。光线透过两扇玻璃窗照进来,粉刷过的土墙上贴着挂历风景画和几张老照片。慧圆是中国东北的哈尔滨人。她七十一岁,十六岁的时候就出家了。 1955年,她与另外一位尼师慧英一起来到南五台。到了之后不久,她们就搬进了这座茅篷,那是搬到嘉五台去的一位隐士空出来的。她们一直住在这里.直到红卫兵来了,强迫她们离开。她们在山下弥陀寺的佛教劳改小组干了不长时间,就回来了,在自己的菜园里干活、念佛。1981年,慧英圆寂了。

    慧圆邀我到炕上坐。我告诉她所有关于嘉五台和沣河河谷隐士的消息。最后,我问她,那些官员来她的茅篷做什么。

    慧圆:他们只是想来看看我.想知道我是不是需要什么东西。这种事儿还是头一次发生。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问:上一次我来的时候,您告诉我您十多年没有下山了。您最近下山了吗?

    慧圆:没有。我不想再下山了。首先,我太懒了。其次,我病得太重了。我走不了那么远喽。我哪儿也不想去。我整天就是吃饭和睡觉、然后就坐在这儿。

    问:您需要买东西的时候怎么办?

   慧圆:我有一个妹妹在广东工作。她来过这里一次。她时不时地给我寄点儿钱。我不需要多少钱。我自己种菜,用她给我寄的钱买面粉呀、食用油呀这样的东西。我的弟子下山把东西背上来。我们吃得不多,只吃早饭和午饭,不吃晚饭。

    问:您这儿通邮吗?

    耀圆:通,有一个邮递员;大约每星期来这座山一趟。

    问:那么您有地址啦?

慧圆:是的,长安县、石砭峪镇、净土茅篷。

问:您修哪种法门?

    慧圆:努力活着就够我忙活的了。但是我每天天亮前起床,诵《法华经》和《地藏经》。晚上我打坐念佛。修行要靠个人。这是我的修行。

    问:您为什么住在这些山里?

    慧圆:我喜欢安静。哪一个出家人都喜欢安静。能够弘法的出家人住在城市里。我不能弘法,所以我就住在山里,自己修行。

    问:您的健康状况怎么样?

    慧圆:不太好。背东西上山,开地种菜;把我累坏了。去年我开始吐血。—个女居士带着—位医生来看我,他给了我一些药。现在我好些了。但是从30岁起,我就得了一种慢性病。现在我只是在变老。

    问:您怎么过冬?

    慧圆:我不在乎冬天。外面虽然冷,但是我们有足够的木柴。风不会透过门窗进来,而且我的床是炕'一种土坯床,里面建有炉子'。我喜欢冬天。它正是坐禅的好时节。

    我们一起喝了一壶茶,我给了她一张照片。那是六个月前,在她的一棵苹果树旁,史蒂芬给她照的。出去的路上,我把她们的选票也给了乘波,还有她妈妈让我带下来给她的一些吃的。她妈妈正在大茅篷的斋堂里帮忙,要呆几个星期。我告辞后,开始往回走。天气是那样地寒冷,我甚至没有出汗。

    回到大茅篷,宝胜已经把他旁边的床收拾好了;然后乘波的妈妈给我们端来了大碗的面条作晚餐。后来,我蜷缩在半打棉毯下面睡着了。夜里有几次,我翻身的时候,发现宝胜坐着。他整夜都在打坐。第二天上午,我向他请教修行的事情。

    宝胜:有些和尚诵经,有些坐禅。但是要坐禅你不一定得坐着。当我师父太老、不能再坐了的时候,他就躺着修禅。但是不能仅仅因为某些人在坐禅,就认为他们在修行。这句话你可以告诉那些修行人。修行人所做的一切、所说的一切都应该指向同一个目标。他们不参与闲谈或无聊的活动。这不仅仅是我的观点,也是禅宗师父们在禅堂里所开示的内容。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真修行的人太少了。至于我自己,我不怎么修行。我晚上打坐,白天干杂活儿。我只是在照管这座庙。

    问:你有没有听说过,这座山里的出家人,有哪一位修得比较深?

宝胜:我听说有几位和尚住在一个叫天池的地方'不是附近翠华山上的那座重名的寺庙'。我从来没去过那儿,它的位置我也不太确定。但是我听说过它在这里西南大约十五公里的石砭谷上面。我听说住在那里的几位和尚完全与世隔绝,他们正在闭关。我不知道谁在护关,也许是其他的和尚或居上吧。
问:你种的菜够养活自己吗?

    宝胜:不一定。即使天气好的时候,也有那么多松鼠、老鼠和其他的野生动物,很难种够自己吃的。很多出家人都来这些山里看过,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待下来。这不容易。只有真修行的人才能住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