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春秋战国那些事儿 >

第14部分

春秋战国那些事儿-第14部分

小说: 春秋战国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与我何干?”

公子翚:“他要先杀掉你!”

允:“救命呀!!!!!!”

上钩了,公子翚很高兴,他继续故弄玄虚:“您不用害怕,有我在呢,我愿意为了您,铤而走险去杀掉国君,然后迎立您为鲁国的国君,您看可以吗?”

允:“行,只要不死,你怎么干都成。”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打今起你我就是拴在一根绳儿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事情进展的很顺利,机会来了。

这一年的十一月(农历),鲁隐公要去祭祀钟巫(神),祭祀之前在社圃搞了个斋戒仪式,之后便住在鲁国大夫蒍氏家里。也许是为了表示虔诚、也许是疏忽大意,他身边带的侍卫并不多,这一切都让公子翚看在眼里,他知道,机会真的来了。。。

他派人潜入蒍氏家里,趁着夜黑风高,出其不意的杀死了鲁隐公。而后又栽赃给蒍氏,以弑君之罪将蒍氏满门抄斩。

又一个小人得志!又是一声叹息,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老实人?

这让我想起大词人德纲老师的那首著名的顺口溜:

“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直公平挨饿。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 

政治是残酷的,没有高人的智商请绕道走,不然就别怪命运残酷。一个弱者的死亡,一定会成就一个强者,这次强者是谁?公子翚?世子允?

不是,那个人躲在背后看的清清楚楚,转机终于出现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四节  欺骗
这件流血事件最终成就的是郑庄公。

但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和政府对抗到底并且功成名就的的人,却是周桓王。

话分两头。

在鲁隐公同志被干掉的头一年,郑、鲁两国要私自换地的事儿已经风闻天下。这件事的另一个当事人,也可以说是受害者--周桓王在舆论的压力下,终于绷不住了!

他觉得,如果这件事真的让郑庄公做成了,自己作为天子的尊严就会被人家剥得精光,以后在见到诸侯,就好比光着屁股上街一样无地自容、生不如死。

所以,他决定先发制人,整治一下郑国,让他知难而退……

公元前712年的某一天,郑庄公接到了周桓王的一封慰问信。

信上对郑氏祖孙三代拱卫王室,流血流汗的功绩大加褒奖,不光嘴上夸,还有实实在在的赏赐,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赏赐。

是那个时候全体诸侯都想得到的稀缺资源---土地!

周桓王将周武王时赐给司寇苏忿生的封地转赐给了郑庄公。这片土地包括“温、原、絺(音吃)、樊、隰郕(音习成)、欑(音攒)茅、向、盟、州、陆、隤(音颓)、怀十二邑,都在周王畿之内。

好家伙,赏赐够丰厚的。

可是话题一转,这些东西不能白给你,得拿你自己的地换!当然,不会让你等价交换,领导嘛大人有大量,你只要拿出邬、刘、蒍、邘四邑,安置一下苏氏的后人就可以了。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很有可能是毒药。

混迹官场三十多年的郑庄公自然嗅到了其中的危险,这绝对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心里虽然明白,但是却没有理由拒绝,第一,这是天子的命令;第二,毕竟在表面看这件事是你占了便宜,得了便宜还卖乖,作为一国之君于情于理都不能这么干。

几十年来与天下群雄明争暗斗中,他总结出一个道理:得罪天子没什么,但是得罪了天下人,那就不好办了。

管他呢,走一步看一步吧。

报着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想法,郑庄公无奈的将这四邑交给了中央政府,然后回家耐心的等待苏氏给自己腾地方……

可是等来等去,人家却没有半点搬家的意思,该干嘛干嘛根不理这个茬。

郑庄公也不跟他要,直接找到周桓王讨个说法。你不是不给嘛?我找你老板问去!

事情正如他所预料的一样,周桓王完全站在苏氏的一边,他对郑庄公表示,苏氏有功于武王,现在人家就是不搬,我也没办法,要不你再等等?

事已至此,郑庄公也看明白了这场戏的来龙去脉,你们果然是和起伙来骗我的底盘呀,那我还跟你这费什么话呀。算你们恨……

苏氏的十二邑没有得到,反而丢了在王畿内的四邑,更为严重的是,郑国从此失去了在王畿内的据点,要想再去领导家抢粮食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周桓王为自己这个一石二鸟的计谋很是得意,表面上看郑国确实被周桓王给骗惨了,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从军事上失去了对王畿的控制,从战略上也失去了左右朝政的主动权。

如此看来这个计划确实很成功,但是为什么郑庄公对此没有太大的反映呢?

不生气当然是假的,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还得往前看,往深层次看。

作为天下的共主,统领四方的天子,如此出尔反尔,明目张胆的欺骗下属,必然会引起天下人的反感,降低其在诸侯心目中的地位,自己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是却可以从道德上,从情感上博得诸侯的同情。

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赢得人心才是郑庄公最想要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五节 继续挑事
对于勤奋努力的好学生,老天爷还是很照顾的,所谓天助自救者,如斯是也。

正当郑庄公苦苦等待机会的时候,鲁国出事了。

公子翚杀了鲁隐公,立世子允为鲁国国君,是为鲁桓公。

鲁君为公子翚所立,话语权自然掌握在公子翚手中。

郑庄公得到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出使鲁国,旧事重提交换许、祊二地。当然了,像碧玉这样的宝贝自然是一个也不能少的。

看在碧玉的份上,公子翚爽快的答应了郑国人,先前的约定终于在公元前711年正式得以履行。

对于郑庄公来说,这既是一个奇招,也是一步险棋。

把事情搞得这么大其目的一是为了报复周桓王骗取郑国畿内四邑,更重要的是他要挑事!

跟领导对抗不是自讨苦吃吗?很多时候,确实如此。

可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如果一个能力不强,又没有号召力的领导,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把你搞下去,你说该怎么办?一味迁就最后只能自取灭亡,因为这样的人有个特点,欺软怕硬,他会把你的忍让当成懦弱,会把你的委曲求全当成他自己的丰功伟绩,所以面多这样的领导,无论古今,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收拾他!恨恨的收拾他!

郑庄公知道,反正自己再怎么讨好领导,人家也不会再回心转意,已经失去了对朝廷的控制,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跟你丫死磕!

所以这次就是要把与周王室之间的裂痕扩大,从效果来看实际上将了周桓王一军!

您不管换田的事,在天下诸侯面前你算是栽了,很可能导致大家纷纷效仿,就凭你这地点儿领导水平必然处理不了,到时候还得让我重返朝廷中枢;

您要是管,一定要搞出大动作才能平息这件事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动作必然会留出更多的破绽,凭庄公的工作水平,瞅准机会反戈一击,彻底控制周天子,称霸诸侯也未可知。

对于强人来说,胜利是一种习惯;相反,对于衰人来说,失败也是一种习惯。。。。。。

周桓王很不幸的成了这场游戏的衰人,按照敌人给他划的道,一步一步走向失败、走向耻辱。

周王室虽然早就对郑、鲁交换许、祊二田有了心理准备,但消息传来还是引起了一阵慌乱。周桓王更是觉得颜面尽失,暴跳如雷,在部分不负责任大臣的怂恿下,当即决定发兵*郑国。

关键时候,又是周公黑肩站了出来,他不支持对郑国用兵,理由很简单,咱们打不过他们。

周桓王很不服气,就算我的军队打不过郑国人,但我是天子,可以召集天下诸侯共讨之!

黑肩平静的对他说:";恐怕没人会来。。。";

桓王大惊:“为什么没人会来?”

黑肩对天下形势做了一番比较透彻的分析,“先说几个大国,齐、鲁是郑国的盟友,他们不会来;晋国陷与内乱自顾不暇也不回来;楚国从来就没听过中央政府的号令,更不会来;(那时候秦国还是西北地区混呢,势力不及中原)”

桓王还是不服,“卫、宋与郑国不和,连年征伐,我若联合他们一样可以击败郑国。”

黑肩笑了笑,“宋国的太宰华督刚刚弑杀了他们的国君宋殇公,现在坐在国君宝座上的正是在郑国避难多年的公子冯啊!他现在立足未稳,郑国又有恩于他,断然不会与我等伐郑;至于卫国,他们的国君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女人,要他打仗恐怕不会答应。”

桓王依旧强硬:“就算能拉上陈、蔡这样的小国,我也要惩罚郑国!难道他们也敢不听我的话?”

“那到不至于,但是您要拉上他们,就更打不过郑国了,他们的军队软弱无力,若一同出征必然成为敌军的突破口,我们会失败的更快!”

桓王沉默了,他沮丧的对黑肩说:“难道就没办法了吗?”

“办法当然有,但得一步一步的来,现在绝对不是时候!”。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十六节 爆发
水平有限的领导强忍着怒火,无可奈何的接受了黑肩的建议。

如此说来周桓王还是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听劝。可如果您要是因为这一点就认为他还是个明白人的话,那就错了。他听劝是因为的的确确没办法了,面对复杂的局势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只好听之任之,爱谁谁吧。

周桓王心情很不好,看似占了便宜的郑庄公心情也没好到哪去。本来想要挑起与周天子的纷争从中渔利,可是人家根本没吃他这一套。

难道对手变聪明了?政坛老手此时心中也犯起了嘀咕。但姜还是老的辣,凭借对周桓王的了解,庄公断定这肯定不是好大喜功、死要面子的桓王所能参透的,他背后一定站着一位高人给他出谋划策,不出预料的话,此人定是周公黑肩。

计划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也不能说没起到任何作用,起码周桓王气的快要吐血了,诸侯之间对于这件事也是议论纷纷,伸着脖子等着看老大给个说法。以周桓王的脾气,忍得了一时也忍不了一世,只要我再进一步刺激一下他,预想的结果很快就会出现。

当然,机会不是想有就有的,得等。

这一等就是三年。

在这三年当中,郑国忙着壮大自己的势力,囤积粮食,训练军队,而且到处与诸侯会盟,拉关系。

周桓王不但很忙,还干了一件自以为了不起的大事。公元前708年,也就是周、郑大战的前一年,周桓王与秦国出兵攻打魏地(不是后来的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并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围困了敌人。虽然最后也没分出个所以然来,但桓王还是兴奋异常,由于秦国的参与,让他又找回了天下共主的尊严,不但如此,还对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充满了信心(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基于这两个原因,桓王的自信心膨胀到了极点,他觉得是时候解决郑庄公了!

在王师“凯旋”之后,他不顾一切的作出了决定,免去郑庄公周卿士的职务,剥夺了他在朝廷的一切权利,回家待着去吧。

解气,真解气。

这下周桓王算是出了口恶气,心情舒坦多了。

但他不知道,远在郑国的对手在得知此事以后,也是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