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春秋战国那些事儿 >

第13部分

春秋战国那些事儿-第13部分

小说: 春秋战国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生儿子也不放过?很多人劝石碏,你儿子只是从犯,饶他一死吧。

  石碏说,他不是从犯,州吁能干出大逆不道的事,都是石厚出的主意,所以他是幕后主使,必须宰掉。

  这种法治精神即使穿越2000多年,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所谓法不容情,所谓大义灭亲,在当今这个号称法制的社会里有人信吗?社会的进步与否和岁月的更迭似乎没有关系。

  倒霉的州吁、石厚如果生活在现在兴许也死不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州吁死后石碏将逃亡在邢国(今河北邢台)的公子晋迎了回来,并立为国君,是为卫宣公。

  新领导新气象,卫宣公一改州吁的政策,停止了与郑国的敌对行动,两国坐下来共弃前嫌,把酒言欢。。。

  卫国的退却,使郑国松了口气,可是也让另一个国家处在了危险的边缘。。。。 。。

第三十节  回头不是岸
这就是宋国。

  宋殇公为了得到在郑国避难的公子冯,两次与卫国入侵郑国,而且还挺卖命,在联军中充当了主力部队的角色。这种趁火打劫的流氓行径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古代都是让人最讨厌的,现在卫国消停了,郑国理所应当的将矛头指向了宋国。

  但是宋国在中原地区是个大国,不但国土面积与郑国不相上下,而且他的爵位很高,是为数不多的公爵之国,整体综合国力还是比较强的,郑国想要给打痛宋国,让他长点记性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郑庄公这次没有单独行动,他还是利用了在王室中的卿士地位,假借宋殇公不按期朝见周王为由,私自调动王师,并联合邾军共同*宋国。

  宋殇公虽然不朝,但是郑庄公自从上次和周桓王闹掰了之后,也好几年没拜访过领导了,自己做不到的事还因此成为了攻伐别人的借口,这脸皮可是够厚的。但是大家千万别用常人的是非观去衡量搞政治的人,他们的脸皮比城墙拐弯还厚一万倍。

  这场战斗是以郑军的完胜告终。作为联军曾经围困郑国都城的报复,这次郑军也围困了宋国的都城,面对强敌,宋殇公不得不低头认错,检讨自己不朝见周天子的罪行,并承诺以后再也不敢了。郑庄公这才心满意足的命令大军凯旋。

  可他没想到,郑军班师没过多久,宋国就采取了报复性行动。这一年的冬天,宋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着郑庄公藐视周天子的旗号,出其不意围困了郑国的长葛,虽然很快就撤兵,但是宋国的举动还是让郑庄公触动很深。

  自己的军事行动非但没有镇住周围的诸侯国,而且惹的大家伙打着*不臣之国的旗号群起而攻之,这让郑庄公恍然大悟,周天子的综合国力虽然不复当年,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天下共主的地位还是惯性存在的。

  身为周天子卿士的郑庄公本来可以好好利用职务的便利,获取更大的利益。现在倒好,因为一时负气,却搞得如今四面为敌。

  不值当的!

  那就回头给领导认错吧,为了自己在组织上的地位,丢脸算啥。

  为了能与领导共释前嫌,郑庄公准备了很多礼物,满怀信心的迈向了通往雒邑的大路。

  但是,事情没有如他预料的那样发展。

  周桓王年轻气盛,对于上次郑庄公纵兵割取雒邑的庄稼的大逆不道行径,一直耿耿于怀,只是碍于郑国强大的势力无法发作而已。

  有两件事大家一定要记住,第一,领导都不希望下属比自己强;第二,地球离了谁都能转,除非它自己不想转了。

  而郑庄公确实比他的老板要厉害,大周朝这个公司的权利大部分都掌握在他手里,并且他认为自己是当然不让的。

  基于这两点,想让周桓王与郑庄公共释前嫌,没有可能。他俩根本就是同极的磁石,如果没有一个人回下头,永远不可能亲密无间。

  恨归恨,但是人家都来了,真么着也得见见面吧。

  可这个见面会却差点没成了鸿门宴。

  在接见庄公时桓王自然没有好气,并且讽刺的问道,你们郑国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庄公谦虚的说,托您老人家的福,今年收成还不错。

  桓王讥讽的说道,那就好,不然你又该割我的庄稼了。

  一句话给郑庄公噎得哑口无言,朝堂上一片寂静,桓王怒视着这个不听话的臣子,随后拂袖而去。

  郑庄公感到后脖颈一阵阵发凉,脑门上三条直线。。。。

  心说,坏了,桓王这是要对我下手啊,说不定马上刀斧手一拥而上,我就找我爹报到去了。。。。。。

  然而,一个温和的声音让他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下来,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周公黑肩。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一节 君臣斗
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人正是周公黑肩,他扶起惶恐的郑庄公安慰道:“别害怕,有我在呢,您不会有事”。

  这句雪中送炭的宽慰一下子让庄公恢复了镇定,他连忙向周公施礼,赌咒发誓对天子、对朝廷绝无二心,一切谣传都是别有用心的人给他使的绊儿,目的就是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妨碍我大周和谐发展,您劝劝天子,可千万别信!

  周公不觉心里好笑,闲言碎语也就罢了,您带兵割了天子地盘上的庄稼,难道是你梦游不成?

  可是老谋深算的周公不象刚刚登记的年轻天子一样心里存不住事儿,他不是不想去除郑庄公的势力,而是明白现在还不是时候,弄不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他拉着庄公的手,一脸诚恳的说道,对于这些流言蜚语组织是不会相信的,你放心,只要好好干你还是朝廷的卿士,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合作下去,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庄公万分感动,喏喏而退……

  这次朝会表面上看就这样不欢而散,但对于双方而言却都各得其所,心里挺舒坦。周桓王这边羞辱了郑庄公,不蒸馒头也争了口气,在大臣们面前,在诸侯之间表明了展现了天子的威望;郑庄公这边虽然被领导批评了一顿,但是并没有因此送命,最重要的是保住了卿士这顶官帽,依然可以操纵朝局,对诸侯各国发号施令。

  如此看来,两家都是赢家,真的是互利互惠了……

  如果事情就此罢休,这对君臣之间或许就不会有那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战,没那一场大战,诸侯国之间明目张胆的相互兼并也就不会来的那么早,那么中国的统一也就要推迟了。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年轻的周桓王当然不能满足于痛快痛快嘴儿,因为他很快发现这位操纵朝局的老狐狸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底盘上呼风唤雨,来去自如。原因,很简单他还是朝廷的卿士,依然可以对朝政、对军队发号施令,培植党羽,将天子置于他的掌控。

  治病要治根,若要铲除他的势力,必须剥夺他手中的权利!

  问题是要怎么个剥夺法?这是要讲究政治手腕的,按周桓王的意思直接给他办了就完了,可是周公老谋深算,他知道凭郑庄公在朝廷和军队中的影响力,如果真把他逼急了,振臂一呼,鹿死谁手可就难说了!

  他劝解周桓王,好事不怕晚,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得一步一步的来,一边看他的反映,随机应变。如果出了问题我们还有回旋的余地。

  别说,这招还是管用的。

  不久以后,郑庄公接到了天子的诏书,意思很简单,从今儿起,您就不再是朝廷唯一的卿士了,西虢公这人不错,以后就是你的同事了,你们俩一起干这个差事!

  按郑庄公割麦子那会儿的脾气,听到这个消息又得组织一个生产队去周天子哪搞生产去了。可是这次情况有所不同……

  他和颜悦色的对使者表示完全拥护领导的决定,并且还要亲自去接受任命。

  难道郑庄公真得被吓着了,服了?

  他不是被吓大的,自打从娘胎里生出来,他历经了多少磨难,经历过多少危险,不但没有屈服过,反而让他更坚强,更强大!

  他为何要亲自去接受任命?不是处于对天子的尊敬,而是掩人耳目,刺探消息,而后决定如何反击!

  为了让广大诸侯都知道自己是个服从领导的好员工,他还拉上了齐僖公一起前往洛邑给自己做个见证。

  公元前715年,周桓王正式任命西虢公林父为右卿士,郑庄公为左卿士,共同分摊朝廷政务。

  一左一右,看上去平起平坐,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左和右还是有区别的,那个时候右比左尊贵。也就是说,本来一直干一把手的郑庄公一下变成了副职,他心里能痛快吗?

  权利分了,心也彻底分了,虽然还面带笑容…… 。 想看书来

第三十二节  挑衅
难道郑庄公就这么忍了?

  要是那样的话,他就不是郑庄公了!

  他之所以没有采取什么过激的行动,是忌惮于前一段的乱战。因为那时候他也得罪了天子,几乎就是在一瞬之间,忽然就成了天下的公敌,面对没完没了的敌人,郑国不堪其扰。

  经历了磨难,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诸侯多的如同蚂蚁,单靠武力是没办法彻底解决的,所谓法不责众,摁住了葫芦,冒出了瓢,没完没了谁也受不了,唯一能够制服诸侯的方法只有借助周天子的力量。

  而要借用天子的权威,一味的退让只能把自己往胡同里逼,路越走越窄,唯一办法就是使用暴力,让他害怕才能左右他!

  所以,在面对一系列的打击之后,郑庄公没有硬碰硬的冲上去,而是改变策略,见招拆招,一步一步让周桓王自取其辱,让他作为天下共主的尊严彻底垮掉,从而放弃在政治上的野心,还政于我!

  他所能做的就进一步激怒周桓王,使之在盛怒之下走出昏招,从而抓住机会改变局势。

  按照既定方针,郑庄公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

  他派大夫宛出使鲁国,要求将郑国在鲁国境内的祊田(山东费县东)交换鲁国在郑国的许田(河南许昌东)。

  有点乱啊,一是语法比较乱,二是事情有点乱。这两个国家怎么在对方的国土里都有自己的底盘呢?难道是殖民地?公共租借?

  您别想多了,那时候中国还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呢。

  这种情况形成的前提是周天子的“巡狩”制度。天子每年都要到各地方去巡视一次,目的是观察诸侯的政绩,诸侯也要定期到周王都去朝见天子,谓之“述职”即“述其所治国之功职”。

  天子巡守时要祭祀名山大川,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是朝廷的卿士,参与周天子祭祀泰山,所以朝廷就将泰山附近的祊田分给郑国做助祭田,而鲁国在郑国境内的许田是周天子赋予周公的采邑。

  如果郑国和鲁国真的背着周天子把这地换了,就是极大的挑战了大周朝的分封制度,也就是极大的挑战了周天子的权威,事就闹大了。

  可事情真能如郑庄公所愿吗?

  当时鲁国的一把手是鲁隐公,您看他的谥号“隐”有没有觉得奇怪?当领导应该大大方方的,干嘛“隐”起来呢?原来他不是鲁国真正的国君,只是代理国政而已。

  咱们前面说过,鲁隐公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对于《周礼》那套东西视为圣典,奉若神明。郑国要与他私自交换周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