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借我一生 >

第4部分

借我一生-第4部分

小说: 借我一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隐退与未来 

  记者:你所说的“退出文坛”确切地说是什么概念?是从此以后彻底封笔不写东西了吗?是仅仅不再写那些给公众看的文章,还是连学术著作也不写了?或者,退出文坛仅是退出文坛纷争,不再在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上亮相了?为什么采取这么极端的做法? 

  余秋雨选择不回答。(以上观点根据答问整理,不代表本报立场) (桂杰/徐虹/特约撰稿 解玺璋)。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余秋雨改当“余老板”投资创办文化公司(图)
 ;

  出资200万元人民币,新公司9月9日开业

  《借我一生》首印40万册显示了余秋雨在读者中的号召力,现在他将把自己的这种号召力投入商界。

  “文化商人这个词汇在中国有些贬义,我重新解释一下,我们期待大批文化企业家的出现。”作家余秋雨半个月前曾通过本报呼唤中国的文化企业家的出现,而昨天上海传出消息,余秋雨身体力行,已投资约200万元人民币,入股创办一家图书文化股份公司,余秋雨的助手金克林先生已在昨天下午向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但不愿意展开这一话题。

  公司暂名“上海读书人”

  余秋雨入股的这一图书文化公司由其出版界朋友组建,名称暂定为“上海读书人”。该公司一位叫范继祖的编辑也向记者证实了余秋雨已投资200万元人民币入股,并透露,公司定于9月9日开业,届时将举行大型的宣传活动,公司的具体情况只能在那时对外披露。

  据昨日早些时候网络上传出的消息,这一“上海读书人”公司的股东中,既有个人,也有出版机构,余秋雨并非最大股东,但毫无疑问是该公司的中坚力量。

  此外,这个图书文化公司,将以包装新人、做畅销书为主,也有可能做文学类期刊杂志。

  “余老板”看好新生代作家?

  同一条消息中还提到,“上海读书人”目前已经与几位颇有影响力的年轻作家签约,如写《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的郭敬明、以《北京娃娃》一书引起关注的春树、《那多三国事件簿》的作者那多等。不过,范继祖表示,这一表述与事实不符,该公司确切的签约作家名单将在开业时宣布。

  记者向春树求证这一消息时,春树表示这一公司确实与自己有过接触,但最终双方并没有签约,至于对方公司是否有余秋雨入股,对春树的决定似无影响。

  “从商”易,“弃文”难

  今年出版界一直在流传余秋雨将“弃文从商”的说法,而余秋雨本人此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也表示,自己将退出文坛。此次的出资入股,可说是为这一说法提供了一个注脚。但是虽然铁定“从商”,但“弃文”的说法仍然难以为人接受。

  有出版人表示,余秋雨以后即使自己不写书,也仍有可能以“名家推介”的形式宣传自己公司的新书和作者,就像他推荐《相约星期二》那样,总之,余秋雨会以出版商的身份,再次与文化圈发生关系,“退出文化圈”的说法基本没有实际意义。(牛文怡)

   ;

预告:著名学者余秋雨8月23日15时作客新浪
 ; ; ; 著名学者余秋雨将于8月23日15时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网友谈新作《借我一生》及“封笔事件”。

   ; ; ; ;欢迎网友届时积极参与,或者您有什么问题可<;<;<;留在此处

   ; ; ; ;相关专题:余秋雨宣布封笔归隐惹风波

  余秋雨作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余秋雨自传:借我一生 ; ; ; ; ; ; ; ; ; ; ; ; 笛声何处 ; ; ; ; ; ; ; ; ; ; ; ; ; ; 出走十五年

   ; ; ; 余秋雨简介: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审美心理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 ; 。 想看书来

学者余秋雨作客新浪谈新书及封笔事件实录(上)
 ; ; ; 著名学者余秋雨于8月23日15时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网友谈新作《借我一生》及“封笔事件”。

   ; ; ; 以下为聊天实录(上)          发表评论

  主持人 : 各位新浪网友下午好,欢迎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一直以来余秋雨就是文坛上一个热点,他的人和他的文总是受到广泛的关注,喜欢他的人大有人在,也有一些人说他的不是。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余秋雨老师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和各位网友一起交流。欢迎您余老师。

  余秋雨 : 谢谢。

  主持人 : 跟网友打一声招呼。

  余秋雨 : 新浪网的各位网友,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你们面对面交流。

  主持人 : 余老师最近出了一本新作,叫《借我一生》。请余老师谈谈它的内容、还有您人生几个重要阶段。

  余秋雨 : 好的,这本书主要写我的人生感受,它的起点和终点都和我的父亲、母亲有关,和我对自己生命的困惑有关。全部的内容大概最后都归结到我对生命本身的疑问,所以正是这种疑问,正是这种抽象结构,使得它才具有了我所追求的文学的主体性。

  我在说它是“记忆文学”的时候,“文学”两个字并不是指具体内容的虚构,是指很多很多的现实的场景组合成了一个人生的疑问。面对着这个人生的疑问,我大概秉承着一种意向,这个意向就是不管人生多么艰难,我们只要是用善良的心坚定的走下去,就可能完成父母交给我们的人生,大概是这个意思。

  现在据说有的一些争议,可能产生在这本书的大概一两页的叙述当中,这个我相信争议者有他的权利,但是我也有权利说明这本六百多页书的主要内容、它的核心是什么。

  网友 : 您能跟我们谈谈您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经历吗?

  余秋雨 : 我是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山区出生的孩子,这样的人应该有很多,但是我遇到了一个非常有生命色彩的母亲。她是一个上海人,突然来到了农村,而这个农村又是毫无文化,没有人识字,她就承担起了给乡亲写信、记帐、办识字班这样的任务,她希望能够用文化的热量把整块土地重新温暖起来。这样的事情我一直跟在我妈妈边上,最早受到一种奇怪的文化的启蒙。

  然后是爸爸和妈妈让我借读在农村,建造一个非常好的农村。再接下去可能是爸爸妈妈又觉得老在农村完成不了教育,所以又把我放到上海,借读在上海,完成了我的中学和大学学业,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遇到了文革灾难,在灾难当中对我的考验非常大。

  应该说在这个灾难当中,我对于人生的感悟是特别深刻,当我离开这个灾难的时候才三十岁,那个时候已经换了一个人,然后就进入学术领域,后来又从事行政工作,学术领域不做,就做行政领导工作,做了几年不做了,然后又从事旅行写作,国内旅行写作一段之后,我们到世界旅行写作,我们脚踩的中华文化它究竟是什么?在不同的对比当中来找到这个感觉,这个一直做到现在,做到一定的时候,我又把我的人生的感悟写了一本书,大概就是这样。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相信比较有意思的是就是,我对人生的一次一次的从零开始,把以前在这个领域的积累,我在表面上推开——尽管在心理积累,表面上推开,在新的事情上从零开始。我年龄不小了,从现在开始又会面对重新选择人生那么一个接口。

  网友:非常喜欢您的书,但是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对您进行一些攻击?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余秋雨 : 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先生,对我有那么大的恶意、反感?我倒不认为他们完全是不好的人,我一直想弄明白这个产生的原因何在?因为照理来说我很难产生这样的对立面,原因何在?你看我不在任何一个机构,不在任何一个组织,我没有可能争权夺利,而且我也不批判别人,我始终在陌生的地方考察,我很少和文化界的人在一起,大家从来不会看到我参加哪个会议,都没有。一直在野地里走路,而且很长时间不在国内,这样的经历好像构不成和别人争夺什么,构成这样一种对立的可能性,不太能够理解。

  如果从好的地方看,可能有对于人对于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文革灾难实在是太气愤了,他要找出有责任的人,这一点我相信,就我这个人已经折腾了十年,折腾的结果是怎么样大家已经清楚了,因为这里面有一些常识界限。这我需要给广大网友说明一下常识界限,直到现在大家说来说去,说我有事情的,一定不是文革的时间界限当中最值得关注的几段,文革因为大家好多人没有经历过,我想说明是这样,就是在非常糟糕的时候,是所谓造反、夺权、武斗这样一个阶段。

  还有一个非常糟糕的时间,就是最后反击右倾翻案风、批斗、天安门广场事件等等,这我们都知道。中间有一段是周恩来、邓小平主政,这个时候文化相对宽松,号召教授们开始复课,学校里面开始编教材,有这么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极左派容不了的,所以后来产生了批斗。大家讲来讲去始终是在中间这段时间,就是开始文化有点松动的时候,周恩来他们提倡复课,提倡编教材的时候这段时间,大家为什么不问一问这个问题?就是在漫长的造反、夺权、武斗的过程当中,为什么说不出余秋雨有一丁点的缺点?还有在漫长的批斗、反击右倾翻案风这个时候,也说不出余秋雨一点缺点。

  经过文革的人都知道,你抓住周恩来、邓小平主政的时候那段比较松动的时期大做文章是历史的颠倒,我不是为自己洗脱,我为历史说明白。当时周恩来 、邓小平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还是很多,这是第一个界限。

  第二个界限希望大家能够想一想,说你编过什么教材,参加过。是,但是直到现在没讲出有一句话是有明确的政治问题的,一句话也没有讲出来,你看多少年了,说来说去只是说这个什么组织,那个什么组织,说来说去,这个说也是说不明白,因为我们只能看一点,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害过人,这个人有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