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锋无形-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爷扬起皱巴巴的枯瘦老脸,不容置疑地将“考古队”全盘托付。
称呼也由“长官”改为娃,算是彻底“传承”喽!
“中!”吴毅简单却凝重地应承。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是我党在敌后战场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保障。
若是学网络间瞎叫唤的无脑人士、茅坑“文化人”那样,将这个摒弃在抗战阵营之外,将那个打入不许参加抗战范畴,大约也得像老蒋他们那样一泄千里,日后依靠地图开疆、日记抗战!
“唉,困了,困了。不说了,去吧,去……”得到应承,柳爷如释重负,毕竟是年迈体弱,老人说着说着,合眼打鼾昏昏入睡。
“嘿,大哥,这……”林道功有些局促地搓手。
“让老人家歇歇吧!他太累啦!收拾收拾,俺们还赶路。”吴毅说罢,轻轻地退出茅屋。
这么些时间,三妮已磨好玉米面,带着虎子回家去了。
林道生坐在碾子前边,摆弄那杆小口径毛瑟步枪。
看到客人出来,把枪靠到碾子上,拿了个小杌子招呼:“吴兄弟,这边坐。”
“林兄,你这枪,子弹不好找啊!有机会真得换换……”挨着坐下,再次说出自己的担忧。
“呵呵,吴老弟在行!俺就剩三十多粒了,不过手榴弹还有十多颗,你看是不是带两颗路上防身?”
“不用!狼窝沟这边,全靠林兄挡着,压力够大的啦!俺要再拿走俩,一路走去不悔断肠子才怪!
“嘿,林兄,大敌在前,客套话俺就不说了。俺管枪弹,你负责组织训练王、杜两家哥几个。好歹让俺们狼窝沟的狼们,不受鬼子汉奸欺凌,咋样?”
不是想当然的货色,自知分身乏术,更注重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
可以不用自己亲自在场的,绝不想着非得事必亲躬。
抗击小鬼子的事,千头万绪,轻重缓急要分明。
“中!”林道生不假思索地点头。
心里却在嘀咕:“俺可比你们柳社富裕点呢!还整些枪弹送来?嘿嘿,俺要有钱,多买点送给你们,用着去杀鬼子还差不多!”
“姐夫,那俺们就跟吴大哥走啦?”孟庆生牵了头骡子,跟林道成招呼。
他和林道功各背了个褡裢,像是要出远门。
“中!你们可要好好照顾吴老弟,送到地头了,也别急着回来。嘿,你们柳社那乱哄哄的样儿,得搭把手,帮着整好来……”林道成挺热心地嘱咐二人。
回头客气地拱手道:“吴老弟,替俺多杀几个小鬼子!”
“放心吧!俺缴了小鬼子的枪,就给林兄送些来!”吴毅也不客套,挥挥手跟着带路的孟庆生、林道功上路。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空旷的群山间,孟家小院内亮起油灯。
林道成的儿子躺在摇篮里,有滋有味地吮吸着小手指,看得孟家夫妇相视知足地笑。
尽管刚刚好转的日子,因为那个盗墓老头的到来急转直下,他们仍然觉得把女儿嫁给救回家的伤兵林道成是对的。
人讲的是个义字,盗墓老头收留了林道成的弟弟,抚养了五六年。
临了还因为护着孟庆生,而被鬼子打断双腿。
林道成顾念那老人的恩德,不仅拿出一半多的烟土产量供医治。
还在老人因止痛吸食上瘾后,把剩下的也全留下。
孟庆生眼见着娶不成杜家三妮了,又是自家女婿大方,拿出五十块大洋,打发那个捡来的娃走人。
“当家的,你说那姓吴的可真走了,不乐意要三妮啦?”林道成的媳妇一面在灶台边忙活晚饭,一面有点担忧地问。
“那当然!”林道成伸手朝灶膛里添了把柴。
随意在裤脚上拍了拍,略带遗憾地说:“他要是也像俺这模样,怕是会留下。呵,一看他好胳膊好腿的,又不傻,俺就后悔给他那些大洋了……”
“咋的?不给大洋,他也走啊?那你就不该给……俺们家也就这些了。还要给庆生、三妮办点吧?都怪爹妈,过去看几趟,净说那娃是傻的……”
孟大妮有些发愣,手中锅铲停在半空。
“嘿,以为狼窝沟又捡来条落单独狼,可是瞅三妮鬼鬼祟祟找庆生、道功嘀咕,就知道留不下……
“他们嘀咕啥,俺不知道。就冲这俩小子带着家伙连续几天偷偷出去,怕是重干老行当凑枪钱!俺打不成鬼子喽!就算给吴老弟买杆枪,替俺多杀几个小东洋。”
林道成叉开只剩六个手指头的双手,再扭扭短了一截的右腿有点神情没落。
“给都给了,你还后悔啥?”林道成媳妇嗔怪。
“呵呵,媳妇啊!俺是怕吴老弟给庆生、道功那俩货也买枪!那俺们狼窝沟,就真成狼窝。成天地鬼子、汉奸轮番找上门来闹……”
买枪?他猜错了!
那些钱在孟庆生、林道功手里,正主儿压根不知道。
吴毅这条落单独狼,现在可没有买枪的心思。
在狼窝沟这些天,虽然成天只干活,心里头盘算着的,尽是撕小鬼子一口,垫吧垫吧肚子的事。
能在对武器的饥饿感中熬了这几天,是三妮那个丑小鸭自以为天鹅,在要求赶紧离开的时候,把她意中人孟庆生夸得英雄般。
说他跟林道功两个,曾在挖墓时遇到鬼子,悄没声息地就把鬼子干掉。
并威胁说,他们手底下有百十个弟兄,个个身手不凡;钢枪几十杆,枪子管够。
一个叫风子的,盒子炮、钢枪、机关枪,样样会使。
一个叫铲子的,挖起地道来,比老鼠还快,活埋个人也就一袋烟功夫。
有这么一帮人,去帮自己依计打探、打探,哪地适合咬小鬼子一口肥油。
也就不在乎花些时间,帮着救自己回家的两位老人做点事。
嗯,别吹得那么好听,顺带布置了一个秘密堡垒村!
至于现在就靠这帮子人去揍小鬼子,没指望。
毕竟恋爱中的小男孩,都爱拿些自己英勇事迹吹吹嘘,当不得真。
没有过高期望,也就不存在失望。
但是,愣头们搞出些小动作,饶是穿越客也防不胜防。
孟庆生跟林道功这两个小愣头,这些天可不单执行派发的任务。
所谓的柳社,老中青成员连带家属,可能确有个百几十号人。
钢枪几十杆却是谎话,大约连红缨枪,也不一定能勉强凑足这个数目。
生怕面子不好看,这俩愣头搞出些要命的小动作!
………【第十一章 独狼出击(一)】………
孟庆生、林道功这俩愣头。
觉得自己把牛吹大了,生怕到时谎话穿帮,被“吴大哥”看扁。
尤其担心,吴大哥一怒之下,撂下柳社不管了,跑回狼窝沟入赘过日子。
那可就一切玩完了!
花花肠子一转,居然想到买枪。
几十杆,是办不到了,好歹得有三两支撑门面不是?
恰好有人放出风声,说是出售枪弹,钢枪一杆附枪子二百粒,只要大洋五十块。
要买枪,得有钱啊!
为了救出落到鬼子手里的柳爷,“考古队”全体凑钱,已经接近榨光了。
再加上吴毅摊派的任务,也得他们垫资,一时间找谁也借不着钱!
看准林道功夫妇,急于替孟庆生摆平招赘尴尬的心理,
俩愣头自以为妙计地胡诌,说吴毅要价五十大洋才肯走人不入赘。
害怕事情败露,还谎称吴大哥好面子,不许让旁人知道。
这哥俩自以为得计,却不知放出风声卖枪的人,设了个套专等这样的愣头往里钻!
下套的人,是驻扎黄崖关的伪满西南国境警备队成员。
这是一伙由胡子、亡命徒凑成的“官兵”。
只要有钱可捞,什么事都做得出。
其中一个叫赵司文的排长,绰号坐山虎。
早年为匪祸害热河地界,百姓无论贫富,均对他恨之入骨。
后来,这个狗东西带着手下投了鬼子,当上伪满洲国“官军”。
这样的伪满军官,能干出什么好事来?
吃喝嫖赌抽大烟样样占全,没钱了就带着手下四处抢劫、敲诈勒索。
近来,赵司文“发明”了敛财新法子。
时不时带着班手下,溜进平谷、遵化等县,到处放风卖枪。
钓到买枪的,就假意约个交枪地点。
悄悄把人做了,钱收走。
由于他们把事做得绝,又变换着各类托辞,一会儿是溃散抗日分子卖枪,一会儿是破产大户转手,一忽儿又是联庄会会丁拐枪待售。
所以屡屡得手,还不易为人察觉。
这次托辞,编得更加诱人。
说是一个叫赵四的伪满军火库管理员,监守自盗了些枪弹,准备低价出手凑盘缠,回东北老家去安生过日子。
孟庆生、林道功这俩愣头也不细想,只顾着盘算买上两支充门脸,更别说是老老实实告诉吴毅实情了。
路过一个小村时,二人还悄悄找几个大约也是同行的,嘀嘀咕咕好一阵。
吴毅出于谨慎,随口问了问。
他们有些惊慌地敷衍说,因上回摊派上的任务,欠了点儿钱,找那些个人想法子凑凑。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门心思盘算打击小鬼子的各个步骤,吴毅忽略了二人一些细微的、不自在的举动。
甚至还觉得有些歉疚,反省自己是不是急于求成,铺开摊子的速度太快了些,以至于他们作难。
不曾想,这俩愣头是在凑钱买枪,且想着凑得越多买得越多的美事儿!
而自己居然跟着,一步步走向伪军们精心布下的陷阱。
差点就没打成鬼子,就先酿成一出走麦城。
离开狼窝沟的第二天上午,孟、林二人带路,到一个没了人烟荒村东面山坡。
“慢着!俺让你们约的人,是在这儿?”快接近路口,吴毅觉察出异样。
警惕地望了望四周,捕捉到危险信息。
“哎呀,大哥你也真是的!俺们约的人在墓里头,哪会来这儿?是俺跟道功有点事要办呢!”孟庆生有些不以为然,拽起骡子想要加快速度。
“不对!你们折回头,找个地方躲着,甭管啥事都别出声!”吴毅迅速观察了一下地形,低声吩咐。
可没开他们的玩笑,因为村子里的残墙后,至少有三个以上的反光器物,闪了闪又快速缩回去。
这年月的窥视者,可不是什么善茬!
稍有不慎,怎么死都不知道。
“不会有事,俺们跟那个满洲兵约好了的,五十块大洋一杆钢枪、二百粒枪子。就他一人来,他不想干咧,要回关外,凑盘缠……”林道功更不以为意。
他觉得自己三人,对方才一人,就算一人一拳也打趴对手了。
典型的无脑愤愤啊!
要按照这种算法,人口众多的中国,还让小鬼子打进家里来?
不过,也怨不得他们!
号称新世纪新青年的时代,动辄瞎叫唤的还少?
甚至比他们无脑百倍、千倍、万倍的所谓“文化人”,都比比皆是!
今儿个咿呀哼呀,自以为就他们博古通今,断了大肠似地哀怨,阿共不敢夺回多少多少年前曾经拥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