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姐妹的爱与性:恋爱中的女人-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荒原上的苦难历程(译序)
译完这部长篇,费力地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恨不得跟劳伦斯的作品永别!他给人以太多的苦难,太多的折磨。不用说译一遍,就是读一遍你都会感到心灵在冥冥中所受的撕裂与煎熬,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创痛的*。
读这小说,恰如在荒原上绝望地爬行,只有一丝亮光、一线幻景还让你希冀未泯,这就是爱。可这爱却是何等苦涩的体验!
至此,不由得念起女作家张爱玲的话:“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沉浮,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张爱玲:《传奇》再版自序,《张爱玲短篇小说集》,皇冠出版社。))
我以为D·H·劳伦斯正是以这种心境写作这部巨著的。小说留给读者的,只能是荒芜的寂寥。至于那心灵荒原上的情、欲、爱,真可以用大诗人迈克尔·德雷顿的几行素诗来描摹:
爱在吐出最后一线喘息,
忠诚跪在死榻一隅,
纯真正在双目紧闭……((迈克尔·德雷顿:《爱之永诀》,《英诗金库》,牛津大学出版社。))
小说伊始,我们已经看到这样一个女人:她面色苍白,故作高雅,其实是个女魔,一个变态的女人。她凶狠、狡诈,一心要占有男人的灵魂。她为变态的强烈情欲所驱使,对男人可以竭尽温情,一旦遭到挫败,她会像疯子一样报复,大家闺秀的高雅此时会丧失殆尽,只露出魔鬼的本来面目。她是一个疯狂的刽子手,她就是贵妇人赫麦妮。
小说向我们展示出的伦敦城,是一座人间地狱。庞巴多酒馆更是个乌烟瘴气的鬼窟。一群行尸走肉般的男女,无望地及时行乐,鬼混度日。他们心灵空虚,万念俱灰,烟酒也无法排遣心中无端的苦闷与孤独,情欲的放纵只能加深心灵的痛苦。好一幅世纪末的群像!
小说以“恋爱中的女人”作了书名,实则劳伦斯用更多的篇幅描写伯金和厄秀拉、杰拉德和戈珍这两对情人苦涩的恋情,写他们的追求。他们身处在一个悲剧的氛围中,心头笼罩着总也拂不去的阴影。他们试图用爱——异性的及同性的来填补心灵的孤独,可陌生的心总也无法沟通。他们甚至失去了生的意志——爱不起来、活着无聊、结着忧怨、系着压抑。郁闷的心境令人难以将息。
伯金是一个天生的悲剧之子,他有着过于纤弱的灵魂与羸弱的体质,这些足以铸就他悲剧的气质。这样一个痛苦的精灵在冷酷无情的工业文明时代只能活得更累,苦难更为深重。他冷漠、忧郁、绝望,总在痛苦地思索人类的命运与人生的意义,但得出的都是悲剧性的结论:人类已日暮途穷,机器文明将导致人类的彻底毁灭。
这个悲剧之子在爱情上同样苦苦地求索。贵妇人赫麦妮在千方百计纠缠他,那强烈的变态情欲令伯金厌恶,可他又舍不得与她断绝关系,最终自食其果,险些被赫麦妮杀死。他追求着才女厄秀拉,他们双双追求着一种灵与肉和谐的性关系。可他们始终达不到这个高尚的境界。冥冥中的忧郁、陌生与苦楚阻隔着他们,时有情欲的放纵也成过眼烟云。与此同时伯金无法抵抗杰拉德的魅力,他需要杰拉德的同性友谊作他爱情生活的补充。他与杰拉德时有冲突,无法达到亲同手足的程度。这又是一种折磨。
由此可见,伯金是一个现代的悲剧浪漫者。他预感大难临头,对社会和世界早已绝望,因此要追求一个个人圆满的结局了此一生。
伯金是不幸的,个性悲剧与社会现实的黑暗只能把他一步步推向苦难的深渊。他的爱,他的思索与追求,是大工业文明条件下知识分子的痛苦写照。欲哭无泪、欲罢不能、不堪回首、前景叵测,此乃伯金的苦难历程。
杰拉德·克里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人物。他是一位工业大亨,劳伦斯称之为“和平时期的拿破仑,又一个俾斯麦”。他一心只想发展企业,增加利润,像一台高精密的机器不知疲惫地运转。他对工人冷酷无情,毫无人性与人道可言;他信奉科学和设备,不知不觉中自己却成了机器的奴隶。随着企业的大发展和资本的大幅度增加,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异化为非人。他心灵空虚、毫无情感,空有一具美男子的躯壳,深感疲乏无力,生的欲望早已丧失殆尽。他时而会在梦中惊醒,在无限的孤独中瑟瑟发抖,生怕有朝一日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他是一个精神上的阉人,心早已死了。
为了寻回真实的自己,他想到了爱,想借此良方起死回生。他先是与女模特米纳蒂厮混,后又纠缠良家女儿戈珍。可是死人是无法爱的,他身上那股死亡气息只能令戈珍窒息。最终戈珍弃他而去,投入了一个德国雕塑师的怀抱。杰拉德气急败坏,精神错乱中死在冰天雪地的阿尔卑斯山谷中。一具心灵冰冷荒芜的躯体葬在冰谷中,这儿是他最恰当的归宿。
这是一篇感觉与断想式的译书体会,不知读者以为然否·
译者尽管近年来从事劳伦斯作品的专门研究,花费了一定心血,仍感到理解劳伦斯是件困难的事。劳伦斯最反对“理解”二字,而偏爱“感觉”与“体验”。看来读他的作品我们也得少点理性而多点直觉才好。
仅以此拙译就教于广大读者。欢迎对译文的批评。
黑 马
1988年7月于北京正义路
本书最早根据海纳曼1956年版译出,于1989年首版,之后有所修改,但仍保留了1989年的初版译序。译者所撰的注解条目散落于翻译的注解条目之间,但都一一列出,如有错误,文责自明,以免牵连原注。
黑 马
2009年5月于北京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姐妹俩(1)
一天早上,在贝多弗 父亲的家里,布朗温家两姐妹厄秀拉和戈珍 坐在外飘窗的窗台上,一边绣花、绘画,一边聊着。厄秀拉正绣一件色彩鲜艳的东西,戈珍膝盖上放着一块画板在画画儿。她们默默地绣着、画着,想到什么就说点什么。
“厄秀拉,”戈珍说,“你真不想结婚吗?”
厄秀拉把刺绣摊在膝上,抬起头来,神情平静、若有所思地说:
“我不知道,这要看怎么讲了。”
戈珍有点吃惊地看着姐姐,看了好一会儿。
“这个嘛,”戈珍调侃地说,“一般来说指的就是那回事!但是,你不觉得你应该,嗯,”她有点神色黯然地说,“应该比现在的处境更好一点吗?”
厄秀拉脸上闪过一片阴影。
“应该吧,”她说,“不过我没把握。”
戈珍又不说话了,有点不高兴了,她原本要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
“你不认为一个人需要结婚的经验吗?”她问。
“你认为结婚是一种经验吗?”厄秀拉反问。
“肯定是,不管怎样都是,”戈珍冷静地说。“可能这经验让人不愉快,但肯定是一种经验。”
“那不见得,”厄秀拉说,“也许倒是经验的结束呢。”
戈珍正襟危坐,认真听厄秀拉说这话。
“当然了,”她说,“是要想到这那个。”
说到此,她们不再说话了。戈珍几乎是气呼呼地抓起橡皮,开始擦掉画上去的东西。厄秀拉则专心地绣她的花儿。
“有像样的人求婚你不考虑接受吗?”戈珍问。
“我都回绝了好几个了,”厄秀拉说。
“真的呀!?”戈珍绯红了脸问:“是什么值得你这么干·你真有人了吗?”
“有,年薪上千镑,而且人很棒,我太喜欢他了。”厄秀拉说。
“真的呀!是不是你让人家引诱了·”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厄秀拉说。“一到那时候,压根儿就没了引诱这一说。要是我让人家引诱了,我早立即结婚了。我受的是不结婚的引诱。”说到这里,两姐妹的脸色明朗起来,感到乐不可支。
“太棒了,”戈珍叫道,“这引诱力也太大了,不结婚!”她们两人相对大笑起来,但她们心里感到可怕。
这以后她们沉默了好久,厄秀拉仍旧绣花儿,戈珍照旧画她的素描。姐妹俩都是大人了,厄秀拉二十六,戈珍二十五。但她们都像现代女性那样,看上去冷漠、纯洁,不像青春女神,反倒更像月神。戈珍很漂亮、皮肤柔嫩,体态婀娜,人也温顺。她身着一件墨绿色绸上衣,领口和袖口上都镶着蓝色和绿色的亚麻布褶边儿,长筒袜则是翠绿色的。她看上去与厄秀拉正相反。她时而自信,时而羞赧,而厄秀拉则敏感、充满期望。这小地方的人让戈珍那泰然自若的神态和毫无掩饰的举止吓着了,说她是个“精明的女人”。她刚从伦敦回来,在那儿住了几年,在一所艺术学校边工作边学习,过的是出入于画室的生活。
“我现在在等一个男人的到来,”戈珍说着,突然咬住下嘴唇, 做了个奇怪的鬼脸儿,一半是狡狯的笑,一半是痛苦相。这模样把厄秀拉吓了一跳。
“你回家来,就是为了在这儿等他·”她笑道。
“得了吧,”戈珍尖声叫道,“我才不会上赶着去找他呢。不过嘛,要是真有那么一个人,相貌出众,又收入颇丰那——”戈珍有点不好意思,话没说完。然后她盯着厄秀拉,好像要看透她似的。“你不觉得你都感到厌烦了吗?”她问姐姐,“你是否发现什么都无法实现·什么都实现不了!一切都还未等开花儿就凋谢了。” 。。
姐妹俩(2)
“什么没开花就凋谢了·”厄秀拉问。
“嗨,什么都是这样,自己啦,一般的事情啦,都这样。”
姐妹俩不说话了,都在茫然地考虑着自己的命运。
“这是够可怕的,”厄秀拉说,停了一会儿又说:“不过你想通过结婚达到什么目的吗?”
“那就是下一步的事儿,不可避免。”戈珍说。
厄秀拉思考着这个问题,心中有点发苦。她在威利·格林学校教书,工作好几年了。
“我知道,”她说,“人一空想起来似乎都那样,可要是设身处地地想想就好了,想想吧,想想你了解的一个男人,每天晚上回家来,对你说声‘哈罗’,然后吻你——”
谁都不说话了。
“没错,”戈珍小声说,“这不可能。男人不可能这样。”
“当然还有孩子——”厄秀拉迟疑地说。
戈珍的表情严峻起来。
“你真想要孩子吗,厄秀拉·”她冷冷地问。听她这一问,厄秀拉脸上露出迷惑不解的表情。
“我觉得这个问题离我还太远,”她说。
“你是这种感受吗?”戈珍问,“我从来没想过生孩子,没那感受。”
戈珍毫无表情地看着厄秀拉。厄秀拉皱起了眉头。
“或许这并不是真的,”她支吾道,“或许人们心里并不想要男人和孩子,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戈珍的神态严肃起来。她并不需要太肯定的说法。
“可有时一个人会想到别人的孩子,”厄秀拉说。
戈珍又一次看看姐姐,目光中几乎有些敌意。
“是这样。”她说完不再说话了。
姐妹两人默默地绣花、绘画儿。厄秀拉总是那样神采奕奕,似一团被压抑的火焰。。她自己独立生活很久了,洁身自好,工作着,日复一日,总想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