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新说水浒人物 >

第14部分

新说水浒人物-第14部分

小说: 新说水浒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佛”“革命最彻底的农民阶级英雄”等等。这些名号自然都是时代的标签。在明代,他为人所称道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明代中后期王学左派的兴盛导致思想上出现了极端化走向,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力。人们往往厌恶虚伪之人,而喜欢真性情,如李贽的“童心说”、公安三袁的“性灵说”等。李逵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天真符合这一标准。无论是李逵的形象符合这一原则,还是李逵的形象本身就是依照这一原则量身定做的,他最后都被人们肯定。人们对虚伪太厌恶,因此陷入极端。二是明代独特的专制高压,特务机构的活动,他们的种种酷刑。加之以党争,皇帝动不动就殴打大臣,造成了一种戾气很重的文化氛围。嗜血、自残成为风尚,如在明代张岱的一篇散文里写到了袁崇焕被凌迟处的情景:袁崇焕的肉被百姓分吃。关于这一问题,在赵园先生的《明清士大夫研究》一书里有详尽的论述。'1'李逵的血腥行为在那时被人们所接受与此不无关系。后来政治本位的极左批评眼光也在一定程度上畸形地理解了李逵。李逵就这样光芒四射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其实,他的性格里沉淀着中国古代众多的阴暗与可怕,他的确很真诚,这些复杂的文化因素都杂糅在他身上。如果人们要憎恨他的罪孽,那就诅咒那个混账的时代吧!、
  注释:'1'赵园   《赵园自选集》中的《说“戾气”——明清之际士人对一种文化现象的批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武松:阴冷的复仇者(1)
武松是《水浒传》里描写最精彩的好汉之一。随着“武松杀嫂”故事的流传,这个孝义铁汉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上。武松的“孝”是争对他哥哥武大来说的:哥哥死后,他不顾一切,替哥哥复仇。他的“义”是指他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他能徒手打死老虎,力勇兼备,是条响当当的汉子。这都是人们对武松的定论。回到小说,重新感受武松的精彩人生,读者会有一些新的感受:武松是个复仇的使者,报复心很强,而且狂热地嗜血,性格里带有浓厚的阴冷成分。
  落难病汉
  在柴进庄上,武松是以病汉的形象出场的。宋江要上厕所,很急,不小心将锹里的火弄到武松脸上。武松惊出一身冷汗,病却因此好了。受到惊吓的武松准备报复宋江,幸好柴进劝开了。当得知宋江身份后,武松立即拜倒。宋江是武松命里的贵人,帮他治好了病。武松因误伤人,怕吃官司,流落在柴进庄上,已经有一年时间。他性子很急,经常打那些庄客,因此很多人说他坏话,不大讨人喜欢。柴进也渐渐冷落他。武松在柴进庄上过得不如意。
  但是宋江待他不错,花钱给他做衣服,送他钱花。当真拿他当兄弟看,几天时间,他就服了。宋江与李逵的交往也是如此——对于李逵,宋江总是予之以利。而对于武松,宋江用了一些情感。他给武松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让武松感到温暖。武松自幼没有爹娘,是兄长武大抚养成人的,对于兄长之爱格外的感恩。而且一身本领只有好汉才会赏识。就这样,两人结拜为兄弟。在这里,武松是个需要别人帮助的弱者。与结尾他成为一个独臂废人相呼应,暗示着他惨淡的结局。
  景阳岗打虎
  武松走出了柴进庄,堂堂正正地走在太阳底下,没有官司的担忧,没有疾病的困扰,何等惬意!走到景阳岗,他开始喝酒,好酒量!一连喝了十五碗。酒量是好汉本事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能大碗酒大块肉的怎可算是梁山好汉?武松是好汉里好汉,喝酒不含糊。尽管店家不卖,而且写着“三碗不过岗”,但武松还是执意喝了十五碗,喝了以后还偏要过景阳岗。店家阻拦他也不听。
  走到半山腰,看见官府公文,他才知道真的有虎。回去吧,恐怕那店家耻笑,好汉最重面子。他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当真好汉。武松醉得厉害,便在大青石上睡觉了。看后文知道,那里很可能是老虎休息的地方。睡了没一会儿,老虎回家了,饿得厉害,看见有人在家里等它,当然激动,准备就餐。武松这时无法,只好应战。一场人虎大战开始。老虎使出看家本领:一扑,一掀,一剪,都被武松闪过。老虎气势去了一半,武松开始反攻。常人见到老虎一般是要么吓傻,由老虎吃;或者是拼命跑,结果还是被吃。武松能冷静地躲过老虎的进攻,而且果断地反攻。可知武松的胆色,当真不比老虎差。但很可惜,哨棒打在树上,断了。这时只有一双手。为了求生,只好勉力一试。左手使劲按住虎头,要能单手按住一只饿虎,须知要多大力气,那虎爪在地上弄出四个小坑。按住之后,右手开始打虎头,一连打了五七十拳,老虎七窍流血,终于死了。
  整个武松打虎的经过极具真实性,显得格外精彩。武松打虎主要是他的求生本能与一身好本事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也有喝多了酒的缘故,从后面他打蒋门神的情节可以知道,他喝醉之后更厉害。但是武松遇虎却是一个“机”,若是没有店主的激将,若是武松胆小,或是不顾面子回去。那么他便不会遇见老虎,就不会打虎,便成不了英雄了。这里实际上也考验了武松的本事和胆色。人生的很多时候,能力的体现都是在危难之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做好充分准备遇见他人生的老虎,那么狭路相逢,只好勇敢面对。武松因此成为好汉,这是他成名的开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武松:阴冷的复仇者(2)
嫂 嫂
  来到阳谷县,武松成了打虎英雄。他无意的自卫行为使他成为造福一方的英雄。于是他开始成为一名步兵都头,一名衙门里的小吏。对于平常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恩遇。毕竟之前武松是平民。在阳谷县,他遇见了自己的亲哥哥——武大。在他眼里,哥哥有养育之恩,与父亲无异。但是他的哥哥长相的确很对不起观众,被人称为“三寸丁谷树皮”,又矮又丑。但这位哥哥却娶到了一位美貌的妻子——潘金莲。这样一对不相配的夫妻,日子是无法长久的。武大也不知是福是祸——后来证明是祸。他从清河县搬来阳谷县希望能过上安生日子。
  这位兄弟的归来给武大家里带来冲击。武松长大后,成为哥哥的保护者。现在兄弟成了都头,风光地回来了。这位一表人才的叔叔却让新认识的嫂嫂心动了。古代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约,这也是合法婚姻的基本模式。然而潘金莲却不是这样。她本是地主张大户家的使女,老色鬼张大户想占有她,不想潘金莲不从,而且到张大户的大老婆面前告状。弄得张大户碰了一鼻子灰,最后他怀恨在心,将潘金莲强行送给了武大,一文钱礼金不收。很明显,这桩婚姻是对潘金莲的惩罚,这样的婚姻潘金莲是不会认同的。在她内心里,武大实际上是张大户的帮凶。她的命运与《红楼梦》里的鸳鸯有些相似,只是她没有像贾母那样的人来维护,她自己也没有鸳鸯那样的烈性。这就意味着他与武大的夫妻关系是不和谐的,不稳定的。事实上,武大的确配不上潘金莲,尽管从道德上讲,他是个善心人。但终归很窝囊,什么主意也没有,只是听武松的;还总被人欺负,不能充当潘金莲的保护者:这样的男人是不会有女人喜欢的。而且他相貌奇丑,更加不会有女人来亲近,更何况像潘金莲这样的年轻貌美心比天高的女子。
  武松的来到,使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潘金莲在武松身上看到了希望。武松一身本事,一表人才,满身的英雄气,绝对是个符合古代女子要求的男人。这样的人物,又是自家兄弟,她动情是难免的。于是,她开始行动了:先是让武松搬回家来住,然后早早晚晚好酒好菜地伺候,希望借此来打动武松。而且武松一直单身,这都让潘金莲看到了希望。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铺垫后,她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开始直接进攻,进而表白了。
  下雪的一天,她摆好酒席等武松回来,一起饮酒,并用话语来*武松。武松都不曾有所表示。没有说不同意,也没有表示同意。潘金莲以为武松默认,最后竟直接动手动脚,引诱武松,希望能和他发生特殊关系。武松终于坐不下去,用一番大道理泼了潘金莲一盆冷水。然后怒气冲冲地走了,接着马上派人来取走行李,搬回衙门里住。
  这整个过程中,武松是被动的,而且也动情了。如果他有那番大道理作指导,开始的*,他就该离开,然而他没有。虽然他是好汉,好汉的共性是不近女色,但是他终归也是个未娶妻的男人。食色,性也。这两个问题都应解决的。潘金莲的举动太心急,以致于吓坏了武松,武松明显没有心理准备。最后他只好拒绝,然后逃开。在兄嫂的伦常与情欲之间他徘徊了很久,最后一关他守住了。但是,他对自己也没有太大信心,只好逃避,搬出去住。

武松:阴冷的复仇者(3)
如果用精神分析学来看待,武松、武大、潘金莲之间实际存在可怕的潜意识,武松有杀父——武大,娶母——潘金莲的欲望。武大从小将武松养大,长兄如父,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在中国这样的国度,武松的想法是永远不会实现的,然而西门庆做了他想做而不敢做的——娶母,潘金莲也解决了武大——杀父。这两人实际是武松的潜意识的反映,是武松自己。结果在复仇中,武松将这两人都杀了,实际是自己亲手杀掉了自己,在精神上他已经死去。以后活着的武松永远只是一个躯壳了。不过,这仅仅是一种分析思路。
  潘金莲在武松搬走后很绝望,因为她投入了很深的情感,而且她也看出武松的情感。她不满于武松在情感面前的怯懦,希望拉他下水,希望在道德上诽谤他。在武大面前,她说武松调戏她,其实这是潘金莲非常盼望武松做的事。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打碎武松的道德约束,结果也没有得到武松的回应。而且武大似乎也没有表示出一个男人的嫉妒来,这让潘金莲很绝望。她内心的情欲又压抑下来。
  武松在衙门里也不敢回来。很久,知县派武松出一趟远差,武松也希望可以借这个机会摆脱这种矛盾。就像《边城》里傩送的远行一样,希望在亲情与情欲之间寻找答案。于是,他回家来嘱咐哥哥。他总是将这位如父的兄长纳入自己的保护范围。然而武松的“远游”,客观上为他哥哥的速死创造了机会,他的保护似乎总没有人能意识到,人们总在怀疑他的报复能力。而潜意识里他也是最盼望他哥哥速死的人。且看他对武大的言语:
  酒至五巡,武松讨副劝杯,叫土兵筛了一杯酒,拿在手里,看着武大,道:“大哥在上,今日武二蒙知县相公差往东京干事,明日便要起程。多是两个月,少是四五十日便回。有句话特来和你说知: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起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
  这一段话看似他对哥哥的关心,饱含深意。他不曾到阳谷县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