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30所中国名校-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类学校,三江师范学堂就是他晚年创办的一所学校。
1901年,清政府下令全国各省改书院为学堂,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遂邀请东南名儒张謇、缪筱珊、罗振玉等人商议办学事宜,决定先创办师范学堂。不料刘坤一却于9月突然病逝,随后张之洞出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极力赞同刘坤一创办师范学堂的主张,并把实施这一计划的重任交给了时任翰林院编修的缪荃孙。也许是因为清朝两江总督所管辖的江西、安徽、江苏三省自古就有“三江之地”之称的原因,张之洞将学堂定名为三江师范学堂。在获得朝廷批准后,张之洞派缪荃孙率七名教习赴日本实地考察日本的教育制度,并延聘了一批日籍教员来校任教。1903年早春,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原云贵总督魏光焘坐镇南京,由于二人的大力支持,三江师范学堂的筹办工作进展很快。
9月,三江师范学堂正式开学,它是在南京历史上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学堂开始时暂时设置在总督府署,同时在北极阁前明代国子监旧址上兴筑校舍。三江师范的学制分为一年最速成科、二年速成科、三年本科和四年高等师范本科。当时的课程设置分中学与西学两部分,中学即中国经史之学,包括伦理、历史、文学、修身等;西学即西方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堂的办学方针完全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认为“人伦道德为各学科之根本,须臾不可离”,而西学只不过是吸收其中有用的东西来弥补中学的不足。据魏光焘之孙、南京大学教授魏荣爵回忆,当时学堂上下皆称张之洞为“先生”,而不称其为“总督”,足见当年师生对这位封疆大吏兼学者的尊重。
1904年,三江师范学堂的学生为学堂名称发生省界纷争,时任两江总督的周馥便将学堂改名为两江师范学堂。1906年,李瑞清任两江师范学堂校长,他教导学生要“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他把博物学改造为农学;又设画室和绘画课,开高校美术教育之先河。在他的主持下,学校规模迅速扩大,进而发展成为东南第一学府。1911年武昌起义后,两江师范学堂因战事停办。
从1902年筹建到1912年因战乱停办,学堂历时近10年,培养毕业生约2000人,其中就有著名科学家周仁,国学大师胡小石、陈中凡,国画大师张大千等。
1915年9月,在两江师范学堂基础之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成立,与北京高师、武昌高师、广州高师一起,成为我国创办最早的四所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师还在国内率先开办了体育专修科,稍后又设立了工艺、农业、商业等专修科。1918年,增设国文讲习所。1919年秋,改国文部为文史地部,理化部为数理化部。次年1月,又合并二部建立文理科,下设国文、英文、哲学、历史、地学、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系,几大基础学科基本建立。其中,竺可桢创建的地学系和秉志创建的生物学系都是在国内大学中创办最早的。
1920年4月,时任南京高师校长的郭秉文提议筹建国立大学。1921年10月,国立东南大学正式成立,南京高师自此不再招生,待其学生全部毕业后即并入东南大学。1923年6月,南京高师正式并入东南大学。此时的东南大学已颇具规模,共设5科28系,学科之全堪称全国之首。全校共有教职员200余人,学生1600人,年经费40余万。这一时期的南京高师和东南大学可谓名师云集,文科有刘伯明、汤用彤、杨杏佛、柳诒徵、楼光来、吴宓、梅光迪等;理科有任鸿隽、胡刚复、竺可桢、熊庆来等;教育科有陶行知、陈鹤琴、孟宪承等;工科有茅以升、涂羽卿、沈祖玮等;商科有李道南、潘序伦、孙本文、胡明复等,以至于当时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的说法。
国立中央大学时期
1927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制”。于是,国立东南大学与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及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被合并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全校共设9个学院。1928年2月,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称江苏大学。同年5月,又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1928年8月,中央大学调整院系设置,改设文、理、农、工、教育、商、法、医等8个学院、40个系科,学制4年(医学院7年)。当时全校共有教师290人,在校学生1838人。
1932年8月,曾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的罗家伦被任命为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后,中央大学获得稳步发展。经过调整扩充,中央大学拥有文、理、法、教育、农、工、医7个学院、34个系。经济学家马寅初、美术大师徐悲鸿、农学家金善宝、天文学家张钰哲、化学家袁翰青、医学家蔡翘等都曾受聘于中央大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南京大学(2)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央大学西迁。12月初,文、理、工、法、农、教育等学院在重庆沙坪坝松林坡开学,医学院及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建在成都华西坝,其实验中学则建在贵阳。
1938年12月,中央大学研究院成立,设理科、法科、农科、工科4个研究所(并于次年9月正式招生)。同年,改教育学院为师范学院,增设国文、英语、数学、理化、博物、史地、公民训育系和童子军专修科;工学院增设航空工程系和水利工程系;农学院增设畜牧兽医专修科;医学院增设6年制牙科,并与牙医专科学校合办牙医门诊部;1941年恢复社会学系,研究院增设文科和医科研究所。
1945年8月,抗战胜利,著名物理学家、南京高师毕业生吴有训出任中央大学校长。11月1日,中央大学在南京原址复校。此时的中央大学学生人数已近5000人,不仅包括随校回迁和当年新招的学生,还有沦陷区中央大学(汪伪政府1940年举办,1945年停办)的插班生,以及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和朝鲜的留学生等,规模大大超过了战前。至1947年,中央大学已拥有7院41系、23个研究机构。1949年1月,国民政府决定将中央大学迁往台湾,遭到进步师生的坚决反对。
金陵大学
南京大学的另一源头是国内一所著名的教会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大学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于1888年在南京创办的汇文书院,当时书院设有文科、医科和神科,另设中学部称成美馆。1910年,宏育书院并入汇文书院,按照大学建制成立了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最初设有文科、师范专科、华言科及附属中学。1913年,金陵大学和司徒雷登等人创办的中国东方医科大学合并,确定了我国最早的7年制医学教育(预科2年、正科5年)。1914年,金陵大学创办了中国最早的4年制农学本科,次年又添设林科。1916年合并农科、林科为农林科,成为我国高等学府农林教育的先驱。1921年改文科为文理科,增授理学学士学位。到1923年,金陵大学的文理、农林两科共设13个系、3个专修科,在校学生500多人。
1930年,金陵大学改文理科为文学院和理学院,农林科为农学院,同时成立中国文化研究所。1935年,又设立了文科研究所史学部、理科研究所化学部、农科研究所农业经济学部,基本奠定了金陵大学“江东之雄”的基础。
1937年11月,金陵大学西迁成都。在此期间,金陵大学增设了我国最早的电化教育专修科——影音专修科和图书馆专修科、英语专修科(与其他学校合办),农科研究所增设农艺学部和园艺学部等。
1946年9月,金陵大学在南京原址复学。1948年时,金陵大学文、理、农3院已有22个系、4个专修科、7个研究所,在校学生达1100人,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建国后,金陵大学收归国有。1951年9月,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金陵大学文理学院与南京大学文理学院以及部分学校的院系合并,成为今日的南京大学。
金陵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共培养了4000多学生,造就了如教育家陶行知,医学专家戚寿南,哲学家刘伯明,农学家谢家声、陈祯,化学家陈裕光、王应睐、李方训、戴安邦等在内的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现在南京大学工作的中科院院士魏荣爵、程镕时教授也都是金陵大学毕业生。
建国后的发展
1949年4月,南京解放。1949年8月,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又定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的工学院、师范学院独立,并入金陵大学的有关系科,建成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农学院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合并,建成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和南京林学院(今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部分系科与其他高校相关系科合并组建成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华东航空学院(后又迁西安与他校合并为今西北工业大学);医学院于1951年已独立建校,改名为第五军医大学,后并入第四军医大学;哲学系调整至北京大学;法律、政治系调整至华东政法学院;经济系调整至复旦大学。然后以南京大学的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为基础,加上原中山大学天文系、浙江大学地理组、复旦大学德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震旦大学法文组、齐鲁大学天算系等有关系科,建成一所文理型综合性大学,仍名南京大学。此时的南京大学共有13个系、2个专修科。1955年,合并西语、俄语两系为外国语言文学系;合并数学、天文两系为数学天文学系;取消心理系,在生物系下设心理教研组,由13个系调整为10个系。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归并,到1961年共设有12个系、33个本科专业。
1987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成立,这是自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我国第一所建在综合大学的医学院。1994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序列。1999年7月,又被国家列为若干所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国际影响
南京大学是一所国际影响较大的学校,国际学术交流也非常活跃。1979年以来,学校已与近30个国家的18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主办国际会议120余次;聘请外国专家学者1800多人次来校讲学与合作。6000多名海外留学生先后在这里进修学习。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普列高津、格拉肖、芒德尔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授予名誉教授或名誉博士称号。美国前总统布什、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等国外政要也先后来南大访问。学校还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办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与德国哥廷根大###合建立了中德法学研究所、与日本邮政省共建了中国惟一的“多媒体远程卫星教育系统研究室”等。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中美两国在教育学术领域合作的成功范例,受到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重视和称赞,被誉为“不出国的留学园地”,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国际学术界,有7位南京大学的毕业生获美国总统奖。
。 想看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