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不可不知的30所中国名校 >

第17部分

不可不知的30所中国名校-第17部分

小说: 不可不知的30所中国名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笱Ю硌г涸撼ぜ嫔锵抵魅卧 ⒃Ⅳ吣洗笱Ы淌诹醮蠼堋⒃泄蒲缟锼で玟⒃⒅醒氪笱г耙障抵魅蚊诹肌⒃醒氪笱际楣葜魅渭娼淌诠鹬拾亍⒃醒胙芯吭豪酚镅匝芯克芯吭倍∩健⒃醒胙芯吭夯ね醅Q、原清华大学体育指导黄中孚以及中国第一个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原厦门大学副校长张颐等;另一方面,任鸿隽努力扩大招生范围。川大的生源一向以四川为主,兼有部分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学生。1934—1935学年,川籍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6%强,外省学生则不足4%,且多来自四川周边地区。1936年,川大在平、津、京、沪、粤、陕等地设立考场,使外省学生名额达到15%;任鸿隽认为大学生应深入掌握基本学科的知识,并为此规定一二年级学生应“注重英文及基本科学之复习”,到了三四年级,再求专业化;任鸿隽还反对老师上课照本宣科,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与研究,而不是死读书。任鸿隽的一系列举措为川大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最完整的国立大学奠定了基础。虽然他在任不到两年,却被誉为川大的“精神之父”。
  

四川大学(2)
1933年,国立四川大学法学院成立;1935年,农学院成立;1944年,工学院成立。到解放前夕,国立四川大学发展为拥有文、理、法、农、工、师范6个学院、25个系的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四川大学
  1950年,国立四川大学更名为四川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法学院调至西南政法学院,工学院独立为成都工学院(即后来的成都科技大学),农学院独立为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只剩下文理学院,同时接收了重庆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的文理学院。至1956年,四川大学成为一所在文学、史学、宗教学、数学、生物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文理科综合大学。1958年8月,川大与北大、清华、北师大、人大、北外等6所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被作为“指导全国办学的院校”。1960年10月,川大在国内高校中较早被定位为全国重点大学。
  成都科技大学
  成都科技大学初名成都工学院,始建于1954年。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华西大学等8所院校的化工、轻工专业在泸州组建了四川化工学院。1954年,西南地区部分院校的机电水土专业调整到四川大学工学院,随后四川大学工学院独立建校,定名成都工学院。1954年11月,四川化工学院与成都工学院合并,仍称为成都工学院。1978年,成都工学院改建为成都科技大学,归中国科学院领导,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11月,改归###领导。成都科技大学的材料、化工、水利水电、机械、轻纺等学科实力雄厚,是一所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理工科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
  华西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10年的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它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广州的岭南大学、北京的燕京大学等曾一起并列为全国十三所教会大学。
  华西协合大学早在1905年就开始筹建。为了更好的控制四川,基督教各差会决定联合在四川政治文化中心的成都创办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由毕启(Joseph Beech)、启尔德()和陶维新()等人着手筹建。经过5年的准备,华西地区的第一所私立大学正式成立了,由于它是由英、美、加拿大三国基督教会的5个差会(美以美会、公谊会、英美会、浸礼会、圣公会)共同开办的,故名华西协合大学。也正因如此,当时的成都市民都称之为“五洋学堂”。
  在西方著名教育家波尔顿、张伯伦的指导下,华西协合大学的组织方案、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育管理等都采用了当时英美较为先进的水平。与四川通省大学堂的“中西并重”相比,华西协合大学可以说是“全盘西化”的。它所实施的教育以西学、神学为重,其教员大多来自英、美、加三国,校长由美国人毕启担任,办学经费则来自差会的拨款和传教士的募捐。学校的组织管理按“协合”的原则,仿照牛津、剑桥大学的体制,实行“学舍制”,即按参加大学组织的差会划分区域,每个区域构成一个学舍。每个差会负责兴建并各自管理一幢或数幢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华西协合大学最初设有文、理、医牙3个学院,并以医牙学科闻名全国,其牙科学是我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华西协合大学曾因为其教会大学的性质,屡屡成为政潮、###攻击的目标;但也同样因为它的私立性、西洋性,使得它的发展更灵活,运转更有效,办学特色更为鲜明。1930年,美籍校长毕启下台,中国人张凌高接任。1933年9月,华西协合大学才被国民政府“准予立案”,获得正式办学资格。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东吴大学、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等教会大学部分院系相继西迁,与华西协合大###合办学,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至1949年,华西协合大学已拥有文、理、医、牙4个学院,26个系,6个附属医院。
  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了华西协合大学,改名为华西大学;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又更名四川医学院;1962年,四川医学院成为中央卫生部直属院校;1978年,四川医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四川医学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8年,华西医科大学与北京医大、上海医大一起成为卫生部“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三所医科大学之一,同时也是西部地区惟一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医科大学。
  两次合并——新四川大学
  1994年4月,四川大学与成都科技大学合并,成为当时国内高校专业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的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新型综合大学之一。1996年4月,四川大学成为全国首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少数大学之一。2000年9月,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合并,新川大成为文、理、工、医结合的新型大学,整体实力在国内高校中居于前列。
  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大学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30多个国家的上百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及大批名牌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合作交流关系。合作交流的地区遍及世界各大洲;交流范围涵盖理、工、文、史、哲、经、法、宗教等多个领域,到川大留学的境外、国外学生也日益增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川大学(3)
师资力量
  四川大学现有教职工110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特聘院士16人,文科杰出教授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和讲座教授3人,教授、副教授3200余人。
  著名系科
  学校设30个学科型学院,建有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学科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等11个门类,有15个国家重点学科,66个部省级重点学科,27个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192个博士点,306个硕士点,7个专业学位点,118个本科专业,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课程教学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四川大学是国家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及其他中心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心60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4个,医疗技术精湛的附属医院4所。学校在文学、史学、数学、材料、能源、化工、轻纺、生物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方面都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校是全国高校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全国10个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大学之一,学校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
  硬件设施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成都市。学校设望江、华西校区和江安新校区,占地面积705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约539万余册,校博物馆是国内高校仅有的综合性博物馆,珍藏文物4万余件,动植物标本60万余件(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建有校园网、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档案馆、国家外语考试、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等,并主办了37种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学术刊物,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所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大家英才
  四川大学是一所培育了无数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世纪名校,朱德、郭沫若、巴金等都曾经在此求学,任鸿隽、张澜、吴玉章曾任校长,朱自清、童第周、周太玄、林则、刘承钊、冯友兰、朱光潜、李劼人、魏时珍、恽代英、王右木、江竹筠、柯召、张铨等曾在此工作和教学。首位华裔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也曾在此求学。2001年评选的古今100位“四川文化名人”的近代50人中,有36人为川大校友;两院院士中50人为川大校友。
  功勋校长
  (原四川大学及前身)
  何维棣:1896年—1897年;
  胡 峻:1902年—1909年;
  骆成骧:1912年—1916年;
  张 澜:1926年—1931年;
  王兆荣:1932年—1935年;
  任鸿隽:1935年—1937年;
  张 颐:1937年—1938年;
  程天放:1938年—1943年;
  黄季陆:1943年—1949年;
  彭迪先:1953年—1958年;
  戴伯行:1958年—1962年;
  (原华西医科大学)
  毕 启:1913年—1930年;
  刘承钊:1953年—1968年;
  杨光华:1988年—1995年。
  校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兰州大学(1)
综合评估
  名气指数:★★★★☆
  实力指数:★★★★☆
  发展指数:★★★★☆
  历史渊源
  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学府
  在美丽的黄河之滨,坐落着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它就是古称金城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兰州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而兰州大学就位于这座历史名城中。
  清末,时任甘陕总督的湘军名将左宗棠在兰州萃英门设立甘肃贡院举办乡试。清宣统元年(1909年),甘肃贡院更名为甘肃法政学堂,这就是兰州大学的前身,它是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学府。1913年,在甘肃法政学堂改为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8年,学校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此后的一段时期在兰州大学的发展历史上可谓举足轻重,而这段时期的发展是与一个人密不可分的,他就是曾执掌兰大8年之久的邓春膏。
  邓春膏(1900年—1976年),字泽民,甘肃省循化县(今属青海省)人。1917年,邓春膏考入北京大学,并在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7月,邓春膏从北京大学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