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解救中国企业的十大定律:崩溃 >

第70部分

解救中国企业的十大定律:崩溃-第70部分

小说: 解救中国企业的十大定律:崩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躺在一个房间里的一张床上,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在喂他一些汤水之类的东西。那是一个外国人,两个人没法交流。他就努力用手势告诉那个女的说,他要走,要离开这个地方。他伤得很重,第二天再次醒来的时候,他又努力用手语告诉那个妇女,他要离开这个地方,到山的另一边。那个中年妇女渐渐明白了,就准备了一些吃的和喝的,背着他向另一个大的村落走去。每走大约100米,那个妇女就停下来歇一歇。这个妇女背着他整整走了三天,终于到了一个较大的村落。村里有一个医生,看过后,认为他的伤势太重,无法医治,就决定连夜赶紧把他送到一个镇上的医院。他们用马驮着他,走了两天,那个妇女不放心,就跟着马又走了两天,直到把他送到了那个镇上的医院。他不知如何感谢她才好,就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那个女的。那个妇女摇摇头,什么也不要,就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去了。
  半年后他完全康复了。这次经历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开始发奋读书,不久考上了哈佛大学,后来成了哈佛大学的教授。他准备积攒一笔钱,然后捐助给那个村镇。后来他知道,当冰崖崩塌的时候,他的朋友跳到了另一边,那边是悬崖。
  他对于生命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感悟。第一,如果当初他跳的是另一个方向,他就会像他的朋友一样走向死亡。是什么决定他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呢?是运气。第二,尽管运气很好,他没有被摔死,但那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救的勇气与信心的话,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在身体多处骨折、到处流血的情况下,他能坚持一步一步地走十个小时。第三,尽管他有无比的勇气,但是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能够碰到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而且是唯一的村落,碰到那个妇女,完全是偶然,是天意。第四,尽管是天意,但是如果那个妇女没有坚定的信心要救他的话,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毅力,一个人背着他走上三天时间。
  

对话七 范棣VS王巍(2)
在他出版这本书的两年之后,他死在了一次雪崩之中。这是他的宿命。
  这个故事令我很感动,想起了自救这个题目。企业在出现危机的时候,一定要靠自救;而企业家在企业处于崩溃边缘的时候,也一定要形成自救的战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社会缺失一种救助与保护商业利益的制度
王巍:很多企业在崩盘时怨天尤人,不会正视自己,拼命抓最后一根稻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缺失一种应付危机和保护商业利益的正常机制。
  成熟的市场经济已经提供了许多经验,像美国的存款保护制度,一旦银行破产马上就启动存款保护程序,每个储户可以最高拿到10万块钱,他当然不会闹事。然后进入破产程序,整个处理过程就进入中介机构的安排了。
  在中国的状况是,一旦出现崩盘,民营企业只能靠企业家自己,靠一种非商业的方式去寻求救援。如果能量很大,他有可能获得政治救援。企业家本人要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否则就一跑了之。像黑龙江的民营保健品企业哈慈集团,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里侃侃而谈,最后企业崩盘了,全家移民了。放弃了自己的阵地,那就彻底崩盘。国有企业出问题的情况不同,背后有国家支持,一般不会崩溃。但这也容易使领导人丧失战斗的信念。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出现了头寸困难,本来可以以自己的能力处理危机,但往往急于寻找政治救援,结果整个集团给别人轻易托管了。在处理企业困难问题上,民营企业往往比国有企业更有耐心和办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企业存活率低意味着社会财产的浪费
范棣:你这个问题说得很好。国外有一套成形的商业利益的救助制度,比如说企业的破产保护制度。这不但是保护资本的利益,而且也是保护社会的利益。在中国,我们不这么看。救助国有企业,我们说是保护国有资产,也就是保护大众利益,尽管国有资产不等同于大众利益。但是救助民企,可能就没有这么简单,这里可能牵扯到一些责任问题。
  但总体上,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一旦企业出事,社会采取的是一种冷漠的、排斥的、扼杀的办法,而不是救助的办法。我不知道为什么广信事件之后,政府以及公众的舆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让有问题的企业自生自灭。社会如果没有救助处于危机中的企业的安排,那么就像人类没有医疗治病的安排一样,结果一定是高死亡率。中国企业的平均存活时间是三年多一点的时间,而美国是将近八年。什么意思呢?从银行的角度来说,从理论上说,中国的银行不良资产是美国的两倍,中国的社会资产浪费是美国的两倍。很有意思的一种现象是:美国人在饭店吃饭会把剩下的饭菜都打包带走;而五年以前,绝大部分中国人在饭店吃饭后,会在饭桌上剩一桌子菜,豪气地扬长而去。中国人观念里觉得剩下的东西不好。危机中的企业就像桌子上的剩菜,是倒掉,下次再吃新的,还是留着,下次热一下再吃?中国社会在处理有病的企业的时候,采取的是把剩菜倒掉的做法,社会成本极大,浪费极高。
  在这方面,我们研究的企业案例分两种:一种是国内的企业,一种是国外的企业。在中国企业的案例研究中,90%的危机企业或者说是重病企业很难存活。而在美国,大约只有30%的重病企业会真正死掉。
  我们研究发现,国外的企业在挽救企业危机或者企业崩溃的时候,在社会保护制度的庇护下,大部分都可以凭借企业自己的能力走出危机,自救成功。世界上目前3000强的大企业相当多数都经历过从危机中拯救企业这样的事情。比如说,摩根集团、克莱斯勒、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日本三菱集团、泰国正大集团等等。早年的李嘉诚成功挽救了他的塑料花厂,才有了今天的事业。当时李嘉诚也面临银行停贷追债、供应商追款要钱、商家不给新的订单等等问题,这个困难要是发生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必死无疑,几乎是全面的危机。香港是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遇到危机的时候,债权人以及债务人还是能够站在商业利益的核心立场,找到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一点是李嘉诚当时能够成功自救他的企业的社会环境背景。
  中国目前不同,企业出了问题,债权人主要是从政治与单位责任的立场出发看问题,让企业死大家都没有责任。所以,你发现国内的企业似乎只有两类:要不就是好企业,包装得很好,一点问题也没有;要不就是企业一旦陷入危机,很快就崩溃。
  

政府部门不应当对国企实行特惠
民企一有问题就找亲朋好友,托关系,找后门,希望有白武士出现。而国企一旦出问题,首先不是考虑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几乎大部分的国企这个时候唯一的出路就是向政府部门求助,政府部门动用行政力量,出面协调关系,解决问题。而一般情况下,政府部门是非常乐意扮演家长角色,来帮助这些企业解决问题的,好像这是一种政治义务。民企的待遇则完全不同,政府部门帮助民企可能还会引起一定的政治上的间接责任问题。事实上,政府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来帮助国有企业解决问题,其实是对市场不公的一种行为,非常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因为你是动用社会大众的资源来帮助一部分企业。这是一种特惠。
  王巍:即使很多号称在市场经济中打磨多年的企业家,一到困难的时候还是回去找组织,这是国有企业的脆弱性。
  范棣: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如果他的政府关系不那么强的话,风险就很大。所以,没有一个民营企业是不搞好与管理部门的关系的。
  王巍:刚才你提的案例一样,如果当年靠搞定人起步发家,现在他就要孤注一掷继续搞定人。他不会在企业自救上做文章,更愿意在人脉和社会资源上做文章。正如危急关头才能看清人的本质一样,只有到崩盘的时候,才能体现企业家真正的本色。
  

自救的第一原则:确定止损点
范棣:1990年的时候,我在美国炒期货,拿了5000美元做本金,第一个星期赚了3000美元,第二个星期倒输了1000美元,第三个星期输了4000美元。不到一个月,5000美元全部输光。后来想捞回来,就把身上仅有的5000美元储蓄又扔了进去,一个星期内就赔光了。后来,又向朋友借了15000美金,想把赔掉的本金捞回来,结果三个星期内血本无归。一共输了25000美金。那个时候我还在读书,后来用了两年的时间才还掉了个人借款。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赌博也好,经营企业也罢,其实面临的风险以及降低风险的原则是很相似的,就是要懂得确定止损点。
  什么是止损点呢?止损点就是你必须罢手或者停止游戏的时刻。这个原则最重要的一点是: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如果向后看,你总想如何挽回过去的损失;向前看,最重要的就不是挽回损失,而是如何制止继续损失,因为损失的已经过去了。止损点原则的重要意义在于告诉人们,停止损失最重要的是不再计算过去已经损失了的东西。
  当一个企业处于极度危机或者崩溃边缘的时候,对一个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处理危机的原则是确定企业风险的止损点。也就是说,必须要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停止试图挽回损失的所有努力,而集中精力向前看。在很多的企业危机案例中,我们看到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现象,就是很多企业家不愿意承认已经形成的失败,总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手段、各种门路,试图挽回过去的损失,实际效果并不如愿,绝大多数情况下则是适得其反。
  我有一个朋友,企业不大,经营状况良好,在银行的信用状况也非常好。在最近的一次宏观调控中,他有一笔贷款在续期的时候银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主要原因是主管贷款的那个行长是新来的,并不太了解情况,所以他提出了一些疑问,第一次审贷会未批准这个企业的贷款申请。本来通过银行正常渠道多花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企业家心里很着急,摸不透银行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就托人去做那个行长的工作,前后共有十几个人从不同的渠道跟那个行长说情。这一下子反倒使那个行长警觉了起来,内心非常反感,又搞不清企业这样做有什么背景,因而就坚决不同意这笔贷款,以致造成一个经营状况相当良好的企业莫名其妙地出现了资金断流的危机。其他银行也纷纷跟着对该企业紧缩贷款,把这个企业彻底推到了停产待工的边缘。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个企业家必须懂得如何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停下来,让损失过去,不再继续纠缠在与历史的斗争中,让失败不再继续。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自救的第二原则:减法原则
王巍:很多企业只懂得做加法,不懂得做减法。一个企业不管多大多强,都需要懂得什么时候做加法,什么时候做减法。
  范棣:动物界有壮烈的舍身自救、壮士断臂的行为。蜥蜴在遇到袭击、被困无法脱身时,会自断其尾,用牺牲自己身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