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听老板的就错了 >

第6部分

听老板的就错了-第6部分

小说: 听老板的就错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回,有匿名信检举一位业务主管,说他台面上拿安泰的薪水,暗地里却与别的公司暗通款曲,甚至明目张胆做别家公司的业务。当别人对我反应这件事时,我说我不相信,“他要是真这么做,利用公司资源做自己的事情,一定会被揭发出来,这是他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不会去调查这事。”可是很多人不赞同我的做法,比如当时的执行副总经理石宝忠就反对,他说:“这事一定要处理,因为他伤害了公司。”等到这位主管离职的时候,大家都很清楚他的行为确实危害公司的利益,这才发现原来Patrick迟迟不动声色,并不是在当滥好人,而是让离职的人既没有借口说安泰的坏话,也无法制造流言挖走安泰的人。
我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可以让公司的未来不致受到影响。”
那名主管主动求去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公司真是被他搞得很惨,但公司还是对他那么包容,没有大动作的调查或是惩处。业务员心里就会想说,公司对他那么好,他还好意思回来挖角,实在是太对不起公司了。整个态势非常明显,员工都会一面倒向公司这边。但如果在大家还半信半疑的时候,公司就调查处置他,反而让他有机可趁,混淆视听“抹黑”安泰。
就我对人性的了解,通常离职的人到了新公司,为了“合理化”自己的离职行为,大都会批评旧公司的不是。仅仅一个人离开,我不担心,但是我担心他散播的流言,会影响留在原公司的人,说是公司搞走他的。所以一定要想法子,让离职的人对留下来的人不具说服力。
我都怎么应付呢?很简单,就是儒家所说的“以德报怨”!无论什么人离开安泰,我从不讲他的坏话,我都说他对安泰很好,安泰对他也很好。让他另有一片天空去发挥,不会心怀恨意或是报复之心离开,甚至有朝一日他想再回到安泰的时候,我也会敞开双臂欢迎他回来。 
                  
 理念1 法、儒、道家的管理哲学
 就像老师教导学生应该因材施教一样,想激发员工的潜能,不同层次的人也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我的御人之道,则糅合了法家、儒家和道家的精神,从基层人员到高阶主管,各有不同。
法家从“赏罚”来主导人的行为,招募新员工时,我们注重专业能力,会察看他的学历背景是否和寿险相关。管理这些基层人员,我采用法家精神,有赏有罚,所有规定都白纸黑字写下来,看他是不是准时上下班、懂不懂公司的做事方法,是否遵守公司的纪律和规定,否则新人就会养成坏习惯,公司迟早也会出乱子。但是这种方法并不保证公司成功,我认为这只是基本的管理,就像社会一定要有法律,但是有好的法律并不代表有好的国家。
儒家的出发点是人性本善,强调“忠”“恕”之道,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规范得非常清楚,个人利益绝对不会凌驾团体之上,非常适合用来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做中层主管的人,最好能够采儒家“人性化”的管理,以身作则、以德服人,相信一定能赢得员工的心,也能让基层专业人才得到最好的发挥。而世事变化无常,很多事情成功与否端看时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决策者只能尽力而为,制胜关键在于能否让公司的优势和环境的大趋势巧妙配合。有时要比流行领先一步,有时要和市场逆势而为,好像黑里有白、白里有黑,可能今年亏损,明年就翻身,正和道家思想的奥妙之处不谋而合。 。 想看书来
道家思想对公司的决策领导层最为受用,了解到公司赚钱时不必太快乐,反之也不用太悲伤,有时候看开了,反而能看得更清楚。
法、儒、道融于一心
我年轻的时候走法家路线,老板交派的任务,我一定全力以赴,即使熬夜都要完成,而且为自己设下很严厉的高标准。开始带人以后,我终于知道,事情不能全部揽下来自己做,要懂得授权与分享,鼓励别人把事情做好。我发现:“部属有意愿做事情比有能力做更重要!”
这方面儒家的训练很好,用“仁义道德”自我要求,让部属觉得你是很好的老板,工作起来很有安全感,对社会大众也有贡献。再上一层成为公司的领导人后,道家那套“天时、地利、人和”对做决策很有助益。我的脑袋里经常有很多理想、目标渴望实现,但不会一想到就冲动去做,我会再三反思:“是不是非现在做不可?”“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方法?”这就是道家主张的“谋定而后动”,或是顺水推舟,跟着天时去做。尤其经历这么多转折以后,我发现人生有很多际遇真的是“天时”所促成的。当然,落到管理的现实面时,很多时候三者之间不一定要分得那么清楚。因时因地而制宜,有时候法家色彩多一点,有时候儒家精神强一些,有时候则是道家的味道浓一些。但总括来说,越是基层的管理,法家方法的比例越重;层级越往上,道家的比例就越重,而我最向往的,则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我很少板着脸教训人,都是鼓励干部说:“放心,有事我会负责任,大家只管好好去做,成功了,就是各位的功劳。”后来有位部属告诉我,每次我一说这句话,他们其实心知肚明“责任都是他们的”,压力非常大,但还是全力以赴,因为他们不愿意令我失望。能够管理于无形之中,真是人生一大快事!世事多变,常常不是按照计划进行,所以一定要一部全世界最好的机器来运作。而“全世界最好的机器”就是“人”!人最复杂了,绝无任何其他机器、计算机或科技足以替代人。如何将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如何发动这部最高明、最万能的机器?是每一个领袖必修的课题。每回有人邀请我演讲“如何激励员工”的主题时,我都会用投影机秀出“三个圆圈”的故事。这三个圆圈分别代表了:应做、能做和愿意做 
                  
 理念2 世界不是一条生产线
 我一向不喜欢在企业上用“管理”(Management)这个词,总认为用“领导”与“鼓励”会更恰当些!因为Management的定义之一是“凡事必管”。这个想法蛮狭隘的,等于把人当成机器或对象,要“管理”这些机器,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有效率的运作。事实上,“管理”一词的诞生,最早也是适用在工业界,指的是工厂的输送带、生产线、装配线等,产业的设备、材料这一类的作业管理。然而人不是机器,很多企管理论发现,员工越来越不能控管,道理就在这里。ManagementModel或BusinesModel的研究愈来愈少,许多人不约而同开始研究“人”。为了达成目标,企业每天想法子给高薪、训练员工,其实当中最重要的课题就是“怎么鼓励和激励员工”。
偏偏很多专业经理人把人当成机器,平时懒得与员工交往,只在乎对方事情做得好不好年终打考绩时,不问过程、不明就里地以A、B、C、D、E分级了事,心态非常消极,并没有帮助员工好好发挥能力。比较积极的人就设计“制度”来管理员工,每天写报告、评估、订目标与期限、订奖金,还是将人当做机器来对待。
人并非机器,人心也非常微妙,绝非只靠简单的赏罚分明就可以了事。一般企业,往往以为用公平的奖金、固定的加薪方式,就可以达到激励人心的效果。事实上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用公平的方式奖赏,反而是最不公平的。
“不公平”的公平奖赏
我过去在安泰,就打破年度一次的考绩制度,几乎每三个月就会让表现好的人升级。因为有些人特别能干,如果等一年之后才给他肯定,他可能早就离开了。及时的奖励,最能感动人心。而且人性都是喜欢取巧的,有些人算好今年升迁是何时评分,直到前三个月才刻意求表现,也失去了打考绩的意义。
除了用升迁来激励人心,我也会送礼物来肯定员工的表现。早年,台湾打高尔夫球的风气还不是很风行,有一次我特别从美国带回一支球杆,在高阶主管全员到齐的盛大场合里,拿出来送给一位我很想奖励的主管。当场,他既惊喜又感动,非常有面子!我当然不会买很多支球杆,如法炮制送给每个主管,那样就没意思了,要送给懂高尔夫球、有兴趣的人才
有用。作主管的人平常就要注意每个员工的兴趣,如果员工知道老板对自己的小事情都很注意,他一定觉得很贴心,感到自己是受重视的。就像当学生的时候,如果某一科的老师对我们另眼相待,赞美特别多,我们就会在那一门学科上特别努力。因此,有的人我送球杆,有的人我送巧克力,或者是一句鼓励的话。我常说自己是“很公平地不公平对待每个人”,因为我对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方式,很公平;但是每个人的偏好不同,适用的方式不同,看起来好像又不公平。这样做,其实是希望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特别,心想:“老板在注意我,将来一定在老板的心里面有位置。”而且这么做比光用嘴说:“好好干,以后升你当主管!”的激励效果更好。很多人用承诺升官的方式培养人才,其实这是最差劲的方法,因为照这逻辑推演,不正暗指“失败了,升迁就没指望了”吗?我喜欢先给员工奖励,让他安心了,想不努力都不行。 
                  
 理念4 授权相对论
 从中学开始,我就喜欢读历史,看多了古今中外改朝换代的故事,我得到一个结论:好人一定比坏人多,因为如果坏人比好人多,这个世界不会进步。所以我对员工一向都是百分之百信任,不会为了防那百分之一的坏人,影响了对百分之九十九员工的信赖。
领导者不是来批公文的,公文让部属去批就行了。ING安泰的员工常常看我去打球,身体很健康,一根白头发也没有。反倒是几个重要干部,发丝已经泛白。因为在我的充分授权之下,压力都跑到他们身上去了。人的心理很微妙,你越放心、赋予的权责越大,对方反而会越小心,因为整个案子的成败都要由他自己承担,他绝对不会作弊或搞鬼。反倒是主管意见很多时,部属心里就容易自暴自弃,认为既然自己的意见不被重视,那就照你老板的意思去做,以后出问题,你们自己想办法,跟我无关。
因此当部属送案子来签时,我多半会很有技巧地“先批准、再讨论”。目的是让部属安心,也感觉自己受到尊重,然后再提建议,告诉他怎么做会更好。因为批准在先,对方知道我已经授权,但我也给些意见,让他不必担心责任必须全部自己扛。
不做部下能做的事
我敢大胆授权,自有我的出发点:第一,我本身对寿险业务了若指掌,任何可能发生的问题,我都有把握应付,所以敢大胆授权部属去闯,不怕他们犯错,是“过的授权”。第二,很多人不愿意授权其实是有私心,他们不愿意教会其他人,生怕有一天地位被人取代。但是他们不明白,把部属教会了,自己才有时间再去学习,以因应这个每天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还有人从成本考虑,认为“我做这件事只要二个钟头,其他人要花五个钟头。”以为自己做对公司较有贡献,因为节省了三个钟头的成本。但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让给部属做,今天要花五个钟头,明天可能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