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异类 >

第4部分

异类-第4部分

小说: 异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杜伊和贝达德又对大学生进行了统计分析,她们的发现如何?在美国四年制的大学中——这里拥有美国最好的高等教育——每个年级同一年龄但出生相对较晚的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不到。最初年龄带来的差异到此时依旧没有消除掉,还继续发挥影响。成千上万在起点处于劣势的学生步入大学的时候显示了他们的差异——而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却不存在这类现象。
  “说起来真好笑,”杜伊说,“我们随意决定的注册时间,竟然造成了这样深远的影响,真不可思议,却没人注意到这些。”
  5。
  让我们再反思一下曲棍球运动和出生日期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曲棍球的事例告诉我们,那种认为最好的、聪明的人几乎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取得登峰造极的成就,这种想法实在太单纯了。没错,那些拥有一定职业水准的曲棍球运动员当然比你我都具有这方面的天赋。当是他们也是一出生就走了大运,他们一开始就有机遇惠顾,这种机遇不是挣来的,不是理所当然中的。这种机遇在他们的成功历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异类 第一章 马太效应(7)
著名的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曾把这种现象称为“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里面说:“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也就是说,成功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能变得更为成功。税收愈减免,富人获利愈大;教育愈优越,受到的鼓励愈多,优秀的学生愈优秀。9岁和10岁的孩子越是年龄偏大,越是拥有最好的教练,最科学的培训。套用社会学家的术语,成功是“累积效应”(accumulative advantage)的结果。职业的曲棍球运动员在起点上,只是比他的同龄人表现得稍微好一些。在起点上的这一点区别使得之后的差别越来越大,此后,这种刀锋效应又引起区别的进一步扩大——就这么一步一步地,让一位曲棍球运动员成为了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他起初只不过比他人稍强一点罢了。
  年龄相关性造成的另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就是,我们力图挑选最卓越者的体制并不是很有效。我们尽早设立明星联队以及天才培训计划的初衷,是建立最好的体制,避免天才从我们眼皮底下流失。但我们再看看捷克共和国足球队的名单,便会发现这里没有7月、10月、11月或者12月出生的球员,只有两名球员分别出生在8月和9月。下半年出生的球员寥寥无几,不是被人们视而不见,就是游离在球场之外。捷克运动人口中的一半天才已经被浪费。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年轻的捷克人,你喜欢运动,但很不幸,你出生在下半年,那么,你会怎么办?你当然不会选择足球。这种运动的出牌方式不适合你,所以你应该选择另外一项捷克人喜欢的运动——曲棍球。但是且慢(我想你已经猜到了几分其中原因)!这是2007年排在世界第五位的捷克青少年曲棍球队名单。
  号码 球员 出生日期 位置
  1 大卫?凯文顿 中场
  2 吉瑞?苏奇 后卫
  3 迈克尔?科拉基 后卫
  4 吉克布?沃基塔 后卫
  5 吉克布?金得 后卫
  6 迈克尔?弗洛林克 中场
  7 马丁?汉赞 中场
  8 托马斯?斯沃伯达 中场
  9 吉克布?塞尼 中场
  10 托马斯?昆德卡 后卫
  11 加洛斯勒夫?波顿 后卫
  12 H?O?波兹维尔 后卫
  13 丹尼尔?里科斯 中场
  14 大卫?库切季达 中场
  15 沃勒得米尔?绍伯卡 中场
  16 吉克布?科沃 守门员
  17 鲁卡斯?沃切 中场
  18 吉克布?沃伦奇克 中场
  19 托马斯?玻斯比斯尔 中场
  20 奥得里金?佩维里奇 守门员
  21 托马斯?科纳 中场
  22 米切尔?雷彼克 中场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出生在一年最后一个季度的人来说,他同样可以放弃曲棍球运动。
  我们列举了这么多关于成功的事例,你从中看到了一些门道吗?由于我们过于把成功放在个人身上,使得其他人丧失了出人头地的机遇。我们制定的很多规则阻碍了一些人可能获得的成就。我们早早就断定某些人难成大器。我们对那些成功者心存敬畏;对那些失败者却不屑一顾。我们大部分人因此变得逆来顺受。我们在判断谁能成大事谁不行的时候,常常忽略了我们能扮演的角色到底有多重要——我在这里所说的“我们”,指的是社会。

异类 第一章 马太效应(8)
如果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就会发现法定注册时间对起步者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依据球员出生的月份,把曲棍球联赛分成两组或者三组,让球员分到合适的组,然后再从各组挑选优秀球员组建明星联队。如果那些在年底出生的捷克和加拿大球员拥有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么,能够入选捷克和加拿大国家队的球员人数就会增加一倍。
  学校同样能够这样做。中小学可以让1月、2月、3月和4月出生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夏季出生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秋季出生的学生组成另外一个班。这样能够让处于同一发育水平的孩子共同学习共同竞争。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复杂,管理起来并不容易,实际上这种方法不仅不会增加额外的资金成本,并且能为那些在教育体制下常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他们自身并没有什么过错——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这种方法能让我们轻而易举地管理评价机制——不仅仅局限于运动领域,正如我们前面论述的,只要是与此相关的领域都能这样做。但我们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我们总以为一个人的成功仅与其个人的禀赋有关,而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周围世界——以及我们所谓的社会订立的规则——则与成功毫不相干。
  6。
  在纪念杯赛决赛之前,高迪?温斯登——他的儿子斯科特是梅迪辛哈特猛虎队的队员——站在冰球场的一侧,谈论他的儿子。他戴着梅迪辛哈特队的棒球帽,穿着梅迪辛哈特队的黑色T恤。“当他还是四五岁的时候,”温斯登回忆说,“他和他的弟弟出去散布,手里也拿着曲棍球杆挥来挥去。他们能在厨房地板上从早到晚地玩曲棍球。斯科特对曲棍球一直都非常着迷。在未成年人的曲棍球比赛中,他一直担任球队主力。当他初出茅庐的时候,他就已经在顶级球队踢球。”温斯登的情绪显得有些紧张激动:他的儿子即将面临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不管是怎样的结局,他都需要拼尽全力。我为他感到骄傲。”
  激情、天分、勤奋,所有这些都是获得最大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但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没有说及,那就是温斯登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他的儿子在这方面的能力超过同龄人的?“你不知道,在同龄人当中,他处于老大的位置,他身体特别棒,在很小的时候,他便掌握了得分的诀窍。他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球队的队长??????”
  同龄人中的老大?是的,斯科特的生日是1月4日,1月1日之后的这三天对希望成为优秀曲棍球运动员的人来说,是绝对合适的出生时间。他是幸运者之一,假如,那时候的曲棍球体制制定者一时兴起,把加拿大曲棍球注册时间推迟到年底,那么,他就可能只是一个坐在看台上欣赏纪念杯赛的球迷,而不是站在冰球场上的球员了。
  

异类 第三章 天才的烦恼(1)
“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真正聪明的小孩,那就完全没有必要知道他的IQ是多少。”
  1.
  2008年度的美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一敌一百》 (1 vs。 100),在第五次节目请来了一位特殊嘉宾,他的名字叫克里斯托弗?兰根(Christopher Langan)。
  和其他很多电视真人秀节目一样,《一敌一百》也利用“谁想成为百万富豪”这个念头吊起观众胃口,提升收视率。节目的规则是组织100个普通人,扮演所谓的“挑战者(Mob)”,这些“挑战者”每星期都要和一位特殊的嘉宾挑战智力,获胜者即可获得百万美元的奖金。受邀请的嘉宾其智力足以应对100个普通人的挑战——按照这个标准,在所有的嘉宾中很难再找到比克里斯托弗?兰根更具备这种资格的人了。
  “今晚,我们的挑战者依旧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电视里面响起了主持人的旁白,“有请克里斯?兰根,美国最聪明的人。”出现在摄像机镜头里的,是一个健壮结实、肌肉发达的50多岁的男子。“普通人的智商是100,”主持人的旁白在继续着,“爱因斯坦的是150,克里斯的达到了195。现在,他满脑子都装满了宇宙万物的各种理论。他的特大号的脑壳真的能够绰绰有余地应对这些挑战者,获取百万美钞?《一敌一百》马上就会揭晓这个答案。”
  在疯狂的掌声中,兰根大步走上舞台。
  “你并不认为自己需要特别高的智商才能在《一敌一百》中取胜,是吗?”主持人鲍勃?萨吉特(Bob Saget)问他,表情怪异地看着这位全美国最聪明的人,就像是在看实验室的一件标本。
  “事实上我认为会存在层层困难,”兰根回答道,他的声音深沉而稳健,“如果你拥有高的智商,似乎就只应该思考深奥的问题,必须回避繁务琐事。但是现在我见到了他们,”他的目光转向那些挑战者,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觉得这个问题滑稽可笑,“我想我能表现得很好。”
  过去十来年中,克里斯?兰根莫名其妙地变得名声大噪。他进入美国公众的视野,成为他们眼中的天才和非同寻常的名人。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里,他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杂志里面。纪录片大师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还把兰根载入自己的电影。
  一个名为《新秀20/20》(newshow 20/20)的电视节目聘请了一位神经心理学专家给兰根做了一个智商(IQ)测试,兰根的IQ得分被精确地制成图表——他的智商太高了,因此不得不精确测量。还有一次,兰根接受一个特别的IQ测试,这个测试不同于普通人的IQ测试,是专门为那些聪明人量身定制的。除了一个问题以外,他答对了其他所有问题。1他6个月大的时候就学会了讲话。3岁的时候,他每个星期天都听着收音机播音员大声朗读一些有趣的文章,他跟着朗读,直到自己也能读这些文章。5岁的时候,他便向祖父质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他记得当时听到的回答令自己非常失望。
  上学之后,他对语文之类的课程漫不经心,根本就没有怎么学过,但是他只需要在老师到来之前的两三分钟草草浏览一遍课本,测试就能拿到高分。少年时期,他成为了一个农场工人,他开始广泛涉猎物理学理论知识。16岁那年,他开始阅读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作品以及阿尔佛雷德?诺斯?怀特黑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深奥难懂的力作《数学原理》。“在美国大学本科标准入学考试(SAT)中,他得到了很高的分数,即便在考试的时候,他打了一会瞌睡。”

异类 第三章 天才的烦恼(2)
“他用一个小时学习数学,”他的兄弟马克说到兰根高中时候的夏季日常安排,“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