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岳飞--品南宋中兴-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仓促出兵,结果两支部队相继遭到了覆没的命运。种师中以身殉国,还好,姚古据说是只身幸免,从死人堆里掏出来后抖擞抖擞土逃出了虎口。但至于是跑到哪里去,当和尚还是隐居到什么地方,则成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不久,“急于吃到热豆腐”的文臣们也收到了几份期待已久却大失所望的战报……
第5节 肉包子打狗——浴血太原(8)
为援救太原,宋廷先后发起了三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从开始时喝碗壮行酒然后悄悄上路,到最后敲锣打鼓,生怕对方不知道,动静一次比一次大,人数一次比一次多,规模一次比一次空前,第三次参战的将士竟然达到破天荒的22万之重。
但,其结果竟然是一次比一次不堪一击,损失一次比一次惨重,典型的“填坑战术”。积重难返的宋军始终无法克服各自为战、顾头不顾腚的传统,最后终于被“围城打援”、守株待兔的金军以并不占绝对优势的兵力各个击破。
1126年9月初3,太原失守,在北宋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最后一道屏障同时,“龙城”也完成了它在中国封建军事史上最后一次左右全局的悲壮杰作……
太原失陷后不久,“平安军”也随之陷落。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岳飞在死里逃生后,不得不再次踏上家乡的归途,既尴尬、又无奈地返回了他那久别却并不想因失败而重逢的家乡……
对于岳飞的这段逃跑经历,许多历史票友发出了不屑的声音。其实,在无力回天的形势下,作为英雄人物也享有逃跑的权利。毕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着你横空出世;毕竟,只要不是变节投降,什么样的结局都总比扔在死人堆里当无名英雄强(要当也当有名的)。
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
第6节 参军的动机
目前在史学界对岳飞在1122年和1124年这两次参军的动机,尚存在一定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岳飞是一个天生的“钢铁战士”,选择职业军人的道路只不过是将事业与爱好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性格使然;
另一种观点则不以为然,认为岳飞当时的思想境界尚未达到“无产阶级战士”的水准,从军的原始动机非常简单,主要是为了解决家里面迫在眉睫的“吃饭”问题,出于填饱肚子的需要,被动地响应了政府“灾年招兵”的号召。
备注:所谓的“灾年招兵”,是指宋廷为了防止破产农民用比较极端的手段来改善生活环境,不得不经常采取软硬兼施、两手一起抓的措施。
其中之一便是推行“荒年养兵”的政策。每当出现青黄不接、饥民遍野的时候,政府在各地的武装部就开始接到大量募兵的通知,而且通常是有意大幅度降低门槛,条件一般都很宽松,所设瓶颈往往以“低”著称,基本称得上是老少皆宜。
这一貌似温柔的举措,实际上是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将有可能沦为跟政府对着干的危险分子们转化成预防、*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国防军、维护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据宋史记载,1124年岳飞的家乡曾经发生过较为严重的水灾。这一史料无疑为“岳飞是为生活所迫参军”提供了比较有说服力的佐证。
虽然岳飞同志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但让人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却颇具“人情味”的第二种观点显然更具真实感、可靠性。而且,此种说法不仅无损于民族英雄的光环,反而有效地避免了高、大、全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第1节 “强暴”老色鬼——小赵的第一桶金(!)
随着“龙城”太原的失守,宋都开封危在旦夕……
1126年11月16日,康王赵构奉命出使金营。
赵构,当今皇帝宋钦宗的同父异母兄弟。要说这赵构的出生,还颇具些传奇色彩。其母韦氏,俗家名“娇娇”,原本是端王府的一个侍女。十八岁入端王府、二十一岁进大内皇宫,侍候徽宗皇帝前后整整十年,却还是个比“处长”还少的“处女”。不要说与“心爱”的郎君赵佶来个比较正式的云雨,据说连“擦边球”都没打上。
点评:也难怪,皇帝的老婆太多了,想和他老人家上床,就算你长得再有魅力,也得提前预约。
你说这也怪了,虽然徽宗皇帝是一个对女同志来者不拒的主,并且一直对“处女”那还不是一般的“情有独钟”,具有着绝不放过你的精神。但却对韦娇娇,不要说兴趣,连“*”都没有。虽然小韦同志多次主动要求“献身”,却均遭拒绝。害得独守空房的韦娇娇经常向闺蜜们诉苦:“哎!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进宫了。在外面随便找一个卖油条的嫁了,虽说辛苦点,但,毕竟,晚上还能干点那事……”
不受宠的原因肯定有很多很多。但,撩去旁支、究其主干,估计还是由于韦娇娇实在不是一个娇滴滴的“淑女”。不仅身材高大,而且性情也较为粗野,因此在宫中有“假小子”之称,也就是俗称的“男人婆”。
但,时来运转。寂寞难耐的韦氏,终于迎来了打“擦边球”的机会。一次,韦氏在闺蜜乔贵妃的协助下,趁着徽宗酒醉的时候来了一次“霸王硬上弓”,愣是把色鬼皇帝给“强暴”了。因为这次勉强发生的性关系,才终于讨得了个“平夫人”的光荣称号。
而更加幸运的是,也正是这难得的第一次(其实也是唯一的一次),竟然产生了大宋朝的未来中兴之君——宋高宗。
本书作者qq号是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1节 小赵的第一桶金(2)
闲话少说,再表赵构一行,于1126年11月19日来到相州府的城南,只见前方已经站满了前来迎接的当地官绅,两边是庄严、威武、雄壮的仪仗队伍,正中央则是一长排大轿,而其中一乘超大型的绿呢官轿显得格外有些抢眼。
淡黄色的轿帘一挑,一个貌似忠厚的长者姗姗地走了出来。但见这个身材矮胖的小老头,脑袋上戴着幞头,身穿一件崭新的紫色绣罗绵裘(宋朝高级官员的常服),腰间扎着一条好像要绷断的金带。一看到康王,眸中立刻染上了媚笑,随即喜滋滋、乐颠颠,身子略向前倾地跑了过来。那身段,就好像解放前十里洋场拉黄包车的,一探一探地小跑到康王马前,双膝一软,跪了下去:“臣,相州知州汪伯彦参见康王殿下!“随即双手按地,一头磕在地上。
身着黄色挂面狐裘的赵构端坐于马上,嘴角微勾,觑着眼看了看这位匍匐在地的长者,又望了望近百名腰悬宝剑、高举旌仗的仪仗校尉后,只是略略颌首示意,一副皇家贵胄的气派。
是啊!小赵虽然是庶出(小老婆生的),但毕竟是凤子龙孙。对于相州的官员们而言,这就等于小庙里终于盼来了个大和尚;不容易啊!因此州府内外大有一种”欢迎领导光临”的气氛,
三声炮响、几十名仪仗校尉开路,赵构一行踩着细末般的积雪,耀武扬威地进了相州……
要说这相州也是河北(指黄河以北)的一个大州,城周长达近六十宋里。城南门的一条相当于今天步行街的大道,向北直贯牙城和州衙。沿途的酒楼兼青楼,如:康乐、月白风清、秦楼、翠楼……都是当地响当当的高级消费场所。楼宇建筑不仅精美,而且高大,堪比东京开封的樊楼。
这条步行街虽因战乱,显得有些萧条,却依然不乏妩媚、诱惑。
赵构心猿意马地四处张望着,看着两边雕栏画栋的精美建筑、凭栏而望的*,竟一扫刚出宫时的阴霾,心里顿时变得敞亮起来……
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第1节 会来事的老汪——小赵的第一桶金(3)
在汪伯彦的安排下,赵构一行住进了相州地区第一豪宅——昼锦堂。虽然就计划呆一天,但老汪却象供祖宗似地将小赵供了起来。不仅安排了各色精美食品,还变戏法似地弄来了不少相州地产的美女前来供赵构挑选后侍寝。
书中暗表、列位须知,汪伯彦之所以象孙子似地伺候着这位爷,不仅由于赵构是太上皇宋徽宗如假包换的亲儿子(第九子),正宗的康王殿下,不得已而为之,还缘于老汪自己的小算盘。
原来,汪伯彦原在开封做京官。虽然不是一品,但小日子过得倒也舒坦。忽然有一天,老汪不知是喝高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竟突然上书宋钦宗《河北边防十策》。结果被钦宗按照“军事人才”的标准给派到了相州任知州,同时兼任“真定府路安抚司公事”,负责五个州的军事防务。
汪伯彦心里这个悔呀!心想我这不是屎壳郎插鸡毛弹——愣装大尾巴狼吗?光顾舒坦舒坦嘴了,没想到居然把自己给装里了。老汪自上任以来,每天都担心金军会兵临城下。可谓是茶不思、饭不想,据说连性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不到半年的时间,乌黑的头发竟白了大半。
而此次康王的突然“造访”,则无异于让工于心计的汪伯彦看到了脱离险境的一线生机。
本书作者的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第1节 小赵的第一桶金(4)
次日,赵构等人继续“北上”,于当日(即1126年11月20日)下午赶到了河北磁州。
备注:磁州就是今天的河北磁县。古磁州同相州相比,只是个小州,周长仅八宋里多,面积只及相州城的五分之一。当时的磁州知州为秘阁修撰、河北义兵总管宗泽(字汝霖)。
赵构一行人进了府衙,守臣宗泽吩咐一声:“进膳!”,自己却一拱手转身退了出去。
小赵走了半天的路程,肚子里早已打起了退堂鼓。原打算要好好地啃啃“大盘子”,可令其感到惊讶的是,所送上来的食物却竟是些煎羊肉、炊饼、小米粥之类的“地摊”小吃。不仅晚饭简单,只能用粗茶淡饭来形容,就连所用食具也是清一色的耀州“傻大黑”(粗黑瓷器),同相州“昼锦堂”中的上等钧瓷相比,显得粗陋不堪。
“可有银光美酒?”赵构面露不悦地问道。
“没,没有。”吏胥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碎玉也行。”赵构显得有些不耐烦了。
“只,只有小烧。”吏胥用蚊纳般的声音应到。
“哼!宗大人为何不与自家们共享此美味,莫非是有意怠慢本王不成?”赵构嘴角中挂着冷冷的笑意,厉声问道。
“宗大人晚食从来都是稠粥一碗、咸菜一碟。煎肉、炊饼,乃是专用以待贵客。”面对康王咄咄逼人的问话,原本闪烁其辞的吏胥却变得泰然起来,脸上居然是一副波澜不惊的神情。
听到这话,赵构的眸中再也难以掩饰惊诧的目光。猛然间,觉得喉咙有些发堵,竟然发不出声来……
备注:耀州:今陕西铜川市。耀州窑为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耀州窑遂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是北方青瓷的代表。
备注:钧瓷: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钧瓷始创唐代,兴盛于北宋,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优秀工匠在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