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关系,因为她知道他的“小名”。
舒瓦瑟尔夫人和塞朗夫人是两个非常严厉的公爵夫人,她俩经常访问那个修道院,她们以贵妇人的姿态出现在修道院中,使得那些寄读生十分害怕。当那两位老人经过时,那些可怜的年轻姑娘都低着眼睛害怕得浑身发抖。
德?罗安先生也是那些寄读生注意的对象,他本人却并不知道。当时他被任命为巴黎大主教的大助理主教还不久,并且有升为主教的可能。他到小比克布斯修女们的礼拜堂里来参加日课唱圣诗,那是常有的事。所有那些年轻的修女,谁也看不见他,因为有那条哗叽帷幕遮挡着,但是他的声音柔和而细腻,这是她们能够听得出来的。他当过火枪手,并且他爱打扮,一头漂亮的栗色头发梳成转倚式,很整齐地围绕着脑袋,腰上系一条华美的黑宽带,他的黑道袍也是世上裁剪最好看的,他使那些豆寇年华的少女们春心欲动。外界的声音从来不会到达那修道院里去,但是有一年,有个人的笛声却飞了进去,那是一桩大事,当年的寄读生们都还记得。有人在那附近吹笛子。吹的始终是个老调,到今天那调子已显得相当陈旧了:《我的泽蒂贝姑娘,来弥补我的灵魂吧。》白天里,他总要吹上几次。
那些年轻姑娘时常长时间倾听这笛声,嬷嬷们气坏了,想方设法,雨点似的处罚落在姑娘们的头上。这情形持续了好几个月。寄读生们对那个不曾露面的吹笛人都多少有些好感,人人都梦想自己是泽蒂贝。笛声是从直壁街那面传来的,她们打算抛弃一切,冒所有危险,想尽方法去看看他,哪怕只是一秒钟,去看一下,去瞄一眼那个以整个身心吹奏着又能把笛子吹得那样美妙动人的“青年”。有几个姑娘从仆人进去的门中偷偷跑出去,爬到临直壁街一面的三楼上,想从那些钉死了的窗口望出去,但却没有成功。有一个姑娘甚至把她的手高高地伸在铁条外面,挥动她的白手帕。另外两个还更大胆,她们找到了办法,一直爬上屋顶,总算看见了那个“青年”。那是一个年老的流亡贵族,眼瞎了人又穷,住在他那间阁楼上,以吹笛子来解闷。
六小院落
在小比克布斯的花园中,有三个完全分开的院落:修女们住的大院,小学生们住的寄读学校,最后还有所谓小院。那是个带园子的房屋的小院,一 些在革命中被摧毁了的修道院留下来的、原属不同修会的各式各样的老修女都一起住在那里,那是黑色、灰色、白色的混和物,是形形色色的修会团体和五花人门、应有尽有的品种的汇合,我们可以管它叫——如果词儿可以这样搭配的话——什锦院。
从帝国时代起,便已允许所有那些可怜的失去家园的姑娘们到这里来,受伯尔纳一本笃会修女们的保护。政府还发给她们一点点钱,小比克布斯的修女们热情地接纳了她们,那是一种稀奇古怪的杂拌儿。各人遵守着各人的教规。寄读的小学生们有时会得准许去拜访她们,这似乎是她们的一大乐趣,因此在那些年轻姑娘的记忆中留下圣巴西尔嬷嬷、对斯柯拉斯狄克嬷嬷、圣雅各嬷嬷和其他一些嬷嬷的形象。
在那些流亡的修女中,有一个认为自己差不多是回到了老家。那是一个圣奥尔会的修女,她是那修会里唯一活着的人,圣奥尔修女们的修道院旧址,从十八世纪初起,正好是小比克布斯的这所房屋,过后才转到玛尔丹?维尔加支系的本笃会修女们手中。那个修女,因为太穷,穿不起她那修会规定的华美服装:白袍和朱红披肩,便一片诚心地做了一套这样的小衣服穿在一个小小的模特儿身上,高高兴高地把它拿给大家看,临死前,还把它捐给了修道院。那个修会,在一八二四年只剩下一个修女,到今天,只留下一个玩偶。除了这些真正够得上称为嬷嬷的人之外,还有几个世俗中的老妇人也和阿尔贝尔丁夫人一样,获得了院长的许可,隐居在那小院里。在那一批人中,有波弗多布夫人和迪费雷纳侯爵夫人。另外还有一个专以擤鼻涕声响亮震耳而闻名小院,小学生们都管她叫哗啦啦啦夫人的人。
一人二○或一八二一年间,有个名叫让利斯的夫人,她当时在编一本名为《勇士》的杂志,她要求进入小比克布斯修道院当一个独修修女。她的介绍人是奥尔良公爵。那修道院顿时混乱起来象一个马蜂窝一般,参议嬷嬷们慌到发抖,因为让利斯夫人写过小说。但是她宣布她比任何人都更痛恨小说,并且已经进入了更为痛恨的阶段。承上帝保佑,也承那亲王保佑,她进了修道院。六个月或八个月之后她离开了那里,理由是那园里没有树荫,修女们因而大为高兴。尽管她年纪已经很大,但却仍在弹竖琴,并且弹得相当好。她离开时,她在她的斗室里留下了痕迹。让利斯夫人迷信而且还是个拉丁语学者。这两个特点使她与众不同。在她的斗室中有个小柜,是她平常藏银钱珍宝的地方,几年以前,人们都能看到在那柜子里还贴着一张由她亲笔用红墨水写在黄纸上的这样五句拉丁诗,那些诗句,在她看来,是具有避邪的魔法的:三个善恶悬殊的死尸挂在木架上,狄斯马斯和哲斯马斯,真正在中央,狄斯马斯升天国,哲斯马斯下地狱,析求尊神保护我们和我们的财物,念了这首诗,你的财物再不会被盗贼偷去。这几句用六世纪的拉丁文写成的诗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想知道受难圣地上的那两个强盗的名字,究竟是象我们通常所承认的那佯,叫狄马斯和哲斯塔斯呢还是叫做狄斯马斯和哲斯马斯。上一世纪的哲斯塔子爵自称是那坏强盗的后代,他如果看见了这种写法,也许不大高兴吧.此外,那几句诗所具有的那种能劈强盗的魔力是仁爱会修女们所深信的。
那修道院的礼拜堂,从方位上说,位于大院和寄校学校之间,不过它仍是由寄读学校、大院和小院井同使用的。甚至公众也可由一道特设在街旁的大门进去。但是整个布置能使修道院的任何女人看不见外界的一张脸。礼拜堂中唱诗台那一段仿佛被一只大手捏住了,并且被捏走了样——不是变得象一般的礼拜堂那样的祭台后面突出去一段,而是在主祭神甫的右边捏出了一 大间或是一个黑洞。你再想象那间大厅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的那样,被一道七尺高的哗叽帷幕所遮住,在帷幕后面的阴影中有一排排的活动坐板椅,你把唱诗的修女们放在左侧,寄读生们放在右侧,勤务嬷嬷和初学生们放在底里,你对小比克布斯的修女们参与圣祭的情形便有一个了解了,那个黑洞,大家称它为唱诗台,经过一条地道,和修道院相通。礼拜堂里的阳光来自园中。修女们参加日课,按照规矩是绝对不能出声的,外面的人,如果不听见她们椅子上的活动坐板在起落时相互撞击的声音都不会知道她们在礼拜堂里。
七几个黑暗中的人影
在一八一九到一八二五的六年中,小比克布斯修道院的院长是德。勃勒麦尔小姐,宗教界称她为纯贞嬷嬷。她和《圣伯努瓦会诸圣传》的作者玛格丽特?德?勃勤麦尔是一家。她两次担任院长。她是一个六十开外的矮胖妇人,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那钵信里说她“唱起诗来象个破罐”,除此之外,人非常好,在那修道院里,只有她一个人是性情开朗的,因此为大家所喜爱。她能承继先人玛格丽特——修会中的泰斗——的遗风。多才多艺,学识渊博,谙悉奇闻异事,满脑子的拉丁文,满肚子的希腊文,希伯来文,虽是女流之辈,却有大丈夫气。副院长是个眼睛半瞎的西班牙者修女,西内莱斯嬷嬷。在那些“参议”中最受重视的是圣奥诺雷嬷嬷,司库;圣热尔特律德嬷嬷,初学生们的第一导师;圣安滇嬷嬷,第二导师;领报嬷嬷,司衣;圣奥西斯丁嬷嬷,护士,她是修道院中唯一的坏人;还有圣梅克蒂尔德嬷嬷(戈梵小姐),很年轻,声音甜美;安滇嬷嬷(德鲁埃小姐),她曾在圣女修院和吉索尔与马尼问的宝藏修院里待过;圣约瑟嬷嬷(柯戈鲁多小姐);圣阿德拉依德嬷嬷(奥威尔涅小姐);慈悲嬷嬷(西弗安特小姐,她爱不了艰苦刻板生活);温情嬷嬷(罗第尼埃小姐);入庙嬷嬷(西甘查小姐),一八 四七年当院长;最后,圣赛利尼嬷嬷(雕塑家赛拉奇的姐妹),后来疯了;圣尚达尔嬷嬷(苏松小姐),也疯了。
在那些顶美丽的姑娘里,还有一个芳龄二十三岁的美人,她出生在波旁岛①,是罗兹骑士的后裔,社会上叫她罗兹小姐,在那里名叫升天嬷嬷。圣梅克旁尔德嬷嬷负责指导唱歌和唱诗,她喜欢选用寄读生。她一般选择七个人,年龄从十岁到十六岁,每岁一个,声音和高矮也都要相当,把她们组成一个完整的音阶,她要求她们站着唱,从最小到最大,按照年龄,看去好象一座五彩屏风,一种由天使组成的排萧。
在那些勤务嬷嬷中,寄读生们最喜欢的是圣欧福拉吉嬷嬷、圣玛格丽特嬷嬷,老糊涂圣玛尔泰嬷嬷和那使人看了便要发笑的长鼻子圣米歇尔嬷嬷。所有那些妇女对孩子们都是很亲热的。修女们只对自己才严厉。只有寄读学校里才生火,她们的伙食,和修道院里的伙食比较起来,就会好得多。其他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不过,当孩子从修女身边走过对她讲话时,修女却从来不回答。
修道院要保持安静。这院规导致这样一种结果,那就是在全院,语言已从人的身上消失并交给了无生命的东西,有时是礼拜堂上的钟在说话,有时是那园丁的铃在说话。在担任传达的嬷嬷身边,挂着一口音色极其洪亮全院都能听到的铜钟,通过各种不同敲法,好象是种有声电报似的,来表达在物质生活中所应进行的全部活动,并且,在必要时,还可把修院里的这个或那个人叫到会客室里去。每个人和每件东西都有一定的敲法。院长是一下接一 下,副院长是一下接两下。六下接五下表示上课,以致小学生们从来不说去上课,而是说去六五。四下接四下是让利斯夫的呼号。大家听到这呼号的次数非常多。“四头鬼又来了,”一些不大厚道的姑娘们时常这样说。十下接九下报告一件大事,就是“围墙大门”的开放,那是一道锈迹斑斑、令人害①波旁岛(I”lle Bourbon),即留尼汪岛,在印度洋。
怕的铁板大门,只有在迎送大主教时才打开。我们说过,除了主教和园丁,任何男人都不能走进修道院。寄读生还见过另外两个男人,一个是又老又丑的教义导师,巴内斯林甫,这是可以让她们从唱诗台上隔着铁栅栏看看的,另一个是图画教师昂西奥先生,也就是我们在前面见了几行的那封信里所提到的“安西奥先生”和“驼背者妖怪”。
可以看出,每一个男人都是经过挑选的。这就是那个怪修道院的面貌。
八人心背后是石头
在初步描绘了那修道院的精神面貌之后,再把它的物质外形也描述一下也不会是无益的。读者在这方面也早已有个概念了。
小比克布斯圣安东尼修道院大部分领地位于那个广阔的不等边四边形,这是由波隆梭街、直壁街、比克布斯小街和那条已被堵塞而在旧地图上叫着奥玛莱街的死巷交叉组成的,那四条街就象一道潦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