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样,哀伤可以转化为反抗。当日发生的情形正是如此。
六月五日,是拉马克安葬的预定日期,在那天的前夕和早晨,殡仪行列要挨边路过的圣安东尼郊区沸腾起来了。这个街道纵横交错的杂乱地区,处处人声鼎沸。人们尽量把自己武装起来。有些木工带上他们工作台上的铁夹“去撬门”。他们中的一个用一根鞋匠拿来引线的铁钩,去掉钩子,磨尖铁柄,做了一把匕首。另一个,急于要“动手”,一连和衣躺了三夜。一个叫龙比埃的木工,遇见一个同行问他:“你去哪儿?”“我呀!我还没有武器。”
“咋办呢?”“我到工地上去取我的两脚规。”“干什么?”“不知道。”
龙比埃说。一个叫雅克林的送货工人,遇见任何一个工人便和他谈:“你跟我来。”他买了十个苏的酒,还说:“你有家伙吗?”“没有。”“到费斯比埃家里去,他住在蒙特勒伊便门和夏罗纳便门之间,你在那里能找到家伙。”费斯比埃家里有些子弹和武器。某些知名的头头,“搞着串连”,即从这家跑到那家,集合他们的队伍。在宝座便门附近的巴泰勒米的店里和卡佩尔的小帽酒店里,那些喝酒的人,个个面容严肃,聚在一起密商。有人听到他们说:“你的手枪在哪里?”“在我的褂子里。你呢?”“在我的衬衣里。”在横街的罗兰作坊前面,在一座失过火的房子的院里,工具工人贝尼埃的车间前,一堆堆的人在低声谈论。在那群人里有个最激烈的人,叫马福,他从来没有在同一个车间里做上一个星期,所有的老板都不愿留他,“因为每天都得和他争吵。”马福第二天便死在梅尼孟丹街的街垒里。在同一次战斗中被打死的卜雷托,是马福的助手,有人问他:“你的目的是什么?”他回答说:“起义。”有些工人聚集在贝尔西街的角上,等候一个叫勒马兰的人,他是圣马尔索郊区的革命工作人员。口令几乎是公开传达的。六月五日那天,时雨时晴,拉马克将军的殡葬行列,配备了正式的陆军仪仗队,通过巴黎,那行列是为了预防不测而特意加强了的。两个营,鼓上蒙着黑纱,倒背着枪,一万国民自卫军,腰上挂刀,国民自卫军的炮队伴随着棺材。柩车由一队青年牵引。残废军人院的军官们紧跟在柩车后面,手里握着桂树枝。随后跟着的是无穷无尽的人群,神情焦躁,形状奇特,人民之友社的社员们、法学院、医学院、一切国家的流亡者,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波兰的国旗,横条三色旗,各色各样的旗帜,应有尽有,孩子们挥动着青树枝,正在罢工的石匠和木工,有些头上戴着纸帽的,一望而知是印刷工人,两个一排,三个一排地走着,他们大声叫喊,几乎每个人都挥舞着棍棒,有些挥舞着指挥刀,没有秩序而万众一心,有时混乱,有时成行。有些小队推选他们的领头人,有一个人,毫无顾忌地佩着两支手枪,好象是在检阅他的队伍,那队人便在他前面从送葬行列中脱离。在大路的横街里、树枝上、阳台上、窗口上、屋顶上,人头攒动,有如蚂蚁,男人、妇女、小孩,眼晴里充满了不安的神情。一群带着武器的人走过去,大家情不自尽地望着他们。政府在旁边注视。它手按在剑柄上注视。人们可以望见,在路易十五广场上,有四个卡宾枪连,长枪短铳,子弹入膛,弹盒饱满,人人骑在鞍上,军号领头,一切准备就绪,正待命行动;在拉丁区和植物园一带,保安警察队从一条街到一条街,分段站岗守卫着;在酒市有一中队龙骑兵,格雷沃广场有第十二轻骑联队的一半,另一半在巴士底,第六龙骑联队在则肋斯定,卢浮宫的大院里集满了炮队。其余的军队在军营里,巴黎四周的联队还未计算在内。提心吊胆的政府,在市区把二万四千士兵,在郊区把三万士兵,压在横眉怒目的群众头上。
种种不同的小道消息在送葬行列里流传。有的谈着正统派的阴谋;有的谈到雷希施塔特公爵①,正当人民大众指望他起来重建帝国时,上帝却一定要叫他死去。一个没有暴露姓名的人传播消息说,到时候有两个被争取过来的工头,会把一个武器工厂的大门向人民打开。尤为突出的是,行列中的大多数人的脸上都已流露出一种既兴奋又颓丧的神情。这一大群人已激动到了急于要干出些什么暴烈而高尚的行动来,其中也偶尔掺杂了几张出言粗鄙、确象歹徒的嘴脸,他们在说着:“抢!”某些骚动可以搅浑一池清水,从池底搅起一阵泥浆。这种现象,对“办得好”的警署来说,是毫不为怪的。
送葬行列以激动而沉重的步伐,从死者的府邸经过几条大路,慢慢走到了巴士底广常天上不时下着雨,人们全不在意。有几件意外的事发生了:柩车绕过旺多姆纪念碑时,有人发现费茨?詹姆斯公爵②站在一个阳台上,戴着帽子,便向他扔了不少石块;有一根旗杆上的高卢雄鸡③被人拔了下来,被拖着在污泥里走;在圣马尔丹门,有个宪兵被人用剑刺伤;第十二轻骑联队的一个军官高声说:“我是个共和党人”,综合工科学校的学生,在强制留校不许外出之后突然出现,人们高呼:“万岁!共和万岁!”这是发生在送葬行列行进中的一些花絮。气势汹汹的凑热闹的人群,象江河洪流,后浪推①雷希施塔特公爵(Reichstadt),拿破仑之子,即罗马王,又称拿破仑第二,病死于一八三二年。
②费茨?詹姆斯公爵(Fitz…James,1776—1838),法兰西世卿及极端保王派。
③法国在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旗杆顶上装一只雄鸡,名为高卢雄鸡,这种装饰,在拿破仑帝国时期被取消了,到一八三 0年菲力浦王朝时期被重新使用。
前浪,从圣安东尼郊区走下来,走到巴士底,便和送葬队伍汇成一股,一种翻腾震荡的骇人声势开始使人群更加激动了。
人们听到一个人对另一个说:“你看见那个下巴下有一小撮红胡子的人吧,等会儿向大家发令开枪的人便是他。”据说后来在引起另一次暴动的凯尼赛事件中,担任同一任务的也是这个小红胡子。
柩车过了巴士底,沿着运河,穿过小桥,到达了奥斯特里茨桥头广场,并在这里停下。此时,如果从空中鸟瞰,那股人流就活象彗星,头在桥头广场,尾从布尔东河沿开始扩展,铺满巴士底广场,再顺着林荫大道一直延伸到圣马尔丹门。柩车门的四周挤着一大群人。哗乱的人群忽然安静下来。拉斐德致词,向拉马克告别。那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庄严时刻,所有的人都脱下帽子,所有的心都在怦怦跳动。突然有个穿黑衣骑马的人出现在人群中,手里擎着一面红旗,有些人说是一根矛,矛尖顶着一顶红帽子。拉斐德转过头来。埃格泽尔芒①离开了队伍。
这面红旗掀起了一阵风暴,随即消失。从布尔东林荫大道到奥斯特里茨桥,人声鼓噪有如海潮咆哮,人群开始动荡起来。两声特别高亢的叫喊腾空而起:“拉马克去先贤祠!拉斐德去市政府!”一群青年,在轰然叫好声中,立即动手将柩车里的拉马克推向奥斯特里茨桥,挽着拉斐德的马车顺着莫尔朗河沿走去。
在围着拉斐德欢呼的人群中,人们发现一个叫路德维希?斯尼代尔的德国人,并把他指给大家看,那人参加过一七七六年战争,于特伦顿在华盛顿的指挥下作战,于布斯蒂温在拉斐德的指挥下作战,后来活到一百岁。
在河的左岸,此时市政府的马队赶到桥头挡住去路,在右岸龙骑兵从则肋斯定开出来,顺着莫尔朗河沿散开。挽着拉斐德的人群在河沿拐弯处,突然看见他们,便喊道:“龙骑兵!龙骑兵!”龙骑兵缓步前进,一声不响,手枪插在皮套里,马刀插在鞘里,短枪插在枪托套里,神色阴沉地监视着。在离开小桥两百步的地方,他们停了下来。拉斐德坐的马车直走到他们面前,他们向两旁让开,让马车通过,继而又合拢。这时龙骑兵和群众就面对面了。妇女们惊慌失措地逃散了。
有什么事在这危急时刻发生了呢?谁也搞不清楚。那是两朵乌云相遇的阴暗时刻。有人说听到在兵工厂那边响起了冲锋号,也有人说是有个孩子捅了一个龙骑兵一匕首。事实是突然连响三枪,第一枪打死了中队长灼雷,第二枪打死了孔特斯卡尔浦街上一个正在关窗的聋老妇,第三枪擦坏了一个军官的肩章。有个妇人喊道:“动手太早了!”人们忽然看见一中队龙骑兵从莫尔郎河沿对面的兵营里冲了出来,举着马刀,驰过巴松比尔街和布尔东林荫大道,横扫一切。
至此,风暴大作,事情已无可挽回。石块乱飞,枪声四起,许多人跳到河岸下,绕过现已填塞了的那段塞纳河湾,卢维耶岛那现成的巨大堡垒上聚满了战士,有的拔木桩,有的开手枪,一个街垒便形成了,被撵回去的那些青年,挽着柩车,一路飞跑,穿过奥斯特里茨桥,向着保安警察队冲去,卡宾枪连冲上来了,龙骑兵逢人便砍,群众向四面八方逃散,巴黎的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投入战斗的吼声,人人喊着:“拿起武器!”人们跑着,冲撞着,逃着,抵抗着。象大风煽起了烈火一样,怒火鼓起了暴动。
①埃格泽尔芒(Exelmans,1775—1852),法国元帅。
四 昔日的喧嚣
没有什么比暴动的最初骚乱更为奇特了。一切同时全面爆发。这是预见到的?是的。这是准备好的?不是。从什么地方发生的?从街心。从什么地方落下来的?自云端。这里的起义是密谋性质的,而那里却是临时发动的。第一个见到的人可以抓住群众的共同趋势,并牵着他们跟他一道走。开始时,人们心中充满惊惧,同时也杂有一种可怕的得意劲儿。最初,喧嚣鼓噪,店铺关门,陈列的商品失踪;接着,零散的枪声,行人奔窜,枪托冲击大车门的声音,人们听到一些女仆在大门后的院子里笑着说:“这一下可热闹了。”一刻钟内,巴黎二十个不同的地方几乎同时发生了这么一些事:圣十字架街,二十来个留着胡须和长发的青年走进一间咖啡馆,随即又出来,举着一面横条三色旗,旗上结一块黑纱,他们的三个领头人都带了武器,一个有指挥刀,一个有步枪,一个有长矛。
诺南第耶尔街,有个衣服相当整洁的资产阶级,腆着肚子,声音洪亮,光头高额,黑胡须硬邦邦地向左右分开,公开向过往行人散发枪弹。
圣彼得蒙马特尔街,有群光着胳膊的人举着一面黑旗在街上走,黑旗上写着几个白字:“共和或死亡!”绝食人街、钟面街、骄山街、曼达街,都出现一群群挥动着旗子的人,旗上面的金字是“区分部”①,并且还有一个编号。其中的一面,红蓝两色之间夹着一窄条白色,窄得教人看不见。
圣马尔丹林荫大道的一个武器工厂被抢,还有三个武器商店也被抢,第一个在波布尔街,第二个在米歇尔伯爵街,另一个,在大庙街。群众的千百只手几分钟之内便抓走了二百三十支步枪,几乎全是两响的,六十四把指挥刀,八十三支手枪。为了武装更多的人,便一个人拿步枪,一个人拿刺刀。格雷沃河沿对面,有些青年拿着短枪,从一些妇人的屋里对外射击。其中的一个有一支转轮短枪。他们拉动门铃,走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