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的故事-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害,只有她侥倖脱险。官府一直破不了案,冤沉海底。不久族人又设计抢夺了她的家产,扫地出门,流落街头。信陵君听了十分同情,将如姬带回府中,好生款待。暗中交待手下,务必为她伸冤报仇。三千门客中不乏高人,很快查清了杀害如姬父母的凶手是两个过路的飞贼,现已逃往齐国。他们千里缉凶,跨国将凶手秘密押回大梁,绳之以法。如姬族人见势不妙,乖乖地将财产完璧归赵,使孤女有了栖身之处。对此,京师百姓无不赞扬信陵君扶危济困、见义勇为,一时传为佳话。
事情不知怎么传到魏安釐王的耳朵里,出于好奇,下旨召见了如姬,一见惊为天人,心猿意马,要将她纳入后宫。如姬不为威胁利诱,严词拒绝。原来如姬非常仰慕信陵君的人品,对他搭救自己脱离苦海更是感恩戴德,芳心暗许,非君不嫁,即使把刀搁到脖子上,她也不会动摇。
魏安釐王得不到美人,寝食不安。他想信陵君是如姬的恩人,他的话她应该听的,便暗中求助异母弟,要他玉成这段姻缘。其实,信陵君也很喜爱如姬,日久生情,只是担心世人指责他施恩图报,有损名声,才犹豫不决。如今魏安釐王横插一杠子,使他左右为难。斩断情丝,放弃心爱的女人不是他的秉性。如果抢先硬娶如姬,和哥哥的梁子就结大了。他深知这位异母兄长的德行,胸无大志,贪色如命,不计后果,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当时魏国内外交困,举步维艰,兄弟一旦反目,说不定会给敌人可乘之机,招来亡国大祸。他思虑再三,决定以国事为重,忍痛割爱,亲自登门,劝说如姬奉诏进宫。如姬深知信陵君的处境,肝肠寸断,含泪答应。好在如姬封妃后,一直受到魏安釐王的宠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信陵君内心的痛苦才稍为减轻些。
当时,战国七雄秦、楚、齐、燕、韩、赵、魏,以秦国的实力最强,雄心勃勃,意欲武力一统天下。其他六国相对弱小,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信陵君审时度势,倡导一国有难,共同支援,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秦。无奈六国之间矛盾重重,各怀鬼胎,徘徊观望,一时难以结盟。
公元前258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逐个吞并”的策略,首先派大军攻打赵国,赵国不是对手,节节败退,最后只剩下京师邯郸一座孤城,顽强抵抗。魏国是赵国的近邻,赵孝成王的叔叔平原君赵胜又娶了信陵君的姐姐,两国是姻亲,所以首先向魏国求救。
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户破堂危”的道理,多次催促兄王发兵援赵,魏安釐王便派心腹大将晋鄙率领十万兵马奔赴邯郸解围。这时,秦昭王放出话来,威吓六国,扬言谁胆敢援助赵国,秦军下一个就攻打谁。魏安釐王担心*烧身,马上命晋鄙停止前进,屯兵边境,等待观望。
援兵无望,邯郸危在旦夕。平原君一面亲赴楚国求援,一面写信责备信陵君不念姐弟亲情,见死不救。信陵君有苦难言,万般无奈,决定亲自率领三千门客前往邯郸,舍身救赵。出征时,他特地绕道夷门向侯赢、朱亥辞行。二人正在下棋,得知信陵君来意,侯赢只说了一句,公子既然主意已定,老朽就不多言了。朱亥一言不发,只是拱拱手,算是送行。
信陵君离开夷门,心中非常失落。他想,侯赢、朱亥隐身市井,没有人看得起,只有我知道二人是奇士,待如上宾,指望有朝一日为我出力效命。此次我去邯郸犹如飞蛾投火,有去无回,这两个家伙连句宽心的话都不说,也未免太冷漠无情了吧。他越想越有气,越走越心凉。忽然,他意识到侯赢似乎话中有话,立即扭转马头奔回夷门。侯赢、朱亥一见相视而笑,侯赢说:“我们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
信陵君一愣,马上明白过来,深施一礼:“是我太粗心了,请侯公明言。”
侯赢说:“公子熟读兵书,胸怀韬略,只率三千门客去对抗秦国的虎狼之师,岂不是以卵击石吗?这可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呵。”
信陵君恳切地说:“在下愚昧,请侯公教我。”
侯赢说:“率领晋鄙的十万大军援赵,一举可解邯郸之围。”
信陵君说:“此计固好,但晋鄙是兄王的心腹,不肯听我调遣。”
侯赢说:“手持兵符,可调大军。”
信陵君道:“兄王惧怕强秦,不肯发兵,我怎么可能请到兵符呢?”
所谓的兵符,是由精铜制成,状似卧虎,所以又称虎符。虎符一剖为二,一半留存君王,一半交给领兵将帅,二者合一,才能调动兵马。
朱亥笑道:“三讨不如一偷嘛。”
信陵君手下人才济济,不乏鸡鸣狗盗之徒,按说夜入皇宫盗取虎符并不是什么难事。信陵君却连连摇头:“听说兄王这次防范特别严,虎符随身携带,形影不离,要想盗符谈何容易。”
侯赢说:“那就让大王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去窃取兵符,防不胜防,一定成功。”
信陵君何等聪明,马上明白侯赢所指何人,沉吟道:“此事非同小可,搞不好要惹杀身之祸,还须从长计议。”
侯赢语重心长地说:“邯郸危急,列国都在看着魏国的行动哩,事关六国联盟的大局,眼下只有这一条出路,请公子不要因小失大呵。”
再说如姬入宫后,虽与信陵君断绝了来往,但二人的心意仍是相通的。她一心一意侍奉魏王,经常规劝他近贤臣、远小人,勤政爱民。魏安釐王对她也十分敬重,言听计从。秦军进犯赵国的消息传来,如姬也劝魏王顾念兄妹亲情,发兵救赵。但这一次魏王非常固执,她也无可奈何。这时,她突然接到信陵君的密信,说明局势,晓以大义,请求她窃符救赵。为了信陵君,她可以去死,何况此事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六国联盟抗秦,便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恰好当晚轮到如姬侍寝,她对魏王格外温存,几番云雨之后,魏王鼾然入梦,如姬从他贴身衣服中盗取了半边虎符,连夜派亲信送给信陵君。
第二天清晨,信陵君率门客再次来到夷门向侯赢辞行。侯赢说:“晋鄙为人谨慎,见了兵符也不一定相信,那就让朱亥兄弟对付他。”
朱亥也自愿随行,信陵君只得含泪应允。望着信陵君一行远去的背影。侯赢拔出宝剑,含笑道:“士为知己者死,公子的知遇之恩,老夫时刻铭记在心,无以为报,就让我的灵魂追随你们去打胜仗吧!”毅然自刎,以死相酬。
信陵君手持虎符来到晋鄙大营,晋鄙深知魏王心意,果然不信,要派使者到大梁面见魏王核实。朱亥乘晋鄙不备,一锤将他砸死。信陵君顺利地接管了兵权,星夜兼程,挥军北上,击溃了秦军,赵国转危为安。
消息传到大梁,魏安釐王大为震怒,很快查明了真相,派兵逮捕侯赢,岂知侯公早已自杀,对信陵君和朱亥又鞭长莫及,便把怒气都撒到如姬身上,当即把她打入冷宫,用遍酷刑,如姬一口咬定盗符是个人所为,并非信陵君指使,最后受尽折磨而死。
信陵君、朱亥得到侯赢、如姬的死讯,非常悲痛。二人自然也不敢回国,就在赵国滞留下来。但信陵君的威望却如日中天,列国都把他当成不畏强暴的抗秦英雄。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窃符救赵”事件。
十年后,秦国进攻魏国,魏安釐王向五国告急。眼看父母之邦沦落敌手,客居邯郸的信陵君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借了五国兵马,驰援大梁,击退了秦军,挽救了祖国。魏安釐王也明白了弟弟当年援赵抗秦也是保家卫国的道理,心中羞愧,又把军政大权托付给了信陵君,兄弟俩和好如初。随后信陵君大刀阔斧地施行新政,富国强兵,魏国在列强中威望日益增高。
秦国吞并赵、魏的两次重大行动,都被信陵君瓦解,秦昭王对他恨之入骨,到死也拿他没有办法。秦孝文王即位后,便设了一条毒计,以友好的姿态邀请信陵君到咸阳谈判议和,好乘机暗害他,再嫁祸于人。信陵君接到请帖,进退两难。如果应约前去,无异于自投罗网,任人宰割;假使断然拒绝,就会授人以柄,再燃战火。朱亥见状,挺身而出,说:“魏国可以没有朱亥,但不能没有信陵君,强秦素来不讲信义,我愿代公子出使秦国。”
朱亥来到秦都咸阳,和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孝文王想抓不住信陵君能砍掉他的左膀右臂也是好的,便对朱亥百般威胁利诱,要他弃魏降秦,朱亥慨然道:“俺老朱虽然是杀猪卖肉的屠户出身,也是一腔热血,满身正气,决不会干背叛祖宗、卖友求荣的事!”
“信陵君给了你什么好处,你这么死心踏地地为他出力卖命?”
“信陵君勇冠天下,义夺千秋,为天下人所敬仰。我和公子肝胆相照,情意相通,结为刎颈之交,非一般势利小人、蝇营狗苟之徒所能理会。”
秦孝文王恼羞成怒,命武士将朱亥投入虎笼。朱亥怒发冲冠,大吼一声,三拳两脚便把斑斓猛虎给打个半死。秦孝文王见喂虎不成,又命把朱亥打入死牢。朱亥不甘受辱,撞柱而死。
秦庄襄王即位后,对魏国的中兴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宣召丞相蔡泽问计;道:“小小的魏国,十年未能攻克,朕何日才能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呢?”
蔡泽道:“只要魏安釐王和信陵君兄弟和好,魏国便坚如磐石。依臣愚见,只宜智取,不宜强攻。只要设计除掉信陵君,魏国便不战自溃。”
“爱卿高见,想必已有妙策。”
“臣已设计了一条间亲计……”蔡泽神秘地附到秦庄襄王耳边嘀咕一阵,道,“如此这般,一定会使他兄弟反目成仇,手足相残,魏国分崩离析,胜过十万雄兵。”
“此计虽好,只是施计之人……”
“魏国太子增现在咸阳做人质,凭臣三寸不烂之舌,管叫他乖乖地为我所用。”
秦庄襄王大喜,准其依计而行。
蔡泽回到相府,立即召来亲信门客,赏以重金,要他们化装成商贾潜入魏国京师大梁,散布谣言,动摇民心。然后,他亲自出马,刻意笼络魏太子增,今天赠礼品,明天送美人,问寒问暖,殷勤备至。
一天,蔡泽又来看望太子增,太子增感恩不尽,受宠若惊地道:“增客居异乡,举目无亲,承蒙丞相垂青,不知何以为报?”
蔡泽正色道:“秦魏交恶,实属误会。我别无他求,只希望太子早登大位,两国消弭战火,化剑为犁,友好往来,万民之幸也。”
“我如果继承王位,一定不负丞相厚望。”
又过了一些日子,蔡泽突然闯进馆驿,神色紧张,对太子增说:“大事不好,你叔叔信陵君阴谋篡位,只是顾忌你才没有下手。现在他派了亲信携带大量珠宝来咸阳活动,要借秦庄襄王的手杀害你。”
太子增大惊失色,跪下哭求道:“丞相救我。”
蔡泽故作沉吟:“也罢,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请求秦庄襄王放你离开咸阳,请太子赶快写信给父王,让魏国来接你回去。”
太子增此刻鬼迷心窍,哪辨真假?心中对信陵君恨之入骨,必欲除之为快。他连夜写了一封密信,添油加醋地把叔叔暗中勾结秦国、危及王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