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是自家生-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阁下,这是我的祖先刘纯提倡的。你看任何古代史书,都没有写着皇帝啃烧鸡、啃排骨、啃羊腿、吃羊肉串、吃红烧肉、吃肘子的情节。他们主要喝肉汤、吃素菜,而不是吃山珍海味。他们的饭费之所以昂贵,是因为皇宫几千人的饭费,都是记在皇帝的账上。”
华裔专家说:“刘先生,这种肉汤一定要去掉浮油?”
我说:“是的,阁下。吃肉块的危害就在于吃进了大量的脂肪,因为最瘦的肌肉细胞也含有脂肪。但是通过熬肉汤可以使蛋白与脂肪分离,去掉浮油之后,就没有后顾之忧。”
华裔专家说:“刘先生,喝肉汤太多会不会也得病?”
我说:“阁下,我至今没有得到你们美国人的报告。”
华裔专家说:“刘先生,我们人类在吃素与吃肉之间的争吵太多了。但是中医提倡喝肉汤,可以平息这场历史悠久的争论。”
我说:“是的,阁下。”
●克隆技术制造了病态的动物。
1997年2月22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使用体细胞克隆绵羊获得成功,在世界上引起巨大震动。一时间,克隆绵羊多利成为动物界最耀眼的明星。克隆是英文的无性繁殖的意思,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克隆绵羊多利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克隆绵羊多利没有父亲,却有三位母亲。整个克隆过程如下:
素食主义是行不通的(2)
①首先,科学家从一只母绵羊A的乳腺中,取出一个本身并没有繁殖能力的普通细胞,将这个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备用。
②然后,科学家再取出另一只母绵羊B的未受精的卵细胞,将这个卵细胞中的基因取出,换上母绵羊A的乳腺细胞的基因,形成一个含有新遗传物质的卵细胞;再将这个新的卵细胞放电激活,促使它分裂发育成胚胎。
③最后,当胚胎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将它植入第三只母绵羊C的子宫中,经过正常的妊娠产下多利。于是,多利完全继承了亲生母亲绵羊A的全部DNA基因特征,是母绵羊A的百分之百的复制品。
搞克隆技术有什么用处呢?
①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肉食。
②抢救濒危珍稀物种,在自然交配成功率很低的情况下,促进动物繁殖率。
③复制已经灭绝的动物。
④保障优良品种的动物代代相传。
⑤提供人类器官移植的需要。
⑥制造新的动物品种。
但是克隆技术所制造的动物,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困难,那就是由于不是受精卵发育而成,因此克隆动物极易生病。为了治病就要用药,这不仅增大了饲养成本,也改变了肉的品质。
总之,人类必须吃肉,但是怎样吃肉,这是许多人发愁的问题,因为肉里的脏东西太多了。当然古人也发愁,于是他们就研究出一套很简单的方法——熬汤解百毒。不过尽管如此,我们在喝肉汤的时候,可能还是喝进了一些毒素。那么,古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请看第二十章:衰老就是中毒了,开胃才能把毒扫。
刘氏箴言:大小肉块莫要吃,这些道理谁明智;
自称不食肥膘者, 应知为何高血脂。
多吃粗粮
话说不知道吃粗粮,是我们人类发生疾病的一个原因,也是许多疾病久治不愈的一个原因。许多人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应当吃细粮,吃粗粮是贫困的象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443年,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前妻——胡皇后死了,享年只有40岁。朱瞻基在1415年完婚,妻子就是胡氏,妾是孙氏。经过11年,到了1426年,朱瞻基当了宣德皇帝的时候,胡氏已经是皇后,孙氏也是贵妃。但是胡氏、孙氏均没有生孩子。由于孙氏抱养了一个宫女的男孩,当然这个男孩的爸爸是朱瞻基。于是朱瞻基在1428年立孙氏为皇后,让胡氏下台,戴发修行当了尼姑,号称静慈仙师。
难道说,朱瞻基讨厌妻子胡氏吗?是的!女人不能太瘦,也不能太胖,应当丰满才好。可是这位胡氏太胖了;据说,她脸大如盆,腹大如缸,一双小脚好像是小西瓜。这是什么?像个大母猪!你说皇帝能够与“母猪”共眠吗?我想即便是一个普通男人也不能容忍。
胡氏刚刚进宫的时候并非如此。胡氏是山东济宁人,原来爱吃粗粮制造的煎饼。但是进宫之后,就爱吃细粮制造的馒头了,因此体型变得越来越肥胖,后来当了静慈仙师,在念经的时候,就突然圆寂了。胡氏为什么40岁就死了呢?吃馒头吃的。
★刘完素说“人乃纯阳之体。而油脂细粮乃生热之物,故健者食之病也。病者食之甚也。”刘纯在《短命条辩》里也说:“太祖之言极是,违者必死无疑。”
粮食有粗粮与细粮之分
什么叫粗粮?粗粮有小米、黄米、大麦、荞麦、玉米、高粱、青稞;黄豆、毛豆、蚕豆、绿豆、红小豆、豌豆、土豆;红薯、山药、栗子、菱角、花生米、芝麻。
什么叫细粮?细粮有稻米、小麦。稻米又分为大米和糯米。
那么古人吃什么呢?主要吃粗粮,即便贵族也如此。为什么都是吃粗粮?因为吃粗粮不容易得病。也就是说,吃细粮容易得病。
古人不知道粮食的化学成分,只是根据粮食碾碎之后的粗细分类。也就是说,古人不懂得大道理,只是知道吃粗粮不爱闹病。但是现代人不愿意吃粗粮,他们认为粗粮含有粗纤维而不好吃,应当让牲畜去吃;而人要吃细粮。但是人类普遍吃细粮之后,又大量地出现了糖尿病、高血压,而牲畜吃粗粮却不发生这些病。这是为什么呢?
在1970年以后,欧美的营养学家说:“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吃粗粮有益健康。”过去,粗粮含有的粗纤维,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营养学家认为粗纤维吃多了,会阻碍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素,尤其是对于微量元素的吸收。直至1970年,欧美的营养学家才认识到,粗粮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并且发现这种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即粗粮可以预防一些疾病,例如:肠癌、憩室病、阑尾炎、便秘、痔疮、糖尿病、心脏病、高胆固醇症及肥胖病等。同时也认识到粗纤维的概念已不适用,因而将这一名词废弃,改称膳食纤维。
什么叫膳食纤维(1)
膳食纤维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可溶性的,一类为可溶性的,二者合并即为总的膳食纤维。这两类膳食纤维,对人体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起着预防和保健作用。因此也可以说,膳食纤维是粮食中具有保健功能的功效成分。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膳食纤维:包括果胶、树胶、羧甲基纤维素等。这些成分有哪些特性呢?总的来说,它们在人体消化道中不会被消化酶分解,但是肠道中的细菌可利用它们进行发酵,从而增加粪便的体积。
第一、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
①纤维素的化学结构与直链淀粉相似,由约数千个葡萄糖所组成。人体内的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因此纤维素不能被人体胃肠道的酶所消化。纤维素具有亲水性,在消化道内可以大量吸收水分。
②半纤维素是由多种糖基组成的一类多糖,其主链上由木聚糖、半乳聚糖或甘露糖组成,在其支链上带有阿拉伯糖或半乳糖。在人的大肠内,半纤维素比纤维素易于被细菌分解,它有结合离子的作用。半纤维素中的某些成分是可溶的,在谷类中可溶的半纤维素被称之为戊聚糖,它们可形成黏稠的水溶液并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半纤维素大部分为不可溶性,它也起到一定的生理作用。
③木质素不是多糖物质,而是苯基类丙烷的聚合物,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因为木质素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难以与纤维素分离,故在膳食纤维的组成分中包括了木质素。人和动物均不能消化木质素。
第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
①果胶主链上的糖基是半乳醛酸,其侧链上是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它是一种无定形的物质,存在于粗粮、水果和蔬菜的软组织中,可在热溶液中溶解,在酸性溶液中遇热形成胶态。果胶也具有与离子结合的能力。
②树胶的化学结构因来源不同而有差别。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醛酸、半乳酸、阿拉伯糖及甘露糖所组成的多糖。它可分散于水中,具有黏稠性,可起到增稠剂的作用。
③羧甲基纤维素是抗性淀粉,它具有黏稠性,在小肠内不被吸收。
●膳食纤维的副作用。
由于膳食纤维具有吸附毒素的作用,因此膳食纤维也具有防碍消化与吸附营养的作用。因此胃气不强的人,吃了粗粮就会感觉胃不舒服;不喝肉汤和果汁的人,吃了粗粮就会营养不良。也正是因为如此,必须在升提胃气与喝肉汤、果汁的情况之下,才能坚持吃粗粮。
●然而粗粮与细粮的区别,不仅有膳食纤维的多少,还有药性和细胞壁的不同。
其实无论是粗粮还是细粮,把它们做熟了之后,其成分基本都有四种:这就是淀粉、植物蛋白、植物油、膳食纤维。但是人们吃粗粮不容易生病,那么粗粮仅仅是含有膳食纤维比较多吗?
1994年11月10日上午,我在网站宣传吃粗粮之后,一个美国同行带着翻译找我聊天。
美国同行说:“刘先生,你提倡吃玉米很好。”
我说:“阁下,你们能够接受吗?”
美国同行说:“刘先生,是的,玉米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我们美国FDA推荐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是每天20~35克,英国建议摄入量是每天25~30克,澳大利亚要求每人每日平均摄入膳食纤维25克,就可明显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加拿大的一份调查结果认为,每人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22~24克。因此我们正在大量生产纯粹的膳食纤维。”
我说:“阁下,不必如此费力,树皮几乎都是纤维,让人们啃树皮就可以了,何必吃人工制造的膳食纤维?要知道,常见100克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稻米克,小麦粉克,燕麦粉克,玉米面克,芝麻克,花生克,鸭梨克,胡萝卜克,韭菜克,芹菜克;可见玉米不是含有膳食纤维最多的,而是蔬菜的含量最多。况且糙米的膳食纤维含量是21克,带着麸皮的全麦粉的膳食纤维含量是40克,但是为什么许多人,只吃糙米和全麦粉,却照样生病呢?”
什么叫膳食纤维(2)
美国同行说:“是啊,刘先生,你说玉米的好处,不一定是膳食纤维?”
我说:“阁下,你们研究食物只注意它们的营养成分,而不注意它们的药性,因此医院的营养师只能应付考试而不能指导病人的饮食。”
美国同行惊愕地说:“刘先生,食物还有药性吗?”
我说:“是的,阁下,假如一个医生给病人看病,但是看了半天,却不知道病人是男的,还是女的,你是否感觉很可笑?”
美国同行说:“当然,刘先生,不过,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可是,阁下,你们研究食物就不知道它的药性!”
美国同行笑了:“刘先生,食物还有药性吗